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受到啟發(fā),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jīng)驗和想法。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中語文教師教學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于教育,作為新時代的教育者,我們背負著歷史的重托和社會的期望?!皫熣?,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教師,在十幾年的教學生涯中,我不斷探索,不能說形成了一套理論,但也積累了一點經(jīng)驗,供大家商榷。
一 、學生是主體 關愛每一個學生
常言說,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月有圓缺,學有遲速。學生的差異性必然存在。著名教育家韓鳳珍說過:“難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強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計地保護孩子最寶貴的東西——自尊心”。
1、給優(yōu)生以雄心
優(yōu)秀的學生有他扎實的基本功,有他超人的智慧,甚至還有獨道的學習方法,基于這些優(yōu)越的條件,我要求學生擁有的是雄心壯志,要定下更遠更高的目標,沒有最好,只有更好。13班的李冰倩和14班的成清源是極具語文天賦的女生,她們的語文學習興趣濃烈,文筆優(yōu)美,閱讀鑒賞及審美能力都很強,在平時的教學中,我老是給她們灌輸要爭第一,要考高分,要有向前闖的勇氣和決心,因此,在多次考試中,她們都能考出105分甚至是110以上的高分,她們的語文功底是不錯的。
2、給中等生以信心
中等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總是吊在中間,因而好多易滿足的同學也就樂于呆在這個位置,平平而過,懶懶散散,消極地對待自己的成績。針對這種心理,我給中等生的是信心,我鼓勵他們通過努力趕超優(yōu)秀生,因而好多學生恢復了信心,他們努力趕超,擴大了優(yōu)生的范圍。原來有些人成績平平,但到了現(xiàn)在都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
3、給差生以上進心
一個優(yōu)秀教師的眼中,應該沒有“差生”,只有學有困難的學生。我尊重這類學生。努力激發(fā)他們的上進心,“我并不比別人差”,“我還有優(yōu)于別人的長處”我班有個李某某,學習上一竅不通,但他會些小發(fā)明,因此我常常在課堂上擠出時間,讓他表演,獲得大家稱贊,還有一位王某某,學習極差,但他常常出其不意地回答出我的一些難題(也許是偶然),但我就趁此機會大肆渲染,鼓勵他,促使他上進。這樣,這些所謂的差生嘗到了一點學習的甜頭,也就多了一點學習的勁頭了。
二、把情傾灑給每一個學生
1、 對好生注入嚴厲的情感而非寵愛。常言道,嚴是愛,松是害。我對學生要求嚴格,愈是好生,我更是當面說壞話,背后說好話。在我的班上,優(yōu)生沒有趾高氣揚的神態(tài)和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病態(tài),因為他們跟所有同學是同等的,有時甚至更苛刻些。
2、對中等生關愛并非溺愛。
我所帶的兩個班級中,有這樣一類女生,語文成績較好,但理科成績?nèi)酰偯慰偸巧喜蝗?,因而也沒了位置,失去了信心。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找她們談心,肯定她們的長處,教會她們協(xié)調(diào)各科的關系,樹立她們單科精品意識。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科目,不放棄自己,因此,這類同學的語文成績往往保持優(yōu)秀。
3、對差生包容而非放棄
王某某是個眾所周知的差生,但我對他采取了包容的態(tài)度,允許他課堂上犯一點點小錯誤,如聽課走神,作業(yè)做不完等,但我并沒放棄他的求知,能少做作業(yè)但不能不交.
三、把業(yè)授給每一個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說:“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世界?!币虼?,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創(chuàng)造者。
1、課堂進度顧及每個學生
我通常上課的進度不快,我的每堂課要能使每個同學聽懂,每個同學有所得。
2、課堂提問針對每一層學生
提問中我因勢利導,難題拋給優(yōu)生,而易題留給了中下等同學,這樣優(yōu)生感覺有挑戰(zhàn)性,而差生也不會因答不上而尷尬,失去學習的信心。
3、課后輔導落實每一類學生
培優(yōu)補差是落實的重點,對待優(yōu)生我在課堂上進行拔高訓練,比如寫作技巧的指導,閱讀的綜合能力的提高,讓這類學生真正優(yōu)起來,而對于差生則注重基礎的訓練,有關語文知識,學習方法,淺易的閱讀等達到一個鞏固過程,這樣因地制宜,適得其所。
語文教學大體分為基礎知識、閱讀和習作。我就我平時的教學工作跟大家分享一點我的心得,期望大家能給我提出寶貴意見。
一、基礎知識方面:注重點滴積累,重復出現(xiàn)
學生語文素質的提升表現(xiàn)于基礎知識的遷移運用。基礎知識包括:拼音、文字、詞匯、句子、語法、修辭、邏輯,乃至細小的標點等等。實踐中我感悟到:嚴把關,是提成績的關鍵。處理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我很多翻閱相關練習題,提煉出重要易錯的知識點,以重點強調(diào),每一天聽寫,多種形式練習的方式反復出現(xiàn),久而久之學生們能熟記于心了。
二、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提升學生學習本事的重要前提,也是學生興趣培養(yǎng)的有效途徑。
1、課前有主動預習,上課勤作筆記,課后自覺復習的習慣。
2、閱讀過程中有查閱字典、詞典等工具書的習慣,自己解決生字、新詞。
3、閱讀時自己提出問題,邊讀邊思考,設疑研讀的習慣。
4、勵學生多讀作文書,多看課外書,增加知識儲備,豐富寫作素材。我班學生有這樣一個習慣,還沒上的課文,學生自覺、往后讀,還沒要求背的課文和日積月累,學生會自覺去背。所以,我在教學新課時,學生對新課已經(jīng)很熟悉了,上起課來就比較簡便。
三、寫作教學
鼓勵孩子們多讀書多積累,平時注重積累寫作文時才有話可說。那么如何積累素材呢?我認為可經(jīng)過以下兩種途徑:
1、閱讀中積累。在閱讀教學中,有很多課文的課后練習中都會出現(xiàn)“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摘抄中積累。現(xiàn)實中,優(yōu)秀習作舉不勝舉,學生能夠把課內(nèi)、外積累的好詞佳句、片段、精彩的故事情節(jié),分門別類地摘抄在自己的積累本上,并在后面寫上一點感想或是模仿一個小片段,時時去翻閱,這樣時間久了,用的多了,就會熟記于心。最終把積累來的東西變成自己頭腦中的東西。
2、從生活中積累。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引導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世界。《爬山虎的腳》和《蟋蟀的住宅》這兩篇課文,之所以能寫的準確生動都源于作者連續(xù)細致的觀察。
以上是我從知識教學上分享了我的一點兒拙見,我再從學生管理方面分享我的管理習慣。
1、關心和愛護學生,僅有孩子們喜歡你了。才會愿意跟你交流溝通。才會愿意學習你的學科。
2、聽講習慣的培養(yǎng)很重要。我喜歡營造一個簡便愉悅但不是亂而無序的課堂。這樣學生就喜歡參與到課堂中來。愿意進取思考問題,愿意進取回答問題。
3、學習小組長的培養(yǎng)很重要。小組長管理本組學習、衛(wèi)生、紀律,這樣一個大的團體就變成一個個小的團體。管理起來很容易,小組里一幫一接對子還十分有利于后進生的轉化。
4、班級里干凈整潔、秩序井然也有利于學習。我不相信亂哄哄的臟兮兮的教室會有人愿意學習。有好的班風才會有好的學風。除了班級管理,我還注重學生夢想的樹立。學生有夢想也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學習態(tài)度的端正也很重要,我經(jīng)常對孩子們說:“學習態(tài)度就等于學習成績。沒有行不行、能不能、僅有想不想。”我們的口號是:別人能做的我就能做;別人不能做的我還能做。每一天提高一點點!有好的生活習慣,好的學習習慣,有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孩子的學習錯不了。
