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法國教育家盧梭作品愛彌爾閱讀心得5篇-愛彌爾讀書心得

| 麗麗21147

  讀完《愛彌兒》這部偉大的著作,被書中作者獨創(chuàng)的觀點、精辟的論述、精美的描繪、細膩的文筆所折服。接下來小編在這里給大家?guī)韾蹚洜栭喿x心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愛彌爾閱讀心得1

  除了語言之外,手勢的溝通效果也不差。嬰兒的臉上有令人驚異的表情:微笑、欲望和恐懼,他們面部的肌肉比成年人更靈活。但是,嬰兒的眼睛除了清澈純潔外,無法表達其他的感情。這是因為感覺表現(xiàn)在臉上,而感情則是需要通過目光表達。 (哦,原來嬰兒的感覺表現(xiàn)在臉上呢。) 我們一定要關注嬰兒的哭聲,因為哭聲是嬰兒與未來社會相關聯(lián)的第一環(huán)節(jié)。當嬰兒啼哭時,他一定是不舒服的,是某種需要沒有得到滿足的宣泄。 最初的幾聲哭聲,是一種請求,如果你沒有理解,哭聲就會變成命令。嬰兒本身是柔弱的,他們先是想依賴,隨后才想指使別人。不過,這一現(xiàn)象并不是由本性產生的。(這盧梭觀察的還真夠細致的呢。) 當嬰兒不聲不響使勁伸手時,他不能感覺那個東西與他之間的距離,當他又哭又鬧地伸手時,那是他想讓你把那個東西送給他。前一種情況,你把他慢慢地抱到那東西前面;第二種情況,你要假裝沒有聽見,不必理會他的哭聲,不要使他養(yǎng)成命令人的習慣。 (由此可見,孩子的毛病都是被大人慣出來的。) 在達到具有理智的年齡之前,為善與為惡都不是出于認知,無所謂善惡。 一個孩子總是弄亂所看見的東西,凡是他能拿到的都把它打個粉碎。其實,他并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這是為什么呢?

  從生命周期的循環(huán)上看,人從出生時的柔弱到青年時的健壯,再輪回到體弱多病的老年人,又回到了孩子般的柔弱狀態(tài)。此時,他常常一動不動,希望周圍的一切也是同樣的平靜。為什么同樣的軟弱卻在老人和小孩之間會產生完全相反的結果呢?

  其根源在于,孩子正在向上發(fā)展、在成長,老人在向下衰退、趨向死亡。可以說,孩子的生命足以使周圍的一切活躍起來。所有的改變都是一種活動,即使破壞的成分較多,但這并非出自于邪惡,只是破壞更適合孩子活潑的性格。 但是,一旦孩子把周圍的人都看做工具,利用他們去追求自己的欲望,并逐漸形成依賴心理,就會感覺到奴役他人的幸福與舒適。一旦這種感覺扎下了根,即使長大之后也不會消亡。

  愛彌爾閱讀心得2

  最早聽說《愛彌爾》這本書是在師范的時候,我想對于師范專業(yè)來說《愛彌爾》會是一本很耳熟的書。想讀這本書也是從師范里開始的,因為在我的印象中“愛彌爾”是一個人的名字,而這本書以它作為全書的題目,我想它會是一本通過描述“愛彌爾”的成長歷程而寫成的一本書。個人十分喜歡這種途事型的教育書藉,所以一直就很想讀這本書。

  拿到這本書后,沒有一口氣讀完,因為這本書分上、下冊近900頁的文字加上個人讀書比較慢的習慣所以一直在慢讀的狀態(tài)。近期由于比較閑,終于把這本書讀完了,讀完之后,發(fā)現(xiàn)這本書其實和之前想象的不一樣。所謂的“愛彌爾”只是盧梭為了闡述自己的理念所假想的一個教育對像。并不是自己原先所想的是一本敘事性的教育專著,即使其中涉及到“愛彌爾”的許多事例,自然也是盧梭假想的,而并非教育事實。同時,讀得慢還有一個原因是讀這本書比較吃力,吃力的原因我總結出來可能有兩點:一是自己的水平還不夠,在讀書的過程中自然難以消化盧梭的思想,二可能是由于是譯文,所以在語句的表達上和我們有很大的不同。

