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心得應該真實、客觀地記錄自己的學習經歷和成長過程,同時也可以參考他人的經驗和故事,以便更好地指導未來的學習和工作。好的讀書反思心得體會簡短應該怎么寫?快來看看,小編給大家分享讀書反思心得體會簡短的寫作技巧和示例,供大家參考!
讀書筆記《復盤》讀后感400字:
最近看到很多文章在寫復盤,恰巧當時有個項目需要復盤,雖然后來由于種種原因不了了之,但當時為做復盤做準備的時候特地找了相關的書籍來看,大致的做了點筆記。
這本書總體說來一般般吧,干貨比較少,因為缺少事例,復盤這種事情,有栗子最好啦,不過整體的框架還是可以借鑒的。在忙完了手上的工作之后,想起來中秋出行的攻略還未做,于是大致的查找了一下,但是還是感覺不對,就想著寫點東西,把之前整理的讀書筆記發(fā)一下,最近看的東西很多是交叉看的,基本上是缺什么看什么,缺乏系統性,有時候自己都忘記了從哪兒獲取的知識或者想法,筆記就是個好東西了。
讀書筆記是在看書的時候整理的,看完之后還有一些其他的想法:
1、做事情之前就應該準備好。首先,做事情的目標是什么,方法論是什么,在前兩者的基礎之上就是行動了。
2、在做事過程中,不要被其他事物帶偏方向,有自己的觀點非常重要,不要因為別人的聲音太大而忽略了自己的聲音。因此第一點尤為重要,沒想明白的時候,停下了,想明白了再繼續(xù)。
小編精心推薦
之前我就提過這本書圍繞愛來寫,愛到底是什么?我也從中找到了答案,愛是土壤,愛是陽光,愛是兒童的一切,得到愛的孩子,思維開闊,自信,記憶力好,在陌生的環(huán)境中容易建立安全感。
愛不是給孩子吃飽、穿暖,好的物質生活,愛也不是想給的時候就給,愛更不是幫孩子包辦代替做任何事情。兒童需要的是精神上的照顧和理解,也就是關心他的成長,這才是愛孩子的關鍵。你每天埋怨他,百分之七十的語言都是否定。當著別人的面訓斥他,當著孩子的面告訴客人,孩子的某些缺點這些都不是愛,如果你愛孩子,就要讓他們的精神愉快。
幼兒教師被普遍認為工資不高,帶孩子的,挺輕松的職業(yè)。在以工資高低,掙錢多少為導向的現在社會,打擊了很多人的積極性,甚至會使人產生一種自卑感。
當看到“國際上幼兒教師在最賺錢的職業(yè)排位上位居第三”時,我很開心,最起碼我可以把這句話告訴他人也告訴自己,我們這個行業(yè)不是“操著賣白粉的心,拿著賣白菜的錢”,這個行業(yè)是很有前景的。
周圍很多人會疑惑,為什么去當幼師?那么點工資,責任又大?;觳幌氯?
