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總結(jié)方法。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弟子規(guī)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通過這幾天培訓對《弟子規(guī)》的學習,讓我受益匪淺。其中有些道理很簡單,但就是沒有真正去體會其中的道理。只有在認認真真地學習了《弟子規(guī)》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它所蘊含的道理?!兜茏右?guī)》不但使我增長了智慧,而且還震撼了我的心靈,通過對《弟子規(guī)》的學習我深有感悟。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
一、做人要懂得感恩。
對一個人而言,首先我們最應該報答的是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正因為如此,所以《弟子規(guī)》總敘下來緊接著就是以《入則孝》為開篇。感恩之心體現(xiàn)在一個“孝”字上?!案改负魬鹁徃改该形饝懈改附添毦绰牳改肛燀氻槼小?。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為兒女應當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比如經(jīng)常會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緒帶回家,面對父母的嘮叨,覺得很煩;有時對父母的牢騷,不能很好的給予勸慰,甚至置之不理等等。想想自己平日里對父母的關心太少,而父母對我們的關心卻是無微不至,我們身在福中不知福呀!父母對我們的愛勝過一切,只是我們沒有好好地珍惜,這份永恒的無私的愛。現(xiàn)在回想起來真是感慨萬千。通過這一次《弟子規(guī)》的學習,讓我真正懂得做人必須學會感恩的道理。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加倍努力,細心地關心體貼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給日夜操勞的父母帶來幸福的生活,能讓他們過上一個幸福美滿的生活,也算是作為子女應當給父母一個小小的報答吧。
二、做人做事要有恭敬之心。
做人要謙虛,恭敬與謙虛是分不開的,沒有內(nèi)在的謙虛很難做到對人恭敬。俗話說“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謙虛是一種美德。在為人處世上有時候愛爭強好勝,驕傲自滿。想一想驕傲自滿有時真的給自己帶來了很多傷害,也讓自己落后于別人一大截。通過學習《弟子規(guī)》讓我認識到恭敬和謙虛的重要性,遇事謙虛謹慎,多向他人請教,虛心學習,讓自己不斷地進步。
第三要找準自己的人生目標?!兜茏右?guī)》教人向善,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而我也是通過學習《弟子規(guī)》明白和學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個過程,過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選擇了一個什么樣的人生目標。
《弟子規(guī)》本身就是一種規(guī)范,一種道德品質(zhì)的規(guī)范;同時也是一個讓大家去身體力行、自我管理的行為規(guī)范。它不是拿來要求他人的,而是通過自己的踐行來引導、帶動身邊的.人一起學習,一同力行,逐步提升自己的素質(zhì),提高家庭生活質(zhì)量,改善工作、生活環(huán)境以及社會風氣,從而達到構(gòu)建和諧家園、和諧社會的目的。
“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是《弟子規(guī)》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地去學習、去感悟,就會明白許多的道理,為人處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
《弟子規(guī)》這本書,它從孝順父母、尊重長輩、兄弟和睦、做事謹慎、誠信做人、德愛相待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細致的說明,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要想被人尊重,得到別人的賞識,就是要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品行,《弟子規(guī)》中正是教了我們,而我自己做到的還遠遠不夠,我想以后會多學習,注意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我也很謝謝老師的教導,讓我學到了很多!