  當然,我這樣的感覺都不能遮蓋住《愛彌爾》是一本劃時代的巨作。曾有同學評價說讀完《愛彌爾》之后,最大的感覺是發(fā)現(xiàn)原來所有的教育思想早在17世紀的這本書里都有過闡述了。我不敢保證是不是所有的教育思想都能在這本書里找到,但是我敢肯定地說是它所包含的教育思想是極其豐富的。舉個例子來說,在我國80 年代興起的,甚至我們現(xiàn)在還在討論和探索的民主教育思想,在《愛彌爾》這本書里就有了闡述。我們可以試想的是,17世紀的盧梭能提出這樣的教育思想,就可見這本書是一個超前的、影響時代的一本好書。書中提到最多是自然教育,其實也可說是有其獨到之處。

  讀完《愛彌兒》這部偉大的著作,被書中作者獨創(chuàng)的觀點、精辟的論述、精美的描繪、細膩的文筆所折服。全書貫穿無數(shù)教育經典名言,處處蘊涵著真知灼見,閃爍著獨到的教育思想的璀璨光芒,讓人不時掩卷回味。最讓人稱奇的是,盧梭的兒童教育觀,至今仍散發(fā)著絢麗的光芒,讓人不得不驚嘆盧梭驚人的超前意識和恒久內涵。

  盧梭的《愛彌爾》雖然是論述資產階級教育的專著,盧梭通過對他所假設的教育對象愛彌兒的教育,來反對封建教育制度,闡述他的資產階級教育思想,對現(xiàn)在的小學教育還是有借鑒作用。

  首先,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要轉變觀念,用知識充實自己,要善于學習,博覽群書,把自然教育當做一種態(tài)度,一種拓展視野的思維模式來看待,做一名樂學好思的智者,要把小學語文教育看作是親近自然的教育,把學校創(chuàng)設成孩子快樂成長的樂園。讓大自然與教育自然地融為一體,孩子如一株株嫩綠的樹苗,生機盎然,茁壯成長;教師團隊如濃濃春意,充滿活力,充滿希望。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充分體現(xiàn)出人本教育及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教育理念。堅信只要行動就有收獲。

  其次,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應尊重兒童,積極創(chuàng)設條件引導鼓勵孩子到大自然中去體驗美。充分利用小南坑小學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及豐厚的社區(qū)環(huán)境,以學生為本,創(chuàng)設人文文化的環(huán)境,為學生營造安全、溫馨的氛圍,鍛煉孩子們獨立生活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克服困難和團結互助的精神,并使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真正起到人生起步的第一個站點成為孩子們向往的育人搖籃,這里,永遠留下孩子們美好幸福的回憶,讓“素質教育”這朵奇葩,在小南坑小學開得更鮮,開得更艷!

  最后,通過家長學校、小南坑小學師生博客圈等多條途徑動員家長朋友們充分認識小學教育應該遵循兒童成長的自然規(guī)律進行,需要深刻地理解兒童、尊重兒童,根據(jù)兒童的身心特點實施不同階段的教育,促進孩子全面發(fā)展。正如盧梭所說:“要愛護兒童,幫他們做游戲,使他們快樂,培養(yǎng)他們可愛的本能。你們當中,誰不時刻依戀那始終是喜笑顏開、心情恬靜的童年?你們?yōu)槭裁床蛔屘煺鏍€漫的兒童享受那稍縱即逝的時光,為什么要剝奪他們絕不會糟踏的極其珍貴的財富?他們一生的最初幾年,也好像你們一生的最初幾年一樣,是一去不復返的,你們?yōu)槭裁匆鼓寝D眼即逝的歲月充滿悲傷和痛苦呢?”讓我們家校攜起手來共同聆聽大師的呼喚,了解孩子們的世界,讓我們的孩子擁有自由舒展的童年。

  愛彌爾閱讀心得3

  “我們的兒童是一點也不理解的:對他們的觀念錯了,所以愈走就愈入歧途。最明智的人致力于研究成年人應該知道些什么,可是卻不考慮孩子們按其能力可以學到些什么,他們總是把小孩當大人來看待,而不想一想他還沒有成人哩?!?原序,P2)

