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合之眾讀書心得300字

| 新華0

寫心得的過程中,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之處,有助于及時改進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優(yōu)秀的烏合之眾讀書心得300字要怎么寫?下面給大家整理烏合之眾讀書心得300字,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烏合之眾讀書心得300字篇1

“躲貓貓”、“打醬油”、“70碼”、“人肉搜索”... ...這類事件如今已成為熱門甚至是流行詞匯。在這些詞匯的背后,積蓄著巨大的公眾情緒的力量。公眾情緒古已有之,只要有群體存在,就會有這樣的情緒力量在民間不停流淌。這里的“群體”一詞不只是指聚集在一起的個人,而是心理學上的定義——即在某些既定條件下,并且也只有在這些條件的下一群人。這樣積聚成群的人們,自覺的個性消失了,感情與思想轉(zhuǎn)向一個不同的方向,形成了群體心理。對于公眾——這個龐大的群體,則形成了集體式的公眾情緒。近10年間,國內(nèi)的公眾情緒力量悄然興起,并且難以遏制地呈噴涌趨勢發(fā)展,成為社會中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2001至2003年間,是中國發(fā)展階段的一個特殊時刻:申奧申博成功,加入世界貿(mào)易組織徹底打開國門,兩代領(lǐng)導(dǎo)人之間的權(quán)利交接,突然到來的SARS危機,... ...這些并存的因素,都使得中國社會得到暫時性的氣氛松動。而互聯(lián)網(wǎng)業(yè)在經(jīng)過2001年的洗禮和蟄伏之后重入成長軌道并且發(fā)展呈狂飆突進態(tài)勢,這為信息的傳播和言論提供了寬廣的平臺。人們似乎發(fā)現(xiàn)了一種強大的公眾情緒凝聚的可能性,及其所表現(xiàn)出的強大力量,可以對抗無處不在的政治權(quán)力。

公眾情緒力量的最初最集大成者的體現(xiàn)可以說是2003年的孫志剛事件——這個廣州大學生莫名其妙地在收容所中葬送性命。許志永律師憑借著公眾情緒的支持和媒體的力量,為孫志剛事件上書全國人大,《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被廢除了,孫志剛事件也成為了中國法治歷史的里程碑。這是媒體和公眾力量挑戰(zhàn)長期行政法規(guī)的典范。今年的“躲貓貓”事件,“70碼”事件,“鄧玉嬌”事件等等,正是由于公眾的持續(xù)關(guān)注與公眾情緒的反應(yīng)強烈,對相關(guān)部門造成一定壓力,使得相關(guān)機構(gòu)從最初的遮遮掩掩到最后不得不正面回應(yīng),這對事件的調(diào)查有著正面影響。公眾情緒正以自己的方式展現(xiàn)著力量。

但是,在公共訴求勝利的表面下,我們也不應(yīng)盲目樂觀。我們所要注意的問題是:任何力量的過度放大,都會模糊背后的真實。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震驚世界,危難時刻中國社會各界掀起賑災(zāi)熱潮。身處國外的深圳萬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石得知汶川地震的事情之后,在地震當日當即做出萬科捐款220萬的決定。而此舉被認為是“摳門”,引來網(wǎng)絡(luò)上一片罵聲。5月15日王石在博客中為自己辯護,反而是被看做越辯越黑,加之媒體的斷章取義的報道,遭來公眾的漫罵譴責,萬科遭遇了企業(yè)內(nèi)的8級地震。最后王石不得不向公眾道歉,“捐款門”事件才告一段落。

就筆者看來,如果一定要說王石真的做錯什么了的話,那就是:在公眾情緒處于高度敏感時,當感性成為公眾情感主流時,企業(yè)家,這些理性邏輯的信徒刺痛了公眾敏感脆弱的心。他對自我財富的捍衛(wèi),在公眾眼中顯得是那么可惡。勒龐曾經(jīng)說過:“有時,在某種狂暴的感情——譬如因為國家大事——的影響下,成千上萬孤立的個人也會獲得一個心理群體的特征。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偶然事件就足以使他們聞風而動聚集在一起,從而立刻獲得群體行為特有的屬性”。當公眾情緒遭遇商業(yè)理性,王石觸犯了眾怒,可以說徹底栽了個跟頭。公眾——這個龐大的群體對這一事件普遍的惡評和討伐,掩蓋了中國社會的制度性缺陷,將危機引向了一個相反的方向。這樣的聲音的出現(xiàn),是一個值得深思的社會現(xiàn)象... ...

