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風情,韻味無窮。下面是為大家整理的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300多字作文,請看!喜歡可以收藏分享喲!
莒國歷史,源遠流長,這里的春節(jié)必然會隨著幾千年的歷史與文化而豐富多彩。
記憶中的春節(jié)從臘月中旬就開始了,大家紛紛忙著看望親朋好友,樂不可支。臨近小年,大家又開始購買糖果、柿餅等年貨,等臘月二十三晚上祭祀神仙,尤其是灶王爺。過完小年,人們就見縫插針地打掃房間,將自己的家收拾得一塵不染。
盼星星,盼月亮,久違的除夕終于到來了。這天,我總是先幫助爸爸把各種福字貼好,接著便能隨心所欲地玩耍了。夜幕逐漸降臨,媽媽端上一盤盤色香味俱全的飯菜,整整齊齊地擺上六只酒杯和六雙筷子,姥姥倒上三分之一的白酒,倒三次,間隔約五分鐘,說是先讓神仙來吃。姥姥到陽臺燒事先疊好的寶和打好的紙,我則給天底下各路神仙,家里的觀音老母、灶王爺、財神爺燒香。大家一起磕頭,以示尊重,祈求保佑。
神仙們吃完,我們一邊看著春晚,一邊相互敬酒,共享年夜飯。在精彩春晚的陪伴下,不知不覺就到了十二點,爸爸下樓放鞭,媽媽去煮水餃,我再把香燒一遍,吃幾個餃子,倒頭就睡。
一覺醒來,便是大年初一。先祝福家人一句“新年好”,穿上嶄新的衣服,給長輩磕頭拜年,說吉祥話,長輩就贈與紅包。接下來的幾天,無非就是拜年、待客,春節(jié)忙碌的影子也漸漸遠去了。
年年歲歲,我們一如既往地過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累并快樂著。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燒羊肉;二十七,宰只雞;二十八,白面發(fā);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拜個年,一年一年保平安”,這首歌謠從古唱到今,傳承著我們家鄉(xiāng)的習俗和文化。
一走進臘月,家鄉(xiāng)的年味更濃了。舊時的過年就是從八月初八開始,到按歷年正月十五才結束,現(xiàn)在,亦是如此。
農歷十二月初八,俗稱臘八日。比較講究的人家,每逢這天早上會吃“臘八粥”,泡“臘八蒜”,以示歡慶豐收,預祝來年五谷豐登。
喝完了香甜可口的“臘八粥”,吃完了泡得發(fā)綠的“臘八蒜”,在孩子們的期盼中,我們迎來了臘月二十三——小年,在這一天晚上,各家各戶都在灶王神像勉強擺上糖瓜,山楂,柿餅,紅棗,花生等,求灶君“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俗稱“辭灶”。過了這一天,在外經商、打工、求學的游子心懷對家鄉(xiāng)親人的無限思念,開始陸續(xù)返家,一路上無數(shù)次想象見到親人的激動場面。家中的親人也懷著豐收的喜悅,開始陸續(xù)購買雞鴨魚肉、酒菜、香火、鞭炮等,稱為“辦年貨”;蒸饅頭、打米糕、出豆腐,稱為“辦年飯”,這些年飯可以一直吃到二月二。
初夕傍晚,全家老幼聚在一起,吃上一頓豐盛的年夜飯,共享天倫之樂,叫“辭歲”,然后大家將屋里堂外置辦得燈火通明,通宵達旦,徹夜不眠,謂之“守歲”。等到大年初一,人人穿上嶄新的衣服,走街串戶,互致新年的祝福。從初二開始,人們開始盤算著走親戚,侯客人。
迎來送往十幾天,春節(jié)的另一個高潮——元宵節(jié)到了,人們紛紛走上街頭,點花燈、放煙火、玩龍燈、踩高蹺、扭秧歌、跑旱船、打腰鼓,盡情宣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這就是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
我們家鄉(xiāng)過春節(jié)和別的地方很不一樣,差不多在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一直到正月十五結束。
許多孩子都很喜歡過春節(jié),我也不例外。而春節(jié)也會按照我們自己的風俗習慣舉行。
春節(jié)開始的頭幾天,家家戶戶都在買東西祭祀祖先。很多孩子因為那些好吃的食物,往往都不睡覺。他們怕食物被別人搶光,只有把東西放到他們手里。他們才能安靜地睡。
春節(jié)時當然一切都得是新的。穿新衣服……把家里打掃干凈也是必不可少的。不論桌子,地板,還是被子,床單都得洗一遍,這樣才能迎接新的一年。
購買年貨是最重要的。大人們一大清早就出了門,上菜市場購買年貨。海鮮、蔬菜樣樣齊全。年貨里最常見的是蘋果,象征著平平安安:火龍果,象征著紅紅火火:魚象征著年年有余……人們個個都是滿載而歸。
轉眼間快到三十了,可在三十的前幾天,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家家都在送年。雖然不是除夕,但是卻別有一番滋味。
這幾天不僅大人忙,而且小孩也不嫌著,把自己偷偷藏的私房錢拿出來,跑到小賣部買煙花爆竹。男孩子特別愛買鞭炮,他們總喜歡做惡作劇,在別人身后偷偷放一個鞭炮,經常有很多人被他們嚇倒,可他們卻“咯咯咯”笑著離開。我們女孩卻和他們不一樣,喜歡玩煙花,所以都會買很多的煙花,等到除夕時再用。
大年三十除夕到了,大人都趕做年菜,我們小孩則穿著新衣服到處亂跑。一會兒到這家看看有什么年菜,回去和大人們“打小報告”;一會兒又到那家偷幾片香腸,說是幾片,卻塞得滿嘴都是;一會又到另一家,搞惡作劇。
到了晚上,一家人圍著桌子吃團圓飯。在年菜當中,那紅紅的大閘蟹是我們小孩子的最愛,大人們則舉著杯子,喝老酒呢!
