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記者講好故事觀后感15篇2023

| 項靜0

“好記者講好故事”活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不僅有助于提高記者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還能夠在全社會范圍內(nèi)傳遞正能量、引導正確的價值觀。下面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暮糜浾咧v好故事觀后感,以供大家參考,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好記者講好故事觀后感15篇2023

好記者講好故事觀后感2023篇1

影片之前,我問自己一個問題,新聞從業(yè)者的使命任務是什么?影片之后,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最大的體悟,大概就是好記者們好故事中的兩個字:“家”和“國”,在她們的筆下和鏡頭下,“家”是最小國,“國”是最大家。好記者們的筆尖和鏡頭所向,有最平凡的普通人,也有我們偉大祖國發(fā)生的大事。國的強盛,是桂嘉晨親歷,親見,親聞的的港珠澳大橋的成就,是李承澤激動萬分講述的一帶一路。小家成大國,英雄,可以是偉岸的,也可以是“渺小”。他們可以是澤仁拉姆《家是玉麥,國是中國》中的阿爸們,也可是以實際行動踐行“奉獻終身”的承諾的鐘揚,更可以是最最平民百姓的趙家和和張麗麗。在這些報道中,我們不僅看到的是家和國,更是新聞的`溫度和記者們的精神。

體悟之二,好記者講好故事,要深入實際,深入生活,深入線。崔真真的三雙鞋的故事,無不讓我們謹醒,新媒體時代下對新聞從業(yè)者提出來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新聞從業(yè)者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各方面技能,加快熟悉新媒體平臺的運用。情懷固然重要,倘若沒有有力的方式將重要的新聞報道出去,那么這個新聞也毫無意義。

最后,我覺得主持人結尾的那句話已經(jīng)給了我們最直接的答案了,所謂新聞從業(yè)者使命任務,即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望共勉!

好記者講好故事觀后感2023篇2

“我是你身邊那不變的關懷和問候,我是你心中最燦爛的微笑。熱戀的故鄉(xiāng),留下我深情的祝福;深愛的土地,留下我生命的足跡。我就是,郭明義?!?/p>

這是東北新聞網(wǎng)拍攝的微電影《我是郭明義》的.主題歌,是我作詞、作曲和演唱的。這部微電影網(wǎng)上觀看人次達到2.2億。為什么會這么火?我想是郭明義的精神感動了萬千網(wǎng)民,首先他感動的是我。

故事要從我第一次到鞍鋼采訪郭明義說起。接到任務時,我心里就嘀咕,傳統(tǒng)媒體已經(jīng)報道了那么多,在網(wǎng)上寫郭明義能有人看嗎?

老郭每天除了忙工作,還要參加公益活動,替向他求助的人奔波,我實在不理解他為啥給自己找這么多事??粗W角的白發(fā)和一身的疲憊,我忍不住勸他:“郭師傅,你都已經(jīng)是模范啦,差不多就行了唄!得想想自己?!北疽詾楹屠瞎苁炝耍f這樣的話不過分,但郭明義的臉色馬上變了,他忽地站起來,砰地把門關上,大聲質(zhì)問我:“說出這種話,你還是個共產(chǎn)黨員嗎?”

我被嚇蒙了,說實話,當時我真的還不是黨員。過了好一會兒,他盯著我的眼睛說:“我是一個黨員,只要黨的宗旨沒變,我就要這樣干!”那天晚上,老郭和我聊了很多,他的家人、工作、愛心事業(yè)。我真正懂得了支撐著他走過30多年的信念,全都來自他對共產(chǎn)黨員這個身份的.堅守。

老郭的話始終在我腦中縈繞。我在思考,整天為增加流量到處搜尋名人、富人、達人來吸引網(wǎng)民,我是不是習慣了所謂的眼球效益,變得庸俗了呢?我該怎么辦?怎樣才能把老郭的精神告訴更多的人?

看到微博,我心中一動,在微博這個魚龍混雜的輿論場中,怎么就沒有一種清新的聲音,讓人脫離浮躁、追求崇高呢?對!微博需要老郭,老郭也需要微博,郭明義實名微博開通了。我手把手地教他拍照片、發(fā)圖片,一起商量怎么寫好微博。

三年來,我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郭明義微博之中。我要讓老郭的微博成為指尖上的正能量,讓老郭成為網(wǎng)上的紅色大V。

老郭在微博上曬礦山、曬工友、曬詩歌……曬的最多的是社會上發(fā)生的好人好事,老郭還讓微博成為拯救生命的綠色通道,老郭接到一位孕婦家屬的求助電話,他馬上發(fā)出一條求助微博,隨即被700多名網(wǎng)友轉(zhuǎn)發(fā)。一個小時后,獻血的志愿者擠滿了醫(yī)院采血大廳。晚上6點多,老郭的微博上跳出4個字:“母子平安!”