根據(jù)勒龐在《烏合之眾》中的觀點,群體推理的特點,是把彼此不同,只在表面上相似的事情攪在一起,并且立刻把具體的事情普遍化。此外在一個群體中的個人,不過是眾多沙粒中的一顆,可以被風吹到無論什么地方個人沒有主宰自己的反應(yīng)行為的能力?!靶睦砣后w是一個由異質(zhì)成分組成的暫時現(xiàn)象,當他們結(jié)合在一起時,就像因為結(jié)合成一種新的存在而構(gòu)成一個生命體的細胞一樣,會表現(xiàn)出一些特點,它們與單個細胞所具有的特點大不相同。”而造成組織化群體這一特征的原因,勒龐在群體心理學著作《烏合之眾》中將之歸結(jié)為三點:

首先,群體的普遍性格特征受無意識支配?!叭藗冊谥橇ι喜町惥薮螅珔s有著非常相似的本能和情感。”在無意識的深層結(jié)構(gòu)中,包含著時代相傳的無數(shù)共同特征,它們構(gòu)成了一個種族先天的稟性。筆者認為,中國人的公眾情緒中經(jīng)?;祀s著自卑與自大。這種現(xiàn)狀的產(chǎn)生與中國在過去150年所遭受的屈辱相關(guān),與十年動亂有關(guān),與1989年之后中國所陷入的外交孤立狀態(tài)有關(guān),也與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狂飆發(fā)展所導(dǎo)致的人們物質(zhì)生活與精神生活發(fā)展不平衡,思想發(fā)展中出現(xiàn)大量斷層有關(guān)... ...這些都對種族的無意識構(gòu)成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中,還暴露出了中國社會地殼底層的一股憤怒的力量。這股力量包括了“社會不公”、“貧富懸殊”、“基礎(chǔ)秩序薄弱”、“生存壓力巨大”、“草根群體挑戰(zhàn)精英群體”... ...這些種.種元素組合構(gòu)成了公眾的無意識結(jié)構(gòu),最終在公眾情緒膨脹之時徹底徹底噴涌而出。

其次是由傳染現(xiàn)象導(dǎo)致。這對公眾情緒的形成起著決定作用,同時還決定著它所接受的傾向。傳染雖然是一種容易確定其是否存在的現(xiàn)象,卻很難解釋清楚。在群體中,每種感情和行動都有傳染性。這種特點在互聯(lián)網(wǎng)中表現(xiàn)地異常明顯。網(wǎng)絡(luò)上的聲音無礙乎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激進的情緒極端主義者,而另一類則是冷靜的理性主義者。情緒極端者的言論往往能吸引到更多的眼球,因而他們的言論受到越來越多的鼓勵和追捧,他們的聲音也日益響亮,聲勢日益浩大。而那些理性的聲音則淹沒在了其中。而那些中立者則受到了情緒的傳染,情緒極端者的隊伍越發(fā)龐大?;ヂ?lián)網(wǎng)上最“鼓勵”那種情緒極端主義者的非黑即白的爭吵,在抽象的、激烈的情緒傳染中,基本的真相被掩蓋了。例如2008年5月前后熱議的“抵制家樂?!笔录枪娗榫w所演化成的極端的民族主義情緒通過網(wǎng)站論壇、短信、郵件、博客等媒介,在公眾中不斷地傳染開去所導(dǎo)致的。對家樂福的抵制活動是由于當時反法情緒高漲所致。在此筆者不禁要問:在名為愛國的旗幟之下,真正損傷的是誰的利益?!這種缺乏理智情結(jié)和客觀依據(jù)的情感,唯一的功效只是使群體在自激、自瀆中不斷地泛濫膨脹,對于社會的進步可謂百害而無一利。

