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合之眾讀書筆記心得

| 新華0

寫心得的過程中,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有助于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能。優(yōu)秀的烏合之眾讀書筆記心得是怎么寫的?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烏合之眾讀書筆記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烏合之眾讀書筆記心得篇1

勒龐的《烏合之眾》研究的是一個具有共同屬性或利益取向的群體所會產(chǎn)生的群體效應,但是沒有研究和解釋這些群體效應是怎樣產(chǎn)生共同屬性或利益取向。就如弗洛伊德所評價的:“勒龐的《烏合之眾》發(fā)現(xiàn)了群體中會產(chǎn)生的群體效應及問題,但是并沒有解釋群體成員之間建立感情聯(lián)系的心理過程的原因。”

不過個人認為研究產(chǎn)生聯(lián)系心理的原因應該是心理學家最關心的事情,而我們作為投資者應該可以直接借鑒和參考勒龐對已經(jīng)具備群體效應的群體的研究成果。因為股市應該是一個具備群體效應的群體成員構成的群體行為表現(xiàn),股價對群體成員起到了利益驅(qū)動作用,而股價只是可以被小部分人操縱的一個標識而已,尤其是小盤股。從這種角度理解,股市操縱者就可以通過股價的表現(xiàn),在股民這個群體中產(chǎn)生領袖效應,以致讓股民形成無理智跟隨的群體效應。

發(fā)現(xiàn)一群人中能產(chǎn)生群體效應的共性、激發(fā)群體中的群體效應、合理運用群體中的群體效應??梢宰屍髽I(yè)家事半功倍,讓企業(yè)中的員工形成一個極具競爭力、凝聚力的團隊;革命家也是一樣,運用好了可以讓成千上萬的人為你奉獻;,但是如果企業(yè)家、革命家是激發(fā)人性中陰暗的一面,而產(chǎn)生的群體效應,那樣只會讓其曇花一現(xiàn),給歷史留下悲慘的一幕。

這個正如毛澤東基于國際共產(chǎn)主義精神,結合中國的實際國情,產(chǎn)生的符合中國實際情況的毛澤東思想和共產(chǎn)主義精神——打倒土豪劣紳、實行土地改革、讓農(nóng)民當家做主等等當時大多數(shù)民眾的共同向往,而且在實踐中不斷的通過軍事和政治思想同步實施、強化及驗證其正確性,以致毛澤東漸漸的在群體中產(chǎn)生的領袖效應,群體成員也因此產(chǎn)生了群體效應,萬眾一心的局面,戰(zhàn)勝了國民黨的飛機、大炮。同樣在10 年動亂期間發(fā)生的歷史黑暗,也要很大程度的歸功于群體效應的極端無理智化。

烏合之眾讀書筆記心得篇2

書中談到“只有靠形象思維得來的簡單觀念,才會讓群體盲目輕信。只有簡單而明了的觀念是被群體接受的。”進而書中提到“在渴望理想的心靈里,科學是有所欠缺的,因為它既不敢做出過于慷慨的承諾,也做不到像幻想一樣撒謊?!睘槭裁粗{言可以漫天飛舞,傳銷的領導者能讓加入者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因為他們加工、描述的景象仿佛觸手可及。而我們自己也確實是很容易接受那些清晰的圖景,對科學深邃的邏輯缺少一種耐心的探索和理解。

正如一面雙刃劍,《烏合之眾》能讓人警醒,也能讓野心家找到掌控群眾的方法。它提到“只要掌握了影響群眾想象力的藝術,也就掌握了統(tǒng)治他們的藝術?!睍姓劦饺绾巫屓罕娊邮茏约河^念,”改造,改造的方向必須是低俗化和簡單化?!?/p>

我們總是生活在群體之中,本書提醒我們跳出群體之外,冷靜的觀察我們所處的群體,冷靜的分析群體中的領袖,若“領袖”的動員手段,只是“斷言、重復、傳染”,那我們可能就要逃離這樣的群體,這樣的群體可能就會有野蠻的特性。