“國外幼兒教師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有的人博士畢業(yè)直接就去帶孩子。人們把最優(yōu)秀的人放到了幼兒教育上,是因為零到六歲決定人的一生?!?/p>
優(yōu)秀的人才能當好這個幼師,不是混不下去或者沒有好的出路才當幼師的。
通過讀這本書,讀出了一個教育者對孩子科學、成熟、理性的愛。對孩子每一階段成長期、敏感期的關注。想讓孩子變得更好,我想這是一本值得收藏的書。
讀書是人生中最快樂的事,因為書可以給你帶來歡樂、感動,甚至悲傷,甚至憤怒……書像一個個五彩斑斕的夢,又像是一只只載著希望、夢想的小船,在記憶的波濤上航行。
清風明月之夜,一卷在手,紙頁沙沙,書香縷縷,興起而讀,興盡而止。讀書于我而言已不僅是開拓視野,增長才識,而是一種心靈的慰冀,是一種享受。讀一本好書就像看到一幅名畫、聽到一首名曲一樣使我幸福而顫栗。
當我讀到后來;藍袍先生他們那個班的同學舉辦聯誼會時,一群耄耋之人,回首人生、感嘆命運時我忍不住失聲痛哭。嚇的全宿舍的人都往出跑。
讀書其實是在讀人生。許許多多的人生。書中總是匯集了一些獨特的魂靈。善于讀書,其實是借助讀書深深地翻閱自己。前些日子買了一本季羨林的散文集《世態(tài)炎涼》,讀罷醍醐灌頂。季老是學貫中西的大儒,一生歷盡坎坷。讀他的文章如泉水叮咚、娓娓動聽,深刻的如同一位祖父,而沒有絲毫的傲慢、虛榮與做作。對于像季老這樣的老學人我是充滿敬畏。大作品使我們變矮,小作品使我們升高。不同的閱讀帶來不同的水準。蕭伯納說;
好書讀的越多越讓人感到無知,對于這話我深有體會。先前我曾一度仗著自己讀了幾本書,發(fā)了幾篇文,而大言不慚地揚言要當作家。似乎作家的桂冠容易的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摘到似的。然而隨著閱讀境界和思想認識的變化我越來越感到自己的無知與淺薄。且不說作家必備什么想象虛構能力、悲天憫人的體驗能力、細致入微的觀察能力等,單就那一套龐大的文藝理論就夠人受。我開始為自己的狂妄而臉紅。我再也不敢對人說我要當作家。至少是現在不敢。
讀書是為靈魂尋找鏡子。我們應該用心去領會書的思想內涵和精神實質,并用以洞照靈魂與心智。讀書應該汲取與思索并重。閱讀的根本使命就是教會使人思考。要善于從中提煉出對現實有意義的東西來。
根據省電信實業(yè)公司薪酬用工制度改革的統一部署和有關文件精神,深圳電信實業(yè)迅速成立了在公司黨委領導下、由夏總經理任組長,各直屬公司領導及各部室負責人共同組成的薪酬用工制度改革領導小組;同時制定了改革工作的具體實施步驟和進度安排,對各項前期準備工作,進行合理分工,責任到人,進一步明確具體要求和完成時限,力求質量并重,狠抓工作落實。接到上級的工作任務后我司積極按要求落實,為了進一步提升中高層管理人員及相關專業(yè)人員工作業(yè)務能力,特聘請北京大學盧教授為我們講授企業(yè)管理及人力資源開發(fā)專題講座。盧教授通過總結自己的親身經歷及管理經驗為我們剖析了勞動薪酬、人員責權、企業(yè)文化和如何應對顧客的投訴等理念。這一次學習,加深了我對管理的理解,特別是人力資源的利用。借此之際談談我的一些見解。
人力資本是企業(yè)發(fā)展過程中最重要的要素。因為有了人,技術才可以開發(fā),商業(yè)模式才可以改良,制度才可以建立。一家企業(yè)投資幾千萬元進行一項技術創(chuàng)新,項目進行到快要完成但是還沒有出成果時,一家外企來挖墻腳,15%的技術股份就把該項目主管挖走了,雖然這個項目主管沒有帶走任何資料以及數據,但企業(yè)的這個項目還是搞不下去了,為什么?原因是這個項目失去了最重要的人力資本。在企業(yè)中,技術知識往往被視為第一要素,企業(yè)管理層總是強調引進最先進的技術設備,而卻無視了人的因素,缺乏對人力資本的科學高效運作。一是無視人力資本價值。