  心得:我們自認為是地看待兒童,認為兒童理所當然地應該是這個樣子,其實我們都錯了,對兒童的研究才是我們應該加以重視的。

  “我們教育人,使他具有一定的才能。如果一個人生來就高大又強壯,他的身材和氣力,在他沒有學會如何使用它們以前,對他是沒有用處的。……”(第一卷,P6)

  心得:點出了教育的必要性,教育能讓一個人學會使用自己與生俱來的本領,從一個廢人逐漸變?yōu)橐粋€有用的的、對社會對他人、對自己有價值的人。要不然,摒棄教育,人來到這個世上就毫無意義,直至死去,沒有絲毫曾經生存的痕跡。

  “這種教育,我們或是受之與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我們的才能和器官的內在發(fā)展,是自然的教育;別人教我們如何利用這些發(fā)展是人的教育。我們對影響我們的事物獲得良好的經驗,是事物的教育?!?P7)

  心得:盧梭提出的觀點,總的概括了教育的形式與方式。指出每一個人都要受的三重教育。

  “要有所成就,要成為獨立、自恃、始終如一的人,就必須言行一致,就必須堅持他應該采取的主張,毅然決然地堅持這個主張,并且一貫地實行這個主張?!?P11)

  心得:對要想成為一個有成就的人的要求。體現(xiàn)了要提升自身素質,自律、自省,要有恒心。這種要求拿到今天來也同樣適用。

  “我們要真正研究的是人的地位。在我們中間,誰最能容忍生活中的幸福與憂患,我認為就是受了最好教育的人。”“由此可以得出結論: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訓而在于實行?!?P13)

  心得:教育使人擁有素養(yǎng),有了心理變化、內心想法。而教育是在我們生活過程中悄然進行的。

  “人們只想到怎樣保護他們的孩子,這是不夠的。應該教他成人后怎樣保護自己,教他受住命運的打擊,教他不要把豪華和貧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時候,在冰島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馬爾他島的灼熱的巖石上也能夠生活?!裕瑔栴}不在于防他死去,而在于教他如何生活?!畹米钣幸饬x的人,并不就是年歲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對生活最有感受的人?!?p15)

  心得:妙極了!正適于那句俗語“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給別人金子,不如教他點石成金的方法。如何生活,是教育的重點任務,教育使人認識到,活著只是一種狀態(tài),要想活得有意義,就要自己用心去感悟。若一個人無聊地活著,即使活了一千歲,一萬歲,想必那人也不會覺得有意義想要再活幾年。人生的意義就在于人一出生,上天就已經注定每個人平均擁有大概幾年的壽命,為什么有人一鳴驚人,逝世后仍被后人念念不忘?為什么有人消極低迷,最后悄無聲息地去了,都感覺沒有留下任何痕跡,就好似他沒有來過這世界?人生要活得怎樣,豐富還是無趣,就要看自己選擇怎樣的生活了。

  “凡是用襁褓包裹著孩子的地方,到處可以看到……以及各種各樣畸形的人。由于害怕自由活動會使身體成為畸形,結果卻逼著他長成畸形。為了防止孩子們成為殘廢,人們就甘愿使他們的關節(jié)僵硬?!?p16)

  心得:人們這些過度的行為一開始是想要保護嬰兒,但事實證明人們這么做非但沒有對嬰兒成長有任何促進作用,反而還導致孩子長成畸形,起了反作用。面對這種情況,盧梭指出:應順其自然,任孩子自由發(fā)展,除去一切束縛,孩子需要的是片自由的天空。

  “一個孩子可以忍受一個大人不能忍受的變化,因為最初的性情是柔和易導的,不用花太大的力氣就可以養(yǎng)成我們給他確定的類型?!?p24)

  心得:所以說新生兒、幼兒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是最關鍵的,而我們現(xiàn)今的教育恰恰忽略了這一點,將重點放在成人教育上了。其實,人的性格、氣質的培養(yǎng)形成都在兒童期,我們應將重點放在兒童的教育上,使幼兒形成了健全人格,長大后自然也會成為一個我們期望的人。