讀完此書,我更清晰的理解潮流、謠言及恐慌。

《烏合之眾》,從初讀時的驚心動魄,到合上書時的冷靜。保持獨立思考,不論何時何地,如此重要。這就算是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收獲。

烏合之眾讀書筆記心得篇3

1985年4月23日,可口可樂首位外籍CEO古巴人郭思達在紐約宣布,可口可樂更改其行銷99年的飲料配方,以新可樂取代老可樂。此舉引發(fā)了廣泛的抗議浪潮。老對手百事可樂在一旁坐收漁利、樂不可支。至6月底,新可樂的銷量仍未見起色,可口可樂被迫向市場屈服,宣布恢復老配方的生產(chǎn)。管理層并未全盤放棄新可樂,但這個新配方的產(chǎn)品(后更名為“可樂Ⅱ”)在5年后終因缺少購買而消亡。可口可樂更改配方被《紐約時報》稱為“美國商界一百年來最重大的失誤之一”,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企業(yè)的職業(yè)經(jīng)理人對公眾情感作出了錯誤的判斷。

萬科董事長王石作為一位資深職業(yè)經(jīng)理人,應對這次四川大地震,也犯下了類似的錯誤。他在博客里寫道,“我認為:萬科捐出的200萬是合適的。這不僅是董事會授權的最大單項捐款數(shù)額,即使授權大過這個金額,我仍認為200萬是個適當?shù)臄?shù)額。中國是個災害頻發(fā)的國家,賑災慈善活動是個常態(tài),企業(yè)的捐贈活動應該可持續(xù),而不成為負擔”,以及“萬科對集團內(nèi)部慈善的募捐活動中,有條提示:每次募捐,普通員工的捐款以10元為限。其意就是不要慈善成為負擔”。這些個人言論同樣引發(fā)了公眾的抗議浪潮,并嚴重影響到公司品牌形象、股價和產(chǎn)品(房地產(chǎn))的銷售預期。

平心而論,王石的言論本身在立論上是站得住腳的,甚至堪稱理性,與巨大天災面前全社會普遍情緒化的反應相比顯得難能可貴地清醒。但問題出在,王石混淆了他三項不同身份之間的界限。

他有哪三項身份呢?

首先當然是上述職業(yè)經(jīng)理人的身份,王石被譽為“中國最優(yōu)秀的房地產(chǎn)職業(yè)經(jīng)理人” ,他也一向以此為傲;其次是萬科品牌代言人,王石最廣為人知的個人愛好是登山,他把這項個人愛好與萬科的企業(yè)精神成功地聯(lián)系在一起,成為萬科事實上的形象代言人,以奧運火炬在鵬城傳遞的相關報道為例,不少報道都提到“萬科董事長曾登頂珠峰的王石傳遞火炬”_,可見萬科、王石、登山這三者在人們的印象中已經(jīng)形成一種固定的聯(lián)結,并直接關系到萬科的品牌形象;第三是意見領袖,這一重角色是基于前二者所帶來的話語權優(yōu)勢而次生的,通過公開場合言論及個人博客等方式發(fā)揮社會影響力并營造其個人形象(進而強化企業(yè)形象),亦經(jīng)常間接為其職業(yè)經(jīng)理人身份及企業(yè)利益服務(如:“樓市拐點論”、“樓市無壟斷論”等)。

