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梅事跡15篇

| 項靜0

張桂梅的意義她用艱苦樸素、無私奉獻、燃盡自己,照亮別人的高尚情操,彰顯出共產黨人鮮亮的初心底色。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張桂梅人物事跡,您的肯定與分享是對小編最大的鼓勵。

張桂梅事跡15篇

張桂梅事跡精選篇1

學習了張桂梅老師的感人事跡,我和其他同行一樣心靈感到無比震撼。張老師始終把立德樹人,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斗目標,用愛心培育愛、激發(fā)愛、傳播愛。她用實際行動書寫了堅守、責任、擔當,為大山深處的貧困女孩點亮了前行的火把。雖然病魔總是折磨著她,但是為了幫助山區(qū)里貧困的女孩早日完成學業(yè),讓大山深處飛出更多的“金鳳凰”,她憑借著頑強的毅力,忍著病痛沖鋒在教育教學第一線。這份初心讓人尊敬,更讓人感嘆。張桂梅為我們全體教師樹立了標桿。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標剖析,見賢思齊。

用愛教育感化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我要用有限的生命、有限的力量為孩子們多做點事。”這樸實無華的言語,蘊含著張桂梅老師對山區(qū)貧困學生最深沉的愛。為了解到每一個學生真實的情況,她把家訪常態(tài)化,她經常拖著病體對學生家訪。多年來,她翻山越嶺10余萬公里走訪了1500多戶家庭,與家長交流溝通幫助他們解決了實際困難。

作為基層教師,我們應該把一顆愛心融化在學生的心田,尤其是對留守兒童、單親兒童、學困生等弱勢群體,要蹲下身子跟他們促膝談心,通過家訪和他們真心交流,詳細了解掌握他們的真實想法,成為他們傾訴衷腸的知己,千方百計幫助他們解決思想上遇到的困惑和其它實際困難,讓學生在無憂無慮的心境和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健康成長。

不忘教育初心,奉獻教育事業(yè)。

張桂梅老師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獻給了黨、獻給了教育事業(yè)、獻給了貧困山區(qū)人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牢記使命,永遠奮斗的堅定信仰和崇高境界。

面對接踵而至的各項榮譽,張桂梅始終保持著入黨之初的那份初心,把自己微薄的工資用于資助貧困學生和收養(yǎng)孤兒,把70多萬元的獎金全部捐獻給貧困山區(qū),一條洗得褪了色的牛仔褲、一件很老氣的花襯衫、一雙舊舊的黑皮鞋、一副厚厚的近視眼鏡,是伴隨她多年的“行頭”,生活十分清苦。她所有的心思都奉獻給了自己最熱愛的教育事業(yè)。

時下面對“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中華民族謀幸福”的歷史使命,我要以張桂梅這樣的榜樣為標桿,對標對表,學習她身上無私奉獻的品德與情懷,立足本職崗位,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干勁,不講條件、不計得失,一心一意做好教書育人的本職工作,努力為黨的教育事業(yè)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牢記使命,拼搏進取。

華坪女子高中建校初期,身為校長的張桂梅遇到各類棘手的問題,籌集建校資金困難、教師隊伍人員流失,以及疾病的痛苦折磨,但是對教育扶貧的堅持和對講臺的熱愛支撐著她一步一步走下去,最后到達成功的殿堂,張桂梅同志的頑強拼搏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在日常工作中,我有時得過且過,滿足于現狀,不思進取,知難而退,缺乏拼搏精神。工作上推下卸,敷衍塞責,缺少擔當意識,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較之張桂梅老師的拼搏與堅持,我是多么的慚愧和無地自容啊!

知己不足而后進,望山遠歧而前行。我要以張桂梅教師為榜樣,要從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在行動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責任心,樹立-切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鉆研精神,發(fā)揮敢于與一切困難做斗爭的思想和作風。刻苦鉆研業(yè)務知識,做到政治思想和業(yè)務都過硬。用一片赤誠之心培育人,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人,以崇高的師德塑造人。樹立終身學習的決心,活到老學到老。我要讓我的每位學生幸福快樂的成長,讓他們愉快地學習,把學習當作樂趣,我相信我定會做的更好!

