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一直以來被認為是中國文化的起源,是萬經之首。它充滿著神秘的色彩,許多人都對其充滿了好奇心。種種感情,我閱讀了。
其實,我并非直接閱讀的《易經》,我文言文水平較差,我閱讀的是曾仕強教授對《易經》的解析,間接閱讀了《易經》。曾仕強教授是著名學者,也是我非常關注的學者。感觸頗多,其中《胡雪巖的啟示》尤甚。
這次閱讀曾教授的解析,認為觀點都比較符合自然辯證法的!現在,許多人對易經有不少誤解,當然,更多的人是對易經不了解,盡管他們血液中有著易經的基因!
《易經》告訴人們,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的定位是不同的,而又是承前啟后相互銜接密不可分的,因而又是不能超越的。人生的路雖然是曲折的,但我們還必須得按部就班。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從頭走起,該受的苦你必須要受,該喝的蜜你必須要喝,不可越雷池一步。
書中提到,全世界中國人的腦筋最好,最活,因為中國人最懂得變通其實,自然辯證法很大程度上也在講變通。好中有壞,壞中有好,不好不壞,不壞不好,由壞變好,由好變壞,反反復復,無窮盡也。
都說是外國人提出的自然辯證法,其實不是的,也有人覺得是近代我們中國處處落后,又不求進取造成的這種想法。其實,《易經》它包含了全世界最好的辯證法,而且它的提出比外國早了好幾千年,并且不是一個層次上的東西,易經不光是辯證法,它是一個系統(tǒng),一個有機的系統(tǒng),一個全世界最大的系統(tǒng),比當今的網絡系統(tǒng)還要大,網絡的發(fā)明歸根到底也是與《易經》有關系的。
《易經》中有的道理是深刻的,亙古不變的。易經說宇宙萬物歸根到底是由兩種因素構成的:陰,陽。仔細想想,它的高明簡直超出人類智慧了?,F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越來越接近的證明這一點,從我們知道原子是可分的開始,就已經往這個方向邁步了。因為沒有什么實在的東西是物理不可分的,分到最后是什么呢?就是陰陽,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生萬物!
《周易》這本書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有聽說過了,不過它比《論語》這些書要神秘得多,我還記得是從外公那里第一次看見這本書的。正是過年,淘氣的表弟不知道從哪里翻出來了一本發(fā)黃而且還沒有封面的書,結果外公很寶貝地拿過這本書,不讓表弟玩。外公就說這是《易經》,然后叔伯們,姑丈們都說這本書很好因為年紀太小,記不太清楚,不過,《易經》是一本好書,我從小就知道。
漸漸長大,還是沒有拜讀這本書,我心中有小小的疑問:這本書不是很有名嗎?怎么都沒有怎么看到同學看呢?
大學后,專業(yè)的原因我正式有機會閱讀了這本書,而且知道《易經》也叫《周易》。
看了才知道,這是一本關于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義的揭示和相應吉兇的判斷,包括六十四卦卦形及卦辭、爻辭的書。簡單一點說,就是類似于看風水,算命的書。難怪外公會讀它我外公的業(yè)余興趣是幫人家樓房看風水。
不過,雖然是關于算卦的書,不過我還是懷著濃厚的興趣讀下去,因為我得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句名言居然是出自于《周易》,我想,這本書不會那么簡單,應該是一本充滿哲學的書。
作為四書五經中的一本,《周易》在古代是專門用來預測未來、決策國家大事,也講述了怎么處理自然與人,人與人的關系。在我看來,這其中不免包含著一些不科學的理論,但是在文化方面,還有在講述人與自然,人應該怎么才能成功的方面,我覺得有它精妙之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潛龍勿用,陽在下也。見龍再田,德施普也。終日乾乾,反復道也?;蜍S在淵,進無咎也。飛龍在天,大人造也。這是出自《周易》的第一卦《乾》。大概的意思是:君子應該像天宇一樣運行不息,即使顛沛流離,也不屈不撓;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樣,沒有任何東西不能承載。在潛伏時期還不能發(fā)揮作用,必須堅定信念,隱忍待機,不可輕舉妄動;時機未到,如龍潛深淵,應藏鋒守拙,待機而動;龍飛到天上,是預示著天下萬民都會因此得到福澤;君子應該自強自立,終日努力不懈。當積極選擇之意,當退則退,當躍則躍,可上可下,躍就躍進九五之位,退則退往群眾之淵,才能夠沒有錯。