我們知道,一個企業(yè)的品牌價值是動態(tài)的,處于不斷被評價、不斷被重新估值的過程之中。成熟的企業(yè)應該避免主動惹起爭議、波及企業(yè)形象,致使品牌價值受損。上述可口可樂改變配方引起的品牌危機就是一次典型的“無事生非”。而職業(yè)經(jīng)理人的基本要求是忠誠勤勉、任事謹慎,凡事以企業(yè)利益為先,切忌因個人行為對企業(yè)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因此,如果王石僅僅具有意見領袖的身份,他發(fā)表以上言論并無不當;但正因為他的三項身份密不可分(尤其第三重身份源自前兩項),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機,他說這些話之前,更應該對公眾情感的走向及可能激發(fā)的反應進行必要的評估和正確的體認,以免因個人“理性的狂熱”激起眾怒、殃及企業(yè)??上У氖牵跏響哂械穆殬I(yè)操守卻未能戰(zhàn)勝個人言說、表態(tài)的沖動,甚至還試圖挾一己企業(yè)員工之眾、共同挑戰(zhàn)社會公意(雖然這種公意不一定是明智的),儼然在以卵擊石。(其實,萬科捐200萬為限、員工捐10元為限,本可以靜悄悄地去做,完全不必釀出這樣一場軒然大波。)另外還一種可能,王石表面上是以意見領袖身份提供獨立見解,其實卻是在制造逆向營銷,因為宣布巨額捐款的企業(yè)太多,非此不足以標新立異。那么從后果來看,他顯然是誤判并失敗了。不論如何,在此次風波中,出風頭與愚蠢,王石的表現(xiàn)二者兼具。

相比較而言,神舟電腦董事長吳海軍“內(nèi)部字條”“流出”事件(字條批示“希望沒有向災區(qū)捐款的員工離職”,甚至“還罵捐了款仍有怨言的員工是混蛋”),雖然同樣引起爭議,但吳海軍對公眾情感的判讀明顯比王石精準。雖然王石的言論看起來更加理性、立意更長遠,吳海軍的批示則已經(jīng)觸及了我國勞動法律法規(guī)的底線,但王石的“賣直”在輿論及公眾反應上卻輸給了吳海軍的“血性”。

依照勒龐《烏合之眾》一書對群體心理的分析,“群體不善推理,卻急于行動”,“群體因為夸大自己的感情,因此它只會被極端感情所打動”,“有時,在某種狂暴的感情—譬如因為國家大事—的影響下,成千上萬孤立的個人也會獲得一個心理群體的特征。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偶然事件就足以使他們聞風而動聚集在一起,從而立刻獲得群體行為特有的屬性”。引領還是對抗群體感情的狂暴,就成了個人英雄表演成敗的關鍵。意見領袖也許可以采取與公眾為敵的招人厭憎的先知姿態(tài),職業(yè)經(jīng)理人卻不可以,因為他首先必須對企業(yè)負責;品牌形象代言人更不可因個人的言辭魯莽而拖累企業(yè)。這一次,王石以一項身份進行的表達卻觸犯了另兩項(更重要的)身份的禁條,可謂是徹底栽了個跟斗。

可口可樂更換百年配方之前經(jīng)過了數(shù)年的客戶調(diào)查和大規(guī)模的口味測試,因此事后分析認為“口味測試出賣了可口可樂”,換言之,可口可樂犯下的是可以原諒的錯誤,而郭思達也以迅速的改弦易轍來化解這場信任危機。與之相比,王石此次錯誤則屬純粹的個人行為,我們可稱之為“不自量力的傲慢”。既然大錯已鑄成,王石更應該向郭思達學習,本著對企業(yè)和股東負責的職業(yè)精神,向“群體感情的狂暴”低頭,謙卑而誠懇地進行危機公關,以求化解此次無端惹出的風波。若非如此,適合王石干的,恐怕不是萬科董事長的職位,而是南方報系的時評撰稿人。

烏合之眾讀書筆記心得篇4

“躲貓貓”、“打醬油”、“70碼”、“人肉搜索”... ...這類事件如今已成為熱門甚至是流行詞匯。在這些詞匯的背后,積蓄著巨大的公眾情緒的力量。公眾情緒古已有之,只要有群體存在,就會有這樣的情緒力量在民間不停流淌。這里的“群體”一詞不只是指聚集在一起的個人,而是心理學上的定義——即在某些既定條件下,并且也只有在這些條件的下一群人。這樣積聚成群的人們,自覺的個性消失了,感情與思想轉向一個不同的方向,形成了群體心理。對于公眾——這個龐大的群體,則形成了集體式的公眾情緒。近10年間,國內(nèi)的公眾情緒力量悄然興起,并且難以遏制地呈噴涌趨勢發(fā)展,成為社會中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2001至2003年間,是中國發(fā)展階段的一個特殊時刻:申奧申博成功,加入世界貿(mào)易組織徹底打開國門,兩代領導人之間的權利交接,突然到來的SARS危機,... ...這些并存的因素,都使得中國社會得到暫時性的氣氛松動。而互聯(lián)網(wǎng)業(yè)在經(jīng)過2001年的洗禮和蟄伏之后重入成長軌道并且發(fā)展呈狂飆突進態(tài)勢,這為信息的傳播和言論提供了寬廣的平臺。人們似乎發(fā)現(xiàn)了一種強大的公眾情緒凝聚的可能性,及其所表現(xiàn)出的強大力量,可以對抗無處不在的政治權力。