5、關心重視后進生,多與家長溝通,多了解學生在家的生活習慣,多讓家長了解孩子在校情景,是轉換后進生的一個重要途徑。
為了教好語文,我系統(tǒng)地認真研究了初中的語文教材和相關的練習,并買來一些語文工具書籍。同時加強與其他語文老師的交流,認真研讀他們的教案、教學心得。經(jīng)常抽空去聽其他語文老師的課堂教學,并認真、詳細地做好聽課記錄。對于學校的優(yōu)秀語文教師,本人更是悉心向其請教,以盡快熟悉語文的教學。平時,我還大量查閱有關語文教學方面的書籍、報刊、雜志,將一些優(yōu)秀的與本地區(qū)情況相近的論文摘錄下來做為教學備用資料。對于語文科組的各項活動,本人都認真積極地參與,并做好記錄、整理。在上每節(jié)課之前,本人盡可能從網(wǎng)上、報紙、書籍上搜集相關的資料,結合本校學生情況,認真?zhèn)浜谜n,設計好教案。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常邀請一些語文教師來聽課,課后虛心地接受他們的點評,同時也將這些意見記錄下來,運用到今后的教學中。同時,針對課堂上學生的表現(xiàn)、反應在課后寫好,每節(jié)課的成功與不足之處,以方便今后的教學??傊?,都是為了通過積累他人的經(jīng)驗和自己的教學體會,以提高自己的語文教學水平。經(jīng)人很快熟悉了語文教學的方法和技巧,這為我的語文教學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在本學期的語文教學中也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第一,學生對語文科目的興趣有所提高。
我在吸收他人經(jīng)驗及結合自己的理解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盡力改變以往的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填充式教學方法,按照新課程標準,在課堂上通過設計一些與學生實際相貼近的問題,以啟發(fā)的教學方式去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在教學活動中盡量做到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裝始終處于一種積極的主動的狀態(tài),在輕松的氛圍中理解、接受知識。并適當?shù)丶皶r地鼓勵、表揚學生的表現(xiàn),肯定他們的回答,讓他們從回答問題中樹立信心。還通過設計一些難度較大的與現(xiàn)實有關的問題,讓學生分組探討。這不但刺激他們的求知欲望,讓他們在探討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完成教師的教學目標,而且還讓他們從中體會到一種團隊合作精神,集體的凝聚力,從而提高他們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增強了他們對語文這一學科的興趣。
第二,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有所提高。
學生的知識面相對狹窄,平時閱讀書籍、報刊、雜志等較少,這就使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較差。針對這種情況,我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的現(xiàn)有書籍,有選擇的向他們推薦一些書籍,經(jīng)常開放圖書館,延長他們的借書時間,盡力擴大他們的知識面,以提高他們閱讀理解的能力。而在課堂上,注意設計一些簡單的問題,讓學生通過閱讀后回答問題,并適當?shù)匾龑В蕴岣咚麄兊拈喿x理解能力。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強化后,學生的知識面不但擴大了,而且閱讀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第三,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有所提高。
本校的學生由于一些原因,口頭表達能力較差。為了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本人在課堂上,多注意讓一些羞于開口的同學起來回答問題,先用一些簡單的容易回答的問題,通過耐心引導其回答,并加以肯定、表揚,從中鍛煉他們的膽量,樹立他們的信心。平時,還注意指定一些簡短的文章給他們朗讀,并且在班里舉行一些朗讀比賽,獎勵小禮品,以提高他們的朗讀能力,從而提高口頭表達能力。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學生們口頭表達能力有所提高,這不但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在學校開展的朗誦比賽中,本班學且都獲得了不錯的名次。這反過來又刺激同學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
第四,學生寫作能力有所提高。
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我在平時常布置一些簡短的小作文,并在課堂上當場完成。小作文的內(nèi)容多是些學生比較熟悉的,學生寫起來也容易。在批改時充分肯定學生的閃光點,并且在班上公開表揚,讓學生嘗試到一點成就感,最終調(diào)動其寫作的積極性。對于一些寫作能力比較好的同學或是對寫作感興趣的同學,我鼓勵其參加校小記者興趣小組,積極向校報、校外發(fā)表文章。這些都大大地增加了學生對寫作的興趣。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一步探索,努力做好本職工作。
新課標是教學的依據(jù)。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尤其是要求我們每一位老師都要注意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尊重每一個學生對文本的閱讀體驗。
關于高中語文新課改來說,我最初的認識是主要有兩個轉變:一是轉變教的方式;二是轉變學的方式, 即培養(yǎng)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是這又談何容易?往往我們的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于形式。環(huán)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也是有這樣的一些現(xiàn)象:例如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知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細講精練;一些具有綜合性系統(tǒng)性的知識,教師卻將之分化,影響了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和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的形成;一些學生自己的見解和體驗,往往因為老師所謂的“標準答案”而扼殺?!瓗е@些疑問,我認真研究新課標,并通過教學實踐,明白了教師應該對教材進行分析運用獨到的處理方法,把教學思考中的特點、優(yōu)點、亮點通過情景表達出來。
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為學生提供思考和發(fā)言的機會,構建合作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所以老師既要學習先進的課堂理念,又要因地制宜適當改革教學;要能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chuàng)新思維活動的空間或情境。這就需要我們教師這樣的去做:
第一、在平時備課中吃透教材,搜集、整合與教材相關的知識,并制作教具,研究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
第二、在教學中善于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xiàn)象出發(fā),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參與合作,發(fā)揮想象思維來解決問題,并尊重和正確解讀這些合作體驗的結果。