最近公司每周一課的時間在播放《弟子規(guī)》。說是近期很流行的培訓課(不過在他們放映之前,我還真是一點都沒聽說)。
剛開始確實有點不屑,因為講課的教授自己也說,這是古人用來教育小孩子的訓言。我們基本都是可以有小孩的年齡了還看這個……
不過,聽了2次課以后,這種想法慢慢改變了
其實具體的內(nèi)容我也不見得都能背下來,但是那位教授講的幾個小故事,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第一次的觸動是在那個警察局長給小朋友講完課后,告訴他們:“你們知道嗎?哪怕是死去很久的人,只要我們看到他的骨頭,就能知道他是男是女。“小學生們都覺得不可思議,紛紛詢問是如何知道的。警察局長說,“男生和女生的骨骼顏色是有區(qū)別的,特別是生過孩子的'女性,骨骼略呈灰色,因為媽媽為了孕育孩子,把自己身體的養(yǎng)分都傳給了孩子……”當時一聽,頓時覺得頭腦一陣脹痛,眼眶頓時紅了,突然就想到媽媽頭上花白的頭發(fā),就算染色,不時的還會褪去……心情異常沉重。
今天的課我記住了那幾句:父母叫,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乍一看,都是小事,或許很多人都覺得不值一提,甚至有逆反情緒,我剛開始也覺得……父母的訓話、要求也不見得都是對的,難道還都要接受啊。不過再想想這些無非說的就是一個“孝”,“孝”——“老”在上,“子”在下,強調(diào)的就是長輩和晚輩間血脈相承的聯(lián)系。而“教”——孝之文也,乃是中國文化中一貫要求的做人的根本——孝為先,然后習文。父母養(yǎng)育我們的恩情重如山,難道我們不應該把這視為做人的根本嗎?所以,至少不要太過忤逆,即便父母的想法、做法不對,至少也別正面沖突。
說到“父母叫,應勿緩”,講師還提到一個典故,說的是春秋時期一位非常有名的政治家和教育家——曾子。他是個著名的大孝子。有一天在山上砍柴,剛好有個朋友到他家找他,曾子的母親沒有什么文化,怕言語上有什么不妥之處,既不敢與之交談,也不知道該怎么辦(那時婦人不能隨便出門,曾子父親早亡),于是用牙齒咬著手指,直至出血。這時候,在山上的曾子頓覺得心口一緊,怕母親有事,立刻下山來,跪問母親是否有事。母親如實相告。
講師說完,很霸氣地說:“不要跟我討論這個典故的真實性,我就堅信這是真的!父母對兒女的呼喚,尤其是母親對兒子的,有時候就是不需要言語?!蓖τ衅橇Φ囊恢v師。
還有一個小故事,在網(wǎng)上看到的。發(fā)生在一小公園,一個3、4歲的小男孩在草地上玩耍,他年輕的媽媽喚他回家,叫了他很久,他也不理會。直到母親拿出一條巧克力,在手中晃了晃,小孩立刻被吸引住了,媽媽問他想不想吃,他說想,媽媽說那要跟我回家吃。小孩立刻就乖乖地跟媽媽回家了。
教授說,這就是現(xiàn)在非常流行的父母對孩子的物質(zhì)獎勵式教育。仔細一想,這不是對孩子進行人的教育,而是動物的條件反射教育!長此以往,就不是“父母呼,應勿緩”,而是“物欲呼,應勿緩”了!而人的欲望是會膨脹的,直到有一天,父母無法滿足孩子的欲望,那么孩子很有可能就會將父母棄之不顧,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了。
想想,這些都說的很有道理,真的值得我們好好反省,對父母,我們做的真的夠了嗎?
隨著自己對《弟子規(guī)》等圣賢文化的熏修,我感覺從個人到家庭都受益匪淺。孩子越來越懂事,家庭氣氛也越來越好,特別是夫妻關系得到很大改善。
我丈夫是刑警,工作很忙,所有的家務活、帶孩子基本是我自己做。而我在高中教學,工作也不輕松。丈夫回來,往往就是一堆臟衣服、臭襪子一扔,大丈夫相一擺,坐吃等喝。盡管我為家庭為丈夫以前所做不少,而丈夫似乎并不領情,而且甭說你對他發(fā)脾氣了,態(tài)度言辭稍有不好他就跟你斤斤計較。所以,我心中時常感到不平衡,總有種「忍辱負重」之感,兩人之間也時常疙疙瘩瘩的。
隨著圣賢文化的熏修,我慢慢醒悟了,原來問題的根本就在自己身上,是我自己的心態(tài)不對,雖然為家庭為對方付出的不少,但并不是念念為對方好,而是時常在用得失心衡量:我為他做了多少,他又為我做了多少,總覺付出多回報少,故心含委屈。對方感受到這種不正的思想,必然反饋回來的也是不好的'態(tài)度。
《弟子規(guī)》上說「凡取與,貴分曉。與宜多,取宜少」,夫妻之間不也是這樣嗎?是自己太自私了,所以我就知過改過,首先改變自己的心態(tài),多看丈夫的優(yōu)點,盡量不看他的缺點,丈夫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果然變了,而且變成了我的「大恩人」。因為是丈夫在社會上遮風擋雨,維護著我們這個家,治家理財也是多虧了丈夫;更主要的,正因為有了他的磨煉,我原來焦躁的性情才變得溫和、沉靜,狹小的心量也變得更加寬闊,是丈夫成就了我。所以,我發(fā)自內(nèi)心地感謝他,感恩心一出來,恭敬心、真誠心都出來了。我也把這種心態(tài)傳遞給孩子,所以每當丈夫上班走時,我和孩子都送到大門口:「爸爸再見,您慢走?!瓜掳嗷貋恚⒆于s緊迎上去:「爸爸辛苦了!」我則拿過毛巾給他擦汗。睡前孩子還要問安:「爸爸晚安,祝您做個好夢!」