第三點則是群體易于接受暗示的表現(xiàn),這也正是上面所說的傳染所造成的結(jié)果。2007年5月,一篇題為《廣州香蕉染“蕉癌”瀕臨滅絕》文章,報道了廣州種植的香蕉感染巴拿馬病的嚴重情況,并在后續(xù)報道中稱這種“香蕉癌癥”將給廣州、甚至全國的香蕉種植帶來“滅頂之災(zāi)”。 沒想到,這一關(guān)于香蕉樹常見病的消息,經(jīng)網(wǎng)站論壇、短信、郵件、博客等各種渠道以訛傳訛,最后竟變成了“吃香蕉致癌”這樣的恐怖傳言。消息、傳言、謠言鋪天蓋地的結(jié)果就是:香蕉滯銷,蕉農(nóng)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香蕉爛在樹上。這個事件中駭人的傳播力量,是群體接受過暗示之后所創(chuàng)造的。群體通??偸翘幱谝环N期待注意的狀態(tài)中,因此很容易受人暗示。當某個人對真相的第一次歪曲開始,傳染性暗示的過程就開始了?!昂D辖丁笔录沁@一理論的典型案例。在暗示和互相傳染的推動下,一個個體編造的所謂“事實”——“把歪曲性的想象力所引起的幻覺和真實事件混為一談”,立刻就被多數(shù)人接受。而這種忽略智力因素的之作用于感情的宣揚會造成難以想象的惡劣影響。據(jù)相關(guān)政府部門不完全統(tǒng)計,自2007年3月13日某媒體消息見報后的43天里,廣東、海南的蕉農(nóng)因謠言而造成的損失至少達7億元之巨。

最后一點即第四條造成組織化群體特征的原因,則是筆者的個人總結(jié):在群體中個人的責任感會消失,并且會導(dǎo)致欲望的宣泄。僅從數(shù)量上考慮,形成群體的個人會感覺到一種勢不可擋的力量,這使他敢于發(fā)泄出自己本能的欲望,而在獨自一人時,他必須對這些欲望加以限制。群體是個無名氏,因此也不必承擔責任。這樣一來,總是約束著個人的責任感便徹底消失了。生活的高度原子化,經(jīng)常只能在集體的行動中才能找到意義,因此我們的勇氣總是通過群體來表達的。在群體中個體擺脫了自己卑微的想法,感覺到了一種殘忍、短暫但又強大的力量,人們平日遏制的欲望在群體中大量宣泄。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眼中的網(wǎng)絡(luò)中的民意,總是充斥著傻氣和殺氣。似乎打字的鍵盤至于腎上腺激素緊密相連,網(wǎng)絡(luò)中的言論與頭腦無關(guān)。

這種公眾情緒的高漲與泛濫,并非是“中國特色”,任何一個社會在轉(zhuǎn)型時期,都會面臨這樣的過程。隨著中國的不斷納入世界,經(jīng)濟實力的提升,中國人的身份敏感性沒有減弱反而增強了,這與中國人由歷史原因所導(dǎo)致的過分自卑有著密切聯(lián)系。對于民意狂熱的現(xiàn)狀,我們應(yīng)做冷靜理性的認識,不應(yīng)消極悲觀,更不應(yīng)盲目樂觀。這可以說是一個社會從富足走向文明的必由之路。但是我們需要警惕的是:不要讓一種模糊的情緒,(換而言之即一種情緒幻覺)成為一種真正的信仰。如果當這種夸張和單純的情緒成為一種真正能夠主宰群體的力量,它對社會的傷害將難以估量。

筆者驚奇地發(fā)現(xiàn),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歷史是可以復(fù)制的,歷史已經(jīng)讓我們看到了1890年—1920年間,美國如何在兩代人的努力下,變成了一個相對幸福、公正的社會,抑或是1976-2006年間,西班牙如何從佛朗哥年代的壓抑、封閉,變成了開放、自由、富有創(chuàng)造力新國家。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社會現(xiàn)在的處境只是個過渡階段。雖然前面的道路布滿荊棘,但我們終能走過去。最后我想說的是:我很慶幸生活在這個充滿激情和變化的年代,能夠見證這樣一段不可復(fù)制的歷史,但我由衷地希望它快點過去。

烏合之眾讀書心得300字篇2

《烏合之眾》的作者是古斯塔夫·勒龐。作者是一位法國人,他的血液里帶有法國人特有的激進與狂熱。我并不是十分認同勒龐的觀點,勒龐在書中闡述個人一旦形成群體,群體就會擁有個人永遠都不會擁有的一些心理與思想,一個溫和的人在融入了群體之后,在一定的條件下,例如革命爆發(fā),他就可能會成為一個暴。他還認為群體所體現(xiàn)出來的種.種特質(zhì)是人類處于原始狀態(tài)才會出現(xiàn)的一種現(xiàn)象。在他的筆下。群體毫無理智可言,他們極容易受到暗示和煽動。群體對既有真理的維護到了令人發(fā)指的地步,無論是誰只要動搖了真理的權(quán)威性,群眾就會十分殘忍的對待他。希帕蒂婭是生活在東羅馬帝國時期的女數(shù)學家。她既聰慧又美麗。

