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寒假,我讀完了《家》,它作為《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被公認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最優(yōu)秀的小說之一。書中描寫的高家,是封建社會的一個縮影,這個舊式的家庭內(nèi)部充滿著虛偽和罪惡,各種矛盾潛滋暗長,逐步激化。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好的東西遭到無情地毀滅,高氏三兄弟的戀愛故事,以及梅芬、瑞玨、鳴鳳等青年女子的命運,最終都免不了悲劇的結(jié)局,而這一切都歸咎于那個時代的封建思想。
在那個封建社會里的太多的犧牲品,他們因無力反抗這一切而忍受著痛苦,甚至獻出自己年輕的生命。鳴鳳才十六歲,本與覺慧相愛,但卻被高老太爺送給別人做姨太太,明明相愛卻要被拆散,可憐的鳴鳳死死哀求卻沒有幫她,在出嫁的前一天就跳河自殺了,瑞玨要生孩子了,卻趕上高老太爺去世,陳姨太說不吉利讓覺新將瑞玨送出去生孩子,瑞玨被送到一個非常偏遠的小地方,覺新抱著瑞玨哭,他也沒有辦法,只能默默流淚,可憐的瑞玨在那么偏僻的農(nóng)村地方因為難產(chǎn)而死,梅因封建勢力的壓迫不能與覺新在一起最后也帶著對封建勢力的不滿受壓迫而死。這些都是在封建勢力的壓迫下的犧牲品。我們透過人物的悲慘命運可以看到制造它的封建社會及其道德精神的可憎和悲哀、荒謬。
覺新也是這個封建大家庭的犧牲品,作為長孫在他父親死后,他必須挑起承擔(dān)這個大家庭的重任,家中的長輩都反對新思想、維護封建秩序、封建禮教,但是覺民和覺慧兩兄弟卻是誓死抵抗反對封建思想,想要改變封建社會傳統(tǒng)的熱血青年。他們不服從哥哥的管教不愿意接受封建思想,覺新其實也是一個渴慕新思想的人,但是作為家中長孫他只能接受封建的思想、禮教。覺新是懦弱的,但無力反抗這一切。他也是矛盾的,只有集痛苦、悲痛于一身。
覺民和覺慧是被“五.四”新思潮喚醒的年輕一代。他們幼稚而大膽,他們反對封建制度、封建禮教、封建思想,對光明、自由、幸福熱烈的追求。他們參加學(xué)生組織的反帝反封建運動和創(chuàng)辦《黎明周報》抨擊封建的一切東西,嘲笑哥哥的懦弱,與封建的高老太爺進行“對抗”。直到高老太爺被“擊敗”。他們勝利了,老太爺也去世了。尤其是覺慧,他對封建勢力深惡痛絕,想盡一切辦法反對封建勢力,最后他義無反顧的離開這個封建大家庭,只身一人來到上海。 然而,高老太爺則是封建統(tǒng)治者,高老太爺也可以說是封建統(tǒng)治者的代表,他反對新思想,專橫的實行著對封建制度他把覺新逼的走投無路,他反對一切新思想,包辦子孫的婚姻,剝奪他們的自由、幸福。覺民和覺慧反對封建勢力,與他進行“對抗”,他便認為他的威嚴(yán)、地位受到了威脅,他是這一幕幕悲劇的操辦者,這一切的悲劇都是他的“杰作”他太頑固,殘暴的統(tǒng)治著這個家庭,使這個家庭逐漸走向滅亡。
巴金的《家》,我深刻感受到封建社會是墮落腐朽的,是罪惡的。那個時代需要的是覺慧這種反對封建思想,支持新思想的新一代青年。如果那個時候的人都不像覺新那樣懦弱,而像覺慧那樣勇敢的話,也許也不至于會有那么多的犧牲者,也許早就推翻了封建統(tǒng)治,使人們得到自由、幸福。
巴金是中國近代的文學(xué)家,而他的代表作《家》是被我們熟知的作品,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們看到了封建時代大家庭的腐朽,人們深受思想的毒害,帶給人們?nèi)松牟恍?。今天,我們受到明主主義思想影響,在和平的年代生活,可以勇敢的追求自己的幸福,不懼怕一切阻礙,但是在舊時代是不能的,例如巴金的《家》中的長子覺新,就是因為包辦婚姻而不敢追求自己的幸福。
《家》圍繞成都的封建大家族高家展開,高家的孫子輩有三個男丁,覺新、覺民、覺慧,覺新在上初中的時候,由爺爺做主包辦婚姻放棄了自己喜歡的女孩錢梅芬,不僅自己沒能獲得幸福,而且這個女孩嫁人不到一年便守了寡,從此背負上了一生的不幸,從覺新和梅芬的愛情悲劇中,我們看到了封建思想對人們的毒害之深,棒打鴛鴦這種事在那個時代已經(jīng)是平常事,人們想要自由戀愛是難以實現(xiàn)的。而接受了新思想的青年覺民和覺慧則完全不一樣,他們認為大哥是一個迂腐的人,沒有勇敢的追求自己的幸福,因此覺新仍然是守舊主義的維護者。
在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高老太爺心中,一切都應(yīng)該聽從他的安排,因此也為覺民安排了一樁婚事,但遭到了覺民的抵制,為了解決問題逃出了公館,與大哥覺新的做法完全不同,他是接受了明主主義思想觀念的人。而這是我們應(yīng)該贊揚的,人們本來就應(yīng)該為了自己的幸福而斗爭,努力的去爭取。
讀了這本書,我們看到了五四時期人們在思想觀念上的巨大變化,新舊這種思想產(chǎn)生了激烈的碰撞。接收到新思想的青年人開始為了自由和平等而斗爭,就像覺慧參加到--的隊伍一樣,是出于思想的反抗。讀后感.覺新的戀人梅芬年紀(jì)輕輕變抑郁而終,她本來是一個應(yīng)該得到幸福的人,卻在封建家庭的干涉下成為了時代的犧牲品,是一個可悲的女人。
巴金用一家三兄弟的成長反應(yīng)了封建思想和制度對生命的摧殘,歌頌了青年一代人明主主義的覺醒和敢于反抗的意志!