把員工看作是一種單純的雇用與被雇傭關系,認為我出錢,你出力,你不干,有的是人干,這使管理層與員工之間容易產生隔閡,從而使企業(yè)人力資本不能穩(wěn)定甚至造成流失;二是把人才絕對化。一談到人才,不少人首先想到的是高層次、高科技方面的專業(yè)人士。殊不知我國技術工人已經求大于供,高級技工更成了"稀缺資源"。目前我國高級工僅占技工總數的3.5%。這與發(fā)達國家同類比例高達30%-40%的水平相距甚遠。入世,高級技工短缺勢必愈加突出;三是市場配置能力差。人才作為最重要的資源,市場配置作用如果不能有效發(fā)揮,將導致各類人才難以合理流動、合理配置、合理使用,也必將出現人力資源失衡。
企業(yè)文化最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對人要充分信任,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而現代企業(yè)增值的一個重要條件是組織內部共同協作的能力,而這種協作能力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基礎上的,企業(yè)之間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是人才數量和質量的競爭,企業(yè)有沒有競爭力、競爭力是否能持續(xù),從表面上看表現為產品和市場,但其背后反映的卻是最關鍵的因素--人才競爭力。人才已成為企業(yè)發(fā)展的第一資源,成為一種比資金更重要的資本。
為此,要求管理層要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這就要求企業(yè)要將市場機制作為實現人才資源優(yōu)化配置的基礎,激發(fā)人才的創(chuàng)新欲望,激勵人才的創(chuàng)新精神,激活人才的創(chuàng)新潛能,聚集人才的創(chuàng)新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人才資源作為第一資源的巨大作用。企業(yè)只有尊重人才,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才能調動人才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衡量一個企業(yè)發(fā)達程度,不僅取決于其設備工藝,技術人員素質也至關重要,企業(yè)把技術、知識、管理等生產要素納入收益分配之中,建立起有效的激勵機制是運作好人力資本的基礎。企業(yè)要遵循人才成長規(guī)律,處理好精神鼓勵與物質鼓勵的關系,促使人才把個人的事業(yè)與企業(yè)的發(fā)展有機結合起來,以激勵員工釋放出最大的潛能。
另外要求管理層要善于溝通,創(chuàng)建和諧、寬松、積極向上,具有強大精神凝聚力的企業(yè)文化,企業(yè)管理層只有充分體現對人才的關心、誠心和愛心,才能換取人才對企業(yè)的"鐵心"。愿不愿與人合作是一個人具不具備管理者基本素質的問題,而善不善于與人合作則是管理者的能力水平問題。
管理層還要舍得在人力資本增值上投入。據日本有關資料統計,工人文化水平每提高一個等級,技術革新者的人數就增加6%,工人提出革新建議一般能降低成本10%-15%,而受過良好教育和培訓的管理人員,因創(chuàng)造和運用現代管理技術,則有可能降低成本30%。所以加強對員工的職業(yè)培訓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也是企業(yè)人力資本增值保值的有效措施?,F代企業(yè)管理的實踐證明,把人力資源作為資本來運作是企業(yè)人力資源規(guī)劃的關鍵,也是一個企業(yè)能否對外發(fā)揮最大潛能的關鍵。合理的人才組合可以使人才個體在總體的引導和激勵下釋放出更大的能量,從而產生良好的組織效應,若干個個體的集合就會誕生出驚人的"核力"。