丈夫出差時,我會打電話問候,在生活上也盡量體貼丈夫。若自己在家吃就簡單對付,他回來時我就用心做一道菜;看到丈夫勞累,我自己再疲勞也要給他捶捶背,做做按摩,甚至打好洗腳水幫他洗腳。而且現(xiàn)在做這一切都是我心甘情愿的。平時我還常用手機給他發(fā)條短信,對他的優(yōu)點或善行進行贊揚,因為《弟子規(guī)》說「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對他的缺點,盡量委婉地提出,一切事情都盡量考慮到他的感受。
前些天,我遇到一次學習圣賢文化的好機會,開始丈夫答應了,結(jié)果臨走前一天晚上,他又變卦了,盡管我非??释⒄湎н@次機會,但為他我忍痛放棄了。我對他說:「我們學習圣賢文化的目的就是為了家庭、社會更加美好和諧,不能反而引發(fā)矛盾。我知道你也是為了我好,我也為了你,不去了!」他說:「這樣的話,以后我支持你學!」隨即,他出差去南方,回來時頭一次給我捎回了衣服,而且還是兩套;平時非常節(jié)儉的他,花60元錢為我買了一把精致的梳子,還讓人在上面刻上我的名字。
丈夫?qū)ξ掖_實變了,大熱天他會滿頭大汗地搶著炒菜;衣服、碗筷有時也幫助洗;看到我很累時他還會為我捶捶背;甚至有時還幫我剪腳趾甲。當然偶而丈夫臉上也會陰云密布,我就趕緊反省自己,一靜下心肯定會發(fā)現(xiàn)自己心態(tài)或言行上有不好之處,只要糾正了,他也很快會「多云轉(zhuǎn)晴」。
我越來越感到,家庭的幸福需要我們用愛心、感恩心來好好經(jīng)營。同時我體會出遵循圣賢教誨的兩個原則,肯定你的家庭會非常美滿。第一句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要學會換位思考,自己想得到什么就要先付出什么,不想得到什么當然也不能讓對方承受;第二句話是「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也就是當出現(xiàn)矛盾或不順時,我們應首先好好反省自己,往往問題的癥結(jié)就在自己身上。其實只要念念為對方著想,一切就會無所求而自得,總之一句話:只要念念為對方,家庭就可變天堂!
我從書本中看到了許許多多的名言,但是讓我感受最深的,還是高爾基說的“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名言了。
有一次期中考試的前一天,語文老師布置回家認真地看一看書,我回到家里以后,不但沒有讀書,而且還沒有把作業(yè)寫完。我這時想:反正試卷上考的都是老師在課堂上講的,我都會,就不用讀書了,于是我就這樣進入了夢鄉(xiāng)。
第二天早上,我早早地起床了,到了學校后,我把書包放在座位上,我就借著去廁所的名義在樓下玩。直到校長在廣播里宣布考試馬上開始了,我才急匆匆地跑到了樓上,坐在我的座位上準備考試。
監(jiān)考老師把語文試卷發(fā)到了我們每個人的手里,我就滿懷信心地把我的名字寫在試卷上,前面的半頁做得挺順利的,但是到了課文理解題,就出現(xiàn)了我不會的題目,后面一頁的課外閱讀理解,我更是讀不懂了。我絞盡腦汁才想出了一兩題的答案,我懷著沮喪的心情把寫完了之后,把試卷交了。
幾天后,語文成績出來了,我一看,大吃一驚,我居然才考了81。5分!我心想:怎么辦,怎么辦!媽媽一定會揍我的!放學的時候,我垂頭喪氣地回到了家里,媽媽見我垂頭喪氣,悶悶不樂,就問:“怎么那么不高興呀?”我啞口無言,只指了指書包,“噢,是不是沒有考好呀?”媽媽嚴肅地問,我點了點頭。
我就把試卷拿出來,讓媽媽看,媽媽看完后,語重心長地說:“你錯的都是文章的閱讀理解題目,以后多讀一讀書吧!”我說:“好的,我記住了。”
從那以后,我寫完作業(yè)就復習學過的.課文,預習沒學的課文,如果這兩項任務都做完了,還有時間的話,我就再讀一讀課外書,看到好詞好句就摘抄下來,我相信如果我一直保持這樣的學習態(tài)度和閱讀習慣,學習成績一定會提高的。
果然,我的付出得到了回報,在期末考試的時候,我的語文成績又名列前茅,再次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98分,我非常高興。我的努力沒有白費,我讀了這么多書,從里面得到的知識使我進步,我領悟到了書籍果然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弟子規(guī)》是少兒誦讀經(jīng)典之一,是古圣先賢的智慧結(jié)晶。它不僅在教孩子如何立身做人,也要求師長身教在前,率先垂范,成為孩子效仿的楷模。
