各位同學:
大家好!
小草看到蒼松的偉岸,便立志發(fā)奮圖強,可經歷千辛萬苦,還是一株普通的小草;蜩與學鳩看到扶搖直上的大鵬,便極希望自己也能鵬程萬里,于是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可臨終也沒有“若垂天之云”的雙翼,更沒有“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的輝煌。
它們付出努力了,卻沒有實現自己的目標。為什么呢?因為它們沒有認清自己,沒有把握好自己應該努力的方向。
一個人若想得到成功女神的垂青,努力、奮斗雖必不可少,但認清自己的實力,把握好自己奮斗的方向顯得猶為重要。
正是認清了自己在文學方面的缺陷,班超毅然投筆從戎,使自己不僅在軍事方面取得較高的成就,而且也保衛(wèi)了大漢江山的穩(wěn)定與繁榮。楊振寧坦然面對自己的失敗,認真分析原因,正確地評估自己的能力,最終,他卸下了“實驗物理”的專業(yè)抱負,改修“理論物理學”,在理論方面,他駕輕就熟,一日千里,最終摘下“諾貝爾獎”的桂冠。
認清了自己的方向,努力才是通向成功的捷徑,奮斗才會有結果,很難想象潘長江能夠在NBA的賽場上搶籃板、搶斷、扣籃……也很難想象姚明穿著時尚的服裝,站在舞臺上將歡聲笑語送進千家萬戶。
如果不能成為自己的伯樂,不能認清自己,努力方向與實際南轅北轍,那么再多的努力,再多的汗水也只能是石沉大?!獩]有一點壯觀的波瀾,再多的付出也不會得到回報?,F實中,我們每個人不一定都要轟轟烈烈,流芳百世,每一個人的事業(yè)不一定都要驚天動地,垂名千古,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的。
做自己的伯樂,發(fā)現自身的閃光點,認清自己奮斗的方向,把握自己,經過堅持不懈地奮斗,經過挫折的暴風雨,才會出現鷗翔魚游的天水一色。
同學們,只有認請你的方向,走出失敗的荊棘地,前面才是鋪滿鮮花的康莊大道。
謝謝大家!
尊敬的__:
在我們這個世界上,許許多多的人都認為公平合理是生活中應有的現象。我們經常聽人說“這不公平!”或者“因為我沒有那樣做,你也沒有權利那樣做。”我們整天要求公平合理,每當發(fā)現公平不存在時,心里便不高興。應當說,要求公平并不是錯誤的心理,但是,如果因為不能獲得公平,就產生一種消極的情緒,這個問題就要注意了。
實際上,絕對的公平并不存在,你尋找絕對公平就如同尋找神話傳說中的一樣,是永遠也找不到的。這個世界不是根據公平的原則創(chuàng)造的。比如,鳥吃蟲子,對蟲子來說是不公平的;蜘蛛吃蒼蠅,對蒼蠅來說是不公平的;豹吃狼,狼吃獾,獾吃鼠,鼠又吃……只要看看大自然就可以明白,這個世界并沒有公平。颶風、海嘯、地震等等都是不公平的。公平是神話中的概念。人們每天都過著不公平的生活,快樂或不快樂,是與公平無關的。
這并不是人類的悲哀,只是一種真實情況。
我們在生活中受到要求公平的心理影響,當公平沒有出現時,我們會感到憤怒、憂慮。但是,過去不曾有過絕對的公平合理,今后也不會有。
文明社會一再呼吁公平,政客們在他們的競選演說中屢次提到這兩個字。比如,“我們對任何人都要一視同仁”。盡管如此,不公平的現象依然存在,在我們的社會里,貧窮、戰(zhàn)爭、疾病、犯罪、吸毒等等不平等的現象不是此起彼伏嗎?ok
人世間,不公平的事是無處不在的。所以總不能一味地沉陷于其中,可以運用自己的智慧去調節(jié)不公平的現狀。
謝謝大家!
尊敬的__:
記住,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
活著的時候,為了生存,每個人都要面對他人的競爭,而不得不努力的掙扎著,以獲取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但在很多時候,我們努力了,卻沒有得到期望的結果。不要悲傷,不要哭泣,不要怨天尤人,擦干眼淚,默默的舔食自己的傷口,平靜的面對這個世界——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
競技體育素以標榜“公平”著稱,但是在潛規(guī)則下,“公平”也只是個相對的概念。畢竟,所有的規(guī)則都是人來制定,并由人來執(zhí)行的。而人是有私心的,人的意識在彼時彼刻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好惡傾向。要想做到絕對的公平是不可能的,要想得到絕對的公平更無異于異想天開。
人活著,有機遇、有坎坷,有歡樂,有痛苦,一切都不會換來公平的待遇。世界就這么大,世界上的東西就那么多,別人得到了,你就不要再去爭,徒勞無益;自己得到了,就好好珍惜,別人也不會隨便就能剝奪你的所有。
就像愛情。誰都有過夢中情人,都有過甜蜜回憶。可世事作弄人,夢中情人早已成為了別人的伴侶,你的伴侶也肯定是別人曾經的夢中情人。失去的就讓它徹底的失去,得到的就好好珍惜。
就像足球。水平有高低,裁判有尺度,水平是自身的,裁判是有好惡傾向的,無論在場上發(fā)生了什么,不要去提什么異議,毫無意義。被紅牌罰下了,就安靜的離開那片草地,走上看臺為同伴加油吶喊助威更實際一些。不要去拿什么公平來說事,因為裁判判罰了,就不會再更改,即使判罰本身是荒謬絕倫的,規(guī)則就是這樣。既然生而為人,就遵守世界上的規(guī)矩吧,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在場上如果沒有了裁判的尊嚴,比賽就會中斷就會失去僅存的那么一點意義。記住吧,沒有絕對的公平。如果不公平找到了你,那么就讓自己的心公平的接受不公平的“賀禮”。
就像工作。崗位有限,人卻很多,領導看你順眼了,就用你。換了領導,看你不順眼,就把你剔除,很殘酷,卻很實際。干的活一樣多,甚至比別人還苦還累,但到手的薪水卻比別人少了一大截,不要難過,更不要心理失衡,要知道,沒有公平的事情,或許有人比你更可憐。
我活著,就要快樂的活著,不要因為世界的規(guī)則讓活著失去了應有的意義。活著,本身就是公平與不公平的一場較量。想開了這些,你我的生命都會有自己的獨特之處。
謝謝大家!