“我想有個家……”音律在跳動著,歌詞道出了人們的心聲,可到底什么才能稱作“家”?
“家,應(yīng)該是蜘蛛網(wǎng)的中心,連結(jié)著千絲萬縷的情,不管你走得多遠,你的喜怒哀樂只要有一絲絲的脈動就會震動著蛛網(wǎng)的中心”這句話,把家比作蛛網(wǎng)的中心,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家是我們遇到挫折后的避風(fēng)港,家是安撫我們心靈傷口的創(chuàng)可貼,家是承載著我們喜怒哀樂的小船,當(dāng)我們在黑暗中迷惘的時候,家是那一盞照亮我們前方的路的指明燈;當(dāng)我們在寒冷中孤獨的時候,家是那一張溫暖我們的心的棉被;當(dāng)我們在迷途中無助時,家是那一張指引我們回歸正道的地圖。家的作用是無法被取代的。家同時也意味著愛與責(zé)任。薩克斯曲《回家》不知打動了多少游子的心,它的產(chǎn)生正是由于作者夜深回家時,發(fā)現(xiàn)母親還坐在沙發(fā)上等他歸來,真情涌動于是寫成了這經(jīng)典之作。一個人無論你長多大,長多老了,在母親的眼里你還是她的小孩。母親家中等小孩的場景,每個人都經(jīng)歷過,感覺不一樣,有的溫馨,有的激動,有的心酸。俗話說,父愛如山,母愛如水,這些愛也只有在“家”的存在前提下才會呈現(xiàn)出來。如果沒有了家,哪會有厚重如山的父愛;如果沒有了家,哪會有細膩如水的母愛;如果沒有了家,哪會有觸動人心的真愛。再如老舍在《我的母親》里,就有心酸的敘述:“三姐結(jié)了婚。母親對兒女都是一樣疼愛的,但是假若她也有點偏愛的話,她應(yīng)當(dāng)偏愛三姐,因為自父親死后,家中的一切事情都是母親和三姐共同撐持的。三姐是母親的左右手。但是母親知道這右手一定要割去,她不能為自己的便利而耽誤了女兒的青春。當(dāng)花轎來的我們的破門外的時候,母親的手就如同冰一樣冷,臉上沒有血色——那是陰歷四月,天氣很暖。大家都怕她暈過去。可是她掙扎著,咬著嘴唇,手扶著門框,看著花轎徐徐的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學(xué)校,家中剩下母親自己。她還須自曉至晚的操作,可是終日沒人跟她說一句話。新年到了正趕上政府倡用陽歷,不許過舊年。除夕,我請了兩小時的假。由擁擠不堪的街市回到請爐冷灶的家中。母親笑了。及至聽說我還須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嘆出一口氣來。到我該走的時候,她遞給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熱鬧,我卻什么也沒看見,累遮住了我的眼。今天,淚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當(dāng)日孤獨的過那凄慘的除夕的慈母??墒谴饶覆粫俸蚺沃伊耍讶肓送?”這一段文字,詮釋了母親對兒女該盡的責(zé)任和兒女對母親應(yīng)盡的義務(wù),勸誡我們不要等到“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時候,才想起在家中孤獨地等待著我們回去看望、回去陪伴的老父親、老母親。不要等到我們后悔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能補救的機會早已逝去。不要讓這種欲哭無淚的心痛,一直痛楚心扉。如果沒有了父母對子女的責(zé)任,那么,家也就么有了其存在的意義。如果沒有了子女對父母的義務(wù),那么,家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價值。
總之,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其實根本不是一個具體的地方所在,只是某時某刻在某地方有了安心的感覺,就算是到家。我們可以做和應(yīng)該做的,只是使這種“心安”這種“心神合一”這種“神魂合一”的感覺盡可能地常在,那么不論一個人身居何地,都不算離家很遠,或者干脆說就是身在家中了。
巴金的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之一《家》,在走馬觀花中,我很快地把它讀完了,在讀這部名著時,我的心充滿了悲憤與憐憫,即使現(xiàn)在讀完了,我的心還是被其中的主人公占據(jù)了,我的心在燃燒,我的思潮在翻滾,我是在悲憤,是在惋惜,是在痛心啊!但我暗暗為自己慶幸,因為吃人的封建禮制已被前人埋葬,我應(yīng)當(dāng)感謝他們。在無數(shù)的可憐的生命做了陪葬品后,一些可愛的勇敢的人奮起而攻之,打碎了,幻滅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已經(jīng)到來,從前飽含女子血淚的舊路我們不會重蹈。這是最大的幸運啊!