吃完飯,我們女孩把買的煙花拿出來,點燃后,煙花如一顆顆璀璨的星星,在深藍的夜空中顯得格外美麗。每年的這個時候,家家都會燃放煙花,一個個小火球竄上天空,只聽見“嘭“的一聲,撞開一朵朵花。
正月初一,許多店鋪都關門了,大家都往親戚、朋友家拜年。大人們一見面就聊開了,而我們只顧著收壓歲錢。
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文化廣場都會舉行元宵晚會,現(xiàn)場所有的位置全坐滿了。許多超市里都掛上了燈謎,我和哥哥常常跑到超市里猜燈謎,而且還是猜燈謎高手呢!每次我們去找爸爸、媽媽……他們原先那空空的手,總會抱滿許多東西。
元宵節(jié)一結束,春節(jié)也結束了。大人們又開始上班工作了,我們也開學了。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總是那樣熱鬧、喜慶、隆重。
我的老家是養(yǎng)馬島,那里曾經是一座美麗的小漁村,現(xiàn)在有“東方夏威夷”的美譽。每年我都會跟著爸爸媽媽一起回老家過年。過年的歡樂、熱鬧、團圓,時時縈繞在我的腦海中,那揮之不去的年味就是家鄉(xiāng)的味道……
香味——蒸餑餑、做面食
“過大年,蒸餑餑。期盼新的一年蒸蒸日上、紅紅火火?!泵康脚D月二十六,一家人圍著面板做起了大棗餑餑。揉面團、做面胚、挑棗鼻、插紅棗,說笑間,大餑餑就下了鍋。我們小朋友用剩下的面揉個“看鍋老”、大人們幫忙剪個剩蟲、刺猬,寓意來年有剩余。柴火在爐膛里噼啪作響,不多時,餑餑的香氣便撲鼻而來。除了棗餑餑還要蒸蓮子、米包、豆餑餑,走親訪友時送一送,比比誰家餑餑做得好看,嘗嘗哪家的吃起來更筋道,好不熱鬧。
韻味——剪窗花、貼對聯(lián)
過年少不了貼對聯(lián)。爺爺總會精心挑選一副寓意美好的對聯(lián),貼在門口兩邊。每到三十下午,我就跟爺爺一起貼對聯(lián),紅彤彤的對聯(lián)一貼上,瞬間就給節(jié)日增添了喜慶的色彩。我們還會跟家里的老人學剪窗花,紅紅的紙在剪刀間穿梭,轉眼一個美麗的窗花就做好了。我們把窗花貼玻璃上,美麗的窗花預示著幸福、吉祥和喜慶,這是我們小朋友特別喜歡的活動。
美味——年夜飯、話團圓
年夜飯里的重頭戲是餃子。奶奶和媽媽會在餃子中包上大棗、花生、硬幣,餃子餡也有講究要是白菜肉的,如果包餃子剩了財就預示來年財運亨通,如果剩了面就預示衣食富足,我們就爭搶著吃餃子里包的東西,為自己討個好彩頭。每年年三十的餃子,都會把我的肚子撐成大皮球。一家人吃著餃子聊著家常,幸福又美好。
年味——拜大年、討紅包
春節(jié)對我們孩子來說,最開心的要數(shù)拜年了。因為我們跟著爸爸媽媽到新朋好友家和鄰那里祝賀新春,會收到大紅包,就是“壓歲錢”。每次收到紅包,我都很“財迷”,高興得合不攏嘴。不過我也會把自己的一部分壓歲錢捐出來,認領一個微心愿,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去幫助小伙伴。
要說養(yǎng)馬島過年獨有的習俗,那就是必須喝一碗熱騰騰的“龍湯”了。所謂“龍湯”,其實是取“魚化為龍”的吉祥寓意,取新鮮海魚為料,加上鮮嫩的豆腐,大鍋煮沸至湯色乳白,喝起來鮮美可口?!褒垳笔俏覀兂跻伙堊郎媳貍涞牟似?,我們還會給長輩們表演自己編排的節(jié)目,為大家送去快樂和祝福。
當新年的鐘聲響起,一個美好的明天又將開啟。祝愿偉大的祖國再續(xù)美好華章,祝愿我們的明天越來越好。
“咚鏘,咚鏘,咚咚鏘!”春節(jié)快要到了!伴著喜慶歡快的鑼鼓聲,大人們忙著辦年貨,掃房屋,忙忙碌碌,迎接這個闔家團圓的日子。小孩兒們也興奮極了,盼著能早點兒穿上過年的新衣。
“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蒸饅頭。”臘月二十九一大早,我就躡手躡腳地走進廚房,想偷點兒面團出來玩。誰知,有人比我還早!我心里不禁失落起來,面團玩不成了……只好站在旁邊眼巴巴地看著媽媽。只見媽媽嫻熟的雙手在面團上揉過來揉過去,我都快蒙圈了,因為媽媽的速度太快了。面團在媽媽的手中優(yōu)雅地轉圈、翻身,像在跳芭蕾舞,跳完了,就躺在媽媽用面粉鋪的“地毯”上休息。不一會兒,一個個胖乎乎、圓滾滾的白饅頭就做好了。中午,看到一大盆香噴噴的饅頭端上來時,我口水都快流出來了。