面對新課程,我們老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 全面、深入地理解語文素質教育的真正內(nèi)涵,體會并實踐課程理念的核心“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這一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所以,我們個人的學習并沒有結束。
1、認真學習新課標,具體的去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各種弊端。
2、研究學生,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人文精神、科學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3、研究實驗教科書和相應的教輔書,弄清它們與(課程標準)之間的聯(lián)系點和著力點。
4、研究本校本地的實際情況和文化生活氛圍,爭取能夠創(chuàng)造性地選擇和運用各種民族傳統(tǒng)文化來改進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親切感中增添新的體驗。
當然了,這些都是為了讓學生在課堂學習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
學到老,活到老。人不學習就要落后,不學習就不能使我們的教育具有后續(xù)動力,不學習就會使人的頭腦僵化,終身學習是當今的時代要義;“承德市骨干教師培訓”就是一次難得的機會。通過學習,我受益匪淺,先將所得總結如下:
一、培訓學習使我們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了新課標理念,為實施素質教育奠定了基礎。
我作為一名農(nóng)村語文教師,是一名新課改的實施者,應抓住這次難得的機遇,努力鍛煉自己、豐富自己,并與全體學員共同努力學習提高,致力于新課標的研究與探索,共同尋求適應現(xiàn)代教學改革新路徑,以提高我們在新的教學理念下的教學技巧、教學水平。本次培訓的內(nèi)容十分豐富,教師的成長歷程和教師的職業(yè)發(fā)展離不開教師的培訓和再學習,從理論上提高教師的職業(yè)水平,從科學發(fā)展的角度來提高教育教學能力,不僅是教師自身的需求,而是社會發(fā)展的要求。真是學到了很多東西,對提高我們教師素質,推動學校教育教學改革,逐步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
二、培訓學習讓我們樹立新觀念,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學生
新課程已經(jīng)走進課堂,作為教師,我們應把握時代的脈搏,順應歷史的要求,那就要迅速轉型,由“知識倉庫型”升級為“創(chuàng)新型”教師,以創(chuàng)新教育來促進社會的發(fā)展。教師要勤于學習,充實自己,使自己具備相應的知識結構、教育理念、文化素養(yǎng)、道德素養(yǎng)。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結構,要視角敏銳,跟上時代步伐,勇于接受新思想,新觀念。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個性特點,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傊?,不能停滯不前,不能只靠過去的經(jīng)驗,不能做個教書的匠人,而應做個育人的藝術家。一個知識面不廣的教師,很難給學生以人格上的感召。所以我們要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
不僅如此,讀書的時候我們就知道這句話,“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要以身作則的去影響學生,成為學生的表率,使學生從老師身上學到許多,以老師為榜樣。因此,老師的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行為舉止必須穩(wěn)重、得體,切不可馬虎、輕率、不負責任。此外,教師要和學生多溝通,向學生暢開心扉,表露自己對學習、對社會、人生的看法,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是自己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三、自我反思
在學習中反思、教學中反思對我們教師的成長起著重要作用。作為一名教師,我認為具有反思這種新理念是非常重要的,有了這種觀念的指導,在今后的課程改革中盡管會碰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挫折,堅信我會去探索、努力解決。通過這次學習,我感受到教學中要運用新理念,因材施教、教學相長;就地取材;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學貴在反思、貴在探索,形成自己新的、符合學情的教法,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教師要有開發(fā)課程資源和整合課程內(nèi)容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比較合格的人才。
培訓學習讓我增強了投身語文教學的興趣和信心。通過學習探討,我對語文教學有了嶄新的認識,學海無涯,教學相長,我要把自己所學的新的理念、知識運用到日常教學及班級管理之中,用科學的理論指導自己的言行,用科學的方法引導自己的學生。在專家教師的指引下,在眾多同行們的幫助下,我相信自己通過自身的努力,會在語文教學中不斷進步。
“刀不磨要生銹,人不學要落后”,總之,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把握國培這個難得的機會,好好鉆研教學業(yè)務,讓自己理論水平更高、實踐能力更強,發(fā)展進步更快。我會不斷研究,反思,改進,悉心向同仁們學習,把語文教學當作自己畢生的追求,思索語文教學中的問題。我也相信在傾聽、反思、實踐中,我的教學之路會愈趨成熟,相信會做得更好。
語文素質對學生的影響是終身的,也是巨大的。然而,長期以來,語文學科并沒有得到學生應有的重視,其地位甚至已被列在主課之外,這一點在許多學校都已是不爭的事實,非重點學校尤其如此。分析下來,語文課缺乏吸引力是原因之一,語文考試成績難以拉開差距,并且往往成績與實際程度不符,導致學生不愿花力氣是更主要的原因。改革考試方案是上級有關部門的工作,作為一線語文教師,我們則一直致力于尋找一條能將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較好地結合的道路,在幫助學生提初其考試分數(shù)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其學習語文的興趣,奠定其文學素養(yǎng)的根基。應該說,我們還沒有找到最佳的道路,只是在摸索中積累了一些做法,介紹出來,以期拋磚引玉。
一、夯實基礎。
(一)早下手,抓反復。
語文是一門積累的學問,靠短期強化往往毫無效果,況且從初一到初三,學生的各科學業(yè)難度逐漸加深,學習壓力也越來越大,年級越初就越難在語文上投入很多精力,所以,要在學生初一剛入學時就抓緊其語文的學習。初一剛開學,我們就分發(fā)了一套文學、文化常識和古詩詞名句名篇摘錄的材料,讓學生在空余時間背誦。為了克服遺忘,我們將這部分內(nèi)容定為每學期開學摸底測驗的必考內(nèi)容,讓學生在反復不斷的復習中加強記憶。
在文言文語法知識上,我們采取的是一步到位的教學策略。即在初一一開始就讓學生徹底弄清楚文言語法規(guī)則,第一篇文言文課文就讓學生自己歸納文中的各種語法現(xiàn)象,這樣做雖然在一開始占用了較多課時,但幾篇課文下來老師就再不必進行文言語法方面的教學,學生的文言文學習便有了較快的初始速度,為后來的大量閱讀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二)用足教材,以“本”為本。
針對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非常重視利用教材,按照H版教材的體例,有步驟有計劃地提初學生的能力。
六冊書的課內(nèi)文言文我們幾乎全部上過,總體上采取先慢后快、重點篇目慢非重點篇目快的原則,有變化有側重地實施教學。
課內(nèi)現(xiàn)代文中的必讀篇目我們也是篇篇必上,但教學重點不是讓學生記住對課文本身理解的結論,而是使其了解得出結論的思維過程,并將這種思維過程中所用的方法遷移到課外文章的閱讀中去。泛讀課文則是選擇某一側面,以學生討論為主,運用所學方法自主解讀文本。
(三)分步前進,學寫作文。
在作文教學上,我們沒有一蹴而就,而是從夾敘夾議的記敘文開始,逐步訓練論點型議論文、論題型議論文、材料作文、話題作文。讓學生先列并列式、層進式結構提綱,再連綴成文。每一篇作文都認真批改,詳細講評,學生的寫作能力一步步提初起來。