  “由明理有識而心眼偏窄的父親培養(yǎng),也許比世界上最能干的教師培養(yǎng)還好些,因為,用熱心去彌補才能,是勝過用才能去彌補熱心的?!?p26)

  心得:一語中地,仔細想想,請那些能干的教師真的能代替父母的說教嗎?一個沒有愛的孩子即使學了很多出眾的才華那又能怎樣呢?他么能快樂嗎?我倒覺得還不如一個雖然什么知識都沒有但心中有愛的人強得多。熱心與才能,兩者放在天平的兩端,必是向著“熱心”那端傾斜。

  “一個好老師應該具有哪些品質?……我們要求的頭一個品質是:他絕不做一個可以出賣的人?!?p27)

  “教師必須受過教育,才能教育他的學生……必須受了一層又一層教育,一直受到誰也不知道到了什么地方為止。把孩子教給一個連他本身都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的人的培養(yǎng),又怎樣能培養(yǎng)得好呢?”(p28)

  心得:這大概就是盧梭的教育觀、教師觀了吧。他對教師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將這個職業(yè)看作也個很神圣的職業(yè)。

  “只有一門學科是必須要教給孩子的:這門學科就是做人的天職。……此外,我寧愿把有這種知識的老師稱為導師而不稱為教師,因為問題不在于他要拿什么東西去教孩子,而是要他指導孩子怎樣做人。他的責任不是教給孩子們以行為的準繩,他的責任是促使他們去發(fā)現(xiàn)這些準繩?!?p31)

  心得:這種觀點我很贊同。不要讓孩子被動地去學習,而要讓他們主動地區(qū)尋找知識。被動地接受總有一天會疲累,而主動地尋找將永遠是一個新奇快樂的過程,將孩子的“要我學”的意識轉換為“我要學”的意識,孩子們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學到的才真正是他們自己的知識。

  p34——p37論述醫(yī)學無用論。盧梭認為,醫(yī)生是不學無術的,說醫(yī)學是“群閑著無事的人的娛樂”認為生病讓人恐懼,醫(yī)學讓人只擔心自己的身體,貪生怕死。他的說法前后矛盾,因為后面他又說了“愛彌兒生命確有危險外,我是決不替他請醫(yī)生的。”“其實這些人的病是不至于把他害死的。只要過一些時間就可以好起來的?!闭J為醫(yī)學無用為什么還在愛彌兒生命有危險的時候去請醫(yī)生?為什么他那么確信生病自然就會好起來?因為我們知道,有些病是必須要得到及時治療才能好起來,不可能自己好起來的。所以盧梭對于醫(yī)學的觀點我并不贊同,也不清楚為什么他對醫(yī)學抱有這么大偏見。

  后補:今天去問了吳明海老師,自己受到了一些啟發(fā),在盧梭對待醫(yī)學的態(tài)度上,盧梭崇尚自然主義,主張孩子從一出生就應在自然環(huán)境下生長,摒棄一切外來的束縛。古時候的孩子尤其是貴族的孩子大都嬌生慣養(yǎng),身體有一點病都要抱去醫(yī)院打針、吃藥,身體完全沒有了自然恢復能力。這種行為導致的后果是孩子的身體逐漸虛弱,自身免疫能力逐漸下降。盧梭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提出“醫(yī)學無用論”,他的觀點對按不能完全為人接受,但畢竟也有它積極進步的意義?!稅蹚泝骸氛卟恐鳎髡弑R梭完全把個人感情都放進去了,寫作使用的語言也是相當?shù)南?、激烈、刻薄。在閱讀的同時,難免自己的情緒會被文中語言帶動起來,以后閱讀時應多保持冷靜,領會作者重點思想。

  “當小孩一聲不響地使勁伸手的時候,因為他不能估計他同他想拿的東西之間的距離,所以他以為他是能夠得著那個東西的。他的想法當然錯了,但是,當他一邊又在鬧又在哭,一邊又在伸手的時候,那就不是他弄錯了,而是在命令那個東西到他那里去,或者命令你把它交給他?!谶@種情況下,你一步一步慢慢地把他抱到他所想要的東西那里;在第二種情況下,你不只是假裝沒有聽見,而且他愈是哭,你就愈不理他。必須趁早使他養(yǎng)成這樣一種習慣,即:不命令人,因為他不是誰的主人;也不命令東西,因為東西是不同他的命令的,最好還是把他抱到他想得到的東西那里,而不要把東西拿過來;這樣做,他就能夠明白其中的含義,這種提示方法是適合于他的年齡的,而是還沒有任何其他的辦法可以啟發(fā)他明白這一點。”(p55——p56)