“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边@是《弟子規(guī)》的總則,這24個字清楚明晰地告訴我們每個人出塵入世做人的基本準繩。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要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并向他學習。以上這些是為人處世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這些都做好了之后,還能有余遐,就應更努力地學習禮、樂、射、御、書、術(shù)等六藝,各種經(jīng)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學問。,
先立德,后學文。俗話說: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對于一個人,一個民族來說,首先要培養(yǎng)良好的品德,這是根本的東西。因此《弟子規(guī)》總序中說,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但長期以來,受市場經(jīng)濟不良影響,我國學校教育、家庭教育過分追求知識技能的學習,忽視思想品德的教育。這種舍本逐末的錯誤做法使許多人表現(xiàn)浮躁,急功近利,唯利是圖,缺乏愛心,沒有社會會責任感,甚至身敗名裂,違法犯罪。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弘揚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凈化人們的心靈,提倡以德立人、以德興國。
從《弟子規(guī)》的第一章里,我首先讀到了孝道。孝悌是中國文化的基礎,千百年來,中國人都講究一個“百善孝為先”。歷朝歷代,都很認同一個人如果能夠孝順,那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像“孟子哭竹求筍”、“王祥臥冰求鯉”、“黃庭堅車衣順母”、“張良為母埋兒”等典故,寓意深刻,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孝順父母、尊老敬老的良好風尚。而這些典故里的人也成為后世學習的榜樣,這些事也日益成為流傳至今的經(jīng)典長久不衰。古人所講的“仁愛孝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中最具特色的思想精華?!叭省钡暮诵氖恰皭廴恕保粗匾暼?,尊重人,關心人,同情人。在家庭生活中,“仁愛”以“孝悌”為根本,崇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從而形成一種濃厚的家庭親情,進而有利于形成“尊老愛幼”的社會風尚……在學習之前,我自認為是個孝敬父母的人??墒亲x了這本書之后,我才發(fā)現(xiàn)我做得遠遠不夠。以前我常常因為這樣那樣的理由不能?;丶铱纯矗傉J為多打幾個電話,多給父母幾個養(yǎng)老錢就算是孝子了。這是何等的認識錯誤?。‖F(xiàn)在我的父母都已進入花甲之年,我應該怎樣盡到作為子女的孝道,讓他們盡享天倫之樂?,F(xiàn)在心中自有了答案。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也可以用弟子規(guī)來教育學生。如上英語課時,發(fā)現(xiàn)溜號的同學,教師可用《弟子規(guī)》中的.“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的教誨教育學生,幫助他們改掉不良行為,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批改英語作業(yè),發(fā)現(xiàn)學生抄作業(yè),監(jiān)考、改英語試卷發(fā)現(xiàn)學生作弊,教師可以用《弟子規(guī)》中的“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的教誨教育學生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弟子規(guī)》教人向善,長養(yǎng)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而我也是想從《弟子規(guī)》學到做人的智慧。人生是一個過程,過得如何很大程度取決于選擇什么樣的目標?!拔ǖ聦W,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從這句經(jīng)文讓我明白了要以“德學”和“才藝”為重。把“努力學習,積蓄力量,努力工作,貢獻社會”作為人生的目標。因為如果以外在的物質(zhì)作為追逐目標,無論多少都不能讓人感到真正長久的快樂,這種快樂可以充滿人生的每一個瞬間、每一個過程,這種快樂我想應該是可以帶入墳墓并影響后世的,應該不會讓人的一生有什么遺憾。