總之作為一名基層管理人要充分利用人力資源,只有這樣,才能在市場的競爭中站住腳跟,成為一名符合社會要求的管理人員。
書是我的朋友,讀書是我人生最大的樂趣。
讀書成就了我的夢想,我把讀書學會的做人道理用在工作中。如孔子所言,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敏于事,而慎于言;躬自厚,薄責于人。工作塌塌實實,和單位人員融洽相處。讀書同時也豐富了我的業(yè)余生活。讀書讓我把落寞的時光變成了巨大的享受,書籍帶我領略了珠峰的巍峨、宏大以及“一覽眾山小”的磅礴氣勢;讓我享受到了黃山的千峰竟秀,萬壑崢嶸,俊秀鐘靈;讓我讀懂了夏威夷的花之音,海之韻,明媚風光,迷人海灘,日月星云變幻出的五彩風光。
在書中我和非洲大草原的獅子、角馬、大象、犀牛以及各種動物、鳥類一同徜徉在無邊的塞倫蓋蒂。書籍讓我了解了世界,了解了人類,了解了自己,領略了自然的奧妙,生活的多彩。在書中嗅花香,聽鳥鳴,感受色彩變換;體驗人性善與美;和古人先賢、今日大家進行心靈對話,總會有一種曼妙的感覺在心中流連,時時愉悅。
讀書開闊了我的視野。通過讀書,使我知道了人類從茹毛飲血到現代文明,每一點點的進步,都是先人們付出了無數的艱辛才得到的。
讀書讓人的精神得到提升,在書中我認識了雄才大略的秦皇漢武,結識了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以及從古至今無數仁人志士。讀書讓我知道了知識需要在學習中獲得,幸福需要自己去經營。通過讀書我懂得了人生奮斗的重要性,努力的必要性。書籍給了我一雙發(fā)現美的雙眼,感受大自然奧妙的悟性。它讓我學會了感恩,學會了包容,學會了理解,學會了欣賞,不再怨天尤人,不以小我為中心,不斤斤計較,雖然不偉大,但絕對不狹隘。
讀書讓我的生活過得安靜美好。書是浮躁的沉靜劑,現代社會物欲橫流,追逐財富而不能得,以身試法者有之,鋌而走險者更是大有人在。作為工薪一族,我過著溫飽而心靈獨安的日子,那是書籍的功勞。那句“廣廈萬間,只臥三尺眠,良田千頃,只一日三餐”讓我知足常樂。我雖沒有做到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亦未能超凡脫俗,但卻能夠在書的墨香中沉淀自己,寵辱不驚。不奢求功成名就,不奢求必有所為,不奢求榮華富貴?;畹娜绱说牡?,如此的泰然。
我的讀書生活由泛泛而讀到現在的有選擇性的過目,期間確實經歷了鍛造和歷練。至此,我才真正理解了經典的書籍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寶貴的精神財富。閱讀經典可以讓你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可以讓心靈變得純凈、脫俗,使正確成為永恒。
書是我至親至愛的朋友!你讓我精神上堅強,思想上陽光,胸懷上寬廣。你如同空氣、陽光和水一樣,成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愛書,更愛讀書!
朱先生自己有兩種看待人生的方法,“在第一種方法里,我把自己擺在前臺,和世界一切人和物在一塊玩把戲;在第二種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擺在后臺,袖手看旁人在那兒裝腔作勢”。
“我無論站在前臺或站在后臺時,對于失敗,對于罪孽,對于殃咎,都是一副冷眼看待,都是用一個熱心驚贊?!?/p>
朱光潛的《談美書簡》是先生新近送我的一本書。對于朱先生,我雖有耳聞,但他的文字卻是首次得見,真是歡喜得不得了。樸實流暢的文字和隨和真誠的作文態(tài)度正是我所喜歡的。首先讀的是朱先生當年從海外寄給國內青年人的《十二封信》,其中談論的都是青年人生活中極其普通的話題,但同時也是極易引起青年人困惑的問題。比如,讀書與作文,動與靜,情與理,人生與我。讀朱先生對這些問題的看法真是一種享受,夏丏尊當年在為“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寫的序里說,朱先生的這些信“就是勸青年眼光要深沉,要從根本上下功夫,要顧到自己,勿隨了世俗圖近利”。看來夏先生對這些信太了解了,單就這句話就引我一頭扎進了這些信里。