我的陣地就是網(wǎng)絡。讓信念和情懷、善良和感動、奉獻與執(zhí)著閃動在微信上,烙印在微電影中,定格在網(wǎng)上展館里。這是我乃至每一個網(wǎng)絡新聞人不變的使命。

當我真正成為一名黨員,面對黨旗宣誓的時候,又想起老郭的話:你還是一名共產(chǎn)黨員嗎?作為一名黨員,作為一名網(wǎng)絡新聞人,這個問題的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要在網(wǎng)絡上彰顯鮮明的紅色,讓我們的價值觀在網(wǎng)絡上無處不在。這是一個承諾,更是一種責任!

好記者講好故事觀后感2023篇3

今天和孩子一起觀看了《好記者講好故事》這個節(jié)目。這個節(jié)目很感人也非常激勵人心,是一個不錯的節(jié)目!使我和孩子都受到了不小的啟發(fā)和鼓舞,增強了為社會增加正能量的強烈使命感。

在觀看的過程中,孩子看的很認真,也很認真的去聽去理解。每個小故事都那么投入。偶爾的會問一些不太理解的問題和詞語。伴隨故事的情節(jié)或是感動或是開心或是興奮鼓舞。

看完這個節(jié)目,里面每個故事人物都是那么經(jīng)典,感受著那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我們從中受到了不小的教育和啟發(fā),在她的成長中也是一筆不小的財富,我也有不少收獲。付出得到收獲,努力獲得成功。作為家長的使命和責任就是:“用愛心去觀察感受孩子,去愛護和關心孩子?!钡⒉皇撬^的溺愛,而是用心去引導孩子,做到心靈的`共鳴。作做為家長應該去提示、鼓勵,去保護孩子。來培養(yǎng)孩子的和平無私的大愛精神,做個明白人,這也是做家長的本份。

在孩子學習的這個階段,不單單是老師一個人的責任,更需要家長的配合和支持理解。作為老師要有積極、樂觀、不妥協(xié)的精神。讓孩子在這個信息化飛速的時代,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里。在她的人生漫漫長征路上茁壯成長,從而學到更多的東西。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有用的棟梁之才!

好記者講好故事觀后感2023篇4

用唯物史觀考察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就會得出中國歷史是由中國人民創(chuàng)造的,中國人民是中國歷史上的真正英雄的必然結論。

如今,實現(xiàn)近1億人的脫貧壯舉在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中國千百年來的歷史進程也未曾有之。不過英雄的中國人民終會創(chuàng)造奇跡,廣大貧困群眾即將用自己的雙手實現(xiàn)整體脫貧,他們的`非凡成就將會在歷史長河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然而,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不是輕輕松松一沖鋒就能打贏的,脫貧路上仍有許多硬骨頭要啃,已脫貧的群眾近200萬人有返貧風險,需要及時鞏固脫貧成效,全國有52個縣還未實現(xiàn)脫貧,其中的貧困群眾更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老年人、患病者、殘疾人的比例達到45.7%,加之受疫情影響,更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增添了難度。

作為貧困群眾“知心人”與“領路人”的幫扶干部,自然有義務和責任在脫貧攻堅決勝之時扶上馬,送一程,協(xié)助他們掃清黎明前的黑暗,讓作為歷史創(chuàng)造者的貧困群眾能夠書寫好中國脫貧致富的好故事,心無旁騖答好最后的“脫貧考卷”。如此才能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經(jīng)久不衰”的數(shù)據(jù)支撐。

打好脫貧攻堅戰(zhàn),關鍵在人,在人的觀念、能力、干勁。現(xiàn)在,廣大幫扶干部無需隱藏實力,要以“兩不愁、三保障”為出發(fā)點,盡銳出戰(zhàn),展現(xiàn)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觀念,發(fā)揮脫貧“多面手”的能力,拿出永不言棄的干勁,并以實事求是,艱苦奮斗的作風,頂住壓力,迎難而上,力克扶貧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協(xié)助好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同時,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是識別鍛煉干部的最佳試煉場,幫扶干部要沉下去,用實踐檢驗自身能力。要親自嘗一嘗貧困群眾餐桌上的飯菜,檢驗群眾是否愁吃;瞧一瞧貧困群眾的衣柜,檢驗群眾是否有衣穿;看一看貧困群眾的房屋,檢驗群眾住房是否跑風漏雨;陪一陪貧困群眾到醫(yī)院看病,檢驗群眾是否看病難……如此檢驗,就能查出各項脫貧風險,使得幫扶措施更精準、幫扶成效更突出、幫扶信心更充實。

并且要將“話筒”交給貧困群眾,讓他們像竹筒倒豆子一樣,直截了當把脫貧中還存在的困難以及自身脫貧所總結的經(jīng)驗方法講出來。這樣既能摸清脫貧中所存在的“隱形頑疾”,找到“接地氣”的脫貧方法,從而以點帶面,惠及其他貧困群眾。又能拉近干部同貧困群眾之間的距離,提升脫貧滿意度,激發(fā)貧困群眾改變落后現(xiàn)狀的內(nèi)生動力,達到扶智與扶志,實現(xiàn)全覆蓋、無死角解決脫貧各項短板問題。