由于宗教迫害,希帕蒂婭在回家的路上被人們脫光了衣服,對這位偉大的女數(shù)學家施以暴行——他們用蚌殼割下了她的肉,又將她的尸體焚毀。這在我們看來是十分殘忍的舉動,可是群眾們卻可以做出來。我相信在他們只是個體的時候是絕對不會做出如此可怕的事情來的,也許連想都想不到。

先且不說勒龐的觀點是否有些不妥,但他在書中舉出了大量的的例子來證明他的觀點,例如十字軍的遠征(勒龐在書中舉了大量與十字遠征軍相關(guān)的例子)以及拿破侖。除了這些耳熟能詳?shù)睦又膺€有關(guān)于馬薩羅尼的故事,布瑞維利爾夫人等等。這使你即便不認同他的觀點,卻還是不得不說他的觀點是那么的令人信服,但是既然是研究大眾心理的書,舉例子的話是不是不光要舉西方國家的例子,更應(yīng)該有亞洲,拉丁美洲等世界各地的例子呢。

勒龐的用詞也大多帶有完全肯定的色彩。“必須”“一定”之類的詞語在他的書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相反“可能”“也許”之類的詞卻很少出現(xiàn),甚至可以說是幾乎沒有。這樣大膽的用詞也是我對這本書十分癡迷的原因之一。

我十分喜歡心理學,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而選擇了學習新聞。我認為新聞學可以幫助我認清大眾的心理,他們是怎樣思考的,他們?yōu)槭裁磿霈F(xiàn)這樣的心理,又為什么會像勒龐說的那樣出現(xiàn)“群眾是盲目的”類似這樣的觀點,又是否因為群眾是盲目的,是狂熱的,又是容易受到暗示的,所以才會出現(xiàn)法西斯時期那樣瘋狂的狀態(tài)。我對人們的思想著迷,但是我更對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著迷。

烏合之眾讀書心得300字篇3

這本書是研究群體心理學的,也就是大眾都是怎么想的,心理學上的群體概念,從字面來看就是一堆人聚集在一起,可能不分國籍,不分性別,就是單純的聚集在一起,他們往往會產(chǎn)生一個一致的想法,這個想法就代表了這群人一致的意見,這個意見讓這其中很多個性化的想法消失了。

作者依托于法國大革命的時間背景寫的這本書,主旨告訴大家,個體一旦融入群體,將會失去自我的意識。從而會讓自己心性大變。群體一旦形成,不管是多么高知的人聚合在一起,最后也會形成群體白癡或者群體無意識,非常容易被別人影響,蠱惑。失去理性的判別能力,要影響一個群體,遠比影響一個人要容易的多。

我們該有怎樣的思考呢,在投資中我們該如何來運用這種大眾心理學?

首先,人多的地方不去,因為無論站在哪個人群之中,都不可避免的成為傻瓜,即使是專業(yè)投資者,各個都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但當他們聚集在一起,往一個方向看的時候,往往悲劇也就會發(fā)生。

其次,獨立思考才是王道。

第三,時刻警惕群體無意識,當被別人煽動的時候,要多想想這本書,多站在理性的層面思考,不要被幾個簡單的詞匯所感召。

第四,充分利用群體無意識。

第五,不要迷信權(quán)威,特別是關(guān)于未來的學問里,專家也是猜的。

我們一向的認識,站在人堆里最安全,但這本書的理論告訴我們,很多事情,不要相信群眾,尤其是投資這樣的事。

烏合之眾讀書心得300字篇4

烏合之眾讀書筆記1500字烏合之眾讀書心得感悟

通過閱讀《烏合之眾》,可以使我們對群體的特征、群體意見和信念的形成、群體的分類及具體特點有進一步的了解。今天小編在這分享一些烏合之眾給大家,歡迎大家閱讀!