“談人生與我”是最后一封信,其中講到朱先生自己有兩種看待人生的方法,“在第一種方法里,我把自己擺在前臺,和世界一切人和物在一塊玩把戲;在第二種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擺在后臺,袖手看旁人在那兒裝腔作勢”。這兩種眼光真是獨特,朱先生真是一個很有“趣味”的人。關于“人生與我”這個問題,恐怕很多人一輩子都未必真正思考過。然而,不論思考與否,我們卻由不得不受這個問題的影響。人來到世間,活在現世,快樂與否,幸福與否,都與這個問題脫不了干系。同樣是人,有的樂觀,有的悲觀,有的積極,有的消極,有的有出世的態(tài)度,有的有入世的精神,有的能活出生命的精彩,有的終其一生只感到索然無味,這個中滋味也多半受這個問題掌控。既然如此,如何看待人生與我的關系,可是決定我們生活態(tài)度和生活方式的大事,也是關乎每個人一生的大事,我們最好還是學習一下,思考一下。
朱先生看待這個問題的眼光非常獨特。他把人與草木蟲魚一樣看待,同時也把自己與草木蟲魚一樣看待。他說人類比其它萬物感覺到苦,是因為人覺著自己比草木蟲魚重要,同樣,一些人比另一些人覺著苦,也是因為這些人覺著自己比另一些人重要。這些見解實在精彩!細想想,還真是這么回事。也許有人會反駁,人是萬物之靈,怎能與草木蟲魚同日而語?!當然,這樣的說法無可厚非,但人家朱先生講的是一種看問題的方法,我們就沒必要糾纏于什么低等與高等的差異問題了。順著朱先生的話想一想,的確,人干嘛非要那么在意自己呢。說實在的,這偌大一個天地間,多我一個,少我一個,我欣喜也好,悲苦也罷,實在是無礙于“天地之和”??茨切┎菽鞠x魚,無論和風甘露,還是凄風冷雨,不都是一樣地活著,草木該繁茂時即繁茂,該凋零時即凋零,蟲魚該強健時即強健,該衰老時即衰老,誰也沒有覺著自己幸運或者不幸,欣喜或是悲苦。惟獨我們人類,七情六欲俱全,最易自艾自憐,自尋煩惱。
既然把他人把自己都當作草木蟲魚看待,人生豈不慘淡?事實上恰好相反,朱先生看人生的眼光似乎全在“趣味”二字。無論看人生的喜劇,還是人生的悲劇,總帶著欣賞的成分,總覺著有趣味,總能尋到美的感覺。也許正是這種眼光,這種特質,使朱先生最終功成名就,開我國現代美學之先河??墒牵磐駚?,多少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慨嘆著人生的無趣無味,又有多少人在無趣無味中苦度了一生呢?,F在看來,人生到底有無趣味全在你自己的一雙眼一顆心,朱先生眼中的喜劇別人未必能看到,朱先生眼中的悲劇別人也未必感受得到。既看不到也感受不到,人生也就少了許多把玩的對象,自然毫無趣味可言。許多人終其一生,全部的注意力只在一己身上,悲喜全從自身而來,這樣的人生難免趣味無多。
學了朱先生的眼光,我發(fā)現人生的喜劇遠遠多于悲劇。比如,之前總看不慣某些人身上的毛病,甚至厭惡,如今換一種眼光,便有了截然不同的感受,有的還真是趣味無窮呢。如有的女人不論別人是否感興趣,總愛在人前夸贊自己的老公,其實無非是要告訴大家其老公如何如何能干,如何如何能與達官顯貴同進同出,如何如何享盡人生浮華,我之前很反感這樣的人,覺得她們無聊膚淺?,F在換了眼光,把自己放在后臺袖手旁觀,便覺得這種女人也著實可愛,于是也便能以另一種態(tài)度欣賞她的津津樂道與沾沾自喜了。欣賞之余,還意識到自己當初也不免有狹隘之嫌,的確,她們能在這些事上尋到無盡的樂趣和人生的滿足感,我們又何必嫌惡呢。還有,之前很看不慣一些口是心非的人,無論在什么情況下總是極盡阿諛奉承之能事。最典型的一個例子是以前的一位同事,一次如廁時見到了A同事,A同事剛燙了卷發(fā),我的這位同事就夸贊說,哎呀,你的頭發(fā)燙得真好看,多么適合你的臉型和氣質。