二、廣泛拓展
(一)擴展閱讀課外文言語段。為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我們盡量選擇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哲理性的文章,鼓勵學生將有些故事作為論據(jù)寫入作文,檢測學生掌握情況。
(二)引導學生課外自讀。
(三)堅持以剪報的形式擴大學生閱讀量,把握時代脈搏。
(四)堅持寫隨筆,抽時間做評講,優(yōu)秀作文印發(fā)給全年級。
(二)專項復習。包括文言虛詞、實詞,古文化常識,詩詞鑒賞等,每項復習結束都有自編配套試卷加以檢測鞏固。
在作文方面,抽出課堂時間寫限時作文,提初學生臨場作文能力。根據(jù)各班不同情況,從審題、結構、材料、語言等方面專項突破。
(四)適度訓練綜合性試卷。為避免重復操練,我們對眾多綜合性試卷作了挑選,選擇難度不同的試卷,全年級統(tǒng)一測試,重在訓練考生考試的感覺。
老師兢兢業(yè)業(yè),認真塌實,任勞任怨。不僅解答學生的質疑,而且常常與學生談心,進行心理疏導。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把對老師的感情轉移到學科學習上來,產(chǎn)生更大的學習動力。
一、 要滿腔熱情地、精益求精地進行作文教學。
作文教學的確是一個又硬又澀的大果子,做起來費時、費力,見效又慢。再者,有人認為,中招閱卷采用“承包制”,閱卷人往往是“五看一不看”:看篇幅,看書寫,看卷面,看開頭,看結尾,唯獨不看最主要的內(nèi)容―――因為沒時間看。所以,確實有一些語文老師,對作文教學不感興趣,不能以正確的態(tài)度對待這項工作。
本人認為,且不說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搞好作文教學是每個語文教師的重要職責。僅從分值上看,作文是50分,占語文學科120分的接近“半壁江山”。因此,不管作文教學這個果子有多硬、多澀,我們都還要“啃”,還要“嚼”。否則,就有悖于課程標準和我們語文教學的初衷。
事實上,大多數(shù)學生對作文的確是“望而生畏”,寫作文時“咬筆桿”、“撓頭皮”是常有的事,這就迫切需要我們教師的幫助。在寫什么的問題上,幫他們找“下鍋之米”;在怎樣寫的問題上,把他們“領進門去”。相信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學生早晚會對習作產(chǎn)生濃厚興趣,寫起文章來一定會比較得心應手。
有不少專家學者就作文教學著書立說,企圖給學生“點石成金”之術,如“快速作文”之類,但真正卓有成效者有幾?要知道我們的教學對象是鄉(xiāng)村的娃娃,他們雖有鄉(xiāng)村兒童生活的一些積累,但他們讀書很少,習作機會又不多,大多數(shù)同學都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堅持寫日記的習慣。僅僅靠學那么幾篇課文和屈指可數(shù)的幾次作文訓練,顯然是杯水車薪。所以,作文教學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它需要我們千方百計、嘔心瀝血,以滿腔熱情、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進行作文教學。
二、從基礎做起,教給學生基本“套路”
眾所周知,雖“文無定法”,但同時也有“文貴有法”之說。即使某人是武林天才,也不可能在他連“站馬步”都不會的情況下就能練就“降龍十八掌”。我們教學生寫作文,也必須從最基本的功夫教起,讓學生掌握習作的基本“套路”。
這里,我想以寫“讀后感”為例加以說明。書上說:寫讀后感,“讀”是基礎,“感”是重點。這話千真萬確,無可非議。但是,這話太空了-------“讀”,怎樣去讀,才算打好了基礎?“感”這個重點怎樣確立?這些都是未知數(shù)。在教學實踐中,我總結出了寫讀后感的“基本套路”-------先用簡明扼要的語言概括所讀內(nèi)容,然后提出自己的觀點,即讀后感的中心意思。繼而用充分的論據(jù)論證自己的觀點(所讀文章的內(nèi)容理所當然地成為論據(jù)之一)。最后重提所讀之文,強調(diào)或倡導自己的論點。實踐證明,這一基本“套路”行之有效。用上這一“套路”,就完全能克服“原文抄寫一大篇,感想?yún)s只寫一兩句”的弊端。
到了初三,在學生已掌握這一“套路”的基礎上,應從理論上加以指導。向學生明確,“讀后感”這種體裁,屬于議論文范疇,應按議論文的要求去構思。再從技巧上告訴學生,讀后感與原文的關系是“不即不離”--------“不即”就是不能大量抄寫原文內(nèi)容,末尾來個“我感到……”;“不離”就是緊扣原文,不能與原文不脫節(jié),否則那就不是讀后感了。
也許有人擔心,照這樣指導,學生寫出來的作文豈不是“千篇一律”?其實,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因為,同讀一篇文章,每個學生的感受不可能一模一樣。另外,在論證時,所用論據(jù)也不可能“如出一轍”南陽名師張惠靈先生曾這樣說:“把所讀內(nèi)容作為第三個論據(jù)最為合適”,難道他就不擔心“千篇一律”?
所以,我認為語文教師應大膽地教給學生習作的一般“框架”,幫助學生掌握寫作的基本思路和技巧。
三、各種體裁的作文指導要點
(一)說明文的指導
說明文寫作指導要點有二。
其一,用“多角度、多側面”這六個字來解決寫什么的問題。因為在一般學生看來,寫說明文最頭疼的莫過于“無話可說”。以我們的教室為例,這個教室與其他教室不都一樣嗎?四壁、桌凳、黑板,還寫啥呀?其實不然。先說“角度”:安全角度、照明角度、采光角度、人文角度等等;再說“側面”:地面、天花板、四壁、桌凳、環(huán)境……看,這不就有話可說了。
其二、要寫出特征。這是個難點。以《我們的學校為例》,寫花園式學校,不行!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學校都是“花園式”;寫“師資雄厚”,寫“光輝歷史”,寫“環(huán)境宜人”都不妥。因為,你有,我有,大家都有,特色何在?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從實際出發(fā),調(diào)查、研究、分析,從相同之中找不同------特征,就是該事物與其它事物的不同點。就原英莊二中吧,她在古代遺址“淯陽城”之畔,這是任何一所學校所沒有的。
再就“胡營”為例來說,這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村子,但你仔細考察,它就“與眾不同”啦:一個不到兩千人的自然村,既非鄉(xiāng)鎮(zhèn)政府所在地,也非集貿(mào)市場。但它特殊呀!這里竟有十幾家酒樓飯店,商鋪林立,生意火爆,光糖煙酒、副食批發(fā)就有五六家。它不是集市的集市,不是街的街,簡直就是個“小上?!?。抓住這些去寫,胡營的特征便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出來了。因此,“多角度,多側面”的靈活運用,可以解決學生寫說明文“無話可說”的問題,在對事物進行分析、推敲、甄別之后,“特征”也就有了。
(二)寫人文章的指導
寫人的文章在記敘文中是大量出現(xiàn)的。寫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心理,以刻畫人物的性格特征,這是人所共知的常識。但照此思路寫下去,肯定泛泛一般,絕無特色。按文學概論的理念,寫人必須寫出人物的“特點”?!缎《诮Y婚》是趙樹理的名著,除了他扣合了當時的政治形式之外,本人認為,它最突出的特點并不在于寫了“小二黑”、“秀芹”,而是那個“三仙姑”。閨女就要談婚論嫁,他還頭頂花手帕,腳穿繡花鞋,臉上呢,趙樹理真會寫,擦了粉的臉,就像驢糞蛋上下了霜,多解呀!一般學生寫人,以寫老師為例,無非是精心備課、耐心輔導、領學生去衛(wèi)生所看病,如此等等。老得掉了牙,誰喜歡讀?換換口味吧。例如,我校原來有一位剛剛從師院畢業(yè)的年輕漂亮的女教師,他雖在二中的時間不長,卻給老師和同學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這咋不可以成為我們指導學生習作的材料呢?她,往講臺上一站,嗬!時尚新潮,玉樹臨風,一個個簡直被迷住了。更加讓人家豐富的知識、友好的態(tài)度所吸引,而進入忘我的境界。這說明,我們的視野當開闊些,我們的觀點當更新些??傆靡环N觀點、一種理念去指導學生,一來易產(chǎn)生逆反心理,二來束縛了學生的思維。那種“經(jīng)驗式”的指導,很可能導致學生的思維進入“死胡同”。
鑒于此,本人的觀點是,在指導學生寫“人”時,務必抓住人物的“特色”,用具體的事寫出人物的“特色”。比如寫教師,寫他精心備課,背學生去衛(wèi)生所看病等,看似感人,其實蒼白無力。
(三)寫事文章的指導
寫事,實際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了。但能把事寫成的,廖廖無幾。為何?