作為大哥的覺新樣貌清秀,品學(xué)兼優(yōu),本有著大好的前程與美滿的夢,但在吃人的封建禮制面前他屈服了,接受了,忍受著別人難以明了的苦衷,博得長輩們表面上的暫時的友好對待,但他得到了什么?什么也沒有!他被迫與所愛的梅分離,娶了另一個少女,梅卻被嫁到趙家受氣,不滿一年即守寡回娘家,最后含恨而終。他也熱烈地愛著她的妻——一個善良貞靜的女子,但他卻不能保護她,讓她任人擺布,聽著她在為他生第二個孩子時的痛苦的呻吟聲卻不能進房看她,知道妻因難產(chǎn)而殞逝卻不能與之見最后一面,卻只能夠忍受。他甚至還做過封建禮教的劊子手,逼二弟覺民完婚,但最后,他有了一點覺悟了,他終于幫助三弟成功地逃出了這個可怕的“家”!
我討厭覺新這樣的人,他是那樣的懦弱,那樣的無能,他不去爭取他所愛的梅,也不能保護他所愛的妻,他還是一個男人嗎?他眼睜睜地看著這個他一直維系的家扼殺他最愛的兩個女人的生命,是他的懦弱害了她們啊!他的順從扼殺了他自己,也摧毀了她們。然而,他卻是最值得人同情的,前途失去了,美景幻滅了,一切都在黑暗中掙扎,沒有幸??裳?,更沒有希望所在!這是多么可悲的一個人物!這是怎樣一個吃人的世界!我詛咒這個黑暗的世界,但對于覺新,我就能夠憎恨他嗎?他是最大的犧牲者啊!我是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啊!
二哥覺民,擁有進步思想,但不堅定,他是處在守舊與進步之間,然而,就是這樣,他憑自己的力量,得到大哥和三弟的幫助,贏得了琴——一個進步的充滿自信的新女性,他可以說是《家》中最幸運的一個了!
三弟覺慧,不但擁有進步的思想,而且意堅定,他最初與俾女鳴鳳相愛,但無情的長輩把鳴鳳迫得投湖自盡,這成了覺慧心中一道永遠的痛!在這一點上,我比較討厭覺慧,因為他的自私,連鳴鳳向他訴說一切的機會都給扼殺了,他還曾想過放棄鳴鳳,讓這樣一個十七歲的純結(jié)少女嫁給六十多歲的老頭做姨太太,任人糟蹋,然而,鳴鳳為他犧牲了,她為他留下了一具清白的濕淋淋的尸體,和一個蒼白的吻。覺慧的反抗為他贏得了光明的前途,他終于擺脫了這個家,然而,他不是成功的,他為了事業(yè)失去了愛情,或許在那個時代,愛情的位置是何其次要的,但在今天,在我看來,沒有愛情的人生是不完滿的。
那個黑暗的年代永遠地過去了,但《家》在批判那個時代的同時正昭示著青春的可愛,對啊!青春是多么的可愛,我們正處于美好的青春歲月中,我們充滿了激情,我們的心里洋溢著愛!
只要心中還有夢,就能忍住多少痛。
只要心中還有愛,那就離快樂很近,離幸福不遠了!
巴金寫作《家春秋》是不滿30歲,讀完這部作品,心理起伏不是很大,大概是類似的題材看到的比較多,差不多的故事,我有幾點看法:
筆法印象比較深刻的地方:
1、文筆很干凈。看《家》,雖然僅僅看了幾頁,但是一個簡潔、明快、大氣的筆觸已經(jīng)躍然紙上了,景物的描寫,對于月光的注釋,令我耳目一新。沒有家長里短的敘述,有一種大家庭子弟的眼光,比較脫俗,當(dāng)然,老舍的“俗”也不是不好。
2、中心人物的描寫牽動著我的眼光。你可能不喜歡覺新,但是你不能漠視覺新。巴金在覺新身上投入弄筆重墨,不管是他處理事務(wù)也好,還是他的感情生活,覺新的身影總在讀者的眼前揮之不去,而且有時候搞得讀者胸口發(fā)悶,對于自己一個不喜歡的人這樣牽掛,簡直是一種折磨,巴金的覺新,自然成為文學(xué)人物里面一個經(jīng)典形象。后來孫道臨演繹得也比較成功,我有一個天真的想法,陳道明演可以不可以?王志文呢?