當貧困群眾不再煩惱“兩不愁、三保障”的問題,幫扶干部的協(xié)助工作就落到了實處。這極大鍛煉了干部做群眾工作的能力,也磨煉了干部的腦力、腳力、眼力、筆力。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更為后續(xù)銜接鄉(xiāng)村振興發(fā)展筑牢了干部基礎,讓英雄的中國人民能夠真正將脫貧致富的壯舉寫入歷史,讓振興夢根植于農(nóng)村大地,實現(xiàn)幸福的開花結果。

好記者講好故事觀后感2023篇5

觀看完《好記者講好故事》以后,更讓我了解到在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篇章中,記者是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期風云的記錄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從開山島,再到雪域高原,再到跨海大橋建設……它們記載于記者的筆端,凝聚新時期中華民族的新精神,為中國特點社會主義建設供給精神的氣力。

其中最使人印象深入的便是就在我們身旁的港珠澳大橋的故事。港珠澳大橋,作為世界上最長跨海通道,被一些外國媒體譽為“現(xiàn)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由于有了這座橋,珠江口東西兩岸,基礎設施實現(xiàn)互聯(lián)互通,為粵港澳大灣區(qū)建設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港珠澳大橋全長55千米,創(chuàng)造了諸多世界之最。它集橋、島、隧于一體,其中開鑿6.7千米的海底沉管隧道,成為世界級的工程困難。5月,第一節(jié)沉管成功安置。一節(jié)沉管的大小,超過一艘航空母艦的排水量,如此巨大的沉管要在最深44米的海底對接,這樣的難度可想而知。而港珠澳大橋要完成的則是30屢次這樣的“深海之吻”。其中,近500項專利技術,為全球同類工程提供了“中國經(jīng)驗”。

其中林鳴最使我感動,而為超級工程的總工程師,他全部工作親身坐鎮(zhèn)指揮,每件事都親力親為。即使是在因過度勞累而致使鼻腔出血,手術后4天,他又回到了工程現(xiàn)場隨船作業(yè)。正是由于有這些大國工匠,才能成績這件世界工程。

正是由于各經(jīng)濟特區(qū)勇立潮頭、銳意進取,充分發(fā)揮“實驗田”和“窗口”作用,才能成績我國改革開放來的光輝成績,實現(xiàn)歷史性變革、獲得歷史性成績的一個生動縮影。

好記者講好故事觀后感2023篇6

“探訪真相的腳步,追逐時光的身影,揮灑汗水的青春?!边@一次如約而至的中國記者節(jié)特別節(jié)目讓我久久不能平靜,讓我打心底地敬佩記者這一職業(yè)。作為時期的見證者和記錄者,他們用手中的筆、麥克風和鏡頭,傳播每種聲音,發(fā)掘每個真相,替百姓發(fā)聲,宣揚黨的意志,同時也記錄著這個時期的進步。

我敬佩那一個個堅守崗位,不辭辛苦的記者,用千萬個日晝夜夜,給百姓帶來一個個報導,一個個故事,讓大眾能聽見來自大江南北的聲音。在危險中記錄著戰(zhàn)爭的面貌,劉萬利在生死中砥礪前行,支持他的,是責任和一顆愛國的心。他為國家自豪,在他心里最深處,是一面國旗;在軍隊中陪伴解放軍,記錄軍人的艱辛,感悟英雄的含義,杜娟在人民軍隊中傳播他們的故事,感染著我們每位,燃起我們心潮澎湃的情懷;見證著“一帶一路”的興起的李承澤,一路播報,一路收獲,一路前行;看到榆林治沙造林成功的郝沖,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在推動綠色發(fā)展的路上傳播著屬于這里的聲音。

還有很多很多的故事……

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4月在淄博產(chǎn)生的故事,一個孩子掉入10米多的枯井,通過網(wǎng)絡直播,讓大眾的心連在一起。由于發(fā)掘機不夠,用網(wǎng)絡將消息分散,半小時轉(zhuǎn)發(fā)量超百萬,成功地讓21臺發(fā)掘機同時工作終究救濟成功。這一次事件,是融媒體報導的實踐,也是其優(yōu)勢的最好利用案例。利用不同的載體進行傳播,用創(chuàng)新報導方式推動救濟成功,讓無數(shù)的觀眾在線見證一個新聞的產(chǎn)生。我由衷地為自己選擇了這樣一個專業(yè)而感到自豪,也是這時候才明白,我們的網(wǎng)絡與新媒體專業(yè)的優(yōu)勢和意義所在,肩負責任,與大眾同行,觀眾在哪里,我們就在哪里。

對新聞記者來講,“,牢記使命”是我們的座右銘;對全國觀眾來講,大國故事,能給予我們氣力;作為廣大網(wǎng)友,凡人小事才能感動人心,最珍貴的是真誠。心中有信仰,筆端有氣力,我們每個記者都要有自己的價值方向,要有堅定黨的信心,講好中國故事,記錄偉大時期,用筆尖刻下每個瞬間,用鏡頭見證每場劇變。