烏合之眾讀書筆記篇一:烏合之眾讀后感

現(xiàn)代社會以前是一個強權(quán)者的時代。不管是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社會還是西方的中世紀,都是專制的、獨裁的。我們首先不要給專制、獨裁定性,不要很隨意的說專制獨裁好還是不好,要分析。在下一篇文章專門分析專制與獨裁的利弊。

自從現(xiàn)代民族國家建立,組織越來越龐大,世界上的決策權(quán)力就逐漸被分散化。一個人獨自決策的組織格局逐漸被替代?,F(xiàn)代社會,伴隨著民眾的崛起。二十世紀以來,乘著馬克思主義的東風,亞非拉的殖民地開始了獨立運動,擺脫西方強權(quán)的時代到來。隨之而來的是,殖民地內(nèi)部的強權(quán)被呼喚出來,亞非拉的領(lǐng)頭羊帶領(lǐng)羊群去抵抗西方強權(quán)。貧弱的殖民地人民需要一個精神領(lǐng)袖。斯大林、毛澤東、卡斯特羅、金日成、穆巴拉克、卡扎菲被呼喚出來。這是弱者革命的第一個里程碑。

隨著社會主義理論的蒼白、隨著資本主義的新一輪攻擊,殖民地的領(lǐng)頭羊紛紛倒臺,只不過卡扎菲時間長一些而已,再次使羊群渙散,要害是羊群在思想上沒有了依靠。但是卻并沒有也不會再次出現(xiàn)領(lǐng)頭羊。因為大眾時代已經(jīng)到來。勒龐《烏合之眾》的暢銷,說明了這一點。大眾的依靠強者意識在減弱。自己走上街頭的欲望在增加。加上現(xiàn)代電子科技技術(shù)的成熟,大眾的折騰不可避免,大眾的盲目、愚昧的一面被呼喚出來。

利比亞的人均GDP一萬多美元。推翻卡扎菲并不是為了增加權(quán)利。吃一斤肉的時候不鬧事,吃五斤肉的時候反倒要鬧事了。因為吃五斤肉的時候可以看到西方的電視、可以吃西方的快餐、可以到西方留學了、可以聽見西方的價值觀了。

民眾是容易被鼓動的、容易被宣傳所左右的。當穿著西服回來的留學生告訴卡扎菲放棄核武器的時候,卡扎菲也迷茫了!

如今的世界,從國際格局上看,是新戰(zhàn)國;從階層上看,是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文化的上層利益集團獨裁,下層民眾盲目無意識的狂躁不安。

但是現(xiàn)代社會是一個高度依賴的社會,整個社會是一個體系。任何一個小問題都可能導(dǎo)致整個社會難以運轉(zhuǎn)。假如現(xiàn)在電網(wǎng)斷了,則整個社會必然癱瘓。所以狂躁過后還是不能解決問題。

讀勒龐在一個世紀前寫的這本《烏合之眾》,就像是在讀一本二十世紀的人類史。他以先知一般的洞見,察覺了群體——人類社會最基本的單元——的各種特點及影響,并預(yù)見到,群體在一個愈加明主的社會中必將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但也因此必將造成更大的危害。

勒龐該是個種族主義者。恕我可能對西方大眾文化批判無知,但縱覽全本書,“種族”這個詞出現(xiàn)得最多次。勒龐認為:種族是決定人類行為最深層的因素。正是種族保留下來的“生理解剖學的”因素,決定了人類的無意識動機,而無意識動機又是群體行為的動因。所以,即使群體一律的無知、多變、沖動……但表現(xiàn)出來的方式又因種族而有所不同。

勒龐應(yīng)該也是個精英主義者。在書中,他毫不掩飾對安德魯撒克遜民族的崇拜,深為認同后者個人主義的民族特性。而他卻多次地將法國大革命歸結(jié)于本民族群體意識的主導(dǎo),失望之情可見一斑。

看書時不時被他武斷、不加推導(dǎo)的結(jié)論所煩,認為其要是放在當代,可能連出版的機會都沒有,或是很快就銷聲匿跡。然而,這本書之所以面世百年之后,還能被人所關(guān)注,被許多社會學家尊為“研究社會心理影響力最大的一本書”,必然有其獨到之處。依本人拙見,還應(yīng)歸功其對于未來強大的預(yù)見能力。二十世紀世界的兩次大戰(zhàn),不都是群體行為被誘導(dǎo)出、傳染、放大后的結(jié)果嗎?在看我們中國解放后的那場浩劫,不也是一場群體的狂歡嗎?盡管勒龐的論證缺乏依據(jù),但他仍能不無預(yù)見力地指出:“那些領(lǐng)袖們,杜撰一個模棱兩可的詞匯,描述一個偉大的圖景,鼓動群體……而這些新東西不過是過去的專制換了張面孔……”正是群體最深層的無意識動機的穩(wěn)定,人類一切看似美好的革命都像反復(fù)過去——看看半個世紀前的中國,和封建社會有什么區(qū)別?