總而言之,《弟子規(guī)》所講的道理,正是圣人的訓誨,從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親仁及余力學文著手,在日常生活中的倫常廣泛運用,并經(jīng)過家庭、學校、社會,逐步推廣定能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所以我覺得這本書應該認真地反復讀誦,深入內(nèi)心,并把它當成個人反省的鏡子和行為的指南。
二年級暑假時,爸爸要求我讀誦《弟子規(guī)》,剛開始時,讀起來朗朗上口,覺得挺好玩,可爸爸要求我背誦下來,這可真有點難為我了,在爸爸的堅持下,慢慢的,每天背幾段,一個暑假,我終于全部背下來了,經(jīng)過爸爸的耐心講解,我還真明白了很多道理呢,這個暑假收獲可真不少。后來在一次課堂精彩三分鐘上,我一口氣背下《弟子規(guī)》,同學們被我字正腔圓、抑揚頓挫、順口連句的背誦聲所打動,贏得一陣陣掌聲。我為讀到這本好書而感到自豪和高興。
首孝悌。爸爸告訴我做人首先要學會孝敬自己的父母,愛護自己的`兄弟姐妹,還說一個人如果連這些基本的都做不到,他怎么可能去尊敬、愛護別人呢?爸爸也時常以這句話來教育我,正是因為學習了《弟子規(guī)》,我對爺爺、奶奶都很尊敬,每逢奶奶過生日時,我總會送給奶奶一個意想不到的禮物,使爺爺、奶奶高興得合不攏嘴。平常早晨上學前,我總會先向爸爸、媽媽鞠躬請安問好,然后再高高興興上學去。在班上與同學們也團結(jié)的很好,同學間過生日時,我們相互間還上門祝賀。
次謹信。書上解釋說,其次說話要謹慎,為人要誠信。要求做人說話要講究方法,不要冒然隨便亂講,弄不好會傷害到別人,甚至好事變成壞事,這一點對我們小學生來說可真夠重要,平時我總好講話,守不住口,今后需要多加注意。為人要講信,平時凡借了別人的錢物,我就會即時歸還。
還有很多諸如“身有傷,貽親憂。字不敬,心先病……”爸爸在看到我生病或受傷時,會用《弟子規(guī)》上話來告訴我,這樣會導致父母擔心的??吹阶謱懙牟缓?,也總會說字不敬,心先病,你態(tài)度不端正,不恭敬,當然字就寫不好。
《弟子規(guī)》上的句子短,好記,都是與我們?nèi)粘I钣嘘P的問題,用《弟子規(guī)》上的話來規(guī)范我們的言語行動,就會使我們小朋友變得懂事,有禮貌。盡管我還有很多不足,與《弟子規(guī)》上的要求還有差距,但在我今后的成長過程中,我會以《弟子規(guī)》為鏡子,時常照照自已,力爭使自己取得更大進步。
今天,很榮幸能到廣州第二學習國學《弟子規(guī)》,在這之前,我對《弟子規(guī)》是一點都不了解的,更不懂類似三字經(jīng)的知識要怎么教會孩子,學習后才知道,原來這里面大有學問。
在第二,觀看了兩節(jié)有關《三字經(jīng)》的活動,看到那些孩子把三字經(jīng)從頭背到尾,朗朗上口的樣子,感覺真的很不可思議,本來還以為孩子們坐久了一定會很不耐煩,但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一點都不覺得無趣,而老師的教學方式方法也很多,有游戲、分組讀、兩組比賽讀、視頻教學等,孩子們的常規(guī)也很好,每個人的表現(xiàn)都彬彬有禮,充分表現(xiàn)出了中國古代的,真的讓我受益匪淺。
之后,負責教學的廖老師告訴我們,《弟子規(guī)》幾百年來,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一直堅信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小孩子在他年少時(0~13歲),記憶力非常好,應該把前輩的'人生經(jīng)驗、生活智慧記憶下來,牢牢地背記,并爛熟于心中?!兜茏右?guī)》是人們的生活規(guī)范,依據(jù)至圣先師孔子的教誨編寫而成,教導學生為人處世的規(guī)范,做到與經(jīng)典同行為友。《弟子規(guī)》是儒家的基礎,人性的基礎。
我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我們的孩子也可以做到這么棒。
弟子規(guī)這本書教導我們怎樣待人接物,蘊含著許多做人的道理?!兜茏右?guī)》的主要內(nèi)容: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其次做事要嚴謹,還要誠實、博愛,在做好以上這些事情的基礎上,然后再去學習知識,正確做人。