這里面,包含著高深的哲學意味。多少年來,這些話一直支持和鼓勵許多人為成功而努力。這些話教會我們,要有所作為,就要自強不息,有博大的胸懷,然后要充分認識自己的能力,懷著堅定的信念,等待時機成熟,最后勇敢,堅毅地走向成功;而且要果斷,做錯了立刻改正。
《周易》中的哲學道理還有很多,例如陰極必反,陽極必至說的是凡事不要太過,必須有分寸;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則告訴我們,既要注意天時,把握自然變化,更要注意人和,處理好人際關系,這是取得成功的極為重要的一步。
易經是先秦哲學的主要內容,也是中國哲學的根本,它的作用是讓人們認識并實用自然規(guī)律。易經六十四卦與三百八十四爻皆從八卦演變而來,它變幻莫測,頗具有射你色彩,其實這正是自然界既變化無常、又遵循一定規(guī)律的如實反映。所以唯物論者荀子說:“善《易》者,不卜?!笨梢娨捉洸⒎枪┤瞬坟哉紗柤獌吹?,而是要人們從卦辭、爻辭中去體會哲理,對人們建立人生觀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顯示了自然發(fā)展的完整系統(tǒng),它是揭開宇宙密碼的寶典。易經不僅教我們如何做人,做事、做學問、看天文、習地理,而且必須以照自然規(guī)律法則去做事。所以我們說易經是一部偉大的、不朽的著作。我們有必要好好的學習易經。
我對《易經》印象最深的就是兩個字:“整體”,這里的整體,既是聯系整體,也是發(fā)展的整體,還是內外的整體,中國文化的精髓“天人合一”,講的就是內外的整體,按我初淺的理解和你交,“整體”是中國文明思想的特征,正是在“整體”源頭的基礎上發(fā)展出了中華五千年的燦爛文明。
咸卦告訴我們男女感應的重要性。這是談戀愛的法則,人們平時尋找對象也許不知道這個法則,但實際上已經按照這個法則去做了。我在這里提一下,男女感應包擴兩個方面的感應,外表的和心靈個感應。
小過卦是讓我們懂得要學會休息。一只小鳥向天空無窮無盡的飛翔,不能得到休息和飲食,只有向下飛,才能得到休息。
易經中的《兩儀》是太陽也稱《太極》,和月亮。太陽為陽,月亮為陰。故此兩儀又代表陽與陰。而由兩儀生出的四象則是春、夏、秋、東。南、西、北。故此四象既代表四季,又代表四方,四象生出的八卦為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分別代表萬物。因此八卦可以預測萬物。
易經是要求一明理而去預測,在預測中明理故謂之“解”。因為八卦之中只有這六個爻而這六個爻因為要表象萬物因此未免顯得粗糙和模糊,因此要求習易經者要用極高的領悟能力去參透卦理從而以便從中提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因此易經就是一門《模糊學》。當然這也象征人類很難有清醒的時候,而對于那些時刻清醒的人類,我們稱他們?yōu)椤笆ト恕?。而孔子也只是在晚年才達到了“圣人”的境界的。
來指明了方向。人安身立命,要與人為善,人是社會中的人,是被鑲嵌在社會中的,不能脫離社會環(huán)境而生存,任何人要有所成就必須借力于社會環(huán)境和其他人,所以就要與人為善,努力地幫助別人,營造一個適合個人發(fā)展的社會環(huán)境。要厚德載物,要用寬廣的胸懷對待別人的失誤與不足。要會協(xié)調和駕馭矛盾,工作學習中會產生矛盾,關鍵在于我們如何看待矛盾,應該就事論事,一切圍繞著工作如何更好的發(fā)展和目標更好地達成而進行,當矛盾有可能超出工作學習之外時,就停止爭論?,F實生活中有許多人不能把握住這一點,帶來許多負效應
時間是人生命中最寶貴資源,因其是一維的,是不可逆的。在繁忙充實或無聊落寞之際,她都悄悄地以同樣的速度一去不復返了。不論何時何地,何種情況和際遇,我們都要以一顆樂觀、積極、謙遜的心態(tài)來面對生活。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虔誠地對待生命中的每一分鐘,使她富有意義!
