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永恒》一書記錄了作者思想的原生態(tài),而這樣的原生態(tài)正存在于每一個感受著思考的人的頭腦里。下面是由小編帶來的有關(guān)《人與永恒》讀書心得體會5篇,以方便大家借鑒學習。
人是一個奇怪的動物,明知人生苦短,卻一直在不懈地尋找著永恒,而對“永恒”的執(zhí)著從古至今未曾間斷。古代帝王尋丹問道,是為了讓自己短暫的人生得到無限的延續(xù),可結(jié)果卻總是事與愿違,于是,在對“永恒”的追求過程中產(chǎn)生了兩種形式——既然生命無法延續(xù),那就保留死去的肉體(奇特的保尸術(shù)應(yīng)運而生);既然肉體無法保留,那就保留無形的精神(各種文藝作品應(yīng)運而生),于是乎,人類成了唯一有語言及文字記載,并且掌握高深醫(yī)學的物種,而這種對“永恒”的執(zhí)著卻往往讓人苦不堪言。
首先,人類陷入了“執(zhí)”,這種“執(zhí)”會演變?yōu)楣虉?zhí),讓人在對永恒的欲望和現(xiàn)實的不可得之間苦苦掙扎,特別是當親歷生命消逝的過程時,那血淋淋的現(xiàn)實會敲碎那看似堅強的心,讓人不得不因面對這種對“永恒”的“不可得”而悲從中來。其次,人在對永恒的追求中,編織了太多象征著美好意義而實際上毫無意義的網(wǎng),我們用這些網(wǎng)去網(wǎng)住別人,也網(wǎng)住了自己。我們總是喜歡自欺欺人地以為賦予某件事情一個高尚的意義,就會使之成為“永恒”(比如愛情),而事實上,該消失的仍然會消失,“短暫”是我們不可抗拒的命運。而正是這種矛盾構(gòu)成了人類的悲劇性。
人們總說“人生如戲”或者“人生就像一本書”,當我們初次看到這兩句話時,總是喜歡把關(guān)注點放到“戲”和“書”所暗含的內(nèi)容上,認為人生是豐富多彩、變化多端的,并且充斥著巧合與荒誕,然而,卻忽視了“戲”和“書”都會有“唱完”和“看完”的一天。
人生就是這樣,無論多么精彩或是多么糟糕,無論人生的“書”的末尾是句號、問號、嘆號還是省略號,它所表達的都是無奈的結(jié)局,而作為結(jié)局,它的意義已經(jīng)隨著它的消亡而消亡,但是人們卻偏偏想要這個結(jié)局延續(xù),這就使人生具有了荒誕性,父親們希望子承父業(yè),可卻忘記了自己與孩子是兩個不同的個體,自己無法完成的事情卻想強加到另一個人身上,強迫必然帶來反抗。以前讀《愚公移山》的故事,愚公以其“父傳子,子傳孫”的理論自以為立于不敗之地,然而他自己尚且不能在有生之年完成“移山”的壯舉,又怎么能期求他的后代能秉承他的意愿而矢志不渝呢?愚公的信念原本隨著愚公的死去而消亡,而他卻以為這個結(jié)局能得到延續(xù),這里面自欺的成分不可謂之不多。
除了哲學著作和翻譯,周國平還寫了大量的散文隨筆,并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其散文長于用文學的形式談?wù)軐W,諸如生命的意義、死亡、性與愛、自我、靈魂與超越等,虔誠探索現(xiàn)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
遍困惑,重視觀照心靈的歷程與磨難,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淺出,平易之中多見理趣。而他的散文隨筆充滿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學的美麗,融理性和激情于一體,筆調(diào)清新自然,內(nèi)涵睿智深刻。他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贏得了無數(shù)讀者的青睞,無論是花季少年還是耄耋老人,都能從他的文字中獲得智與美的啟迪。
周國平是國內(nèi)著名的尼采哲學研究專家,出版各類著作二十余種,其中《人與永恒》是他最受讀者歡迎,也是他最喜歡的一本書。這本書是周國平的一本隨感錄,也是他的第二本書,對于周國平具有重要的意義。在1987年出版以后即長銷不衰,在廣大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中間,產(chǎn)生了持久和深遠的影響。
新版序一版序二版序人自然和生命愛孤獨真實哲學藝術(shù)詩美人生幸福和痛苦超脫幽默讀書寫作天才女人和男人婚姻感覺態(tài)度思想信仰精神現(xiàn)象世態(tài)人情死時間和永恒
這本隨感集有點偏哲學思考類的,因為真真正正的哲學,會讓一般讀者覺得有點枯燥無聊,讀不下去,所以退而求其次尋找一些比較優(yōu)秀的哲學解讀,比如周國平老師的一些書籍 很受啟發(fā)。這本就很適合,我感觸最深的是《孤獨》和《讀書》,讀完之 后我腦海里某些片段就慢慢地清楚出來。這本書講的內(nèi)容廣泛,語言平實豐盈。
讀這本書,產(chǎn)生了對人生命的思考。未來遙不可及,又不得不感嘆時光流逝,浩瀚星辰人生渺小。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很多人都可能難以抉擇。根據(jù)二八定律的正態(tài)分布,只剩20%的精力去做真正想做的事。每天到凌晨依舊失眠。對未來的隱隱擔憂。精神的煎熬是致命的, 尤其價值觀的沖擊與破裂。
對司空見慣的念叨心生煩擾。不知道這是不是延遲的叛逆。選擇很重要,勇氣次之。不知該以怎樣的姿態(tài)面對未來,因為到目前為止還是徹頭徹底的失敗者。究竟是能力有限還是打壓太深,不得而知。但這,在所認知的世界觀里,是絕對不允許的。所以,對自己深 深的失望,精神與靈魂的糾結(jié)體。
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創(chuàng)造自己認同的價值,這是一個值得深究的人生課題。想要另辟蹊徑偏離大部分人的生活模式,終究難矣。明 天會怎樣呢?經(jīng)歷了這一切,回首往事,卻再也找不回當初的勇氣與堅持。人與永恒,只是一種理想化的哲學
quot;和太強的人在一起,會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和太弱的人在一起,會只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只有和強弱相當?shù)娜嗽谝黄?才同時感覺到兩個人的存在,兩點 之間展開無數(shù)的可能。
有些人天性不宜交際.在多數(shù)場合,通常不是覺得對方乏味,就是害怕對方覺得自己乏味.可是既不愿意忍受對方的乏味,也不愿費勁使自己顯得有趣,那都太累了。人類的思維每每開出相似的花朵,相隔數(shù)千年的哲人往往獨立地發(fā)現(xiàn)同一真理.這與其說是因為人類心理結(jié)構(gòu)的一致,不如說是因為人類境遇的一 致.不管社會如何變化,人類總的境遇始終如一的.