大年三十,家鄉(xiāng)過年有在門上插柏枝的風俗,所以姥爺一大早就過來給我們送來了柏枝。我疑惑地問姥爺:“姥爺,為什么要在門上插柏枝呢?”姥爺呵呵一笑,說:“這你就不懂了吧?柏枝可以消病、避邪、除災。‘柏’字和‘百’同音,柏枝又是穗的形狀,‘穗’又與‘歲’同音,連起來就是‘百歲’,寓意長命百歲呢!”“哦,原來是這樣,那就多插點,再多插點!”說著我就把手上的一大把柏枝往門上插,“這樣我們一家都可以吉祥長壽了!”長輩們聽完都笑了起來。
插柏枝,貼對聯(lián),包餃子,除夕這天最為忙碌。晚上,我們一大家人圍坐在飯桌旁吃著餃子,品著菜肴,其樂融融。晚飯后,我們一邊笑談著一年中的收獲和趣事,一邊看著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不知不覺,零點的鐘聲即將響起,我們一起默默倒數(shù)著“三——二——一!”大家一起歡呼起來:“新年到了!”一家人相互祝福著,希望在新的一年里都能夠事事順心。
大年初一到初五,大人們便開始忙著走親戚,小孩兒大多會結伴到街上玩耍,有時候也會跟著大人一起去串門、走親戚、討紅包。
過了初五,春節(jié)就算過完了,大人們又開始忙著上班了,家鄉(xiāng)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春節(jié)是令人難忘的,因為我收獲了快樂,收獲了紅包,最大的收獲是了解了很多習俗知識。我好期待明年的春節(jié)早點到來!
爆竹聲聲辭舊歲,瑞雪飄飄迎新春。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春節(jié)在不知不覺中到來了,每個地區(qū)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習俗,我的家鄉(xiāng)安徽是怎么過春節(jié)的呢?且聽我娓娓道來。
在春節(jié)前的一個星期,父母開始購置年貨:鞭炮、煙花、食材、新衣……那么多需要買的年貨,萬一現(xiàn)金沒帶夠怎么辦?今天可流行二維碼付款了,掃一掃碼就可以直接付錢,也不需要擔心錢包丟失。媽媽每次付錢都會感嘆:“真是太方便了!”買完年貨,大大小小的年貨全堆在客廳,看上去好不熱鬧,也就有了一點年味了。
在臘月二十四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打掃房間,這一天被稱作“掃塵日”,也叫“迎春日”。媽媽說,掃塵有驅除病疫、祈求新一年安康的作用,也有除“陳”(塵)布新的寓意。打掃完房間,大家會貼幾個倒掛的“福”字,還會貼春聯(lián),意味著春節(jié)正式拉開序幕。
盼星星,盼月亮,可終于把春節(jié)給盼來了,這一天大家都起的很早,來準備忙碌又喜慶的一天。剛起床,耳邊就傳來此起彼伏的鞭炮與煙花聲,熱鬧極了。大家穿上新衣服,吃完飯,就準備去拜年了。所謂拜年,就是要走街串巷地給親戚朋友送祝福。長輩們在拜年前都會包好紅包,遞給小孩子們,當然,我也收到了不少紅包。但是我的小叔在外地出差,不能與我們分享這份喜悅,怎么辦呢?打開手機,就看到了小叔的朋友圈:“祝大家新年快樂!”嘿!科技可真方便啊,讓遠在他鄉(xiāng)的小叔也能送來祝福。在大家互相祝福的聲音中,拜年不知不覺地結束了。
晚上,就該吃團圓飯了,團圓飯的桌子上最不能少的菜有魚和餃子。魚象征著年年有余(魚),而餃子作為中華傳統(tǒng)食物,有著更歲交子,團圓福祿的寓意。一家人圍在桌子旁,談笑風生。一道道菜被端上桌,弟弟看到心愛的肉丸子,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接著爸爸就讓弟弟把筷子放下,弟弟十分疑惑,爸爸笑著說:“要讓老人先動筷哦!”爺爺說:“沒關系的,讓他先吃吧!”弟弟聽了以后,認真地把一個肉丸子放進了爺爺?shù)耐肜?,說:“爺爺,這個好吃!”“爺爺咬不動這個哇!”大家都笑了。
吃完飯,一家人開始看春晚,在大家的歡笑聲中,奶奶感慨:“我們那時候可沒有這么好的電視啊!真好!”老人們仿佛打開了話匣子,聊起了從前的生活……
你們家鄉(xiāng)有什么特別的習俗嗎?來分享一下吧!