尊敬的__:
公平,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是相對的,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面對生活中的不公平,我們不能一味的去報怨,而是學會去適應它,讓不公平帶給我們的不平衡的心理變成一種激發(fā)我們奮斗的動力。
隨著年齡的增長,每一個人的知識和閱歷都在不斷的增加。剛開始,我們在自己的小村莊里讀完小學、初中,爾后到遠離學校,面對著城市里形形色色的人和物,我們的心里會產生一種不公平的心理:為什么我生長在農村而不是城市呢?面對著這些想法我們應該換一種角度去思考,面對著這些不公平,我們應該去適應它。
面對著高中校園中身著漂亮衣服的城市孩子,我們有時會感到不公平,為什么他們有錢買漂亮衣服,而我們卻沒有呢?當這種心理產生時,我們應該用自己的另一種思維去思考問題;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雖然他們有錢去買漂亮的衣服,但是他們花的是父母的血汗錢,他們不會體會到生活的艱辛和父母整日起早貪黑。東奔西跑的辛苦,他們不會特別在乎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能夠通過換角度去思考問題,這讓我們學會了適應生活中的不公平,讓我們知道了任何公平都不是絕對的,都是相對而存在的。
面對著自己的某一種缺陷,我們會厭惡生活,討厭生活帶給自己的煩惱與失意,但是,翟金、海倫、張海迪不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嗎?不公平的現象時時存在,也許你的某一種小小的缺陷對于別人大大的缺陷來說是非常微不足道的。當有人感覺自己走路姿勢不好看時,看到沒有腳走路的人后會認為,會意識到自己是多么的幸福。
公平不是絕對的,面對諸多的不公平,學會適應,學會改變態(tài)度是我們最應該做的事。
我們不能改變容貌,但我們可以去展現笑容;我們不能去改變昨天,但我們可以去把握明天;我們不能事事順心,但我們可以事事盡心,要知道,沒有絕對的公平。
謝謝大家!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不知大家是否明白“節(jié)能”和“低碳”這兩個詞的意思?我想當然明白?!肮?jié)能”不就是節(jié)約能源嗎?“低碳”不就是降低碳排放量嗎?是啊,的確簡單。我們經常把它們掛在嘴邊。但是,你真的理解它們嗎?它們真的深深扎根在你的心底了嗎?
以前,地球母親留給我們豐富的能源使我們興高采烈,感嘆地球上的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此刻,最新統(tǒng)計證明,石油將在50年后枯竭,煤還能夠供人類使用200年;以前,物資、能源的浪費多么猖獗,此刻,“節(jié)約光榮,浪費可恥”成了新一代的口頭禪;以前,“發(fā)展第一”,環(huán)境問題被忽視的狀況時常發(fā)生,此刻,可持續(xù)發(fā)展,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成了最大的課題。不難看出,環(huán)境問題在不斷被人們重視。
盡管如此,環(huán)境問題仍然嚴峻,節(jié)能減排、低碳生活迫在眉睫。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這一影響人類命運的問題卻遲遲無法達成協(xié)議。在生活中,開著大排量汽車,購買含氟空調、冰箱,含磷洗衣粉,夏天把空調開著低溫還一邊裹著被子,日光燈徹夜長明,水龍頭滴水聲日夜不息這些影響環(huán)境的現象屢見不鮮。
如果整個社會是大海,每個人就是一滴水,大海的污染,影響著每一滴水,也需要每一滴水努力幫忙凈化污染。美國總統(tǒng)肯尼迪說過:“不要問國家能為我們做些什么,先要問自己能為國家做些什么。”低碳生活需要人人參與!
大家還記得熄燈一小時活動嗎?假設每個家庭的燈都是五十瓦,每家有五盞,如果有一億五千萬人參與,按每家三口人算,那就是五千萬家,一共就是四百五十億瓦電。同學們,這是整整四百五十億瓦電啊,這些電能夠抵得上多少個三口之家全年的用電量啊。如果我們每一天都節(jié)約用電,那么,全國十三億人,全年能節(jié)約的電量將是四百五十億瓦的多少倍?這樣的話,不就做到低碳了嗎?
況且,要使生活低碳、綠色的方法還有很多,如:少開私家車,多坐公交車;少用紙巾,多用手帕;開空調時多開一度,這樣能夠減少百分之七的電力;不用干衣機烘干衣服,讓衣服自然晾干,這能夠減少23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等。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吧,從身邊做起,從此刻做起,一齊加入低碳生活的行列,成為低碳達人吧!也許我們的行動很微不足道,但用我們聚沙成塔的信心和力量能匯聚成地球綠色的期望!只要我們凝聚每一份力量,減少每一千克碳排放,在二氧化碳減排過程中,普通民眾同樣也擁有改變未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