3、語言描寫平中出奇。在日常生活對話中,巴金筆下人物的語言中規(guī)中矩,和人物的身份,性格比較合拍,而發(fā)生沖突時的語言刻畫,令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那可惡的覺英和淑華的對話,覺民和克安的對罵,讓讀者為正面人物的命運牽掛,惱恨反面人物的語言,寫活了。不過我覺得,對于覺民的心理活動,語言描寫,特別在平常的敘述中,有些理想化,少了生活的積淀,不是微笑就是冷笑,略顯脫離生活,和覺慧比較起來,差異性不大,看完《秋》,差不多就會把覺慧忘掉,讓覺民弄混了,語言的描寫不夠鮮明。
4、景物描寫。一件事情,只要提上一千遍,那人們肯定記住。高家的大花園,天天講,月月講,年年講,不厭其煩。人是懷舊的,巴金的筆,景物描寫也沒有脫離開這個令他感傷的地方,好像我們現(xiàn)在的“憶童年”,不同的人不同的寫法,巴金的年輕的眼睛,到?jīng)]有太多出彩的地方,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他的關(guān)于月光的描寫,想起來老舍的《月牙》,不斷的點到月光,每次有不同。
5、關(guān)于人物。粗分一下,男人女人。從思想性和道德性來看,巴金比較同情女人。從三兄弟的眼睛里面,除了那幾個姨太太以外,都是好女人,特別是自己親屬,這也難怪,感情發(fā)揮作用。圍繞著覺新的幾個表妹,表姐,老婆,丫環(huán),宛如大觀園里面的金釵們,讓人憐愛。一時間,被善良的女人們包圍了,讓男讀者們垂涎欲滴,樂不思蜀。恨不能沖進小說,替代覺新的交色扮演,好好的享受那幾段錯過的緣分。
而周伯通們,鄭國光們,克明們的描寫,在巴金自己的嘴里說,是重點刻畫的人物,是對立面,他們的角色,并非無足重輕,正是這些人決定了人物的命運,通過巴金的筆,一個個面目可憎,死守禮教的“壞男人”們,用他們的手段撕扯著讀者的心理,這種折磨,才令人印象深刻。
6、故事的選擇。五四時期,長篇小說并不多,匕首,投槍比較多,而巴金的《家春秋》,卻似徐錫麟懷抱的,不斷地投向舊世界的人群。選擇多少人物?選擇怎樣的人物?選擇怎樣的沖突?情節(jié)?年輕的巴金,用一個大家庭的興衰,用新世界和舊世界的沖突,用年輕人的決裂和幻滅,為不同的人指出了不同的道路,文學(xué)是救國的,是治病的,洋洋灑灑三卷俊文,雖比不得《紅樓夢》,卻可作為我們回憶五四時期人們的生活和寫作特點的良好教材,特別是出自一個年輕人的筆下,尤為可貴。
家,一個愛、溫暖、避風(fēng)港的象征,但在巴金筆下的這個舊社會中的家卻是惡魔、監(jiān)獄、劊子手。
小說中,有很多情節(jié)讓我感到悲憤,感到惋惜,感到痛心!但我暗暗為自我慶幸,因為吃人的封建禮制已被前人埋葬,我應(yīng)當(dāng)感激他們。在無數(shù)的可憐的生命做了陪葬品后,一些可愛的勇敢的人奮起而攻之,打碎了,幻滅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已經(jīng)到來,從前飽含女子血淚的舊路我們不會重蹈,這是最大的幸運!