孝順父母,要虛心聽從父母的教誨,了解父母的言行,努力去奮斗為父母生活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尊敬師長,懂得長幼有序,要學禮,懂禮等。學校里遇到學長學姐要打聲招呼,主動問好,發(fā)自內(nèi)心的去尊敬他們。
為人處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誠實守信,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然后衣著要端正,說話要文明,要懂得反省自己,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能弄虛作假。在學好良好品德的前提下,再去學習知識,學習謙虛、忍讓的態(tài)度,并且行為上也要處處為他人著想。
弟子規(guī)給了我的生活一個指導一個方向,要找準人生目標,并為了目標,腳踏實地的去奮斗,這樣才能使自己不斷進步。
自從二年級開始學習踐行《弟子規(guī)》以來,吳楷陽從一個容易沖動的男孩慢慢的懂事了,有幾方面感受與大家分享:
感受一:尊老愛幼,因為家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老人家都特別寵愛孫子事事都幫著他做好,有時候吳楷陽也會對著爺爺奶奶大呼小叫吩咐他們做事,但現(xiàn)在不這樣了,知道照顧爺爺奶奶的身體,他們身體不舒服的時候也會很關心,每天晚上給他們端好牛奶,做好第二天早上的酸奶。弟弟出生以后就非常的喜歡他,跟他很親,很會照顧他,是媽媽的好幫手;
感受二:家務勞動,從二年級開始我們家的.垃圾就歸吳楷陽倒了,要求他每天去上學的時候把垃圾一起帶走,剛開始不是很愿意,現(xiàn)在好多了慢慢這個習慣就養(yǎng)成了,現(xiàn)在家里的廢品歸他管理,賣的錢也作為他的零花錢,讓他自己來管理這部分零花錢,所以積極性非常高,現(xiàn)在家里的一些家務勞動都開始學著做了,掃地洗碗都可以了;
感受三:家里的調(diào)和劑,有時候家里大人有點矛盾他會來調(diào)和,叫我們要學會“怡吾色,柔吾聲”,每次看我要發(fā)火了會叫我先笑笑,呵呵這樣我的氣也就消了。
當然還有很多好的習慣需要盡快養(yǎng)成,比如做作業(yè)的習慣,雖然現(xiàn)在規(guī)定作業(yè)必須做好才能吃飯,但還是得加快速度,比如整理書桌和自己的衣柜,能夠主動學會承擔,做一個陽光,自信,認真仔細的好少年。
開學第一周學校組織教師學習《弟子規(guī)》,從《弟子規(guī)》總則里,所教導我們的五項要領,都是很值得我們重新來反思。過去我們沒有讀到《弟子規(guī)》,我們不明白;現(xiàn)在我們有機會讀到,我們應該重新認識審視自己,學會如何做人,做一個什么樣的人是作為一個人的首要。越讀越感到它的確是人生智慧處世寶典。蔡老師的“道”是超越時空的大自然運行法則?!暗隆笔墙虒祟惾绾雾槒拇笞匀坏姆▌t,不違背做人的原則。其精髓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這五倫關系。它教我們?nèi)绾涡奚?,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齊家、治國、平天下。
首先要學做人,你要孝順你的父母,如果你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對別人更不會好。常言說:“萬善孝為先!”你對父母都不孝順,那么你就不會是一個善良的`人。其次,你要做事謹慎小心,考慮周全;與人相處、交往要有誠信。你要對你周圍的人多關心,友好相處。學習關鍵要落實行動上,所以教師更要以身作則,學生背誦的弟子規(guī)都很熟悉,在平時有個別學生有不好的行為,就按弟子規(guī)的內(nèi)容教育他們,向那些表現(xiàn)好的學生學習,以他們?yōu)榘駱?,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學生真正有好的品質(zhì),也就是說學會了做人,你才有資格去讀書、學習。否則你有了學問也不會對社會做出什么有益的事。
弟子規(guī)是一本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以學規(guī)、學則的形式、三言成語的體例,濃縮了八德(孝、悌、信、禮、義、廉、讓)知識的教育讀本。其通俗易懂,便于讀、講解而結(jié)合實際,不論從生活到工作,還是從做事到做人,就把人類提倡的、反對的、遵道的、違德的講得明明白白、清清處處,內(nèi)函豐富。并用它來要求自己,檢查自己,反省自己。
