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蘇東坡傳》的感悟最新范文

| 冠釗21147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閱讀的對象不同,感受也會不同,因而,同樣的文本、視頻,總能得到不同的讀后感。下面是小編給你準備的讀《蘇東坡傳》的感悟最新范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蘇東坡傳》讀書心得范文【一】

  說起蘇東坡,大家的第一印象必定是“豪放”二字。這從他的詞中不難發(fā)現(xiàn)。但讀過林語堂老先生的《蘇東坡傳》后,我對蘇東坡又有了新的認識。

  林語堂老先生用了極為簡潔的語言概括了蘇東坡的一生。從童年的書海生活到青年出入仕途,到中年的宦海沉浮,再到晚年的遷謫,讓我們看到不同時期的東坡的傳奇經(jīng)歷。

  但正像林語堂稱其為樂天派一樣,似乎是沒有什么是可以真正使蘇東坡止步不前,有所畏懼的,在他的一生里,蘇軾永遠自由自在,正如他的行文一般,那些迫害,打擊,在他眼中似乎就從未發(fā)生過,他所關(guān)心的,只有民生,即使在貶謫之地,他的政績依然出類拔萃。

  孟子曾經(jīng)說過,人要有“浩然之氣”,如果你是正確的,那么,要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而蘇東坡一生都追求著這樣的浩然正氣,他不偏執(zhí),不狹隘,在王安石一黨掌權(quán)時,在各地都積極推行新法時,蘇東坡和他的一干朋友,站出來指責(zé)新政,結(jié)果被貶謫;而在新法被全面廢除時,他依舊沒有嚴格執(zhí)行,他留下了他認為對百姓有利的新法,被京中新貴所不容,自此他已不容于舊黨和新黨之間,因而再度自求外調(diào),這一次,他回到了杭州。在那里,他過得依然很愜意,自比白居易,甚至有了朝云這樣的知己。

  “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蘇東坡不以形所累,他在《記游松風(fēng)亭》里寫道:“此間有什么歇不得處!”要登亭子,亭子還在遠處,人卻已累極,蘇東坡卻忽然想到,為什么不能就地歇息呢?是啊,何處不可安歇,何必要到亭子里去呢?有了這樣的心境,他才能縱情山水之間,不以為貶謫為憂。有了這樣的心境,即使在窮山惡水的嶺南,依舊可以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有了這樣的心境,他才可以在瘴氣重重的海外,完成了《論語》、《尚書》、《易經(jīng)》的注解。

  他可以是秉性難改的樂天派。面對政治上的打壓迫害,他一笑而過。

  他可以是個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甚至于不小心諷刺到他人,自己卻依然樂在其中。

  他可以是個看清世間的哲學(xué)家,月光下的的漫步亦可以啟迪他的哲理。

  他是偉大的書法家,是正義凜然的法官,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

  他不得不被世人所敬佩。宋朝皇帝雖有愛才之心,就連后宮皇太后都欣賞東坡的為人和文彩,但時運不濟,命途多舛,蘇東坡還是屢遭貶官。不過他的一句話說得好:“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

  好一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敢問當今這世間有誰能如蘇東坡一般無所畏懼,如一陣清風(fēng)度過了一生,不無緣故。

  佛教的否定人生能讓你堅持本心,不為他人所動搖。

  儒家的正視人生能給你面對苦難的勇氣,敢于一搏。

  道家的簡化人生能讓你看淡一切,逍遙自在,無為而治。

  這些不正是蘇東坡為世人所留的巨大財富嗎?

  《蘇東坡傳》讀書心得范文【二】

  《蘇東坡傳》,非簡單之流水帳,更非采用“春秋筆法”,而是林語堂先生閱讀大量資料,包括蘇東坡的札記、詩詞、私人書簡等后所著的傳記。我心度之,是否林先生與蘇東坡有諸多相似之處,不然為何其言己了解、喜愛蘇東坡,而又能將《蘇東坡傳》寫得如此色彩鮮明、感情豐富。

  觀蘇東坡一生,無法不對其才智贊嘆不已;而其言行、詩詞、幽默,無一不是其才智的體現(xiàn)。

  蘇東坡是幽默的。某次與王安石談及王之所謂“字源學(xué)”時,引用《詩經(jīng)》中“鳴鳩在桑,其子七兮”,并父母共九只鳥,以王安石的方式來向其解釋為何“鳩”為“九”、“鳥”二字合成,實為嘲諷;后某次更戲謔王安石曰“‘波’若是 ‘水’之‘皮’,則‘滑’就是‘水’之‘骨’了。”即使在被貶至缺醫(yī)少藥的海南之后,對朋友僧人參寥的關(guān)心,他仍在回信中說“但若無醫(yī)藥,京師國醫(yī)手里,死漢尤多。”以此來告知朋友不必擔憂。