春節(jié)是一年里最熱鬧的節(jié)日,全國人民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迎接她的到來,如:貼春聯(lián)、吃團圓飯、守歲
你想知道我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有哪些習俗嗎?下面由我來向大家介紹吧。
我的家鄉(xiāng)在廣東,在春節(jié)這個特別的節(jié)日里,如果沒有特別重要的事,外出的家人們都必須趕回來吃“年夜飯”,這頓飯有著特殊的意義,代表家人團團圓圓。餐桌上有各式的美味佳肴,如:廣東最有特色的白切雞、豆腐、魚、生菜、生蠔而每一道菜都有著吉祥的寓意,如:豆腐代表錦衣玉食不愁吃喝,魚蘊意年年有余,生蠔寓意著好事連連,生菜蘊意生財有道。聽媽媽說,以前在老家的時候吃完年夜飯的晚上都會放鞭炮、守歲,熱鬧非常呢?,F(xiàn)在,為了保護環(huán)境,大多數(shù)城市里都不允許放鞭炮了,只能買一些小沙炮來滿足我們的“愿望”,好羨慕媽媽小時候過年的習俗啊。雖然不能放鞭炮,但為了地球母親,我們做出自己的貢獻也是應該的。為了滿足大家的愿望,電子鞭炮應運而生,它將鞭炮的聲音錄制在上面,為春節(jié)增添熱鬧的氣氛,讓春節(jié)充滿喜氣洋洋!吃完年夜飯,我們全家人會圍坐在電視機旁收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歌舞、小品、魔術、雜技等節(jié)目給我們的春節(jié)增添了歡聲笑語。
春節(jié)是一個讓人充滿快樂期待的美好節(jié)日,是人們對往后美好生活的向往,這也是新的一年美好的開始,如果以前有什么遺憾,那就把它給忘了吧,讓我們重新開始,讓明天更加美好!
我的老家在南方,所以我來說說南方的春節(jié)風俗吧!
我一到南方,眼前紅紅火火的,家家戶戶都掛上了燈籠,貼上了春聯(lián)。村子里喜氣洋洋的,人們有說有笑,衣服都是剛買的。
我回到家中,發(fā)現(xiàn)就連街頭賣藝的人都改行了,買了一大包財神爺,挨家挨戶地去賣,五元一張。
南方春節(jié)時,人們不吃餃子、饅頭……,南方的傳統(tǒng)食物有年糕、魚、臘八豆……
我走出村子,看了看村口,村口放著一個紅色的大拱門,上面寫著“新年快樂”!街道上更是熱鬧非凡,每一根路燈桿上都掛著大紅燈籠,真像人們每只手都提著一個燈籠。我從人山人海中隱隱約約地看見一塊紅黃相間的步忽上忽下,很奇怪。突然,我聽見有人喊:“哇,有人舞龍。”接著,前面的人群沸騰了,我們踮起腳尖兒,只見一條金光閃閃的巨龍正緩緩向我們走來。它全身貼滿了亮晶晶的鱗片,威武的龍頭高高的昂起,還不時地搖搖頭、擺擺尾,把龍舞得活靈活現(xiàn),惟妙惟肖。來到了表演場地,只見它一會兒像在空中翱翔,一會兒像在大海里翻騰,龍如波浪一般連綿起伏,忽上忽下,忽高忽低。這樣舞動的龍使我想到波濤洶涌的海浪。龍珠一會兒朝左,一會兒朝右,表演得非常精彩。一到她們表演得精彩的時候,人們會往舞龍場地上扔五元或十元的鈔票,舞龍的人會更加賣力地表演,我也扔了一張五元的鈔票,以表達內心的喜愛。
我接著向前走,忽然,我聽到了唱戲的聲音,我循聲望去,之間人們梳妝打扮之后穿著厚重的戲服,在臺上唱起了戲,這就是南方的花鼓戲。男人們敲著大鼓,累得滿頭大汗,晶瑩的汗水在太陽下閃閃發(fā)光,絢麗多彩。人們鼓掌歡呼,大聲叫好。
南方的春節(jié)習俗還有很多,你一定要去細細觀賞。
我的家鄉(xiāng)在溫州文成,這里有著與眾不同的習俗。
“啪啪啪!轟轟轟!”又開始放鞭炮了。我心想:這才幾點呀就開始放,真惹人煩!我把被子蓋到頭上,繼續(xù)睡大覺,以養(yǎng)足精神。