鑒”“靈警奇奧”的奇書。
易經是一門最高的哲學,不是算命學,所以路邊的算命先生根本不代表易經學說。易經分為三種方式解釋了整個社會三類人。道家的老子學說是易經中最難,也是最高的學問,它是代表社會最高層階級的利益和生活態(tài)度;儒家的孔子代表中層階級的利益和生活態(tài)度;墨子是代表我們普通百姓的利益和生活態(tài)度。這就是易經成為哲學之3父。易經是一門預測科學,是唯物的,不是唯心的。易經里有卦象,就是說8_8=64個卦象分別解釋了不同的結果。那就是說卦是預測你現在可能會面臨的一種生活的現象,不是本質;也解釋了這樣的現象產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去解決這個現象帶來的后果。在這里,人們都會把它解釋成“命理“,“運氣“然后怎么怎么去化解。其實,對于“命“跟“運“易經有很好的解釋,因為卦只代表現象,你自己想想看一個現象能包括了你的真實的本質內容嗎。
能解決掉你發(fā)生的不好的一切事情嗎。能成為你心靈安慰的一種寄托嗎。不能的!易經就告訴你一些為人的道理,孔子的理論以及墨子的理論是我們要學習的。學習這些理論后你才能很好的去理解易經講的卦象是唯物主義哲學,不是算命的。它是可以預測到人生某些階段一些不順利的事情以及災難的事情,但是要變的?!柏浴案鶕阈袨榈姆绞揭约皩嵺`的經歷要產生改變的。易經中“易“本身解釋就是“變“的意思。就是說隨著事物的變化而改變才是真正的道理。我們學習易經就是要學習孔子的做人理論以及墨子的做事理論,一個人能很好的做人,很好的做事情,有非常好的修為,那么有可能成為有作為的人,那就是高層階級的領域,才能去學習道家的道理。學習易經可以從中看到自己所處環(huán)境所產生的很多現象,然后好好總結研究,改變它,改變了這些現象,讓它往好的方向發(fā)展,那就改變了你的“運“。唯物主義哲學講,“命”不可變,“運”是可變的。其實,“運”的不斷改變,也能導致小階段的“命”的改變。陰和陽總是處于一個平4衡的階段,好壞循環(huán)往復!學習易經的態(tài)度是積極的,不能總拿那個預測現象來對自己的“命”,整天不做事,整天亂想,那什么“運”都不會來。積極的學習其中的精華,積極的吸收于利用,易經它只是能幫助你看到你將要發(fā)生的現象,所以真正解決事物還是靠自己的品質和意志。
學習易經不是說我預測出來命不好,我就不努力了,我今年婚姻不好,我就不結婚了。不是這樣的,易經它是告訴我們萬事要“中庸“,中庸不是極端的意思,解釋為恰到好處。事物要符合規(guī)律,符合現實要求。就象婚姻好壞,其兩個人的結合,最好的結合是“門當戶對“。這個是古代人智慧,有他一定的道理?,F在人不是要求這個,要求哪個,最終只有“門當戶對“的婚姻幸福可能性最大,婆媳關系也最容易融洽。為什么現代單身大齡青年這么多啊,就是沒有處理好自己的位置,你到底適合哪個位置,有些人經常說:寧缺勿濫!這種不符合規(guī)律的盲目要求怎么能找到幸福!學習易經這要看你帶著什么目的讀它。它關系到哲學思想、天文地理、政治策略、軍事計謀、倫理道德、行為科學、思維方式、人際關系、醫(yī)學養(yǎng)生、信息預測、文藝美學等等,甚至現代的前沿科學如計算機軟件、遺傳密碼、混沌理論、耗散結構等等,也可以從中得到啟示。真是“仁者見之謂仁,智者見之謂智,百姓日用而不知?!?/p>
難得放一天假,照舊在書城中度過。
本來我的興趣,比較側重于小說和散文,偶爾也涉足詩詞歌賦和雜文,最不愿意碰觸到的是古文,感覺既深奧又乏味,所以每每略過,甚至唯恐避之不及。
但不可否認,中國的古文,大多是智者寫下的奇書,在文字堆砌之間,往往埋藏著某些博大精深的奧秘,或涉及人生哲理,或涉及歷史文化,或涉及宇宙萬物等等。有意避之,只能說明自己知識層面和文化底蘊太淺,領悟不了這些歷經千年考驗又必將繼續(xù)存在的智慧叢書。
譬如說,各種經卷和佛典,各個時期的史記,各方面的文學藝術作品等等,難以概括,一輩子也研究不完。說句題外話,曾經有過一段否定自己祖宗的歷史和文化事件發(fā)生在華夏大地,這實在是不應該的——晦澀難懂的古文,其實凝聚了各個歷史時期最具智慧又賢能的人的精神文明,堪稱為各領域的藝術瑰寶,本質上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又都代表著不同類型的最高成就——誠然,也會有某些方面的陳詞濫調,但效果也是因人而異,古板之人學后自然迂腐,精明之人學后自然通達。假如硬是要一概而論,統(tǒng)統(tǒng)否定古人留下的智慧,進而動搖民族文化的根基,只能彰顯其不懷好意,歷史也已經印證了這一點,最終還是要撥亂反正。同樣的道理,也不能一概而論地以為能夠留下來的都是好的東西,有的只是由于人的劣根性所吸引的糟粕,需要各人去甄辨,自己去領悟,當然,最好是遵從自己的興趣愛好,方可在知識的海洋里暢游,“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把時間用在哪方面,都將必有所收獲。
說了那么多的綜合性論述之后,回到主題上來。在半天的時間里,我本打算繼續(xù)挑幾本小說來讀,并想在世界名著中選擇能夠影響和開導自己的書,但走在古典類型的書柜前卻突然止步了,或許這也是冥冥之中注定的一種緣,我看著那些既有古言文體又有新人所注解的文本,慢慢消減了去翻閱小說的欲望,先是挑了本《金剛經》,再是《道德經》,最后是《易經》。就那樣子站在書柜前,一站就是四個多小時,一本書放下,另一本書又拿起,時間就在翻閱和思索間不經意地過去了。
粗略一看,不難發(fā)現,單就這三本書來說,都是通天徹地的奇書,其內涵不是只言片語所能描述的,有多少感悟也只有在心中才能明了,但可以確定的是,三本書都達到了最高層面的東西,可以歸納于藝術了,共同點也是修身養(yǎng)性,即“心誠不起妄念”為第一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