在這樣一個大家庭中,梅、琴、鳴鳳、瑞鈺都有不一樣的性格和結(jié)果。梅,因母親的態(tài)度而與覺新擦肩而過,并早早地做了寡婦,在與覺新重逢后,又因自我的感情不能抒發(fā)而抑郁成病,吐血而死;琴,讀了幾年書,進取地與覺民反抗“父母之命,媒妁之約”的婚姻,在覺新和覺慧的幫忙下最終取得了勝利,真心地在一齊,過著幸福的生活;鳴鳳,好一個烈女子!為了自我純潔的感情,不惜拋棄自我的生命也不愿毀了自我,我真佩服她在這個封建大家庭中毅然選擇這種壯烈的方式反抗;瑞鈺,一個善良貞靜的人兒,任人擺布,因肚子里的孩子受到眾人的排斥,被趕到城外的一間陰暗潮濕的房里,而他的丈夫覺新太懦弱,導(dǎo)致了她在生下云兒后離開人世,這使我憎恨迷信,憎恨懦弱。這些女性人物表現(xiàn)出了在封建社會里有太多的人做了許多不必要的犧牲品。
三兄弟的性格大不相同。作為大哥的覺新樣貌清秀,品學(xué)兼優(yōu),本有著大好的前程與美滿的夢,但在吃人的封建禮制面前他不敢背負不孝的罪名,他屈服了,理解了,忍受著別人難以明了的苦衷,博得長輩們表面上的暫時的友好對待,但他得到了什么?什么也沒有!失去了所愛的梅,失去了賢惠的妻子,失去了無數(shù)個反抗的機會,甚至還做過封建禮教的劊子手,逼二弟覺民完婚,但最終,他有了一點覺悟了,他最終幫忙三弟成功地逃出了這個可怕的“家”;覺民擁有提高思想,但不堅定,他是處在守舊與提高之間,然而,就是這樣,他憑自我的力量,得到大哥和三弟的幫忙,贏得了琴——一個提高的充滿自信的新女性;覺慧,不但擁有提高的思想,并且意志堅定,他帶著一個單純的信仰,不放棄,向目標(biāo)大步走去,要做自我的主人,不要有一絲遺憾,覺慧的反抗為他贏得了光明的前途,他最終擺脫了這個家,然而,他不是成功的,他為了事業(yè)失去了感情,犧牲了一個原本完美的生命。高老爺?shù)姆饨ㄋ枷搿⒄麄€社會制度、整個迷信奪取了多少人年輕的生命!
“我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應(yīng)當(dāng)給自我把幸福爭過來!”我會和巴金一樣記?。呵啻菏嵌嗝吹目蓯郏覀冋幱谕昝赖那啻簹q月中,我們充滿了活力,我們的心里洋溢著愛!那么就讓它作為我鼓舞自我的源泉吧!
合上《家》的最后一頁,思忖良久,感慨頗多,最終寫下這篇文章
,借以抒情。閉上眼睛,首先想到的是要為自己做主的覺慧,他蘇醒在五四思潮的沖擊下,成長在一個封建思想的家族中。他飽有自己的思想,不盲從,敢反抗。他明白,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什么是理想,什么是追求。他知道,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只有自己才是自己行為的支配人?!丢毩⑿浴分性@樣闡述,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nèi)舾刹豢蓜儕Z的權(quán)利,其中包括生命權(quán)、自由權(quán)和追求幸福的權(quán)利。而覺慧“自己把幸福拿過來”正是對自己權(quán)力的追求啊!
法律只有在不斷的修訂后才能得到完善,社會只有在不斷的改革之后才能得到發(fā)展。只有出現(xiàn)像覺慧這樣叛逆者的形象,對于社會的弊端加以發(fā)現(xiàn)而去反抗,社會才能得以進步。不去迎合,不去逃避,不怨,不屈,而是自己去面對,去反抗,去吶喊的覺慧令我印象深刻。
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他和鳴鳳的愛情。即使鳴鳳知道,婢女是不能和少爺相愛的,即使鳴鳳知道,他們的愛是沒有結(jié)果的,就算她知道,覺慧的愛搖擺不定,隨時可能離開的,但她依然深深的愛著覺慧。其實她一直明白,做下人的便要好好侍奉主子,自己一輩子的命運也是掌握在主子手里的。(“雖然這其間流了不少的眼淚,吃了不少的打罵,但畢竟是很平常的”)下人的慣有思想操控著她,使她并不抱有反抗的念頭。不,也許是在她的潛意識里還沒有“反抗”這個定義,但當(dāng)她和覺慧相愛時,這種情緒就產(chǎn)生了。“我只求你不要送我出去。我愿意一輩子在公館里頭服侍你,做你的丫頭,時時刻刻在你的身邊”。鳴鳳對覺慧如此深不可測的愛,給了她難以估計的勇氣和力量。
于是就在那一天,鳴鳳帶著覺慧輕輕的一吻和“再過兩天”的承諾,在湖中尋找到了自己的歸宿。(著在黑暗中發(fā)光的湖水,往事一幕幕在鳴鳳腦海中浮現(xiàn)……她揩了揩臉上的淚水,凄楚的叫了兩聲“三少爺!覺慧!”,便縱身往湖里一跳……不久,湖水又恢復(fù)平靜……)這就是鳴鳳反抗的爆發(fā)——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她沒有屈服,卻把生命獻給了真摯的愛情。這條路的選擇,也許她永遠也不明白究竟因為什么!但是,也許她明白,她是為了追求幸福,自由等不可讓的權(quán)利而死,她是為了反抗封建家長制而死!