八點的時候,爸爸在我耳邊輕聲說:“今年祭祖也帶你去,快起來!”聽到這句話,我欣喜若狂,立刻掀開被子,穿上衣服,套上褲子,直奔衛(wèi)生間開始洗漱。洗完后,我和一群大人們開始出發(fā)去祭祖的地方。
過了一會兒就到達了目的地,這里黑漆漆的,只能依靠亮光看清楚一點點,四周都是磚瓦砌成的墻。我迫不及待地想開始放鞭炮,正當我拿著一卷鞭炮和打火機時,卻被一個人打了一下。我轉頭一看,原來是媽媽,她說:“祭完祖之后才能放。”聽完,我露出無奈的表情,心想:真是太掃興了!
開始祭祖了。我和長輩們拿起籃子里的杯子、碗和筷子,在桌上擺好,倒上酒,擺好水果和菜之后便開始祭拜。我學著大人們的.模樣,彎下腰,跪在墊子上磕了三個響頭,嘴里念叨著:“我要有很多錢,大吉大利……”媽媽讓我來燒紙錢,我先拿了一張,點燃后就放在盆里,然后迅速地把下一張鋪開,蓋了上去,重復幾次后,火燒得越來越旺。
紙錢燒完后,就到了我最喜歡的環(huán)節(jié)——放鞭炮。我拿起一大卷鞭炮放在地上,用打火機點燃那根細長的引線,然后迅速地跑到屋里面。“嘣啪!啪!啪啪!”白色的煙霧,就如同迷蒙的仙境一般。一些膽小的孩子則依偎在媽媽懷里,耳朵被捂著,而有些大人們自己也閉著眼睛不敢看。鞭炮放完后,還要把菜裝到籃子里,再把倒過酒的杯子洗干凈,一起放到里面。
這就是我們家鄉(xiāng)與眾不同的習俗——祭祖、放鞭炮。
我老家在文成,家鄉(xiāng)的風俗及活動有很多:清明節(jié)掃墓;端午節(jié)劃龍舟、吃粽子;中秋節(jié)猜燈謎、賞花燈…………但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春節(jié)。
每年的春節(jié),我與爸爸媽媽都會去鄉(xiāng)下陪爺爺奶奶一起過年。大年三十這天是一年中最熱鬧又豐富多彩的一天。一大早鄰居家就響起鞭炮聲。這時爺爺就忙上了,磨豆子,做豆腐;蒸糯米,搗年糕,殺雞,殺兔。我最喜歡的還是把粗糙的米粉變成一塊一塊的年糕。蒸熟的米粉團有點燙手,等它冷一會,爺爺就開始不停的揉啊揉,一會用手推來推去,一會又翻個面。為防止粘手,還會適當?shù)募右恍┥?,等揉到韌性十足,再把大粉團分成小份,大家一起做成形。
爺爺喜歡長條的,他拿模板一壓,一條帶有吉祥如意字樣的長條年糕就好了。而我就與眾不同,用年糕做了許許多多的人樣,這是爺爺,這是表弟,這是堂哥…………。雖然樣貌有些許丑,但爺爺還是夸我別出心裁,做得很好。年糕做完了,蒸一蒸,炒一炒就開鍋了,聞著香味,還是我熟悉的青菜醬油肉炒年糕。
大年三十不僅有趣,就連吃飯也有講究。必須一家老小都坐下,舉杯互相祝福,在桌上不能談傷心事,說壞話。狼吞虎咽席卷一陣后,一定得大家吃飽喝足,才分壓歲錢,下桌放鞭炮玩去。
接下來就是看春晚,一直到十二點,村里依舊燈火通明,依舊響著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別有一番風味,也是我們小孩歡呼雀躍的時候。
新的一年新的開始,過了年,就意味著大了一歲,該更懂事了。除夕過后是正月,接下來是元宵,也就意味著要開學了,不知不覺中也有一絲不舍,再次期待春節(jié)的到來。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山西正月初一要吃餃子,吃餃子時還要鳴放鞭炮;廈門的人們元旦出門前還要用素果祭神;蘇州的人們元旦一早開門要放三炮,叫作“高升三級”。而我,還是最喜歡我們家鄉(xiāng)的習俗——搗年糕。
還記得幾年前,我就體驗過一次搗年糕。那天過年,我與爺爺奶奶一起去了鄉(xiāng)下的村子里。我好奇的問爺爺:“爺爺,我們這里要去哪里呀?”