張桂梅事跡精選篇2

十二月中旬,中宣部授予云南省麗江市華坪縣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時代楷?!狈Q號,褒揚她是點亮鄉(xiāng)村女孩人生夢想的優(yōu)秀人民教師,號召全社會向她學習。

分公司號召全體職工進行觀看,該節(jié)目用長達一個小時的篇幅詳細報道了張桂梅校長的先進事跡。張桂梅和1804個貧困女孩的故事再一次走進千家萬戶,傳遍大街小巷。張桂梅故事的背后是所有基層教育工作者無怨無悔扎根教育事業(yè),不計回報揮灑生命熱忱的精神,深深地感染著我們每一位職工,張桂梅堅守初心、扎根大山教育的先進事跡令無數人淚目,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在漫長的教學生涯中,張桂梅兢兢業(yè)業(yè),恪盡職守,孑然一身,以愛為教,富教于愛,每天五時起,一時眠,幫助那些大山中的少數民族孩子們真正實現了人生的夢想和價值,為祖國的各行各業(yè)輸送人才。其中有教師、醫(yī)生、律師、人民警察……讓無數懵懂的女孩真正明白“走出大山”的含義,無數的女孩忠心地感謝“張媽媽”無私的付出,她們紛紛表示:要學習和繼承她身上那種堅守初心,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堅韌執(zhí)著,鍥而不舍的精神品質,恪盡職守、愛崗教業(yè)的務實作風,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高尚情操,立足于各行各業(yè),回報“張媽媽”的一片深情厚愛。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句話是“張媽媽”最真實的寫照,一個用自己的生命在教書育人的老師,她只是一個平凡的人,但她用她的對教育的那份摯愛成就了一份偉大的事業(yè),真正把職業(yè)當事業(yè)來對待,用珍愛孕育著每一位莘莘學子,永遠成為孩子成才路上的貴人,努力做一名合格的“燃燈者”、“引路人”!

張桂梅的事跡感天動地,震撼人心,看了影片后,感動的同時,也引起了深深共鳴。如何才能在平凡的崗位,做出不平凡的成績呢?這就需要我們把“張媽媽”的精神牢記心中,---,發(fā)揚鍥而不舍的精神,愛崗敬業(yè)的作風,激發(fā)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熱情,立足本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共同攜手,創(chuàng)建美好的未來!

張桂梅事跡精選篇3

偶聞云嶺張桂梅,起初內心并無太大波瀾,但在看完她的第一個故事后,又忍不住一個接一個地看。從普通教師變?yōu)橐幻iL,再成為一位身兼數職的“校工”,她把自己的生活、生命和精力,全部投入到云南華坪縣的教育事業(yè),換取華坪大山深處女孩們的光明未來,留給福利院孩子們溫暖的回憶,即使生命的燈火日漸微弱,她仍舊沒有停下奉獻的腳步,撼動之余我更多的是自愧弗如。奉獻這個詞沒有艱澀難懂的含義,每個人都會有或多或少的親身體驗,很多人在做,也有很多人在看,也可能還是某些人的詩與遠方,而在張桂梅這里,它是生命的全部意義。

困局里,靠初心喚起力量,只為“用教育救一代人,不管多少”。張桂梅來華坪的初衷,本也帶著一個平凡人最樸素的奉獻意識——支持民族地區(qū)教育事業(yè),讓自己的教學生涯能做更多事。但當她接觸到那些大山里失學的女孩們,那顆質樸的心里萌生出更大的夢想:要改變低素質的母親、低素質的孩兒。幾番思量,認為這么好的事情肯定會有人支持,相信三五塊錢累積疊加定能集腋成裘,每年假期外出集資成為她業(yè)余時間的主要項目,她“乞討式”的辦校計劃幾年下來也才籌到一萬多元。徘徊無助之際,偶然的機緣,媒體的力量幫助她獲得了來自各方的支援,華坪女子高中落成,并迎來第一批100名不用交學費的女生。在接下來的開局之痛、升學之難里,她用入黨誓詞和紅歌凝聚了師生們共克難關的決心,傳承著中國獨有的紅色文化。華坪女子高中的建校初衷以及后續(xù)的運營,是張桂梅將小愛匯聚成大愛,用一顆愛心凝聚成百上千顆愛心的過程,無論是這愛,還是這顆心,都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在滋養(yǎng)和成就。