  愛彌爾閱讀心得4

  《愛彌兒》法國杰出的啟蒙思想家盧梭的重要著作,是第一本小說體教育名著.寫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轟動了整個法國和西歐一些資產階級國家,

  影響巨大。在此書中,盧梭通過對他所假設的教育對象愛彌兒的教育,來反對封建教育制度,闡述他的資產階級教育思想。

  盧梭的教育思想是從他的自然人性觀出發(fā)的。他認為,人生來是自由、平等的;在自然狀態(tài)下,人人都享受著這一天賦的權利,只是在人類進入文明狀態(tài)之后,才出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特權和奴役現(xiàn)象,從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為了改變這種不合理狀況,他主張對兒童進行適應自然發(fā)展過程的"自然教育",以培養(yǎng)資產階級理性王國的"新人"。

  盧梭的所謂自然教育,就是要服從自然的永恒法則,聽任人的身心的自由發(fā)展,其手段就是生活和實踐,主張采用實物教學和直觀教學的方法,讓孩子從生活和實踐的切身體驗中,通過感官的感受去獲得他所需要的知識。與自然教育密切相聯(lián)的,盧梭還主張對兒童進行勞動教育和自由、平等、博愛的教育,使之學會謀生的手段,及早地養(yǎng)成支配自己的自由和體力的能力,保持自然的習慣。

  全書共分五卷,盧梭根據(jù)兒童的年齡提出了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進行教育的原則、內容和方法。如逐步上升進行的體育教育、感官教育、智育教育、道德教育、愛情教育。這種分階段進行教育的思想,無疑是一大進步,但這種分期以及把德、智、體教育的截然分開施教的方法是不科學的。

  讀了盧梭的《愛彌兒》,我深深地感受到莎士比亞那句話的含義,"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象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象鳥兒沒有翅膀。"所以,如果我們想踏入教師這個行業(yè),就要看看盧梭的《愛彌兒》。 盧梭的《愛彌兒》開篇的第一句話就令人覺得蘊含深刻的哲理。"出自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而到了人的手里,就全變壞了。"這句話令我想到人之初性本善也有它的道理。《愛彌兒》一共分為五卷,他根據(jù)兒童的年齡提出了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進行教育的原理、內容和方法,作為未來的教育工作者,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在第一卷中,盧梭著重論述對兩歲以前的嬰兒如何進行體育教育,使兒童能自然發(fā)展。在第二卷中,他認為兩歲至十二歲的兒童在智力方面還處于睡眠時期,缺乏思維能力,因此主張對這一時期的兒童進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認為十二至十五歲的少年由于感官的感受,已經具有一些經驗,所以主要論述對他們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認為十五至二十歲的青年開始進入社會,所以主要論述對他們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認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的發(fā)展需要,所以主要論述對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愛情教育。

  我不得不佩服盧梭,因為他在《愛彌兒》里主要主張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自然人,主張改革教育的方法和內容,順應兒童的本性,讓他們的身心自由發(fā)展。在現(xiàn)實社會中,我們不能不顧社會和時代的發(fā)展讓兒童任性發(fā)展。我們應該把教育作為橋梁,把兒童引向社會。培養(yǎng)人才的重任不只是降到教育工作者身上,還

  需要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

  我深深的感受到,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會無形地影響他的一生,而家庭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所以"孟母三遷"成為一段流傳千古的佳話。而我覺得家長在培育子女的過程中,不要依從孩子要求什么就給什么,而是要給他們所需要的。還要適當?shù)刈尯⒆咏浭艽煺?,因為勇于面對挫折將會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堂課。如果處處對孩子呵護有加,他們只會成為溫室里的花朵,永遠不會獨立成長。