爺爺笑著告訴我:“我們去搗年糕!”
當時我全然不知搗年糕是什么。于是我懷著疑惑和好奇,跟著爺爺奶奶來到了一個跟寺廟似的地方,爺爺告訴我這是祠堂。
來到門口,就看見圍了一堆人,我從人群里往前擠,擠到最前面,終于看到了:一個人拿著大錘子往一個放在有凹面的大石頭上的米團用力一打,緊接著又有人快速伸過蘸過水的手把米團一翻個兒,拿著大錘子的人又打了一下,那人再把米團翻個兒…………
看到這場景,我生怕他們配合不好那個大錘子打到另一個人手上。
爺爺告訴我,這就是搗年糕。于是我與幾個小伙伴一起上前也要打,可我們力氣小極了,連那錘子也拿不起來。
終于到了我最喜歡的環(huán)節(jié),吃年糕。年糕端上來,冒著熱氣,我拿了一個,咬上一口,味道香甜軟糯,香氣在口中四溢。
我愛我家鄉(xiāng)的風俗,更愛我的家鄉(xiāng)。
五月五,是端午,溫州人家家戶戶都有草頭湯洗澡的傳統(tǒng)。每年這個時候,大街上都飄著一股草藥的味道。
所謂的草頭湯其實就是艾草、葛蒲、金銀花等十多味揮發(fā)性中草藥混合煮成。在端午節(jié)這天溫州人習慣用草頭湯為小孩子洗澡。據(jù)說,可以防止皮膚病,洗了之后不會長疥瘡,還可以清涼解毒,驅暑避熱。
端午在五月,“五”為陽數(shù),正逢夏至左右,天氣開始轉熱,陽氣會開始變盛,寒氣收起,一起蚊蟲蒼蠅滋生。
五月開始,由于氣候溫熱的原因,食物容易變質,小孩子容易長痱子。因此,端午節(jié)時,溫州人們就用中草藥洗澡來防止皮膚病。
記得五歲那年的端午節(jié),媽媽跑大老遠買來了菖蒲,說要用“草頭湯”給我洗澡。
到了晚上,從浴室中飄出一股中草藥的味道,一探頭,看到盆中的液體是棕黃色的,于是上前詢問媽媽:“這是什么呀?”我指著盆里的液體。媽媽笑了笑“這是草頭湯,給你洗澡用的,快點進來吧?!?/p>
媽媽一邊幫我洗澡,一邊給我念詩:吃爻雄黃酒,毒蛇遠遠游。重五草頭湯,疤瘰洗精光。重五吃麥麥,字眼學得快。吃爻重五卵,做個狀員卵。重五吃大蒜,讀書做高官。
洗完澡,整個人感覺神清氣爽。
那年之后的每年端午,再也沒有用草頭湯洗過澡,真希望這家鄉(xiāng)的風俗可以永遠流傳!
過端午節(jié)的時候,我們有一個習俗,就是吃粽子,說到吃粽子,他還有歷史發(fā)展呢!
早在春秋時期,人們就用菰葉包黍米成牛角狀,叫“角粽”,不過它不是用來吃的,而是用來拜神祭祖的貢品。到了晉代,粽子才被正式定為端午節(jié)食品。那時,包粽子的原材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了中藥益智仁,所以被稱為“益智粽”,現(xiàn)在我們吃粽子是為了祭奠投江的屈原。
去年的端午節(jié),我也包了粽子,我包了紅棗粽,白水粽,蛋黃粽和五谷粽。我還知道了很多我沒吃過的粽子,比如烤蘿卜粽,不過我不喜歡吃,因為這個粽子很辣。當然,也有我愛吃的,比如刨冰可口粽,這個粽子跟其它粽子不一樣的地方是它不是熱的,而是冰的。包這個粽子時,要把一個冰了的白粽拿過來,把里面挖空,放進冰淇淋,再把外皮包好,裹上糖漿,在糖漿上放點冰沙,再澆上果汁,就可以了。
后來,我還把一枚硬幣包了進去,就像把硬幣包進餃子里一樣,吃粽子時,我還真吃到了那個粽子。
我們的粽子還得過獎呢!江西一座宋代古墓里有兩個粽子,這是發(fā)現(xiàn)的世界上最早的實物粽。還有西安的蜂蜜冰粽子,是歷史最悠久的粽子。廣西南寧有體積最大的粽子,可以給250人吃,重達350公斤,好多人一起都搬不動。上海城隍廟有體積最小的粽子,只有10克,小得像手指一樣,一口可以吃好多個。
粽子還有美好的祝福,是求得功名,光宗耀祖的寓意。
我的家鄉(xiāng)有很多有趣的節(jié)日,每個節(jié)日也都有習俗,只要留心觀察就能發(fā)現(xiàn)。
我的家鄉(xiāng)在蘇州常熟,按照老人們的說法,廿四夜要送灶。所謂送灶就是送灶家老爺,他每年的廿四夜都要回天上,向玉皇大帝匯報人間善惡諸事。所以每家每戶都要向灶王爺好生供奉,頂禮膜拜,祈求來年五谷豐登,六畜興旺。
不過年少不知愁滋味的我哪里懂大人們的心思?光瞧著他們那副虔誠的樣子心里就發(fā)笑。其實我最巴望的,還是去“炱茅草”!