再者帶給我深刻印象的恐怕就是覺新了,《家》的藝術(shù)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高覺新形象的塑造,覺新是這部小說中最見藝術(shù)功力的人物形象。在他的身上,既存在著作者對他的批判,也充溢著作者對他的同情。他是處于時代折點的封建家庭和禮教的犧牲品,是一個沒有著“青春”的“青年”。一方面,他在理論上接受“五四”的新思潮,新觀念。;另一方面,處在“長房長孫”的他深受就道德與倫理的毒害。他的內(nèi)心充滿著不安與矛盾,有著“哈姆雷特”式的矛盾。
還記得覺新與覺慧的對話“你對爺爺說了些什么話?你為什么不先告訴我,就跑去對他說?你真笨!”覺新抱怨覺慧道。
“笨?我正要叫爺爺知道!我要叫他知道我們是‘人’,我們并不是任人割宰的豬羊?!?/p>
覺新明白這些話是對他發(fā)的,他聽起來有些刺耳,刺心,但是他也只好忍受。他說不出他的苦衷。他知道他縱然誠懇地向覺慧解釋,覺慧也不會相信他。
覺新是真誠的愛著兄妹們,但是,他所固有的,受舊思想,舊文化所毒害的覺新難免會和受新思潮支配的覺慧有所沖突。就在這一刻,他們的矛盾爆發(fā)了。由內(nèi)心中的矛盾演變?yōu)榱思ち业臓幊?,不是覺新不忍讓弟弟,也不是覺慧不理解哥哥。而是新舊潮流的對撞,思想上的水火不容。一邊要門當(dāng)戶對,一邊卻講婚姻自由;一邊人生而平等,一邊卻父母為上;一邊是中國的5000年封建遺風(fēng),另一邊是西方的資本主義思潮。真可謂是冰炭不相容啊!
《家》,不僅有家里的感情社會糾葛?!都摇罚粌H有人物的不同境遇?!都摇愤€有著社會政體之間,東西文化的發(fā)展與對撞。人與人之間關(guān)系的深層次的討論。
讀罷《家》,內(nèi)心感慨頗多。思緒沉重,難以提筆,由以此文,抒發(fā)自己最真誠的情感,像巴金致敬。
讀巴金老人的《家春秋》,沒有什么華麗的辭藻,平淡的語言,卻以書中人物迥異的性格,牽住了讀者的心,而不同的性格也決定了他們絕然不同的命運,一本書就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一個家庭是一個社會的鮮明的代表。
書中的三兄弟同出自一個家庭卻有著不同的性格和命運。老大覺新,從小就是長輩眼中的“寧馨兒”,乖巧、懂事、事事為別人著想,逆來順受,默默地承受著命運安排給他的一切。聽從長輩的安排放棄了學(xué)業(yè)繼承家業(yè),放棄了青梅竹馬的愛情娶了長輩給選的媳婦,最終他所愛的人死的死,散的散。每次讀這本書讀到覺新的時候都感覺心里發(fā)悶,看完后往往要伸伸地吐一口氣,為他的隱忍、窩囊,心里不喜歡這個人物,卻又一次次地為他牽掛。
老二覺民是一個不為舊勢力屈服的青年,為了自己的愛情跟這個舊家庭頑強地斗爭著,最終獲得了自己的幸福。老三覺慧是一個典型的新青年,他是一個對前途未來充滿信心,堅定不移的相信舊社會一定會過去,舊制度一定會被舍棄的有志青年也就是因為他的這種性格使他和老大覺新的性格剛好背道而馳。老大和他的兩個兄弟就像是兩條平行線不可能有任何交叉點一樣,也就注定著他們走的是截然不同的道路。
家,可以讓你想到什么?家,在人們的眼中,都是愛的代名詞,是避風(fēng)的港灣,是永恒的棲息地,但無論如何形容,家就是一個能給你幸福溫暖的處所,它就是愛。然而,巴金先生的小說中,“家”卻是一個明爭暗斗卻不見硝煙的戰(zhàn)場。
《家》的故事發(fā)生在辛亥革命以后。長江上游某大城市有一個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館。
一家之主的高老太爺,封建-,頑固不化。長房長孫覺新,為人厚道,去很軟弱,原與梅表姐相愛,后屈從于老太爺之命而與李瑞鈺結(jié)婚,覺新的胞弟覺民、覺慧積極參加愛國運動,從而和馮公館的馮樂山成了死對頭。覺慧愛上了聰明伶俐的婢女鳴鳳,但馮樂山卻指名要取鳴鳳為妾,鳴鳳堅決不從,投湖自盡……至此,覺新有所覺醒,而覺慧則毅然脫離家庭投身革命。
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他和鳴鳳的愛情。即使鳴鳳知道,婢女是不能和少爺相愛的,即使鳴鳳知道,他們的愛是沒有結(jié)果的,但她依然深深的愛著覺慧。她一直明白,做下人的便要好好侍奉主子,自己一輩子的命運也是掌握在主子手里的。下人的慣有思想操控著她,使她并不抱有反抗的念頭。不,也許是在她的潛意識里還沒有“反抗”這個定義,但當(dāng)她和覺慧相愛時,這種情緒就產(chǎn)生了?!拔抑磺竽悴灰臀页鋈?。我愿意一輩子在公館里頭服侍你,做你的丫頭,時時刻刻在你的身邊”。鳴鳳對覺慧如此深不可測的愛,給了她難以估計的勇氣和力量。于是就在那一天,鳴鳳帶著覺慧輕輕的一吻和“再過兩天”的承諾,在湖中尋找到了自己的歸宿。這就是鳴鳳反抗的爆發(fā)——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她沒有屈服,卻把生命獻給了真摯的愛情。她是為了追求幸福,自由等不可轉(zhuǎn)讓的權(quán)利而死,她是為了反抗封建家長制而死!