  蘇東坡是熱愛生活的。其余不必說,僅在美食方面,就有軼事、傳說數(shù)樁。他自己研究烹飪之法、自己釀酒,更是留下了“東坡肉”、“東坡壺”以傳后世。他在詩詞中,也多次提及美食--“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等等,不一而足。

  蘇東坡是感情豐富的。他的《江城子》一詞,“十年生死兩茫茫”,對其亡妻寄以情思,與其“大江東去”風(fēng)格迥異,凄婉哀傷。在朝云因瘟疫早逝后,他在《朝云墓志銘》和《悼朝云》一詩中,均表達了深切情愛與傷痛,后來更在《西江月·梅花》一詞中,以梅花象征朝云,既似寫花,又似寫人。

  蘇東坡是剛直的。盡管有過數(shù)次因詩而被捕、受審,但他仍然不改犀利詞風(fēng)。好友劉恕罷官出京時,他寫詩諷刺“群烏未可辨雌雄”,后又寫“猶誦麥青青”,對官場榮耀表示鄙夷之意。在某次剛剛被釋出獄后,即寫詩兩首,隨后自己也擲筆笑道“我真是不可救藥!”

  蘇東坡也是幸福的。他一生交友無數(shù),知己遍天下,兄弟情深,妻妾對其關(guān)愛有加。盡管不如意事眾多,如朝云笑言其“一肚子不合時宜”,但他的生活又怎可不稱為過得快樂呢?

  如林語堂先生所言,蘇東坡“像一陣清風(fēng)過了一生”,“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他的肉體雖然會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輩子,則可成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誰說不是呢?僅此感懷東坡居士這位曠古奇才吧!

  《蘇東坡傳》讀書心得范文【三】

  他將至情融化為筆端流淌的華彩;

  他用豁達凝練成筆上飄灑的旋律;

  他用痛楚壓抑成意識奔涌的篇章;

  人如其文,蘇軾是一杯清茶,他將伴我一生??酀姓诓蛔〉牡阋绯龃溆癜愕谋虊兀邼M心田,是“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祝愿,也是“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的哀思。這種苦澀的思念被寄予給一杯清茶,被寄托給一輪明月。淡的相思,淺淺的哀愁無需言語,沉郁便是所有。

  蘇軾是一江碧水,他將伴我一生。掩飾不住內(nèi)心的寂寥,傾訴不盡“高處不勝寒”的蒼涼。是“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的孤寂。在鬢發(fā)幾百之際,故人不在,源于內(nèi)心的寂寥。埋葬,便是所有。

  蘇軾在他用文字編織的夢幻中遨游,在他用詩堆積的象牙塔中放縱。“浮游天地間”“放浪形骸外”是他全部思念的凝結(jié)點,是里程牌,是伴我一生的人生格言。

  回首蘇軾,我無語。因為我正在用心和他作超然物外的風(fēng)流。閱讀蘇軾,品位蘇軾,我終于明白,一切痛苦只是過眼云煙,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

  蘇軾如茶,伴我一生讓我平淡;

  蘇軾如水,伴我一生讓我寧靜。

  蘇軾:我心中的永恒!

  《蘇東坡傳》讀書心得范文【四】

  《蘇東坡傳》被譽為20世紀四大傳記之一。在林語堂筆下,講千年前的蘇東坡的故事娓娓道來,這是一位豁達樂觀的智者,天才橫溢,是樂天達觀隨遇而安的偉人,隨著林語堂的筆觸,一個生動形象的蘇東坡向我們走來。

  中國文化史上,蘇東坡無疑是一座巍峨的高山。蘇東坡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yōu)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對于詩詞、文賦、書法、繪畫,蘇東坡幾乎無一不精,無一不能。散文方面的“唐宋八大家”,蘇軾位居其列。宋詞方面有“蘇辛”之說,蘇軾開創(chuàng)了豪放派的詞風(fēng)。書法上宋四家的“蘇黃米蔡”蘇軾排名第一,行揩《前赤壁賦》、行書《黃州寒食帖》享譽書史。蘇軾的畫是文人畫的典型代表,他明確提出“詩畫一律”的概念,林語堂評價說:“蘇東坡在中國歷史上的特殊地位,一則是由于他對自己的主張原則,始終堅定而不移,二則由于他詩文書畫藝術(shù)上的卓絕之美。”