牢記使命,講好中國故事,是每位記者的使命。

好記者講好故事觀后感2023篇7

9月13日,一切都顯得那么平靜。所以,當噩耗傳來的時候,我是不信的。但殘酷的新聞迅速出現(xiàn)在了各大媒體平臺——重慶電視臺的直升機在執(zhí)行航拍任務時不幸墜毀,機上4人全部遇難!我的同事宋昊恩和蔣亞,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蔣亞和宋昊恩是重慶廣電航拍事業(yè)中的黃金搭檔,有人說,“他們就是為航拍而生的”。他們多年來所拍攝的《鳥瞰新重慶》,以其超低空穿行、橫跨90度的拍攝畫面令人驚嘆折服,成為所有生活在這座城市里的人心目中的經(jīng)典。

每一次航拍對于宋昊恩和蔣亞來說,無疑都是一場戰(zhàn)斗。他們必須透析重慶各種地形地貌,制定詳細計劃,應對各種氣候。一天可能會飛行9個小時,在狹窄的機艙里,蜷縮著一動也不能動。昊恩患有高血壓,但降壓藥有利尿作用,為減少飛機的起降,他在航拍時從不吃藥。蔣亞因為高強度的航拍患上了強直性脊柱炎,一疼就是一整夜。

209月13日中午12點多鐘,昊恩給我發(fā)了一張他在飛機上拍攝的照片,說天氣不理想、有點失落。我萬萬沒有想到,那竟成了他留給我最后的聊天記錄。十幾分鐘后,飛機失事了。有著雄鷹夢想的昊恩和蔣亞,將他們年輕的生命定格在了云層之上。

最初看他們留下的最后的影像時,這畫面上寫著美,寫著國家的發(fā)展與時代的變化。而現(xiàn)在,我看到這畫面上分明寫著記者的責任和擔當。而在中國,用生命踐行承諾、用忠誠守護使命的記者又何止宋昊恩和蔣亞……

20多年妙手著文章、創(chuàng)新做公益的俞佳友,始終沖在新聞第一線的高思杰,歷時9年寫數(shù)篇內(nèi)參為一起冤案平-反堅持不懈的湯計……他們之所以有如此的人生高度,是因為他們把根扎在了最厚的土壤里。

新聞界前輩穆青有句名言“勿忘人民”,因為人民在哪里,新聞就在哪里!做記者27年,我深深地知道,生在今天的中國,我們是幸運的,因為有無數(shù)的新聞在前面等著我們。

好記者講好故事觀后感2023篇8

這世上寫故事的人千千萬萬,作家、導演甚至是藝術家,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述說著不同的故事。有的故事通過文字來記錄,有的故事通過影像來述說,有的故事通過夸張的線條、豐富的色彩來呈現(xiàn)。那么,記者這類故事講述者,有什么特別之處呢?我想,這應該從新聞本質(zhì)的特征上尋找答案,那就是——真實性。不同于作家的文字、藝術家的畫筆,記者通過真實的事實來講述這個時代中你我的故事。

有人為博眼球,故意使用血腥暴力獵奇的內(nèi)容去迎合讀者的窺探欲;有人為取利益,字里行間煽動情緒,挑起紛爭,掩埋真相;有人打著記者的名義,搜尋公司的黑料,上門勒索敲詐;有人仗著自媒體的稱號,在各種雞毛蒜皮的小事里撕扯,批量制造只輸出觀點不顧事實的流量爆款文章。在今天這樣的后真相時代,受眾最看重的似乎是情緒的宣泄,而非事實的澄清。記者千辛萬苦做出的調(diào)查報道,可能閱讀的人寥寥無幾。在市場和經(jīng)濟利益的雙重壓榨之下,站在新聞道德的十字路口,記者面臨著何去何從的艱難選擇。

在“好記者講好故事”——中國記者節(jié)特別節(jié)目中,眾多優(yōu)秀的新聞工作者,用他們的故事,回答了新的時代環(huán)境下記者應該何去何從的問題,回答了應該如何堅守新聞理想的問題,為奮戰(zhàn)在一線或是即將踏入新聞行業(yè)的媒體人指明了方向。

什么樣的故事是好故事?也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標準,但是在我看來,能打動人心的故事就是好故事。不管是宏大如見證中國奇跡的故事,還是堅守如一棵樹到一片林的轉(zhuǎn)變的故事;無論是信仰如英雄連隊的傳承的故事,還是忠誠如一家人世代守護祖國邊境線的故事,這些故事無一不是從“小切口反映大主題,小故事展現(xiàn)大時代”。正如一滴水能折射太陽的光芒,時代和國家是由一個又一個平凡的人組成的,展現(xiàn)他們身上的故事,也是從側(cè)面反映時代和國家的變化與特征。