公眾情緒力量的最初最集大成者的體現(xiàn)可以說是2003年的孫志剛事件——這個廣州大學生莫名其妙地在收容所中葬送性命。許志永律師憑借著公眾情緒的支持和媒體的力量,為孫志剛事件上書全國人大,《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被廢除了,孫志剛事件也成為了中國法治歷史的里程碑。這是媒體和公眾力量挑戰(zhàn)長期行政法規(guī)的典范。今年的“躲貓貓”事件,“70碼”事件,“鄧玉嬌”事件等等,正是由于公眾的持續(xù)關注與公眾情緒的反應強烈,對相關部門造成一定壓力,使得相關機構從最初的遮遮掩掩到最后不得不正面回應,這對事件的調(diào)查有著正面影響。公眾情緒正以自己的方式展現(xiàn)著力量。

但是,在公共訴求勝利的表面下,我們也不應盲目樂觀。我們所要注意的問題是:任何力量的過度放大,都會模糊背后的真實。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震驚世界,危難時刻中國社會各界掀起賑災熱潮。身處國外的深圳萬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石得知汶川地震的事情之后,在地震當日當即做出萬科捐款220萬的決定。而此舉被認為是“摳門”,引來網(wǎng)絡上一片罵聲。5月15日王石在博客中為自己辯護,反而是被看做越辯越黑,加之媒體的斷章取義的報道,遭來公眾的漫罵譴責,萬科遭遇了企業(yè)內(nèi)的8級地震。最后王石不得不向公眾道歉,“捐款門”事件才告一段落。

就筆者看來,如果一定要說王石真的做錯什么了的話,那就是:在公眾情緒處于高度敏感時,當感性成為公眾情感主流時,企業(yè)家,這些理性邏輯的信徒刺痛了公眾敏感脆弱的心。他對自我財富的捍衛(wèi),在公眾眼中顯得是那么可惡。勒龐曾經(jīng)說過:“有時,在某種狂暴的感情——譬如因為國家大事——的影響下,成千上萬孤立的個人也會獲得一個心理群體的特征。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偶然事件就足以使他們聞風而動聚集在一起,從而立刻獲得群體行為特有的屬性”。當公眾情緒遭遇商業(yè)理性,王石觸犯了眾怒,可以說徹底栽了個跟頭。公眾——這個龐大的群體對這一事件普遍的惡評和討伐,掩蓋了中國社會的制度性缺陷,將危機引向了一個相反的方向。這樣的聲音的出現(xiàn),是一個值得深思的社會現(xiàn)象... ...

根據(jù)勒龐在《烏合之眾》中的觀點,群體推理的特點,是把彼此不同,只在表面上相似的事情攪在一起,并且立刻把具體的事情普遍化。此外在一個群體中的個人,不過是眾多沙粒中的一顆,可以被風吹到無論什么地方個人沒有主宰自己的反應行為的能力。“心理群體是一個由異質(zhì)成分組成的暫時現(xiàn)象,當他們結合在一起時,就像因為結合成一種新的存在而構成一個生命體的細胞一樣,會表現(xiàn)出一些特點,它們與單個細胞所具有的特點大不相同?!倍斐山M織化群體這一特征的原因,勒龐在群體心理學著作《烏合之眾》中將之歸結為三點:

首先,群體的普遍性格特征受無意識支配。“人們在智力上差異巨大,但卻有著非常相似的本能和情感?!痹跓o意識的深層結構中,包含著時代相傳的無數(shù)共同特征,它們構成了一個種族先天的稟性。筆者認為,中國人的公眾情緒中經(jīng)?;祀s著自卑與自大。這種現(xiàn)狀的產(chǎn)生與中國在過去150年所遭受的屈辱相關,與十年動亂有關,與1989年之后中國所陷入的外交孤立狀態(tài)有關,也與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狂飆發(fā)展所導致的人們物質(zhì)生活與精神生活發(fā)展不平衡,思想發(fā)展中出現(xiàn)大量斷層有關... ...這些都對種族的無意識構成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中,還暴露出了中國社會地殼底層的一股憤怒的力量。這股力量包括了“社會不公”、“貧富懸殊”、“基礎秩序薄弱”、“生存壓力巨大”、“草根群體挑戰(zhàn)精英群體”... ...這些種.種元素組合構成了公眾的無意識結構,最終在公眾情緒膨脹之時徹底徹底噴涌而出。

其次是由傳染現(xiàn)象導致。這對公眾情緒的形成起著決定作用,同時還決定著它所接受的傾向。傳染雖然是一種容易確定其是否存在的現(xiàn)象,卻很難解釋清楚。在群體中,每種感情和行動都有傳染性。這種特點在互聯(lián)網(wǎng)中表現(xiàn)地異常明顯。網(wǎng)絡上的聲音無礙乎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激進的情緒極端主義者,而另一類則是冷靜的理性主義者。情緒極端者的言論往往能吸引到更多的眼球,因而他們的言論受到越來越多的鼓勵和追捧,他們的聲音也日益響亮,聲勢日益浩大。而那些理性的聲音則淹沒在了其中。而那些中立者則受到了情緒的傳染,情緒極端者的隊伍越發(fā)龐大?;ヂ?lián)網(wǎng)上最“鼓勵”那種情緒極端主義者的非黑即白的爭吵,在抽象的、激烈的情緒傳染中,基本的真相被掩蓋了。例如2008年5月前后熱議的“抵制家樂?!笔录?,正是公眾情緒所演化成的極端的民族主義情緒通過網(wǎng)站論壇、短信、郵件、博客等媒介,在公眾中不斷地傳染開去所導致的。對家樂福的抵制活動是由于當時反法情緒高漲所致。在此筆者不禁要問:在名為愛國的旗幟之下,真正損傷的是誰的利益?!這種缺乏理智情結和客觀依據(jù)的情感,唯一的功效只是使群體在自激、自瀆中不斷地泛濫膨脹,對于社會的進步可謂百害而無一利。

第三點則是群體易于接受暗示的表現(xiàn),這也正是上面所說的傳染所造成的結果。2007年5月,一篇題為《廣州香蕉染“蕉癌”瀕臨滅絕》文章,報道了廣州種植的香蕉感染巴拿馬病的嚴重情況,并在后續(xù)報道中稱這種“香蕉癌癥”將給廣州、甚至全國的香蕉種植帶來“滅頂之災”。 沒想到,這一關于香蕉樹常見病的消息,經(jīng)網(wǎng)站論壇、短信、郵件、博客等各種渠道以訛傳訛,最后竟變成了“吃香蕉致癌”這樣的恐怖傳言。消息、傳言、謠言鋪天蓋地的結果就是:香蕉滯銷,蕉農(nóng)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香蕉爛在樹上。這個事件中駭人的傳播力量,是群體接受過暗示之后所創(chuàng)造的。群體通??偸翘幱谝环N期待注意的狀態(tài)中,因此很容易受人暗示。當某個人對真相的第一次歪曲開始,傳染性暗示的過程就開始了?!昂D辖丁笔录沁@一理論的典型案例。在暗示和互相傳染的推動下,一個個體編造的所謂“事實”——“把歪曲性的想象力所引起的幻覺和真實事件混為一談”,立刻就被多數(shù)人接受。而這種忽略智力因素的之作用于感情的宣揚會造成難以想象的惡劣影響。據(jù)相關政府部門不完全統(tǒng)計,自2007年3月13日某媒體消息見報后的43天里,廣東、海南的蕉農(nóng)因謠言而造成的損失至少達7億元之巨。