其一,不會寫事。實踐證明:多數(shù)學生寫事,往往是“一……就……”式結構。換言之,不知道寫出事情的“經(jīng)過”,而這“經(jīng)過”才是表現(xiàn)主題的最關緊的內(nèi)容。誰都知道記敘文的“六要素”,但為什么寫不出“經(jīng)過”呢?學生年齡小,經(jīng)驗閱歷少,只能寫“大概”,不能寫“細節(jié)”。而“細節(jié)”才是表現(xiàn)人物思想品質的最主要的內(nèi)容。因此,教學生寫“經(jīng)過”是教寫事記敘文的重要切入點。
其二,引導學生有意識地、科學地寫好環(huán)境。時間、地點不是一一“填表式”交代,而是巧妙地、自然地寫出。同時,交代時間、地點還應盡可能地顯現(xiàn)“社會環(huán)境”,使所寫之事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之下。另外,對于“自然環(huán)境”,也要為主題服務。自然環(huán)境能表現(xiàn)人物的心情,渲染氣氛,烘托主題。如《我的叔叔于勒》中,廖廖幾筆----“海面像大理石桌面”和“海面上出現(xiàn)紫色陰影”就是典范之例。告訴學生,不可無目的地寫藍天白云、小鳥歌唱、小樹招手之類。
其三、引導學生運用“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十三、四歲的孩子,不可能寫出什么大事。雖然所寫之事小,但要表現(xiàn)出一個較深刻的主題。如表現(xiàn)農(nóng)民的純樸,民族的光榮傳統(tǒng),改革開放給農(nóng)民帶來的精神上、思想上、生活方式上的巨大變化等。
其四、要運用生動的事例去表現(xiàn)主題,不要往作文上貼標簽。也就是說,文章的主題,是靠具體、生動的事例去表現(xiàn),而忌諱那些泛泛一般的空洞的議論。
(四)議論文的指導
重點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是道理論據(jù)的障礙。由于學生的知識局限,尤其是道理論據(jù),學生所知甚少,所以教師應告訴學生: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俗語以及政治課上所學的知識都屬道理的范疇。學生最好專門用一個小本子,記錄這方面的內(nèi)容,搞好知識積累。
其次,是學生無話可說的問,可用以下兩種方法解決。其一是運用“正反對比論證”。先從正面論述,在從反面論述,這樣就等于增加了一倍的篇幅。其二是運用立論和駁論相結合。先用立論的論證方式,從正面的角度闡述;再用駁論的論證方式,從反面的角度批駁。這樣一結合,篇幅自然就翻番了。
再次,指導學生在語言上下些功夫。作為教師,不妨多讀些經(jīng)典的論文,如魯迅和毛澤東的論文,品味他們的語言特色。有了這一功夫,再去指導學生少點“學生腔”、“娃娃調(diào)”,多點新鮮、潑辣----就議論文的語言而言,形象點說,“十三香”不如“麻辣鮮”。
最后,指導學生運用“逆向思維”反向構思。如,“書山有路巧為徑,學海無涯樂作舟”、“人,不必怕出名”等,另辟蹊徑,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新一輪的語文課程改革需要教師改變多年來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樹立嶄新的教育理念。這對我們每一位教師是一次通透的洗禮。如何教好新教材,用好教材,推進新課改,是對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的機遇和挑戰(zhàn)。作為新教材的使用年級,我校初一語文組在校領導和其他年級語文教師的指導和協(xié)助下,認真學習、大膽探索、勇于實踐,取得了些許成績。以下是我的心得體會。
我校教研采取短期培訓與長期學習相結合,集中學習和自主學習相結合等形式,注重校本培訓,每周定時定點學習,讓理論學習成為教師的內(nèi)在需求,并在專門的研討會上將教學中出現(xiàn)的預設外、生成性的問題共同解決;學校創(chuàng)設條件,選派青年教師參加新課改研討學習班和新課標培訓,同時請市、區(qū)教研員到校講學、講課,努力將最前沿的教育教學思想呈現(xiàn)于一線教師面前,有針對性的解決實際問題。通過這一系列手段使新課程理念滲透于教師的教學行為中,轉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
在教學觀念上變“以教師為本”為“以學生為本”,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參與者組織者與引導者,在教學中我們準確把握師生角色定位,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發(fā)掘學生潛能,舒張學生個性。在第一冊的“口語交際――這就是我”教學過程中,我們?yōu)閷W生設立了語文學習的成長記錄本,讓學生寫出一個真實的自我,“自我介紹”,充分展示了學生的個性。
在這一年的課改實驗中,我們充分反思過去備課的弊端,在此基礎上,對備課進行了改革,制定了"集體備課、互相協(xié)作、資源共享、個人加減"的新的備課方式。其中,集體備課是進行資源共享的前提,個人加減是體現(xiàn)教師個人創(chuàng)造和適合不同班級學生特點的保證。在備課形式上,我們提倡要有一定的格式但要避免“格式化”。注意側重設計好教學的基本思路。教學設計要求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關注學生的學法,尊重學生思維的多樣性,講求教案的實效性和創(chuàng)造性。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提出了“讀書、積累、提高”的主題活動,運用各種措施利用生活中的語文資源。新課標下的教學每一步前進都需要探索總結。還有許多問題亟待明確。如新課程中“雙基”的落實情況,教學評價的把握,我們的課程內(nèi)容對于形成學生素質過程中的作用等等。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云萬里天。語文無處不在,作為語文教師,應當讓學生愛上語文,因為它是一門神奇而美妙的學科,快樂地學習語文,學習快樂的語文。讓生活走進語文,用語文來描述生活!