挖掘普通人身上不普通的故事,真實地記錄和描寫,自能準確地擊中讀者心中最柔軟的地方。沒有人喜歡冷冰冰地說教,也沒有人喜歡夸大其詞的宣傳和不顧實際的贊美。許多新聞想要報道典型人物、典型事件,樹立正面的榜樣,但是由于“假大空”的溢美之詞,將人物包裝成了“紙片人”,干癟空洞沒有血肉,反而弄巧成拙。一個好故事,應該以真實的事實為骨架,以獨特的精神為神韻,以和人民的聯(lián)系為經(jīng)脈,惟其如此,才擁有打動人心的可能。

一個好故事的背后,包含著一個好記者不懈的努力和追求。好記者寫出的并不都是好故事,但是一個好故事必定由一個好記者寫成。一個好記者,他應該是忠實地陳述事實,警惕地探索真相,溫暖地傳遞價值。同時,好記者不僅是時代的見證者,去記錄歷史車輪的軌跡;更應該是故事的挖掘者,去洞察人性的幽微與豐富。

也許,探尋真相的道路上充滿了艱難和危險,暗訪記者每一次深夜尾隨都是和不法分子斗智斗勇的較量,駐外記者親歷紛飛的戰(zhàn)火,死亡就在一米開外;也許,采訪的過程并不總是一帆風順,高原上到故事主人公的家的路走了四天,暴風雪讓車無法開動,他們扛著攝像設備冒著風雪走了十幾個小時。

一個好記者,總是想著離現(xiàn)場近一些,再近一些,“人民的關注在哪里,我們的輿論陣地就在哪里”;一個好記者,總是心系人民,扎根土地,“只有俯下身、沉下心,才能記錄一個‘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的故事”;一個好記者,總是不忘自己的使命,不忘黨和人民的囑托,“‘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這是媒體人的職責使命,也是我們不能忘卻的初心”。

作為一個新聞人,我們理應具有大格局。借用百年前理學家張載的話,“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這也可以看作是媒體人的新聞理想和追求的寫照。

好記者講好故事觀后感2023篇9

__年夏天,我獨自一人坐上南下的火車,去了福建一份都市報,在那里開始了我的新聞旅程。

幾年里,我時常在想:我們?yōu)檎l怎樣寫作?有前輩告訴我,做新聞就是做事,做事的根本是做人。

是的,事實上,我們一生都會面臨相同的問題:我們要做什么樣的人?我們要做什么樣的事?我們要怎樣去做事?

我們會很容易給出一個答案:做正確的人。做正確的事。正確地做事??墒菍嵺`我們的答案,可能需要耗費一生的時光。是什么讓我們永遠抓不住正確的答案?我想,答案是:我們始終沒有解決內(nèi)心的沖突———我們?yōu)檎l寫作?

做記者,有人追求的只是一種謀生手段,有的人只追求一份體面的職業(yè)。分歧在于內(nèi)心。

幾年來,我一直為“新聞”兩個字激動和驕傲。我熱愛我從事的這個職業(yè)。在這個行當中,我曾經(jīng)被朋友和同事們寄望去“開創(chuàng)大場面”,也曾因為能力的欠缺而自怨自艾。但是,有多少人能如同我們這般幸運,在一個風云際會的時代里成為“當下”的記錄者,成為“歷史”的見證人?我們是記者。顯然,我們不是作家、不是教師、不是評論家、更不是什么無冕之王……記者要做的事情,不是創(chuàng)作,不是教導讀者,不是對事物發(fā)表看法,我們要做的事情只是代替背后成千上萬的讀者,替他們選擇的對象發(fā)問或是探查一件讀者感興趣的事情,然后用旁觀者的身份、平靜的心態(tài),客觀真實地寫出一份報道,回答讀者的困惑……做記者,幾乎每天要研究選題,寫作稿件,然后是每周,每年。

要做一個好記者,我的強烈感覺是,一定要有長跑的毅力和心理準備。

我們很多青年記者,包括我總是在詢問:怎樣成為一名好記者?怎樣寫出一篇好新聞?

我想,這一方面能證明我們對于新聞事業(yè)的激動與熱情,另一方面也意味著我們面臨最緊迫和焦慮的問題。

有時候我聽到一些“訣竅”,有人推薦我們閱讀一些范文,更多時候,我被告知:去做,去寫,去思考。然后告訴自己:我這一篇比上一篇寫得好。做新聞就像談戀愛,唯有實踐才能抵達幸福。

我還聽到一個關于閱讀的“訣竅”,那就是讀杰作,讀偉大的故事。好新聞就是一個好故事。好記者就是一個杰出的講故事的人。新聞與小說一樣,都是故事,它們之間的本質(zhì)區(qū)別在于:新聞是真實的,小說是虛構的。那些偉大的故事會告訴我們,將故事講好是很值得驕傲的事……所有東西都要回歸到信仰。你相信什么,你就可能成為什么。