就寫這些吧,大多數(shù)感想還是要邊看書邊才能蹦出來的。最后勉勵自己一句:保持自己的批判精神、懷疑精神,永遠不要隨波逐流。

烏合之眾讀書筆記篇二:《烏合之眾》經(jīng)典語錄

1、如果說,我們的意識是浮在海面上的可見冰山的話,那么,潛意識才是沉陷于暗黑海洋之中的巨大冰體。

2、所有有意識的行為,都只不過是遺傳基因控制下的無意識深淵中的隱秘心理活動。3、群眾的疊加只是愚蠢的疊加,而真正的智慧卻被愚蠢的洪流湮沒了。4、處于群體中的個人會感受到一種強烈的“正義”力量,對他們來說群體就是正義,數(shù)量就是道理;即或不然,群體中的人也會有一種“法不責眾”的想法,因而在他們的行為時表現(xiàn)得理直氣壯。5、但是當群眾中的每一個人處于孤零零的單獨個體的時候,后天的教育與內(nèi)心的良知都在對他起著約束作用,他知道自己必須要對自己的這種本能行為加以控制。6、單獨一個人必須要為他的行為承擔責任——法律上和道德上的。但是,群體則不然,群體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群體就是法律,群體就是道德,群體的行為就是天然合法的。7、有的時候,那些最不明確的詞語,引起的反響反而最大。

8、一個被群體情緒傳染的人會感覺到自己前所未有的強大,他的行動完全聽憑另一種陌生的力量所主宰。

9、在群體中,任何一種感情和行動——只要這種感情與行動不合常理——都會很容易傳染開來,其程度之強,足以讓一個人隨時準備為另一個他毫不相干的人做出犧牲。

10、并不是每一個人都必然地被群體情緒所傳染——但如果他沒有感受到這種情緒的話,那么他就會淪為群體感情的敵對方。

11、群體只接受暗示力量的影響。

12、群體中的人做事時有著明確的目標,但是他們卻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13、群眾中的人甘心被各種激烈的言辭和虛假的形象所打動,他們信奉在理智尚存的情況下決不會相信的一切。

14、正是群體,他們會為任何一種信仰——哪怕這種信仰他們從未聽聞——而不惜血流成河。

15、群體相信一切不可能的事情,相信一切不合邏輯的事情,相信一切不合情理,相信一切不存在的事情,但唯獨——不相信現(xiàn)實生活的日常邏輯。

16、群體的特點:每一個人的個性消失,他們的感情與思想都在關(guān)注同一件事。

17、只有在小說中,一個人的性格才會一生不變。

18、孤獨的個人具有主宰自己的反應(yīng)行為的能力,群體則缺乏這種能力。

19、他們不會接受一個與他們意愿不一致的現(xiàn)實。如果現(xiàn)實不符合他們的意愿,那么他們就會采取過激手段對現(xiàn)實的秩序發(fā)出挑戰(zhàn)。

20、一旦群體形成,他們就會急切之中期待著點什么,無論是什么,只要能夠讓他們行動起來,他們就會欣然接納。如果沒有明確的指示,那么他們就在自己的群體無意識中創(chuàng)造出來。

21、群體想要的只是能夠滿足他們需要、打動他們心靈的人。

22、這些所謂的英雄或暴君,從來就未曾在真實存在過,他們只是人們?yōu)榱藵M足心理需要而杜撰出來的產(chǎn)物。

23、群體總是對強權(quán)俯首帖耳,卻很少為仁慈心腸所動。

24、群體可能會渴望著改朝換代,為這樣的變革,他們甚至不惜發(fā)動暴力革命,然而革命并非是為了改變深層的東西,只是群體發(fā)泄情緒的手段而已。

25、群體對一切傳統(tǒng)事物、傳統(tǒng)制度,都有著絕對的迷戀與崇敬;它們對一切有可能改變自身生活基本狀態(tài)的新事物,有著根深蒂固無意識的恐懼。