坎坷中,“再堅持堅持”,把教育扶貧事業(yè)越做越大。學校落成,逐漸步入正軌,華坪縣越來越多大山里的女孩,在這里實現了從大山跨進大學門的夢想,改變了從今往后的人生。作為旁觀者,說起這件事,也深感到不容易,更何況是促成這一切的張桂梅。每當遇到困難,她都會說“再堅持堅持”,為學?;I資籌不下去的時候,在最初學校里的老師、學生留不住的時候,在她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的時候,在福利院孩子遇到大難題的時候。常言道:“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是說要做的事業(yè)再大再難,只要有心就能辦成。這個有心,并不只是說事業(yè)僅剩最后一步就成功了,還有可能是事業(yè)正遇到大坎坷、瓶頸期,對于要不要繼續(xù)、如何度過這些阻障的堅持。何況張桂梅的事業(yè)是完完全全為他人。作為福利院院長,她說:“孩子們失去什么,我就彌補什么”,作為華坪女子高中黨支部書記、校長,吃住在校的她因身體原因不能當老師,便擔負起其他力所能及的瑣碎工作。她的“再堅持堅持”,正是對這樣一種完全利他的事業(yè)的堅守,是想盡己所能把云南華坪縣的教育扶貧事業(yè)做到最大,無論她將面臨什么,她都選擇堅持下去。

她的奉獻,不止于傾囊而出,是拿出今生所有,喚醒更多人對教育的思考和支持。她對于華坪女子中學所做的一切,是切實的教育扶貧事業(yè),但是她從不愿提起“貧困”二字。她說:我們沒有提貧困兩個字,是覺得貧困對女孩兒來說,也是一種隱私,我們就叫大山里的女孩兒。她是一名老師,教給學生的不限于應試的知識,也教給世人什么是德藝雙馨,什么是毫無私心的尊重。華坪女子高中建校以來,已有1600多名大山里的女孩考入大學,對于知曉這一切的人,都知道這一切離不開張桂梅的堅持和付出。如今她身患骨瘤、血管瘤、肺氣腫等17種疾病,曾數次病危入院搶救,面對考出去的學生是否回來看望她的問題,她卻說:不需要孩子們感謝她張桂梅和女子高中,只希望他們能夠感謝黨和政府。她如此豁達,是因為她認為共產黨員就應該人人是雷鋒,甚至應該比雷鋒更要好。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她在自己的崗位上拼盡全力做出了自己最大的貢獻,她用自己的血淚、自己的一生踐行著入黨誓言。

信仰,在戰(zhàn)爭年代讓共產黨人為建立新中國拋頭顱灑鮮血。和平年代里,張桂梅用“我將無我,不負初心”的寬闊心胸與博大情懷所詮釋的奉獻,正是各行各業(yè)各個崗位上的共產黨人應該學習和踐行的。

張桂梅事跡精選篇4

許多年前,一次家訪途中的偶遇,讓張桂梅至今無法忘懷。

一個女孩坐在山坡上,憂愁地望著遠方,身旁放著籮筐和鐮刀。她上前詢問得知,女孩才十三四歲,父母為了3萬元彩禮,要她輟學嫁人。

張桂梅暗自發(fā)愿:要改變大山女孩的命運,讓她們通過讀書走出大山。2008年,她創(chuàng)辦了全國第一所免費女子高中——云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12年來,已有1800多名大山女孩從這里考上大學。

她像一盞明燈,燃燒自己,照亮大山女孩的夢。

低進高出,1800多名女孩命運改寫

今年的大學錄取通知書,來得比往年稍晚一些。8月底,學生們報喜的短信把張桂梅的手機震得嗡嗡作響,但她卻悶悶不樂了好幾天。

這一屆,華坪女高159名學生參加高考,150人達到本科線,本科上線率為94.3%,其中一本上線人數70余人?!叭绻麤]有疫情影響,姑娘們能考得更好?!睆埞鹈沸挠胁桓?。其實,這個成績真的很不錯了。