在通往信仰的道路上有無數(shù)條岔路,這時已不存在天賦、能力或者運氣的差別,關鍵在于你的選擇。你選擇了什么,你就可能成為什么。

好記者講好故事觀后感2023篇10

20--年3月的某一天,一個叫黃宏成的臺灣人,回到老家福建南靖縣梅林鎮(zhèn)梅林村黃氏祖祠祭拜,讓人沒有想到的是,他和20多位黃氏后人,齊刷刷地匍匐于地,親吻腳下的土地足足12秒。讓人更沒想到的是,這只是黃先生親吻大陸30多個省和臺灣319個鄉(xiāng)鎮(zhèn)大地泥土的數(shù)百個12秒中的一個場景而已。

20--年,我成了一名駐臺灣記者。去往機場的路上,一眼望去,都是塵土飛揚的工地,有紅澄澄的、也有黃澄澄的,司機告訴我,那是紅壤和黃壤。俗話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海那邊的水土,不知是否包容得下我這來自大陸廈門的小女生?

一下飛機,就直奔市區(qū),蔓延的綠意,怎么也遮不住臺灣泥土的顏色,同樣的紅澄澄、同樣的黃澄澄,我一時間竟忘了自己方才曾在兩岸之間的起落。

“小姐你是從大陸來的哦,那你會唱‘起來’那首歌嗎?”臺灣司機這么一問,我才回過神來,有點迷茫地問,“‘起來’是什么歌?”弄了半天才搞懂原來他指的是《義勇軍進行曲》。

于是,在海的那一邊,我第一次唱響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竟然是在出租車上,和一位司機大哥。

去年中秋,我去臺南麻豆采訪當?shù)氐奈牡┳鎺煚敗I郎宅郭家。初見郭老先生,他頭上戴著綠營選舉造勢的帽子,對我們的采訪極為抗拒。老人家連連擺手說:“不要采訪啦,你們大陸人來臺灣,賺錢的是你們,又不是我們?!蔽耶敿从瞄}南話回答:“阿伯,我就是在大陸吃到你們麻豆的文旦,才專程來采訪您的?!笨吹贸鰜恚乙婚_口,他很吃驚,“原來你們也會講臺語哦。”我告訴他,不只是我,在大陸還有兩千萬人,每天都說著和他一樣的閩南話。

原來在海的那一邊,有時只需要一段鄉(xiāng)音就能夠彌合那長長又深深的心隔。

在高雄左營,我們見到了祥和里里長劉德文,12年來他堅持著一項“特殊服務”,義務幫助轄區(qū)內(nèi)的老兵將骨灰送回大陸。當航班抵達老兵故鄉(xiāng)時,他堅持骨灰盒必須先放地上一段時間,按他的說法叫“走地”,讓老兵可以第一時間腳踏家鄉(xiāng)的土地;他的服務專用袋,是喜慶的紅色袋子,用來安放老兵的骨灰盒,他說,對中國人來說,落葉歸根是喜事,這是中國人的倫理。

原來在海的那一邊,他們也會用心貼著土地,用夢裹著情誼,更會用回家的陪伴去消弭游子遠走的距離。

今年6月,大陸國臺辦主任張志軍訪臺,成為第一個到訪臺灣的大陸對臺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那天他前往拜訪高雄杉林區(qū)的一處木瓜果園,很多當?shù)毓r(nóng)拿著各式各樣的小物件,熱情地向張志軍索取簽名。一位果農(nóng)手里拿著寫有“張志軍”三個大字的斗笠愛不釋手,他說,他要把這頂斗笠?guī)Щ丶覓斓綁ι?,留作紀念。問他為什么,他說:“因為這位大陸高官說話很實在。”

原來在海的那一邊,在一樣土地上著笠耕作的人們,雖說誰都有誰的好惡喜厭,但誰也都有誰的鄉(xiāng)里鄉(xiāng)情。

那里的人,和我們說著一樣的語言;那片土地,和我們有著媽祖關公的文化傳承。但總有一些情境,還是敵不過可怕的政治操弄。我被一個司機在半路上丟下過,就因為我是大陸來的。一路走回,腳底仍舊是紅壤和黃壤的交合,這樣的遭遇,并沒有讓我模糊那片土地的顏色。因為,那片泥土有溫度,記者往往是第一個感知其人情冷暖的群體;因為,那片泥土有尺度,記者往往是第一個用其來丈量心與心距離的群體;因為,那片泥土有跨度,記者往往是第一個體驗超越分歧尋求共識的群體。

海的這一邊和那一邊,多少有著事實上的距離,但正如臺灣詩人向明所寫:銅墻的壁壘呵,終不敵親情的柔指,輕輕一推,就踉蹌地閃了過去……不是嗎?