  從人生經(jīng)歷上看,蘇東坡的遭遇坎坷、磨難深重,亦十分罕見。“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33歲時蘇東坡一度進入中央政權(quán)的中心,但很快由于政見不合,他便開始了大半生的顛沛流離,但一生也未能逃離波譎云詭的政治漩渦。35歲時他正當盛年,被貶往杭州任通判,從此開始了惡夢般的貶謫流放生活,按時間順序大致排列如下:密州、徐州、湖州、黃州、登州、穎州、揚州、定州、惠州、英州、儋州。這個路線圖總的趨勢是離政治中心越來越遠,而離黎民百無恥政客的中傷、流言、攻擊、陷害,他不屑反駁與回擊,只是莞爾一笑,然后收拾收拾行李奔赴下一個流放地。在惠州的松風(fēng)閣流連漫步時,他想到的是“此間有什么歇不得處”,能放下的是個人恩怨以及功名利祿。而百姓萬民之憂樂卻總是掛在他的心間。興修水利、賑濟災(zāi)民、減免租稅、平反冤情、為民請命。每到一地,蘇東坡總是造福一方。所以,林語堂稱他是“百姓之友”。他把任何一個流放地都當作文化傳播的場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杭州西湖因東坡而靈動,而“蘇堤春曉”成為西湖十景之首。他把長江邊的荒僻之地黃州打造成一座文化高地,“東坡赤壁”由此名揚天下。惠州的“玉塔微瀾”、徐州的“放鶴亭”、揚州“三過平山堂”,莫不浸潤著蘇東坡的曠世情懷。

  《蘇東坡傳》讀書心得范文【五】

  蘇東坡,他既反對王安石比較急進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馬光盡廢新法,而是主張穩(wěn)健行事,凡事皆從是否有利于國計民生的實際效果出發(fā),不去阿附迎合,不為“新法”或“舊制”所囿,因而在新舊兩黨間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

  蘇東坡一直卷在政治漩渦之中,但是他卻風(fēng)光霽月,高高超越于蠅營狗茍的政治勾當之上。他不伎不求,隨時隨地吟詩作賦,批評臧否,純?nèi)槐磉_心之所感,至于會招致何等后果,與自己有何利害,則一概置之度外了。

  蘇東坡以儒家思想為本,又能博采佛道之長,奉儒而不迂執(zhí),好道而不厭世,參禪而不虛佞。處順境時不驕惰逸樂,在逆境中能隨遇而安,用樂觀、灑脫的態(tài)度堅持對人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因此他得以實現(xiàn)從現(xiàn)實人生到藝術(shù)人生的轉(zhuǎn)化,使他的坎坷境遇化作充滿藝術(shù)審美情趣的人生,并體現(xiàn)在他豐富多彩的文學(xué)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中。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宋神宗的一位侍臣告訴人說,每逢皇帝陛下舉箸不食時,必然是在看蘇東坡的文章。即便在蘇東坡貶謫在外時,只要有他的一首新作的詩到達宮中,神宗皇帝必當諸大臣的感嘆贊美之。但是皇上對蘇東坡的感嘆贊美就正使某些大臣害怕,必使神宗在世一日,使蘇東坡一直流放在外,不能回朝。

  蘇東坡雖然飽經(jīng)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和厚道,并沒變成尖酸刻薄。這正是我們太多的讀者喜歡他的緣故。近千年來人們不會從內(nèi)心愛慕一個品格低劣無恥的作家,他的文字再富有才華,也終歸無用。

  文學(xué)上萬古不朽的美名,還是在于文學(xué)所給與讀者的快樂上。蘇東坡的作品能使歷代人人愛讀,而不為短暫的文學(xué)風(fēng)尚掩沒,甚至歷久彌新,是具有一種我們稱之為發(fā)乎肺腑的“真純”。

  現(xiàn)在我最為欣賞的是他那真純且有無盡趣味的《定風(fēng)波途中遇雨》: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fēng)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帲瑲w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你怎能不意會--風(fēng)雨過后不一定有美好的天空是一種境界;不經(jīng)歷風(fēng)雨,怎么見彩虹是一種境界。不過現(xiàn)實中很少有人像東坡那樣在雨中依然微笑,依然“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其實,這才是生命最高的境界,這是用充滿洞察力目光蔑視困境時才能擁有的真純和趣味!

  蘇東坡異??部赖囊簧?,也是豁達樂觀的一生。他那種身處逆境卻始終保持“成固欣然,敗亦可喜”的超然達觀,像他的詩詞文章一樣千載有余情!經(jīng)萬古流不盡!

2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