26、群體推理的特點,是把彼此不同,只在表面上相似的事物攪在一起,并且立刻把具體事物普遍化。

27、無論是獨立的個體還是群體,一旦他們喪失了思考和推理能力,那么他們對自己的認識就變得十分模糊,甚至不認為世界上還有什么辦不到的事情。

28、一旦民眾開始迷信一個人,常常會攀比誰更迷信。

29、所有的屠殺命令,固然可以由君王來發(fā)布,卻必須由群體的靈魂來貫徹。

30、統(tǒng)治者的權(quán)利并不是永遠存在,有的只是永恒的群體宣泄。

31、時間是世界萬物的真正創(chuàng)造者。時間也是世界萬物的唯一毀滅者。

32、在特定時刻對一個民族有益的制度,對另一個民族也許是極為有害的。

33、應(yīng)試教育制度在社會等級的最底層創(chuàng)造了一支無產(chǎn)階級大軍,這個群體對自己的命運憤憤不平,隨時都想起來造反。而在最高層,它又培養(yǎng)出一群輕浮的權(quán)貴階級。他們既多疑又輕信,對國家抱有迷信般的信任,把它視同天道,卻又時時不忘對它表示敵意,總是把自己的過錯推給政府,離開了當局的干涉,他們便一事無成。

34、只有最極端的人,才能成為領(lǐng)袖。

35、在群體的靈魂中占上風的,并不是對自由的要求,而是當奴才的欲望。

36、犯罪總是犯罪,一旦一樁罪行被實施,那么就絕對沒有高尚與卑劣的分別,至少對被害者來說,群體犯罪與普通犯罪所帶來的傷害是一樣的,而且前者往往更為嚴重。

37、表面自由的增加必然伴隨著真正自由的減少。

烏合之眾讀書筆記篇三:烏合之眾讀書心得感悟

烏合之眾是法國心理學家古斯塔夫的巨著,前一段時間家里沒裝網(wǎng)絡(luò),閑來無事就買來翻了翻,因為自身水平有限,讀完后感覺明白些道理卻又無從說起,今天看了楊濤大哥的讀后感,真是有種醍醐灌頂?shù)母杏X(第六條尤為重要),這里轉(zhuǎn)來給自己做個記錄順便給想看這本書的朋友們也分享一下。

1、什么是群體。

具有共同意識活動的人們,構(gòu)成群體。所謂群體,是指有這么一群人,他們有相同的意識活動。當他們的意識活動不同時,就不再是群體。群體有主動型和被動型兩種。主動型群體是指人們主動、自愿加入的群體,如政黨、團體等。被動型群體是他們未必認識到自己已經(jīng)成為群體的一員,如電影院里看電影的一群人,一旦遇到影院失火,慌亂之中,有了共同的意識。又如持有股票的群體,在面對股市突然暴跌時,他們也有了共同的意識。

2、群體形成的根源與邏輯。

群體之所以會形成,是因為他們具有了共同的意識。那么,他們?yōu)槭裁匆邢嗤囊庾R呢?其根源在于人生存的欲望與本能。生存是人的第一本能,繁衍是人的第二本能。其它一切行為及行為產(chǎn)生的意識,都根植于生存和繁衍的本能。為了生存,活不下去的一群人會成為一個群體,這是起義者和革命者之所以聚成團的原因。為了生存下去,人們需要占有資源,為了占有資源而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利益團體,在這些團體中,人們的意識都是相同的或者相似的。有一種群體看似不為生存,如人體炸彈的執(zhí)行者群體。他們犧牲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肉體作為炸彈,表面看是反人性的,違反人的本能的。這與先天本能與后天教育有關(guān)。人的本能是維護自我個體的生存和繁衍,但也有維護種族生存繁衍的潛意識。這樣的潛意識與后天教育結(jié)合,人們會形成一種自己認可的意識,即便這種意識是犧牲自己的生命。

3、群體的特征。

群體之所以成為群體,是因為群體中的個體意識被抑制了,以至于群體意識取代了個體意識。因此,在群體中,意識變得簡單、單純,所以,群體的表現(xiàn)有時候看似很荒謬,實則有其本源。群體特征之一是行動的統(tǒng)一性。由于意識單純,群體很容易被激發(fā),從而做出沖動的行為來。如影院失火后,有人大喊一聲,“這里有出口”,此時,不管這個出口是通向生還是死,群體往往會一窩蜂涌過去,甚至會因此而造成一些人被踩踏致死也在所不惜。群體特征之二是思維的低智能性。由于群體意識相同,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偏離群體意識的想法和做法都是被排除的。也正因為如此,群體中的思維邏輯往往是簡單的,缺乏發(fā)散性和開放性,這就注定其智能水平比較低。如今我們回想,____中的造反派,那些年輕人,經(jīng)常做出一些在今天看來很荒謬不經(jīng)的行為,比如虐待其他人,毀壞文物。甚至一些當事人自己事后也覺得不可思議。但當時一切都是正常的,不這樣,反而不正常。這正是當時他們處于一個群體之中的表現(xiàn)而已。