最后一點即第四條造成組織化群體特征的原因,則是筆者的個人總結:在群體中個人的責任感會消失,并且會導致欲望的宣泄。僅從數(shù)量上考慮,形成群體的個人會感覺到一種勢不可擋的力量,這使他敢于發(fā)泄出自己本能的欲望,而在獨自一人時,他必須對這些欲望加以限制。群體是個無名氏,因此也不必承擔責任。這樣一來,總是約束著個人的責任感便徹底消失了。生活的高度原子化,經(jīng)常只能在集體的行動中才能找到意義,因此我們的勇氣總是通過群體來表達的。在群體中個體擺脫了自己卑微的想法,感覺到了一種殘忍、短暫但又強大的力量,人們平日遏制的欲望在群體中大量宣泄。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眼中的網(wǎng)絡中的民意,總是充斥著傻氣和殺氣。似乎打字的鍵盤至于腎上腺激素緊密相連,網(wǎng)絡中的言論與頭腦無關。

這種公眾情緒的高漲與泛濫,并非是“中國特色”,任何一個社會在轉型時期,都會面臨這樣的過程。隨著中國的不斷納入世界,經(jīng)濟實力的提升,中國人的身份敏感性沒有減弱反而增強了,這與中國人由歷史原因所導致的過分自卑有著密切聯(lián)系。對于民意狂熱的現(xiàn)狀,我們應做冷靜理性的認識,不應消極悲觀,更不應盲目樂觀。這可以說是一個社會從富足走向文明的必由之路。但是我們需要警惕的是:不要讓一種模糊的情緒,(換而言之即一種情緒幻覺)成為一種真正的信仰。如果當這種夸張和單純的情緒成為一種真正能夠主宰群體的力量,它對社會的傷害將難以估量。

筆者驚奇地發(fā)現(xiàn),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歷史是可以復制的,歷史已經(jīng)讓我們看到了1890年—1920年間,美國如何在兩代人的努力下,變成了一個相對幸福、公正的社會,抑或是1976-2006年間,西班牙如何從佛朗哥年代的壓抑、封閉,變成了開放、自由、富有創(chuàng)造力新國家。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社會現(xiàn)在的處境只是個過渡階段。雖然前面的道路布滿荊棘,但我們終能走過去。最后我想說的是:我很慶幸生活在這個充滿激情和變化的年代,能夠見證這樣一段不可復制的歷史,但我由衷地希望它快點過去。

烏合之眾讀書筆記心得篇5

一百多年前的法國學者勒龐是個保守派社會精英,他反對傳統(tǒng)的國家主義,反對新興的集體主義,推崇英美式的自由主義。他生活在法國革命不斷的年代里,經(jīng)歷過巴黎公社和法蘭西第二帝國等歷史時期,親眼目睹了法國民眾在傳統(tǒng)的信仰與權威崩塌后,在近乎宗教般的革命激情中,退化成一群野蠻、善變、極端的原始人,在少數(shù)人的慫恿下,民眾會毫不猶豫地做出駭人聽聞的暴行,事后卻要求愛國主義的榮譽勛章。于是,勒龐在他的傳世名作《烏合之眾》中總結道:民眾缺乏理性,依賴于信仰與權威的引導,用想象來判斷,模仿他人行為,簡而言之,民眾是盲從的。

很不幸,我們也是“烏合之眾”,我們也會盲從。全球化信息化的年代里,多元化的價值體系與全球化的信息爆炸使我們愈發(fā)感覺到自己的渺小,而開始追求信仰的庇護和權威的支持,兩者共同的結果,就是解釋古典人生哲學的于丹教授的走紅。