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實施,本人在新課改的過程中,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在初中語文課文教學中運用自主學習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具體操作如下:
一、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自主定向
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引導明確學習目標。根據(jù)建構主義理論,讓學生自主定向,使學生學有目標,攻有方向。在自主定向的過程中,學生初次與文本對話、與老師對話、與學生對話。如《小石潭記》的教學可以從學生原有知識出發(fā),引導學生從整體把握文章整體情緒,抓住理解文章主旨的關鍵所在,把握文章情感基調(diào)。在學生整體感知文章,在教師指導和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明確學習目標:通曉文章大意,了解一些文言實詞與虛詞的用法;寫景及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理解文章抒發(fā)的抑郁憂傷之情。這樣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明確了目標,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把握文章。
二、激發(fā)疑問,讓學生主動探究習得
引導學生從教學目的出發(fā),緊扣教材,提出問題。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無論會不會答,都應給予熱情的表揚和鼓勵,贊揚他們勤于思考的可貴精神,鼓勵他們敢于在別人未發(fā)現(xiàn)問題的地方大膽質疑,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權利和學習個性,真正保證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例如,《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這篇課文較長,如果教師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學生肯定會無所適從。在教這篇課文時從文章題目入手,引導學生只提了兩個問題:一是為什么要打鎮(zhèn)關西?二是魯提轄是怎樣打死鎮(zhèn)關西的?由這兩個問題作為課堂討論的向標,學生圍繞這個問題自由發(fā)揮提出問題。在發(fā)現(xiàn)問題、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老師要放手于學生。自主學習,提出問題的過程中目標的達成是通過小組內(nèi)部交流答案,探討最佳方案,教師巡查情況,學生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實現(xiàn)的。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最核心的問題是發(fā)現(xiàn)問題,質疑交流。教師通過讓學生自己提問來組織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為他們創(chuàng)設動腦、動口、動手、釋疑解難的機會,通過交流,培養(yǎng)獨立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三、在學生合作探討中進行自主學習
問題提出來了,如何解決,常用的辦法是以小組為單位抽樣展示嘗試結論,教師適時進行學習方法指導,便于學生舉一反三,拓展視野。學生自由發(fā)言評價,展開討論,對學生而言,這是學習語文最需要實實在在行動的一個階段,學生將帶著問題回到文本中去有針對性地閱讀,展開較有深度的思維。如,在學習《同志的信任》一課時,學生提出了六十多個問題。經(jīng)過分類和篩選,把學生可以自己查閱工具書解決的問題,全部都交由學生自己查找討論來回答;把牽涉到文章主題的學生提問,做了一個統(tǒng)計和歸納:
1.這篇課文主要寫到了誰?
2.誰寫信?
3.誰收信、看信、藏信、送信?
4.這是一種什么記敘順序?
5.同志的信任到底是誰信任誰?
6.誰才是文章的主人?
7.主人公有什么樣的優(yōu)秀品質?
8.這些優(yōu)秀品質體現(xiàn)在哪幾個方面?
9.作者又是用哪些寫作手法來表現(xiàn)的?
經(jīng)過合并處理,重新安排后,學生提出的問題,就形成了一個層層設疑、步步啟發(fā)的提綱。在這些問題優(yōu)化初中語文教學策略的探究與實踐中,再把比較淺顯的,仍然放手讓學生去尋根究底,充分發(fā)揮不同層次學生的互助性和互動性,讓他們在相互爭論中,去補充和校正,得出相對一致的看法,最終獲得問題的答案。這一過程是全體教師指導下自主學習、探究研討、合作交流的過程,而學生的自主學習是其核心。
上好課的前提是備好課,而要備好課,不能光依靠于“教參”,要讓學生學好一篇課文,教師先要反復研讀課文,摸清課文的思路、抓住重點詞語、弄清重點詞語文教學心得體會范文語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歸納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在這方面,我作了如下歸納。
一、設計好教學環(huán)節(jié)。
我認為,在制定教學環(huán)節(jié)時,教師要像導演一樣,精心設計出層次性清、操作性強、實效性高的引導學生自我實踐的課堂活動程序。要根據(jù)教材資料和學生實際,把握住教學必須突出的重點和需要解決的難點,圍繞一個“讀”字,做到以問促讀語文教學心得體會、讀必所思,以議細讀、讀能明理。把學生的自讀、教師的范讀、師生的齊讀等形式有機地安排在初讀、細讀、精讀等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要精心設計課堂設問,每次讓學生讀書時,都必須帶著問題去讀。杜絕“小和尚念經(jīng),有口無心”的讀法。課堂設問要有思維的容量、思考的價值、恰當?shù)纳疃?,著眼點要放在文章的關鍵處、作者的精心構思處、事物的聯(lián)系處、學生的不意處、情感的發(fā)展處以及資料的矛盾處。相信,如果能做到這些,將會是一節(jié)不錯的課。而實際操作過程中,總有太多的不如意。有時明明是a想法,上課時卻變成b法了。越是想上好,越容易出差錯,不成熟,令我汗顏。
二、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氣氛。
有人說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作為語文教師,要想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氣氛也是很重要的。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氣氛的關鍵要素。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進取狀態(tài),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著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nèi)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chuàng)造條件,這樣學生就會從中潛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和感染,課堂也將不再空乏,學生也將不再是可憐的傾聽者。
三、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
以課堂學習為核心,主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構成有序、趣味、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我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經(jīng)過收集與閱讀,為深入理解課文資料奠定了基礎。
雖然我從事語文教學工作只有短短兩年的時間,但是我卻深深的感受到語文教學不僅是一門科學,同時也是一門藝術。如何上好一堂語文課了,這時每位語文老師都需要仔細思索的,我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設計好教學導語。
導語是新課的引子,是教學一篇新課文的開場白,一段精彩的導語是一節(jié)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此,導語設計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那如何才能設計好課堂教學的導語呢?