現(xiàn)在是20--年的年末,我不知道,現(xiàn)在黃先生的吻,落在哪里;但我知道,半個世紀的風,無論隔著怎樣一灣海峽,揚起的都是同一把泥土。

好記者講好故事觀后感2023篇11

記者是什么?有人說,記者是份體面的工作,是種權利,是無冕之王,是社會的一面鏡子,等等。

記者是什么?做記者12年來,我一直努力地在尋找一個確切的答案。

記者是什么?我想,記者意味著關愛。我手頭是剛剛出版的《新聞人》,封面上有張?zhí)厥獾恼掌?,頭發(fā)蓬亂、眉頭緊鎖的我抱著一個昏迷著的小女孩沖向新聞110的采訪車。小女孩叫劉芳,來自重慶,才11歲,不慎從屋頂摔下來,造成顱內(nèi)巨大血腫,隨時會奪走她稚嫩的生命。今年8月4日,劉明文抱著昏迷著的女兒從濮院趕到曙光醫(yī)院救治,但醫(yī)院要1萬元手術費。這名重慶打工者哭著把女兒抱了出來,他口袋里只有300塊錢。但當我聞訊后趕到現(xiàn)場時,父女倆已乘公交車走了,如果追不到女孩,意味著如花般生命的凋謝。新聞110采訪車飛駛到洪合鎮(zhèn)時,才把父女倆追回。一路上,我與市中醫(yī)院聯(lián)系,醫(yī)院開通綠色通道,成功地進行了手術。

禾城,留住了一條年輕的生命,文章見報后的當天下午3時多,市委副書記壽劍剛托人送來了1000元個人捐款,這是劉芳收到的第一筆捐款。我被濃濃的愛意感動著,知道劉芳有救了。很快,所有的手術費用都籌齊了。感謝攝影記者在我不經(jīng)意間定格了這個畫面,我時常揣摩著這張照片,心頭會涌起一種莫名的感動。為了我簡單的舉動所能得到的社會回應,為了我們這座城市給予一名重慶女孩的愛心,為了枯萎的花朵重新吐出生命花蕾。

記者是什么?我想,記者意味著一種責任。我手里這把剃頭刀,在3年前差點結束了一名女孩的生命。__年11月的一天,這名經(jīng)受感情挫折的廣西女孩打來電話,說我要自殺,割腕的刀片都準備好了。我一直開導到深夜,最后,這名女孩把刀片給了我,笑著說,我要勇敢地活下去。3年過去了,這把剃頭刀一直藏在我辦公室的抽屜里,它時時提醒我,我是一名記者,我對于社會責無旁貸。

記者是什么?記者意味著付出。一部手機帶在邊上,24小時開通,隨時應對突發(fā)性新聞,無論在單位還是在家里,無論是冰天雪地還是暴雨如注,無論是在白天還是在午夜暖暖的被窩里,這就是所有新聞110記者的工作狀態(tài)。為了這個嘉興日報社的名牌欄目,我們一直在努力著。三班倒的妻子已習慣于把飯菜冷了又熱而不見我回家,甚至陪她逛一次街都會讓她樂上好幾天。我的寶寶還很小,__年7月,我接手新聞110工作時,她只在媽媽肚子里孕育了5個月。我記得寶寶出生五六個月時,開始顯現(xiàn)對于新聞110手機的鈴聲音樂特別敏感,無論在喝奶或是哭鬧,只要新聞110手機一響,小家伙馬上靜下來,認真地聽著,搖頭晃腦,一副陶醉的樣子。我不得其解,還是妻子一語道破,寶寶在肚子里的時候就聽慣了這種音樂,一個晚上起碼十幾次,這手機鈴聲成了寶寶最初的胎教。

記者是什么?我們都一直努力地尋找著答案,但真的給不出確切的答案。因為,我們記者之路還在延伸,記者的內(nèi)涵還在豐富,還有待你我繼續(xù)努力。

“我赫裸裸地來到這個世上/一步步,一步步/蹣跚地走/與墓地間的距離便是生命。”這是我學生時代寫的一段詩句。我想,若干年后回首生命旅程,我看到了很多風景,我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我無愧于記者的稱謂,所以,我是滿足的,我是快樂的,我是無悔的。

好記者講好故事觀后感2023篇12

6月23日下午,由中宣部、中央網(wǎng)信辦、國家廣電總局、中國記協(xié)主辦的第六屆“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活動通過網(wǎng)絡直播形式進行全國開講。我省省直主要媒體記者、部分高校新聞與傳播學院師生通過網(wǎng)絡集中收看,各省轄市、濟源示范區(qū)的新聞工作者、基層干部群眾代表分別在當?shù)亟M織了集中收看活動。

在本次巡講活動中,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媒體的14名演講人通過網(wǎng)絡講述了他們采訪的感人故事,交流了媒體人踐行“四力”、傳遞正能量的深刻感悟。河南日報報業(yè)集團大河報記者楊書貞作為我省媒體代表參加了本次巡講。

從戍守邊關的軍人到三代治沙的八步沙人,從為民生問題奔跑的記者到為國家強大拼搏奉獻的科研人,從家國情懷到脫貧攻堅,從“一帶一路”到大國制造……一段段飽含深情的講述,一個個震撼人心的畫面,抒寫了人民心聲,見證了時代進步,深深感染著收看現(xiàn)場的觀眾。廣大青年記者看后紛紛表示,媒體人要努力提高自身新聞理論素養(yǎng),樹立高尚的新聞職業(yè)道德,用雙腳丈量新時代,用真情傳遞正能量,傳播中國好聲音。