4、群體中的領(lǐng)袖。

群體中的領(lǐng)袖誕生,有很大的偶然性。由于群體意識的單純,要獲得群體的認同,則必須有與大眾相似而又不同的行為。這就注定那些高智商、超水平的人往往不會成為群體的領(lǐng)袖。相反,群體中的領(lǐng)袖更多時候是平庸的,是與大眾相似的。他看起來的與眾不同,往往是成為領(lǐng)袖之后刻意包裝的。比如,在一次會議上,如果要確定張三還是李四為某項任務(wù)的負責人時,決定因素往往不是張三和李四的能力,而是最先提議者選的是誰。最先發(fā)言的人如果提出了張三,其他人往往很容易就放棄了李四。再如,在影院失火的時候,大喊出口在哪里的人,也許事先并無意識,只是一種逃生的本能,但出口如果真的錯了,陷入的是死路,大家都死在了那里,也沒有人說三道四。但如果僥幸出口果然是生路,那么,大喊一聲的人就可能因此成為英雄,成為群體中的領(lǐng)袖。在群體中,認同領(lǐng)袖,往往不需要更高智能,而更需要偶然的機會。所以,群體中的領(lǐng)袖,并非多么了不起的人物,而更多的是平庸者。我們看看美國建國200多年來選出的總統(tǒng),真正優(yōu)異而為后人傳唱的,又有幾人呢?同樣道理,人家民選總統(tǒng)都平庸的居多,我們世襲的皇帝制又怎么可能選出最優(yōu)秀的人做皇帝呢?領(lǐng)袖乃是普通人,英雄乃是偶然。這是群體中的基本特點。

5、如何激發(fā)群體的行動力。

群體既然意識行為單純,那么,激發(fā)群體行動力,就要使用簡捷的語言,并且要用通俗易懂的傳播方式反復(fù)宣講。也就是勒龐所提出的:斷言、重復(fù)。在此基礎(chǔ)上,群體會自然地互相傳染。斷言,就是不給你第二條路,只有這一條路可走。杜絕了思維的多樣性,才容易激發(fā)群體的行動力。戰(zhàn)場上,首領(lǐng)一聲吼“跟我上”,勝過千言萬語。其他隨從者當然就不會耐下性子仔細想一想這句話對不對,應(yīng)該不應(yīng)該遵從,而會一躍而上。重復(fù),就是把斷言的東西翻來覆去地說。最簡捷有效的方式,就是以前的大字報、標語。比如,“只生一個好”,就是一條很好的標語,各地到處都是,漸漸的,大家也就不再去思考為什么,只會順嘴就說出只生一個好,并把政策貫徹到自己的骨子里?!爸e言重復(fù)一萬遍也會變成真理”,人性懶惰,思維更懶惰,是不愿意多想為什么的,所以,一句謊話如果翻來覆去地重復(fù),大家就會以此為真,真話反而沒有人信了。

6、群體中的個人如何超越群體低智能。

我們學習群體理論,目的在于理解群體特征,從而掌握群體動向,自己則能順利地超越群體。但群體中的個體,要想超越群體,是很難的。首先,個體既然成為群體的一員,就意味著個體有著與群體共同的意識,要想超越,就要先否定自己原來的意識。而人性中的以我為主,又注定了人不會輕易否定自己,所以,群體中的個體要超越群體的低智能,幾乎就是不可能的。所以,個體要想超越群體低智能,首先就必須認識自己,然后否定自己,將自己從群體的圈子里拔出來。然后再來研究群體的特征,并由此思考超越之法。但這個過程往往是痛苦的,因為群體中沒有人會支持,你還必須假裝與他們一樣。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考驗面前,人們往往會放棄自己脫離群體的努力。比如說,股市中的投資家,與其他所有在股市中投資的人都有共同的意識,要想賺錢。也正因為如此,他與其他股民一道,都是一個群體中的人,智能水平是低下的。他要想超越大家,就得經(jīng)常與大眾思想不一致,像漲得好的時候賣出,跌得慘時買進,橫盤時還要忍受。他需要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卻又時常要遭受市場的懲罰以至于不得不懷疑自己是錯的。要想從中脫離出來,其實很難,很難。

438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