有句話說得好“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
教育孩子問題,歷來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教育孩子沒有固定的模式,我就把家長會各家長的體會和我們教育孩子的方法與老師和各位家長交流一下。
一、注重思想品德教育,繼承和發(fā)揚孩子尊老愛幼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一個孩子的成長,不僅僅是看學(xué)習(xí)、看特長,健康成長的心理,才是應(yīng)對將來日益復(fù)雜的社會競爭的保障。自從孩子懂事起,我們就刻意教育孩子要學(xué)會寬容、懂得禮貌,對一些做法能簡單的判斷出對錯。上幼兒園之后就開始教育孩子要熱愛集體、尊敬師長、團結(jié)同學(xué)以及遵守各項規(guī)章制度的行為規(guī)范。因此,孩子在學(xué)校里是非常遵守紀(jì)律,聽老師話的學(xué)生。同時,我們還經(jīng)常提醒他要做一個懂禮貌、愛勞動、有愛心的孩子,見到老師、同學(xué)要主動問好。。
二、充分發(fā)揮家長的表率作用,幫助孩子培養(yǎng)良好習(xí)慣
孩子的模仿性很高,很多性格和做法都是從自己的家長身上去學(xué)習(xí)、模仿。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從出生到上學(xué),甚至到中學(xué),可能接觸最多的還是孩子的家長,他們時時在模仿著父母的一言一行,俗話說:跟著好人學(xué)好人,跟著神仙跳大神。因此,家長首先要做好表率作用,。
三、增強孩子的專注性,養(yǎng)成認真負責(zé)的好習(xí)慣
現(xiàn)在大都是獨生子女,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孩子在家庭的地位也一高再高。自己做的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完,這才是好孩子。
四、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和自覺性
我們經(jīng)??吹揭恍﹫蟮?,大學(xué)生生活不會自理等等,無不給我們提醒,孩子不能獨立,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為了讓孩子學(xué)會獨立自主,我們同意讓她住校,
養(yǎng)成獨立自主的良好習(xí)慣,同時,住校能夠讓孩子在小社會里重新認識和審視什么是集體主義、如何發(fā)自內(nèi)心地尊敬師長、團結(jié)同學(xué)及遵守各項規(guī)章制度,形成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過度的良好的思維模式,要讓孩子有失敗和挫折感,這樣逐漸產(chǎn)生自我意識,孩子才能自主地、辯證地尋求思想上的進步。
五、學(xué)會和孩子溝通,做孩子的朋友
與孩子溝通,最重要的是要平等,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尊重。孩子也不例外。孩子在學(xué)習(xí)的過程中,會遇到或多或少的難題,在她向你求救或者準(zhǔn)備放棄的時候,盡量不要批評、抱怨孩子,在任何時候都要信任孩子,給她時間,勉勵她、鼓勵她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難。我們從旁助她分析原因,查找問題的所在,從側(cè)面啟發(fā)她、引導(dǎo)她,激發(fā)她解決問題的欲望,和她一起享受解決問題后的喜悅心情。比如:近期我女兒對我說:“最近感覺學(xué)習(xí)跟不上,上課聽不懂?!庇谑?,我告訴我女兒:“以最快的速度做完當(dāng)天的作業(yè),然后,一定要復(fù)習(xí)次日的課程,提前做好老師講新課程的準(zhǔn)備工作,這樣,上新課程才不至于聽不懂” 。我教育女兒時告訴她:“學(xué)好數(shù)學(xué),數(shù)學(xué)是基礎(chǔ)課程,物理、化學(xué)、生物、地理都要用到,并引導(dǎo)她,數(shù)學(xué)的廣闊實際應(yīng)用領(lǐng)域,諸如:建筑、生物醫(yī)藥、財經(jīng)、統(tǒng)計、計算機程序設(shè)計、概率與數(shù)理統(tǒng)計、運籌學(xué)、離散數(shù)學(xué)、計算方法等都離不開數(shù)學(xué)。其次,上述這些課程,看似復(fù)雜,其實,都是語文問題,中國字,地球人都認識,可是能否看懂,那就是語文問題,數(shù)學(xué)、物理、化學(xué)、生物、歷史、地理都是語文問題。除了英語,當(dāng)然能提供語言環(huán)境更好?!蔽乙恢毕嘈牛F(xiàn)在我們欺騙孩子一次,孩子將來就會欺騙你一百次。對孩子的不同意見要認真聽完,不能隨意打斷,等她說完再告訴孩子你的想法,一定要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不能