《地球是平的》一書預見了一個全球化與信息化的未來。我以為,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沖擊下,政府將失去左右輿論的能力,民眾將擁有更多的話語權,民主會成為必然的趨勢;同時,國際間競爭使政府必須擁有更高的效率,民眾必須賦予政府更多權力,集中也會成為必然的趨勢。因此,中國未來的政治體制將是一種中國特色的權威民主雙向加強的模式,即民眾選出強力領袖,由他來行使巨大的權力。這一切,正如勒龐所言。

勒龐曾預言社會主義理想的實踐必將是艱苦的過程,也曾預言中國在辛亥革命后必將迎來更加極權的專制。他的“烏合之眾”心理學認為:民眾為了追求幸福,會愿意犧牲自由,追隨強力領袖,賦予他絕對權力,并為他所宣揚的理想犧牲一切。令人不安的是,這個片面的觀點得到了歷史的有力映證——二戰(zhàn)、“”——民眾哪一次不盲從?哪一次不為瘋狂的理想而瘋狂地殺人?

因此,我們有必要研究心理學,了解是什么讓我們盲從,如何克服盲從,從而確保一個穩(wěn)定發(fā)展的幸福未來。

在連續(xù)讀了佛洛伊德批判繼承勒龐思想的《群體心理學與自我分析》和當代學者寫的討論群體盲從行為的《影響力》以及一些研究催眠術的書籍后,我傾向于用“催眠”與“同步”(synchronization)理論來解釋“烏合之眾”的盲從。

“催眠”是指個人意志被他人意志所戰(zhàn)勝和控制。強大的群體意志戰(zhàn)勝和取代了個人意志,個人被群體催眠了。(前面我專門寫過一篇關于催眠的文章了,所以這里就不細談了)

無論是否被催眠,人都有模仿他人的傾向,心理學上稱之為“同步”。由于人天生都是自戀的,所以愛屋及烏,會喜歡與自己相似的人,即“認同”。為了讓其他人喜歡自己,以便搞好關系實現(xiàn)合作,人會模仿其他人,即“求同”?!罢J同”與“求同”合并在一起,就是一種“同步”,它仿佛是人類在進化的過程寫入自己DNA里的基礎核心程序,是一種不是本能的本能。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古代律法正是對這一本能的總結。別人饋贈我,我就回贈他;別人攻擊我,我就回擊他。商家就很懂得利用“同步”賺錢,超市里那些免費品嘗的甜點,在“同步”作用的幫助下,總是能讓消費者乖乖地買下自己本不必買的東西。此外,銷售人員千方百計地與消費者套近乎,也正是為了博取一種“同步”。

烏合之眾的盲從,正是“催眠”與“同步”共同作用的結果,催眠使我們變成了盲目之輩,而極端強化了“同步”效應,使得我們不受理性與道德的約束,做出不可理解的事情來?!白孕拧笔且种啤按呙摺钡牧挤剑爸斏鳌笔前盐铡巴健狈执绲囊I。希望大家能在生活中經(jīng)常提醒自己,不盲從,不隨波逐流,做一個有獨立人格的自我。

PS,談點關于“同步”的題外話。

在與人交談時,模仿對方的表達方式,如語氣、姿勢、詞匯、節(jié)奏等,通??梢赃_到更好的溝通效果。所以,與父母溝通時要用家長的方式,與孩子溝通時要用孩子的方式,一旦反串,結果就很糟糕。多數(shù)時候父母與子女的溝通不暢,就是因為彼此都堅持自己的方式,而不愿意主動與對方“同步”。

人不只與他人同步,還努力實現(xiàn)與自身的“同步”,即前后一致性。因此,先問兩個問題,讓對方做出“肯定”回答后,再提一個過分的要求時,對方會很難拒絕。

“同步”也有副作用。如街頭有人需要救助時,由于過路人都不知情,因此,他們只會觀望他人行為,以期用“同步”來避免犯錯。如果其他人都無動于衷,則人們也會“同步”這種無動于衷,結果便是一種“社會人情淡漠”的假象。針對這種現(xiàn)象,求助者只需指定一個幫助者,道明原因,并指明要求幫助的內(nèi)容,使對方開始行動,便會幫你贏得更多人的“同步”協(xié)助了。

438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