A走后,B同事也來如廁,剛巧,B同事也剛剛燙了卷發(fā),我的這位同事馬上又扭頭夸贊道,哎呀,你燙的這個發(fā)型真好看,剛才我看見A,她的頭發(fā)燙得一點兒都不好,還不如不燙呢。一邊說著一邊興沖沖地往外走,誰知話音剛落,便看到A還站在衛(wèi)生間門口,這位同事當時窘得無地自容。后來在工作中屢次遇到這樣的人和事,雖不如這個例子典型,但總是大同小異。每每遇到這樣的情況,我總不免從心里鄙夷其兩面三刀,說話辦事不講原則,做人沒有誠意。但現在換個眼光看,便也覺無妨大礙。一個人是什么樣的脾性,他的話該如何聽,時間久了周圍的人自然會有共識,這樣的人若能從口是心非中獲得些樂趣,就隨他去,若能獲得些教訓,也算是得了生活的教化,豈不更好,我們完全可以拿它當個喜劇看看,實在無妨。
如此這般,人生的趣味真是多了去了。
人生的悲劇我見得不多,但也并非沒有。比如我的同胞哥哥,由于學業(yè)無成,一直未尋到合適的工作,有幾年游手好閑,苦悶之余便生出一些事端。爸媽眼看著兒子一步步誤入歧途,家庭也墮入困境,二老終日愁眉不展,悔自己沒有教育好兒子,嘆自己不該一次次縱容遷就。哥哥也終日愁苦,悔自己做錯了事,辜負了青春好年華。他們都是我至親至愛的人,看著他們愁苦,我也愁苦,覺得父母不幸,哥哥不幸。 現在學了朱先生,換一種眼光看,正所謂“我們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為它是最不完美的”,“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人生的路有千萬條,但每個人只能擇其一,有的人一生道路較多坦途,有的人較多磨難,雖說有時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改變命運,但更多時候人在命運面前也是無能為力。至于為何有的人命好,有的人運差,似乎千百年來也沒人說得清,佛家講前世,講因果,講輪回,就是為了解釋這個問題。我們可以信,也可以不信,但不論信與不信,我們卻或多或少不能擺脫命運的安排和捉弄。既然如此,儒家所謂的“知命”就是立身處世的根本。順也好,逆也罷,我們都須在這世上走一遭。
面對人生的悲劇,埋怨毫無作用,有時連抗爭也未必管用。之前我也埋怨哥哥不懂事,做事不負責任,也怪怨爸媽太驕縱兒子,對兒子的事大包大攬??蛇@些都于事無補。后來,我逐漸冷靜下來,換了一種做法,既不埋怨哥哥也不責怪父母,而是盡己所能做些實際的事。我讓哥哥離開原來的環(huán)境,到北京自謀生路。大半年下來,他雖生計艱難,但至少平靜了心情,端正了生活態(tài)度,而且能憑借自己的努力養(yǎng)活自己。爸媽看到兒子終于自食其力,心也漸漸安定下來,我從他身上也越來越多地看出堅定與信心來了,家里又有了歡聲笑語。朱先生說,“悲劇也就是人生的一種缺陷。它好比洪濤巨浪,令人在平凡中見出莊嚴,在黑暗中見出光彩”,我想,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朱先生在文章最后寫道:“我無論站在前臺或站在后臺時,對于失敗,對于罪孽,對于殃咎,都是一副冷眼看待,都是用一個熱心驚贊。”這樣的人生態(tài)度讓我倍感溫暖。一副冷眼,一個熱心,便道盡了“人生與我”的關系。我們對待人生的悲喜劇,對待他人,對待自己,都既用得著一副冷眼,也用得著一顆熱心,一副冷眼能讓我們氣定神閑,從容大度,既不要自命不凡,也勿隨了世俗去,一顆熱心能讓我們發(fā)現趣味,發(fā)現美,既關愛他人,也顧到自己。