一味的居高臨下,去提要求、下命令,否則你以后真的再也沒法知道孩子的真實想法和現(xiàn)實情況了。
六、記得我上大學(xué)時,叔叔告訴我,在學(xué)校學(xué)習(xí)只是一種能力的培養(yǎng),走出校門,步入社會,受教育才剛剛開始。
俗話說:千般易學(xué),一竅難通。綜上所述,我作為家長認為,當(dāng)前首要的任務(wù)就是做好表率,正確地導(dǎo)引,要引導(dǎo)孩子開竅不容易。這是我作為家長教育孩子的一點簡單體會,希望能通過交流,大家都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使每個孩子都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最近正在看一篇長篇小說: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雖然暫時只看完《家》這篇,發(fā)現(xiàn)巴金老爺爺對其中的人物刻畫可謂是活靈活現(xiàn)、惟妙惟肖,讓我銘記于心。深刻的感受到巴金老爺爺不愧為偉大的作家。
現(xiàn)在正在讀第二本,當(dāng)我讀完第一本《家》后,給我的感覺真可謂身臨其境,巴金老爺爺透過對一個大家庭的描寫折射出對舊社會舊制度的厭惡與憎恨,痛斥了人與人在交往中黑暗、違心和奉承,通過三兄弟間性格的不同和對未來社會的不同看法進行了層層更加深入的分析,真讓人眼前一亮。
在三兄弟中我最欣賞的是老三覺慧他是一個對前途未來充滿信心,堅定不移的相信舊社會一定會過去,舊制度一定會被舍棄的有志青年,也就是因為他的這種性格使他和老大覺新的性格剛好背道而馳,就像兩條平行線不可能有任何交叉點一樣,也就注定著他們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路,老大覺新的性格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就是懦弱到極點的那種人,在以前就稱他為“無抵抗主義”,也就是因為他的這種性格導(dǎo)致他身邊最親的人死的死,走的走。
雖然他感到無比的痛苦,但這種痛苦卻并沒有讓他改變自己的性格,只是在思想上有了些許轉(zhuǎn)變,但這種轉(zhuǎn)變并不足以讓他有所行動,他還保留著那分懦弱。而三兄弟中的老二覺民則是站在覺慧那邊,但他并不象覺慧那樣沖動,有著沉穩(wěn)的性格,在必要的時候也回積極主動的爭取幸福,從這點上來說我還是很欣賞他的。
因此在整個大家庭中,只有覺民和覺慧站在同一陣線上的,其他人則全是舊社會,舊體制的擁護者,可見覺民、覺慧和這個大家庭的隔閡有多么深,所以覺慧除了恨透了這個舊社會、舊體制外,也恨透了這個只有舊體制和舊制度的大家庭,一氣之下離家出走了!以此表明他抵抗這個舊社會的決心。
整本書就是圍繞著覺民、覺慧兩兄弟怎么和那個舊社會、舊制度作斗爭并最終獲得勝利的故事,整篇文章以“家”為主題貫穿始終,讓人看了愛不釋手、欲罷不能。
<家>、<春>、<秋>這是巴金的代表作,我看了以后,心底不禁為他人感嘆!
這三本書都是以二十世紀(jì)二十年代初期中國內(nèi)地城市四川成都為背景,真實的寫出了高家這個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爛、潰敗的歷史。
從表面上看,高家“一家人讀書知禮,事事如意”,家庭內(nèi)部尊卑有序,禮法森嚴(yán)。但事實上這個大家庭里處處充滿爾虞我詐和勾心斗角。真是個虛偽的大家庭!
因為在這個大家庭里,我也認識了許多人物:怯弱而背貞壓力的覺新;充滿正義感的進步青年覺民、覺慧與張?zhí)N華;敢于抗擊命運的淑英、鳴鳳;花天酒地的克明、馮樂山、克定,還有高老太爺……這些性格與行為就決定了他們的命運。
勇于進取、勇于抗?fàn)幍挠X民、覺慧、蘊華……他們都會有完美的未來。就像蘊華所說的,這是一條路,一條充滿了危險與挑戰(zhàn)的路,這路上到處橫著青年們的尸體。如果不搏一搏,堅持著,怎樣會擁有自由、完美的青春呢?這條路,淑英、覺慧自由走過了,走到了上海……
覺民與蘊華攜手走著,要到幸福的明天。而大哥覺新澤經(jīng)過了這條路,他在長輩的一手包辦下,遠遠的繞開了這條路,但他卻在心中留下了痛苦,也在這條路留下了自我的“尸體”——他在長輩的一手包辦下,他失去了很多珍貴的東西,他失魂落魄,就像行尸走肉一般,他已失去了生活的斗志,這就是一種死亡……
該走的走了,該留下的留下了,殘存下來的高家哀嚎著,有的為舊時代的終結(jié)的害怕;也有為新時代的到來的惶恐。最終高公館散了,可那個時代人再繼續(xù),掙扎著他們的命運,失去的已經(jīng)是永遠的消逝,活著的仍在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