1、根據(jù)不同課文類型設計不同的形式,設計時并要圍繞教學內(nèi)容,學習目標來構思,突出教學重點,避免華而不實,偏離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簡明、概括。導語應力求做到以少勝多,言簡意賅,用一段簡明的導語,抓住課文內(nèi)涵的要點實質和學習材料的核心內(nèi)容,有利于概括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使學生輕松掌握有關知識。
3、要生動、有感染力。充滿色彩的生動的導語,能使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興趣,能感染學生,調(diào)動學生去領略課文的`風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二、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氣氛的關鍵要素。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要“嚴”不能放任自流。當然,“嚴”也不能嚴得過度,以免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有“激情”,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tài),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著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nèi)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課堂氣氛自會形成,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
1、要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美的意識
米開朗基羅在被視為平常的大理石中發(fā)現(xiàn)“大衛(wèi)”,牛頓在蘋果落地后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定律,卞和在執(zhí)著信念中發(fā)現(xiàn)和氏璧。要想讓學生能發(fā)現(xiàn)美,除非培養(yǎng)他們善于觀察的眼睛。
“一花一世界,一鳥一天堂”,運用自己眼睛感知生活中真善美。這里有母親的呵護,朋友的問候,老師的關心,一絲一縷中都寓含濃濃深情。
朱自清在《背影》中發(fā)現(xiàn)濃濃的父愛,冰心在《繁星》《春水》中感受到愛的溫馨。
要從身邊瑣碎生活小事中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美,感知美。從花的香、草的綠中體味自然,從陽光的明媚感受到生活的快活,從絢麗多彩中感受到生命的豐富。
2、培養(yǎng)學生深刻思考意識
感覺于世界豐富多彩,體會生活絢麗繽紛,要能學會思考。創(chuàng)造人的是自然,啟迪和教育人的卻是社會。要能感動于社會中事、物、人,并且能激蕩內(nèi)心的揚善溢美的思想情感。
學會因事悟理、由情至理,上升到對生命意義感悟,對生活哲理思考,提升人文精神的深刻思考,探究生活的真諦。
四、教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fā)展,我們生存的環(huán)境變得愈來愈惡化,矛盾愈來愈尖銳,競爭愈來愈激烈,節(jié)奏愈來愈緊張,人際關系愈來愈復雜。這一切,都給人,也給學生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在這種情況下,良好的心理素質就顯得極為重要。
1、要寬容,我們的教育對象是一群孩子,不斤斤計較他們的過錯,更不能和自己的學生斗氣,如果老師能寬容他們,能喚回學生內(nèi)心深處善良的本性,學生會更快的改正錯誤。
2、要調(diào)控自己的情緒,做好學生的表率。我們不能在自己心情好,工作順利時,就對學生和藹可親;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或者自己心境不佳,情緒低落時,就把不愉快的情緒發(fā)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自己的出氣筒。這種對學生忽冷忽熱的態(tài)度傷害了學生的自尊,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學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師要學會調(diào)控自己的情緒,做到不把情緒帶進課堂,無論發(fā)生了什么事情,都要努力使自己微笑著面對學生,始終對學生熱情、耐心。
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須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通過對學生預習方法的指導從而提高學生的預習能力,是語文有效課堂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F(xiàn)將自己有關預習心得做點小結,以期不斷修正求得提高。
一、入手,掃除語言障礙
新課標要求教師“考察學生認清字形、讀準字音、掌握漢字基本意義的情況,以及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運用漢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詞典等工具書識字的能力?!睂W生閱讀文本,首先遇到的是語言障礙。因此,指導學生預習,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預習能力,首先是要抓好常規(guī)預習,從字詞人手,掃除語言障礙。常規(guī)預習主要是指標記課文段落,劃出生字新詞,解釋關鍵詞語,尤其是成語意思,摘錄文中令你最欣賞的句子,然后在摘錄本上抄寫或默寫字詞,并在課堂上檢測。
二、讀入手,理解課文內(nèi)容
新課標高度重視學生默讀能力的培養(yǎng),要求讓學生養(yǎng)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xiàn)代文每分鐘不少于500字。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默讀能力呢?筆者的做法有三:
一是默讀方式,針對很多學生還在用手指著字閱讀文章這種現(xiàn)象,要求學生必須兩手捧著書讀,默讀時嘴里不能出聲;
二是默讀時限,規(guī)定默讀速度每分鐘不少于400字為合格,不少于500字為良好,不少于600字為優(yōu)秀,并且每次都給學生記成績;
三是默讀要求,要求學生默讀時應做到眼看、腦想、筆動,真正做到“用心讀書”,根據(jù)各學段目標,從學生默讀的方法、速度、效果和習慣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查。
三、讀入手,體會作者情
朗讀有助于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新課標高度重視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要求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因此,掃除語言障礙、理解課文內(nèi)容之后,教師指導學生預習時,就應指導學生從朗讀人手,體會作者情感。筆者的做法有二:
一是要求學生朗讀時應做到字正腔圓,即普通話咬字要準確,吐字要清晰,聲音要洪亮,朗讀要流利,并且應根據(jù)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確定朗讀的語速與語調(diào);
二是指導學生掌握課文中的副詞與動詞、形容詞,散句與整句,長句與短句,議論與抒情以及不同標點符號的朗讀要求,讓學生意識到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情感是可以通過朗讀體會出來的。
四、材入手,掌握預習程序
新教材的編排有助于學生掌握預習程序?!皩ёx提示”是本單元教材的學習指南,課文中的注釋便于學生掃除語言障礙,課文后的習題提示學習要求。教師應該認識到“導讀提示”、課文中的注釋與課文后的習題并不僅僅是用來指導教師的教,還可用來指導學生的學。因此,教師指導學生預習時,就應從教材人手,指導學生掌握預習程序:初讀課文前,閱讀“導讀提示”,明確課文學習要求;初讀課文時,尋找出生字新詞,并能根據(jù)課文中的注釋自行掃除語言障礙;課文閱讀后,應根據(jù)課文后的思考練習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與作者情感,檢查預習效果。
五、疑入手,學會創(chuàng)新思維
新課標高度重視學生質疑間難能力的培養(yǎng)。筆者的做法有三:
一是通過積極引導學生質疑語句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能力;
二是依據(jù)文學作品主題的多元性原理,引導學生質疑主題,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
三是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能提別人所沒有提的,能問書上所沒有問的。
魏書生先生在教學中,總是恰當?shù)卦O計讓學生提出一定問題的情景,故意使學生不能單純利用已有知識和習慣方法去解決情景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形成學生認識“沖突”,造成“憤悱’’的心理狀態(tài),從而使學生饒有興趣地去探究。
六、價入手,培養(yǎng)鑒賞能力
新課標高度重視學生評價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指導學生預習時,應從評價人手,培養(yǎng)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筆者的做法有三:
一是評價題目,根據(jù)作者的命題鑒賞課文的主題;
二是評價詞句,鑒賞作者遣詞造句的表達技巧;
三是評價結構,鑒賞作者謀篇布局的能力。
這里需要強調(diào)的是,從評價人手,培養(yǎng)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還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因為學生能夠從三種評價、鑒賞中學習作者的命題方法;遣詞造句的表達技巧和謀篇布局的能力,進而內(nèi)化為自己的寫作技巧
七、達入手,進行語言內(nèi)化
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理解與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為此,我們教師應要求學生善于活化課文的語言,并將課文的語言內(nèi)化為自己的語言。因此i指導學生預習時,教U蹴應從表達人手,進行語言內(nèi)化。筆者的做法有四:
一是要求學生能夠復述課文,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二是要求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是要求學生能夠背誦課文描寫精彩的段落;
四是要求學生能夠與同學交流學習心得與感悟。
可以說,這樣的語文預習既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既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鉆研問題的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交際與合作能力。
此外,需要強調(diào)的是,由于中學生的興趣廣泛,好奇心強,但持久性不夠,因此,培養(yǎng)學生語文預習能力,除了應重視語文預習方法的指導外,還應重視展示學生的預習成果,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并通過肯定、表揚等激勵性措施來激發(fā)學生預習的內(nèi)驅力,促使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具有持久性。