做到敦倫盡分,大量的事實證明,能按第子規(guī)的要求規(guī)范自己言行的人,絕對在家庭中是一個好父母,好兄弟姐妹,在單位是一個好員工,好同事、好領導。在社會上是一個德高望重的.圣閑之人。古人云:“百善孝為先”。一個人能孝順也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知道了怎樣與兄弟姐妹相處,懂得尊重別人,知道了人生歲月很有限。光陰容易消逝。知道了人應該有關懷愛護的心,如同蒼天和大地絕對沒有私心。
通過了學習,在工作中傳授給學生,讓小學生從小做人、尊敬、孝順等禮節(jié)。通過領導帶好頭,師生照著學的方法。在學校、在班級上都大有改觀。人人都爭達到圣人的最高境界,傳統(tǒng)和美德的發(fā)揚五千年的文化是我們的責任,更是我們的義務,在教育教學中,認真教好每一學生,讓他們做好弟子規(guī)的每一條,我們盡到自己的責任,教育好學生,運用好弟子規(guī)每一條,使我們的世界會將永遠文明、燦爛、和平。《弟子規(guī)》是先人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的財富,所以我們要好好的珍惜,繼承這些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并將它發(fā)揚光大,永傳下去。
在上一年級時,老師教我學了一本書—《弟子規(guī)》,那本書可教會了我不少做人的道理。
比如,“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它的意思是:父母生病的時候,煎好的湯藥,做子女的`都要先嘗一嘗。照料生病的父母,要日夜服侍在床前,不離開一步。
哎呀,想想自己做得真是不好。媽媽生病的時候,我雖然給媽媽倒了水,但是我連嘗都沒嘗,就把水遞給了媽媽。這樣,我怎么能知道這水燙不燙,媽媽能不能喝呢?我從來都沒有日日夜夜照料過媽媽。一到了晚上,我就跑回自己的小房間睡覺去了。
記得有一次我生病了,媽媽急得眼淚都掉下來了,顧不得天黑,一個人帶我到醫(yī)院去看病。到了醫(yī)院,一會兒樓上,一會樓下,媽媽一直背著我,汗水順著媽媽的臉頰流下來?;氐郊?,媽媽更是一刻不停地照顧我。喂我吃藥、給我量體溫,夜里我醒過來,媽媽歪坐在我身邊的被子上,手還放在我的頭上。頓時,我心里暖暖的。啊,媽媽真是太愛我了!
以后,我一定要牢記《弟子規(guī)》里的話,努力改正自己身上的缺點,向媽媽學習,學會孝敬父母。像媽媽照顧我的那樣,哄她開心。
在老師的教育下,還有爸爸媽媽的幫助下?,F(xiàn)在,我已經(jīng)進步了很多啦。自己身上的壞毛病也改掉不少了。爸爸媽媽經(jīng)常表揚我,夸我《弟子規(guī)》學得不錯,重要的是做得不錯。
我真的能當爸爸媽媽的好閨女啦。我感覺自己長大啦!
本月青年教師讀書的范圍是經(jīng)典名篇,因此我學習了弟子規(guī)。
在道德精神缺失的現(xiàn)代社會,人們要向經(jīng)典學習?!兜茏右?guī)》在當今真是一本既古老、又時尚的讀物。它是我們?nèi)粘I钪械暮美蠋?,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帶領我們領略人生的真諦,規(guī)范我們做人的.準則,指明我們做人的方向。
《弟子規(guī)》這本書,從孝順父母、尊重長輩、兄弟和睦、做事謹慎、誠信做人、德愛相待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細致的說明,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弟子規(guī)》教誨人們首先要有孝順長輩的心,要有一顆友愛的心;只有一個人的品德上進了,才能做好人,而我們學習的根本就是:人的品德修養(yǎng)。
《弟子規(guī)》實實在在地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做人,應該如何仁愛待人,如何正確地處事,如何分寸有度地接物,它會時刻照耀著我們前進的步伐,豐富我們的思想。讓我們沉浸在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海洋,學會做人的道理。
《弟子規(guī)》的總綱領是“入則孝 出則悌 謹而信 泛愛眾 行有余力 則以學文”。只要我們認真學習、認真感悟,就會明白許多道理,為人處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在教書育人這個光榮的事業(yè)中,我們要嚴格要求自己,懷著感恩與恭敬之心來待人接物,謙卑待人,身體力行,勤奮學習,不斷提高個人修養(yǎng)和素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