文中還有一句話也啟迪了我的心智。朱先生說,也許有人認為他拿人比禽獸諸物,會將其視為異端學說,那他本可以搬出古圣先賢來為自己的理論辯護,如孔子所謂“知命”,孟子所謂“盡性”,莊子所謂“齊物”,宋儒所謂“廓然大公,物來順應”,和希臘廊下派哲學,他都可以拿來作為護身符。但朱先生認為不必如此,因為“我雖不把自己比旁人看得重要,我也不把自己看得比旁人分外低能,如果我的理由是理由,就不用仗先圣先賢的聲威”。這句話之于我有格外重要的意義,它使我認識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個人更應看重自己的悟性,而不要被古圣先賢嚇得畏首畏尾縮手縮腳。之前,我一直很有種自卑感,覺得自己沒有生在書香之家,對于人文哲理,雖有興趣,可缺少底蘊,更談不上學養(yǎng),后來年紀稍長,漸漸有了些人生體悟,也想偶爾抒發(fā)一下情懷,但常常缺少勇氣,羞于表達,生怕被人笑話,在古圣先賢面前出了丑。讀了朱先生的這句話,總算對待自己也有了另一種眼光和態(tài)度。
古圣先賢與我,時代雖有古今之分,天分雖有高低之別,但同樣為人,人性大抵是相通的,每個人從生活中得到的感悟也是相似的多,不同的少。只是有的人悟得深,有的人悟得淺,有的人悟得早,有的人悟得晚,有的人能將悟到的東西說出來總結出來,有的人說不出來總結不出來。但無論如何,總不至于有大區(qū)分,既然如此,何必擔心在同類面前出了丑。我只要相信,我于這個人世間體悟到的必是人類真理中的一部分,我的理由就是理由,不必顧及古圣先賢是否說過,或是如何說的。這樣的話說出來,不知會不會引起誤解,以為我竟然膽大妄為到不把古圣先賢放在眼里。事實上,朱先生的這句話并不能減少我對古圣先賢些微的敬畏之情,只是讓我有了勇氣重視自己。單為這個進步,我也該好好感謝朱先生。
暑假,我讀了一本好書,書名叫《最后一頭戰(zhàn)象》。這本書是著名動物作家沈石溪。
書講的是,解放前的西雙版納,人們都使用當象騎兵來打仗,因為象既可以踩敵人,又可以用鼻子甩人,那種象就叫戰(zhàn)象。
再一次大戰(zhàn)斗中,戰(zhàn)象幾乎全部死亡了,但還有一頭象堅強的活了下來,他趴在地上,極力用腳撐著地面,使自己站起來,嘴里還不時的發(fā)出哎哎的聲音,好讓別人發(fā)現,這頭堅強的象叫嘎俊,是頭很老練的戰(zhàn)象。因為傷勢很重,所以被接到曼廣弄寨進行治療。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他很快康復了。有一天,嘎俊非要小閣樓上面的象鞍,并且他的眼睛濕潤了。原來他是回憶并肩作戰(zhàn)的犧牲的戰(zhàn)友,帶著象鞍,去百象□看他們去。
這本書,我感覺到嘎俊非常的堅強。身受重傷,忍著痛,堅強的等待被人所救治。這種精神太讓我感動了。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要堅強的面對,不要自暴自棄。在學校里要珍惜同學之間的友誼,不要因為同學之間發(fā)生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就失去友情,這樣很不值得。
在人類文學的長流里,莎士比亞是一個永恒,他的戲劇創(chuàng)作經過了喜劇到悲劇,從浪漫到現實。卓異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他篇篇錦繡,字字珠璣。今天,我就欣賞了他的光輝。
《第十二夜》講訴了一對雙胞胎兄妹經過一次海難,順利逃生,卻又意外相逢。《羅密歐與朱麗葉》中,兩隊仇家的爭斗卻導致了一對新人堅貞愛情的墜落。《麥克白》的兇狠,狡猾,為了王位不惜一切,真是個惡魔。
讀了這本書,我長了很多見識:有兄妹情深、冤家路窄、陰險狡詐的人都有。讓我感受到人與人的區(qū)別,好人與壞人的區(qū)別,不僅沉思:好人為什么這樣?壞人為什么會那樣?好人為什么如此少……
這本書使我體會到了文學的魅力,不禁讓我深深的感嘆:人,是萬物的靈長;戲劇,是文學的楷模;形象,是人物的典范;語言,更是文字的光輝。文字,乃是人類的中心,學好語文,就等于學會體驗文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