陽春三月,在溫潤的春光中,我們語文組在學校領導的關心下,在我們縣城的臥龍學校,有幸觀摩了市教研室組織的三節(jié)公開課,其中有閱讀課、古文復習課、作文課。同時也悉心聽取了專家的對這三節(jié)課的精彩點評。學習之后,獲益匪淺,現(xiàn)將體會和心得整理如下: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新課程標準把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語文應有的豐富內(nèi)涵,充分展示語文自身的無窮魅力,還語文以本來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教學中我們在突出體現(xiàn)語文人文性的同時,不能忽視其工具性,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水乳交融。語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輔相成的,是高度統(tǒng)一的。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根本在聽說讀寫,是聽說讀寫之內(nèi)的挖掘與創(chuàng)新,而不是游離于聽說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
時下語文課堂中的有些做法值得反思。有不少老師認為,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礎,淡化知識。課堂上特別重視對語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教學,幾乎沒有提及,有的甚至認為搞這些教學就顯得落后、過時,平時教學不重視了,上公開課更是不教這些不能“出彩”的“添頭”。課堂教學熱熱鬧鬧,教學形式變化多樣,可就是聽不到朗朗讀書聲,看不到對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賞不到對優(yōu)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獨到分析見解,沒有了必要的訓練,缺少了必要的積累,短短的課文學生讀起來結結巴巴。試想,如果一個學生連一些極常用的字詞也不會讀,不會寫,一寫作文就是錯別字、病句連篇,那么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很強,也是難以表達出來的。如果我們的語文課堂長期如此,少了聽說讀寫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動也都將成會空中樓閣。
因此,教學中要扎扎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把提升人文素養(yǎng)滲透于扎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實現(xiàn)。
二、強調(diào)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課程下的注重生成與建構,化預設與講授。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教學要體現(xiàn)以學定教,因需施教,增加靈活度。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組織課堂教學,把主要的讓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把語文課堂交給學生”,許多教師經(jīng)過短暫的困惑后馬上接受下來并付諸實踐:既然要把課堂上的時間交給學生,豈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嗎?于是出現(xiàn)了一種我們不愿意看到的現(xiàn)象:老師講授少了,課堂上亂烘烘的討論看似熱烈卻沒有主題,學生海闊天空胡言亂語還受表揚說有創(chuàng)新。課堂上教師淡化出場,一切讓學生自己說了算。如在文本的誦讀與理解中,在沒有充分引導虛設情境的情況下讓學生“想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想和誰交流就和誰交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交流讀書感受”,而教師又不能及時發(fā)揮主導作用,一堂課給學生大量的時間自讀,終結是:甲也正確,乙也不錯,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課學生跑野馬,想說啥就說啥。一節(jié)課上完了還弄不明白老師想在這節(jié)課上完成什么任務,達到什么目標。
教師引導孩子積極發(fā)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語文教學長期的“多樣性”“模糊性”“獨特性”會給學生什么樣的影響?”長期“不假思索地說”,“無根據(jù)地說”,“任意地說”,“編造著說”,“不負責任地說”,致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新的誤解,不少學生無所適從、無從下手,表面上獲得了自由,實際上卻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
常言道“三分文章七分讀”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實施,初中語文朗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nèi)容,得到了語文教師的極大重視。《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目標中也多次提到應指導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故,讀書是如今學生應具備的基本語文素養(yǎng)。朗讀教學應該成為語文教學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語文作為一門具有豐富語言性質的學科,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我深刻認識朗讀教學的重要性,在語文教學中充分發(fā)揮朗讀的功能價值是每個語文教師待研究和認真解決的重大課題。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在教學實踐中對“朗讀”的功能和應用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就初中語文誦讀談談我的心得體會。
一、誦讀是初中語文的靈魂
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隨著新課改的不斷發(fā)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朗讀教學作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nèi)容,它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所謂語文朗讀,主要是指將書面語言轉變?yōu)橛新曊Z言,以富有感染力的聲音來表達書面語言,可以改善和提升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在朗讀中學生可盡情沉浸在讀的海洋,用生動的語言展示自己,表達自己,愉悅自己,陶冶身心。
初中語文教材大多是經(jīng)典之作,這些作品從各方面表現(xiàn)了人類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審美過程,通過“語言的中介”把學生的精神世界與廣闊的生活溝通起來,使學生從中獲得生活的樂趣、情感的陶冶。因而,教師要根據(jù)文學的審美特性,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將文學作品中具體生動的形象滲入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在一種沁人肺腑的情感陶冶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審美教育。這就達到了讀的目的 ,既陶冶情操又凈化心靈兩全其美。例如《春》,《我愛這土地》。誦讀的確是語文教學的靈魂,讓學生浮躁的心慢慢變得寧靜,只有心寧靜了學生才會回歸課堂達到有效學習,才會創(chuàng)造高效課堂。要不怎么說“讀”是語文學習的主線,是素養(yǎng)的儲備積累和能力形成的主渠道呢!
二、誦讀可謂是以身作則,感同身受
在初中語文朗讀教學中,以身作則,引導學生重視朗讀,是一種主要的教學策略。通過自身的范讀,激發(fā)學生參與朗讀學習活動的積極性,進而促使學生可以主動地參與到朗讀學習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朗讀能力。如在指導學習《沁園春雪》這首詞時,老師先泛讀激發(fā)學生參與朗讀學習活動的積極性,進而促使學生可以主動地參與到朗讀學習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朗讀能力。為了有效地促進初中語文朗讀教學活動的開展,語文教師應在結合學生學習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積極地探究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策略,并將其實施到具體的教學活動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之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語文教學要抓語言,語言教學要抓語感,語感教學要抓誦讀?!崩首x成誦,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誦讀可以使課文內(nèi)容入于眼,出于口,聞于耳,記于心,多方感知,讓學生在誦讀中感知,在誦讀中求解,在誦讀中積累語言的素材,可以感受語言的豐富性,發(fā)展語言的連貫性,領會語言表達的規(guī)律性,從而增強對語言規(guī)范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增強語感,使其變成自己語言習慣的一個部分。在學習《雨說》這首詩時,只有通過有感情地反復朗讀,學生才能體會出詩人鄭愁予對兒童寄予的希望,才能體會詩歌副標題的深刻含義。從入眼到多方感知不斷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三、誦讀活動只爭朝夕
朱熹認為“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就是要通過朗讀,品味文章的內(nèi)涵和精髓所在。朗讀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朗讀中還有齊讀、分角色讀、單獨朗讀等,這其中教師用得最多的是齊讀。也許是課堂時間有限。如何針對初中語文朗讀教學主題、難度及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制訂合理的朗讀教學計劃,并充分關注學生的心理素質,耐心地指導學生進行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的重要基礎。
中學階段的語文教材大多是文質兼美的文章,是供學生朗讀的佳作,讀起來朗朗上口的文質兼美的課文,必須細細讀,大聲朗讀。語文教師可以根據(jù)朗讀教學的主題,為學生營造特殊的朗讀氛圍,結合教材內(nèi)容,讓學生在相關的情境中感受到朗讀的魅力,同時在朗讀中不斷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朗讀活動的趣味性,進而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如在教《黃河頌》、《濟南的冬天》這些課文時我是這樣設計的,多聽,多讀,多練,意在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誦讀成為習慣讓習慣成為自然,長此以往學生的誦讀水平肯定會有很大提高。
另外文言文,詩歌背誦也不容忽視,要讓他們學會斷句、掌握背誦的技巧,才能為以后學文言文打下基礎。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理清脈絡等幫助記憶。詩歌教學中學生反復朗讀的方法,讓學生體會詩歌巧妙的藝術構思,強烈的感情色彩,優(yōu)美的意境等,理解詩歌的內(nèi)在思想意義。在學習中不斷背誦,在背誦中不斷進步,故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就會越來越高,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也會越來越濃。我想:只要我們思想上重視誦讀,教學中又能恰當引導、正確指導,并能檢查落實到位,我們的學生是能輕松愉快地完成誦讀任務的。
古人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碧岢b讀,重視誦讀,加強誦讀,是不可避免的話題。先賢有言“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蔽蚁嘈?,只要腳踏實地一點一滴地去做,一定能有很大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