周國平先生的這本《人與永恒》,在我看來,有兩個比較鮮明的特點:一是這本書很好讀。這個"好讀"是從書的結(jié)構(gòu)形式上來說的,這本書不厚,大約260頁,分為26個主題,每一主題又分為若干小節(jié),每一小節(jié)里面大都是一句話或者一段話,短的不過十來字,長的也就一百來字,在當今這個社會發(fā)展變化飛快,人心浮躁,閱讀也越來越"快餐化"的時代,讀這樣一本書可以說比較輕松容易;二是這本書有點意思。這個"有點意思"包括兩個方面:首先,寫這本書的作者有點意思。這本書的作者周國平先生,雖然研究的是哲學,但是天性不喜歡做深奧的學問或?qū)嶋H的事務(wù),總是被一些例如生與死、愛與孤獨等大而無當?shù)膯栴}所吸引和折磨,欲罷不能,六年里隨手寫下一些小雜感,每次寫完就鎖進抽屜,誰也不讓看,沒想到這些小雜感最后匯總起來,就成了這本書。其次,書的內(nèi)容有點意思。就像作者說的,"在世間萬物中,人是最大的謎。在人類心目中,永恒又是最大的謎。"而且,又由這人與永恒兩個最大的謎,派生出了諸如愛與孤獨、幸福和痛苦、女人和男人、自然和生命等無窮的人生之謎。上述這些"謎"都是你、我平時日常生活中都會面對、思考的問題,而且作者又賦予文字以自我生命的體驗和靈動,讀起來既非常親切,又富于哲理,所以說"有點意思".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因為這本書很好讀和有點意思,所以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們可以不必正襟危坐,像讀教科書或者專業(yè)書籍一般,那么嚴肅。我們可以邊喝咖啡,邊聽音樂,邊閱讀這本書;也可以躺在草坪上或者在乘坐飛機、火車等旅途中,百無聊賴時,打開這本書進行閱讀;也還可以邀請三五好友一起閱讀,相互交流各自的觀點和看法。我則更喜歡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或者坐在臺燈明亮的書桌前,或者躺在溫暖舒適的被窩里,安靜用心地去閱讀。因為,一個安靜舒適的環(huán)境能夠讓我更好地去用心去感受,去思考,與書的作者進行一次心靈上的溝通和交流。書中的文字、語句以及文字、語句中蘊含的思想、觀點和哲理,都是作者對于人生、生命、社會、自我的探索、思考、感悟的智慧結(jié)晶,需要我們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學習、工作實際和實踐,用心去體會、去理解、去品讀,并轉(zhuǎn)化成自身知識儲藏的一部分,這樣才能真正起到讀書的作用。
特摘錄周國平在《人與永恒》的幾個片段:
一切外在的欠缺或損失,包括名譽、地位、財產(chǎn)等等,只要不影響基本生存,實質(zhì)上都不應(yīng)該帶來痛苦,如果帶來痛苦,只是因為你在乎,越在乎越痛苦。只要不在乎,就一根毫毛也傷不了。
年輕人沒有什么可回憶,于是就展望。老年人沒有什么可展望,于是就回憶。
在這個世界上,一個人重感情就難免會軟弱,求完美就難免有遺憾。也許,寬容自己這一點軟弱,我們就能堅持;接受人生這一點遺憾,我們就能平靜。
一個精神上自足的人是不會羨慕別人的好運氣,尤其不羨慕低能兒的好運氣。
健談?wù)咄筒坏眉拍?,因為他需要聽眾。寡言者也需要聽眾,但這聽眾多半是他自己,所以他比較安于獨處。
知道痛苦的價值的人,不會輕易向別人泄露和自己的痛苦,哪怕是最親近的人。
我天性不宜交際。在多數(shù)場合,我不是覺得對方乏味,就是害怕對方覺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愿忍受對方的乏味,也不愿費勁使自己顯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獨處時最輕松,因為我不覺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是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無需感到不安。
一顆優(yōu)秀的靈魂,即使永遠孤獨,永遠無人理解,也仍然能從自身的充實中得到一種滿足,它在一定意義上是自足的。
和太強的人在一起,我會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和太弱的人在一起,我會只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只有和強弱相當?shù)娜嗽谝黄?,我才同時感覺到兩個人的存在,在兩點之間展開了無限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