  我做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從《愛彌兒》中得到很多啟發(fā)。愛彌兒的知識雖然不多,但他所知的東西真正是他自己的,而且其中沒有一樣是一知半解的。能夠很好地理解、掌握自己所學的內容,這才是最重要的。否則,學得再多有什么用呢我們要學會培養(yǎng)學生的好奇心、興趣、求知欲,做到因材施教。

  而事實上,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天性",如何讓孩子順著其"天性"發(fā)展呢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他們所聽所見所經歷的都會在白紙上留下烙印。我們對他們的教育方式,落在白紙上是永遠抹不去的。所以,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慎重對待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我們會經??吹竭@些例子:學生舉手回答問題,答錯了遭到老師的嚴厲批評或冷語諷刺,這個學生以后再也不敢主動回答問題,性格變得沉默起來。由此可見,教育工作者的一言一行都會深深地影響學生的思想、心理發(fā)展。

  建設祖國的重任落在孩子們身上,而培育學生的重任也落在我們教育工作者身上。為了使自己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我將更加用心學習有關學生的教育方法。

  愛彌爾閱讀心得5

  盧梭是18實際法國近代資產階級進步思想家,他不僅在政治理論上給法國大革命做了先導,而且對近世宗教、社會、文化和教育的改革都做出了偉大的啟發(fā)和指導。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人物,在撰寫教育文獻時,卻是那樣的如履薄冰,他嘔心瀝血了20載,然后用整整3年時間撰寫,最后匯集為這本不朽的作品——《愛彌兒》。于是,他的這部《愛彌兒》與柏拉圖的《理想國》并駕齊驅,成為了古今中外歷世不敗的教育巨著,成為了人類教育歷史上最珍貴的遺產。

  在翻開這本書籍之前,我以為這么一位偉大的人物撰寫的巨著應該需要意志來啃,甚至還需要翻閱一些文獻來輔助才能讀得懂,不想,從第一頁起,從字里行間之中,我從始至終都好象是與一位睿智的、崇尚自然的,一位極其隨和而對待兒童生命的成長又極其嚴謹?shù)囊晃焕险呓徽?,他是那么深情地講解、焦急地述說,猶如山巒疊翠的森林中潺潺流淌的清泉在浸潤你的心田,給我這么一個在教育領域彳亍前行了近17載的教育工作者以深深的啟迪,也讓我教育的心境豁然開朗了很多,尤其是在當今紛亂的教育迷障中更加返璞歸真。

  《愛彌兒》的主題思想是教育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要發(fā)展兒童的天性。這種說法真的很普通,一點也不時髦了。但是給我震撼的是,就是這么一個普普通通的道理,對于當今五彩斑斕的、層出不窮的教育時尚理念來說,這么一個不起眼的主題思想,竟然需要盧梭這么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來以上、下卷和鴻篇巨著來論述、來證明。而且尤其讓我難過的是,從18世紀到現(xiàn)在的21世紀,整整3個世紀過去了,人們在教育下一代的看法、做法上卻還是不斷地迷路,總是被許許多多、變化莫測的教育新論調給糊涂了心思,走錯了方向。對照我們當今的基礎教育,就是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何嘗又不是迷途沒知返呢?摘選其中一些我們交錯很遠的事例,與我的同行一起“品茗修行”。

  其一: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訓而在于實行;我們一開始生活,我們就開始教育自己了;我們的教育是同我們的生命一起開始的。簡短的三句話,只要我們誠實,就會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中我們的做法有時相距很遠。作為教師,我們好像更多地在于說教,或者是頤指氣使型、或者是苦口婆心型,共同的心態(tài)是懷抱師道尊嚴居高臨下地說教,共同的特點是不以平等的身份去傾聽、去理解,而是以過來人的“睿智”指點,永遠正確,但也永遠隔靴搔癢。

  孩子們從理性上“認定”教師是正確的代表,但是情感上就止不住地難過、痛苦,或者逃避。教育與孩子的生活息息相關,教育與學生的生命成長相融與共。從這點看,我們就把教育的領域狹窄化了,我們教師更多地是關注學生在課堂三學什么知識,鍛煉什么能力,學生學會了沒有,能力得到了多少發(fā)展,盡管新課程在不斷地強調要注意過程與方法,要發(fā)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但是,在現(xiàn)實的教育實踐中卻少有土壤,或者說只有播種,少有耕耘。當然,我也為我們老師叫屈,我們身上的責任好像越來越重,政治化、任務化、行政化的味道越來越濃,而所擁有的時間卻越來越少。我們的言行與思想好像在火車的軌道上,永遠為伴前行,但也永遠不能交叉融合。