好記者講好故事觀后感2023篇13

據(jù)了解,為學習貫徹關于宣傳思想戰(zhàn)線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宣部、中國記協(xié)繼續(xù)舉辦了第六屆“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活動。為進一步擴大活動影響力和覆蓋面,同時考慮到新冠疫情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此次巡講活動采用了網(wǎng)絡直播的形式進行。

在這場直播中,15名優(yōu)秀演講人緊緊圍繞和黨的精神,真情講述一線采訪經(jīng)歷和切身感受,展示了新聞戰(zhàn)線在年重大新聞事件中取得的豐碩成果。演講者中,有的通過讀者來信中的線索展開調(diào)查采訪,反映心聲,回應關切;有的用影像見證“一帶一路”這粒來自中國的種子,在世界各地開花結果的歷程;有的通過新中國成立70周年電視宣傳報道中的點點滴滴,展現(xiàn)電視媒體工作者的使命擔當;有的用8年的時間,記錄下一家人與一面旗的故事……

講者動情,聽者動心。一個個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好故事,展現(xiàn)了記者們的新聞理想與職業(yè)素養(yǎng),深深打動和鼓舞著觀看直播的觀眾。有觀眾留言稱,在身邊的好記者,接地氣的好故事,彰顯了新聞行業(yè)在當今時代蓬勃發(fā)展的朝氣。

好記者講好故事觀后感2023篇14

為學習貫徹關于宣傳思想戰(zhàn)線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宣傳部要求, 6月23日下午,鄭州市中原區(qū)林山寨街道農(nóng)業(yè)銀行社區(qū)組織全體人員觀看《好記者講好故事》直播節(jié)目,此節(jié)目利用熒幕的方式,讓優(yōu)秀的記者們在觀眾面前分享他們記錄的新聞,歷經(jīng)的故事。盡管每一個故事看似都很平凡,但是就是這些普通的故事,其背后自有萬鈞之力,傳送著滿滿的能量。

在觀看《好記者講好故事》之后,農(nóng)業(yè)銀行社區(qū)工作人員受益匪淺。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好記者講好故事》拉近了普通民眾與新聞一線工作者之間的距離。一份記錄,一分真實;一個鏡頭,一分溫暖;一個腳印,一個未來。這就是記者們最真實的寫照。這樣的記者們,走進別人的生活,再來影響我們的生活,給我們的前行指引著。好記者們的存在,讓這個社會行進多了一束光。作為后起之秀的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將每一個‘沉甸甸’的故事講述,將每一份滿滿的能量傳遞,讓這個社會更加光亮。他們用一件件感人事跡,讓榜樣的力量更強大,讓先鋒的光芒更耀眼!展示了新時代新聞工作者作為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的魅力和風采?!鄙鐓^(qū)主任白俊杰表示,通過此活動,社區(qū)全體人員要學習優(yōu)秀記者們不為艱苦、不懼危險、熱愛國家,,砥礪前行的優(yōu)秀品質(zhì)。這是新時代基層社區(qū)工作者所應該做到的。

好記者講好故事觀后感2023篇15

6月23日下午,由中宣部、中國記協(xié)等組織的第六屆“好記者講好故事”網(wǎng)絡直播巡講開講,來自全國各媒體的14位記者通過“人民視云”進行了“云演講”,講述新聞背后的精彩故事。

去年12月,第六屆“好記者講好故事”第一輪巡講活動30位巡講人分別組成3路巡講團,從北京出發(fā),赴河北、山西、江蘇、山東、江西、河南等地,分享一線采訪經(jīng)歷和所思所悟,引起了強烈反響。

今年,為進一步增強記者“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擴大活動影響力和覆蓋面,同時考慮到新冠疫情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巡講活動特采用網(wǎng)絡直播形式進行。全國各地組織新聞工作者、新聞學院師生、基層干部群眾代表等人在線進行“云”觀看。

湖南紅網(wǎng)新媒體集團記者張興莎第一個登場,通過圖、文、視頻相結合的形式,講述了與同事們一起歷時數(shù)月,跨越湖南、貴州、重慶三地記錄下《湖南最后的慢火車》的報道,帶著溫度的故事溫暖了全場。緊接著,來自新華社、中國民航報社、封面新聞等媒體的14位記者,分享了“一帶一路”上的中國故事、大興機場背后的科技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造奇跡的民航人、大涼山里網(wǎng)紅的籃球夢等。

“美麗的使者,記錄時代的真善美?!薄熬劢剐∪宋锏男了崂渑?,反映出大主題大情懷?!薄傲鳒I了,真是好故事,更是好記者!”觀眾紛紛通過后臺留言稱贊,記者們的講述樸素真實,震撼人心,傳遞了滿滿的正能量。

463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