去年的春節(jié),我們一家人到鄉(xiāng)下老太太家過節(jié)。一路上聽著爺爺?shù)慕榻B,我激動得全身如同篩糠似的。到了鄉(xiāng)下,全家大掃除,這叫“撣檐塵”。吃晚飯時,我們要圍在一起吃團子、餛飩。晚飯后,要先進行送灶,將紙馬、紙錠和事先搭好的香架一道焚燒。然后放爆竹,表示灶家老爺,已經上天庭過年。最后便是“廿四夜點點財”,“點點財”就是炱茅草——將田間屋后的枯茅朽草放火燒去,“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預示來年的興旺。
總算是熬到了晚上,到了炱茅草的時候,我們男孩子們人手一盒火柴,將稻柴把做引火物……今個兒咱可是歡喜的要命,平時小孩子是絕不準玩火的!
像約好了似的,我和幾個小伙伴高舉著火把,奔出門去,興高采烈地向不遠的田野進軍了。不多一會兒,空曠的田野里便出現(xiàn)了一條條舞動著的長火龍,到處火光閃閃,無數(shù)火龍在田野中狂飛亂舞,長長的火龍一邊進發(fā)一邊發(fā)出“呲呲”的聲兒。
我邁開腿,瘋狂地蹬著地面,雙眼緊盯前方,看著那一片片的黑暗被火光照亮,從中間“撕”開。我手中牢牢地握住火把,聽著烈火燃燒的聲音,感到一陣陣的火熱在手心中蔓延開來,擴散到全身上下……
這一刻,田野不再寧靜,黑夜不再深沉,寒風不再刺骨,我們的活力得以毫無阻礙地宣泄。這一刻,吸引了無數(shù)老人們駐足觀賞,他們在我們這些后生身上看到了他們自己年輕之時的身影——這無疑是鄉(xiāng)村一年中最為壯觀迷人的黑夜,比什么都要壯觀!
我們這些孩子發(fā)覺田埂上的稻草燒完以后,便將目光轉向了屋前屋后的茅草垛。自家的稻草不敢拿,便相互商量著偷別人家的。大人們找不著“竊火賊”,有火無處發(fā),再想想自己家的孩子八成也偷了別人家的柴草,心里也就平衡了。后來我們越來越起勁,胃口也更大了,偷柴的數(shù)量不斷上升,終于逼得大人們看柴垛子——我們便也偷不著了……
臘月廿四夜,炱茅草。野地里,田埂上,光成帶,火成堆,煙成柱,烤熱了冬日的田地,點亮了來年的心愿。因這廿四夜,孩子們有了玩的借口,大人們有了祈禱方式,我們吳地的年俗文化也變得豐富多彩!