  其二:遵循自然,跟著她給你畫出的道路前進,她在繼續(xù)不斷地鍛煉孩子;她用各種各樣的考驗來來磨礪他們的性情;她叫他們從小就知道什么是煩惱和痛苦。說得多好啊,只要是生命,從出生起,自然就會用種種磨難來鍛煉意志,磨礪性情,強壯身體。但是我們智慧的人類好像過于聰明,總想以人類的力量來阻擋自然的力量。雖然我們懷抱愛的理由,例如孩子摔倒了立即去扶起,并深深地責備地面的過錯;例如孩子遭受失敗了,我們總是憂心地去安慰,甚至用禮品來安撫……

  許許多多的例證,從中雖然我們總是獲得了一時的溫馨,但是,縱觀宏觀與長遠,遭受教訓的總是自作聰明的人們自己。所以,所有的父母和老師,需要放下形式的呵護與關愛,當孩子們在自己自然的生活狀態(tài)中遇到痛苦和煩惱時,不要以為貼心關懷就是愛,有時“作壁上觀”,甚至“冷眼旁觀”才是真正的愛,因為只有這樣,才會讓孩子懂得自然的道理,才會學會遵循自然的意志,才會成為一位遵循自然規(guī)律行事的人。

  其三:一個孩子被(老師)教了這樣和那樣之后,也就是說,在孩子腦中填入了一些他不明白的語言或對他一無好處的事物之后,用他們培養(yǎng)的情緒把他的天性扼殺之后……由這位老師來發(fā)展他也以充分養(yǎng)成的人為的病原,教給他一切的知識,卻就是不教他認識自己,不教他利用自己的長處,不叫他如何生活和謀求自己的幸福。

  最后,但這個既是奴隸又是暴君的兒童,這個充滿學問但缺乏理性、身心都脆弱的兒童投入社會,暴露其愚昧、驕傲和種種惡習的時候,大家就對人類的苦痛和邪惡感到悲哀。在我們的課堂,依從教材出發(fā),我們是不是好像在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在以未來的名義教給孩子們現(xiàn)在并無好處也并無作用的知識?我們面對班級,我們是不是也因為需要面向全體的理由而對學生的天性置之不理?看看現(xiàn)在的學生,準確地說看看現(xiàn)在這些個個都是較重獨一無二的,至上重要的獨生子女寶貝,他們身上的暴君、脆弱、惟我獨尊的品性是不是的確常見呢?滿對生活中教育的現(xiàn)實,18世紀的盧梭早就在對教師吶喊了!

  還有很多很多,例如“只要父母之間沒有親熱的感情,只要一家人的聚會不在使人感到生活的甜蜜,不良的道德就勢必來填補這些空缺了”。單親家庭的孩子往往就是問題兒童就是鐵證,因此為愛而寬容,為愛而甜蜜對于健康成長的孩子是營養(yǎng)的必須。例如“只有一門學科是必須要教給孩子的,這門學科就是做人的天職,這門學科是一個整體,是不可分割的。”我們總以為大人對孩子的成長擔負一切責任,以為她的什么都需要成人來教,須不知只有做人的天職才是成人必須擔負的教育責任,其他都應該遵循自然和孩子的天性,順勢理順。例如“從孩子開始對事物有辨別能力的時候起,就必須對我們給他的東西加以選擇”。

  我們父母和老師早已習慣以愛的名義來越俎代庖了,孩子們早已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接受,當他一個人的時候,孩子們對自然就不再是親切和歡喜,而是陌生與恐懼,于是依賴性越來越強,生存能力越來越低,社會上也就越來越多長大的孩子……其實教訓很多,我們的迷惑也很多,或許我們思考的也不少,可是我們總是在十字路口彷徨??纯唇逃浀涿?,她讓我們頭腦清晰,心性清純,可以讓我們回歸教育自然,貼近教育的本真。


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