按照我的家鄉(xiāng)的習俗,春節(jié)差不多在小孩子放假的時候就開始了。而家家戶戶也會在這幾天里盡量的吧需要的食材準備好,開始做食物。
在這期間,我們老家人最重視的食物就是——“茶果”。它雖不如外面那些零七八碎惹人喜愛,也不如那些可以調制出來的糕點好瞧,但卻有一股濃濃的情誼包含在里面。
它長得千奇百怪,有平凡丑陋,但在我的老家確堪稱“美味點心”這一代號,它的香味,讓人聞了食欲就會活生生的被調起來。不過,在重大的節(jié)日,“茶果”可就不能再這么相貌平庸的上臺了。人們多數(shù)會將他們從鍋里燒好,拿出來盛在印有梅花印等之類的白瓷盤里,然后再在他們的周邊點綴一些剛從樹上摘下來的新鮮果子,切成小塊小塊的,再放到指定的梅花印盤子里。這樣一來,這“茶果”不僅色味雙美,還微微透著別具一格的風情。
孩子們準備回家過年,第一件大事兒就是幫人家搗面團兒。那白溜溜的面團兒家攪在手里,總是怪好玩兒的。而激昂面團揉好之后,便將面團兒交給長輩們,讓他們做東西給自己吃。第二件大事便是買些小玩意兒,然后大大小小的聚在一起,展現(xiàn)自己手中的能力??峙碌谌遣攀潜Wo自己的新衣服,以免他們新年還沒過便糟蹋的不成樣了。
等到出席來了,便到處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穿起新衣,門貼紅對聯(lián),在大街小巷賀新年,也是必不可少的事情。除夕夜鞭炮聲連綿不斷,不管是誰都精神抖擻的。
當然,春節(jié)那日來時,就截然不同了大伙兒聚子一個大堂里,聊天、喝酒、看表演、耍戲子……樣樣都有。原本分在四處的桌子此時也拼成幾個大桌子,每個桌上都有自家做的“茶果”和新鮮玩意兒,以及自家兒女在外地帶回來的小食,特別熱鬧。晚上,大伙便在自家亭院白起桌子,賞景聊天;小孩子們則在則在一旁地安置等、財迷,玩躲貓貓。這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尾聲,老家的春節(jié)在正月十九結束了。學生做作業(yè),大人么照常做事。一切又恢復平常,可喜氣卻還蕩漾在空中揮之不去。
母親的家鄉(xiāng)在鐘祥,那么鐘祥也算是我的另一個家鄉(xiāng)了。
按照鐘祥的叫法,春節(jié),叫過大年,而元宵,則叫做過小年。
要說過年的氛圍,城區(qū)也許感覺不到什么,要想真正體驗,還得去鄉(xiāng)村田野間看看,領略保存下來的年的原汁原味。
相對于城里,這兒過年似乎著急一些:剛進入臘月,便能隔三差五地聽見殺豬聲。殺豬的是鄉(xiāng)親們用少許的煙和錢請來的,他們通常以此為生,鄉(xiāng)親們叫他們“殺豬佬”。“殺豬佬”一般由三至四人組成,自帶工具和一個大桶。一到臘月,便挨家挨戶地幫人殺豬。
到了臘月二十,要過年的氣氛就更濃了。雖然是一年最冷的時候,可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們并不因為寒冷而減少過年與迎春的熱情。
進入臘月二十以后,人們便緊鑼密鼓地開始準備年貨。吃的方面當然是最重要的。春節(jié)必備菜,如蟠龍菜、魚、蒸肉、香腸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當然還有瓜果:臍橙、蘋果、蘆柑……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值得一提的,是鐘祥的傳統(tǒng)點心:交切(芝麻糖)、酥糖、金麻果……到了年三十兒,親朋好友聚在一起,主人拿出這些,直看得小孩口水流!
從臘月二十起,街上的貨攤子就多了——賣春聯(lián)的、賣年畫的、賣祭祀用品的等等都只會在這時出來。
到了臘月二十五、六,炒花生、炒蠶豆的時候到了。是需要用干燥的河沙炒的,但二十七到二十九是忌做這些的,民間有“七不炒,八不鬧,九號炒了惹強盜”的說法。
二十七、二十八是做包子、蟠龍菜的時候。所謂包子也不是普通意義上的包子,是沒有餡兒的,說白了就是“包子的外形,饅頭的內心”。而蟠龍菜的工藝太過復雜,現(xiàn)在人們基本買現(xiàn)成的了。
到了二十九,家里的長輩便不再準備,等著在外拼搏的孩子們回到家的港灣。
年三十兒,大人們會去先輩的墳上燒幾柱香,放幾掛鞭,稱上墳,以表達對先輩的懷念。外婆也常跟我和弟弟說,這是在請祖宗們過年。但現(xiàn)在為了低碳環(huán)保,放鞭炮的也就少了些。
到了下午,準備年夜飯時,是一片溫馨祥和。婦女們在廚房準備饕餮盛宴,而男人們則張羅著貼春聯(lián),小孩們則坐在沙發(fā)上,對著取暖器,吃著、喝著、笑著、鬧著。好一片其樂融融!
紅燭和香點燃了!當家的燒著紙錢,口中念念有詞。等放了鞭炮,便可開始大飽口福。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什么人睡覺,都要守歲。
正月初一開始拜年。鐘祥有“初一拜父母,初二走丈母”之說。初三之后,則根據(jù)親戚的遠近,依次拜年。當然,這是小孩們最高興的時候,因為他們的紅包是大人們免不了的。
元宵,是鐘祥人民的小年,這是新年的又一個高潮。這天會有許多煙花盛宴,并有觀花燈、猜燈謎、舞龍等節(jié)目。街上人們摩肩接踵,往日再冷清的街道也是車水馬龍。人們無不沉浸在節(jié)日的喜悅之中。
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學生陸陸續(xù)續(xù)地返校,大人們又照常做事。“一年之計在于春”,喜慶的新年和春姑娘攜手。新的一年,在火紅的“?!敝?,在碧根的嫩芽里,美麗地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