因為,華坪女高招收的學生大多來自貧困山區(qū),不少學生基礎差,甚至中考分數遠低于當地高中的最低錄取線。低分進高分出,高考成績常年位居麗江市前茅,華坪女高創(chuàng)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跡。

12年來,1800多名女孩從這里考上大學,改變了人生軌跡。

27歲的陳法羽是其中之一。2009年,家境貧寒的陳法羽中考分數沒過線,自費讀高中一年要好幾千元?!爱敃r我妹妹也在上學,家里拿不出這么多錢?!标惙ㄓ鹫f,實在沒辦法,她只能放棄讀書,回家種地。

后來聽說華坪有一所女子高中,專門招收家庭貧困的女孩,不收任何費用,陳法羽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樣,趕快跑來報名。在女高學習三年之后,陳法羽順利考入云南警官學院,如今已成為麗江市的一名警察。

回憶高中三年,陳法羽難忘校長的嚴厲與堅守。不管刮風下雨,張桂梅每天清晨都會陪著學生晨練;白天,幾乎每節(jié)課她都會親自查課;晚上,她和學生一起住在宿舍,直到夜里12點后查完宿舍才入睡。

“沒有張老師的嘔心瀝血,就沒有我們的命運轉變?!标惙ㄓ鹫f。

張桂梅事跡精選篇5

我認真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感人事跡,我對她產生來強烈的崇敬之情,她和我們一樣扎根于邊疆民族貧困地區(qū),可她堅強的毅力卻是我所不能及的,我為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而欽佩。

她是與命運之神抗爭的典范。張桂梅和許多人一樣,對未來充滿憧憬和希望,但是幸運卻沒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卻與她如影隨行:花季年華喪失母親,青春年華痛失丈夫,兩次腫瘤手術,癌細胞轉移到肝臟。磨難面前她勇敢的挺直了身子。磨難沒有使她消沉,病魔沒有使她倒下。她緊緊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講臺上認真教學;在課外,認真輔導學生。幾次暈倒講臺上,領導要她住院治療,她放下學生,總是還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學校上課。就是這樣柔弱的身軀,她還毅然出任孤兒院院長。是什么力量支撐她如此做呢?張老師的話“如果說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yè);如果說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她是貧困地區(qū)孩子們的天使。張老師放棄了進條件好的學校任教的機會,選擇了條件較差的學校,一身病痛的張老師教學上幾十年兢兢業(yè)業(yè),承擔學校繁重的教學工作,女生工作,婦女工作,語文教研工作及其他校務工作。除了住院沒向學校請個一天病事假,教學成績卻異常突出,她說:“為了民族貧困山區(qū)的教育,即使倒在講臺上,長眠于華坪的沃土之中,也無怨無悔”。吃苦在前,那里最需要就到那里,無私奉獻,張老師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她愛生如子。她雖然沒有孩子,可是她卻是許多孩子的媽媽。精心教育學生,輔導學生,中午晚上看著學生睡覺,給學生蓋被子。學校學生和孤兒院50多個孩子,住院她陪著,給他們送飯,付醫(yī)藥費,資助學生讀書,自己連洗衣機都沒有。她將愛播灑進孩子們的心田。她有著我們教師兩袖清風的高尚品質。張老師前后將國家獎勵給她的獎金50余萬元全部捐給貧苦地區(qū)的教育事業(yè),自己每天的生活控制在三元。她像春蠶,她像蠟燭,她更像光芒萬丈的太陽!

她是新時期教師的楷模。因為她淡泊名利的精神可以使我們保持清醒的頭腦。物質固然重要,可是決定我們生命價值的東西不是物質,而是精神品質。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牢記使命,教書育人,培養(yǎng)一大批對國家發(fā)展有用的人才,這些人才,首先必須是政治上過硬的,必須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和人民。他們才能肩負歷史的重任。我們教育工作者,如果沒有過硬的政治思想,學校德育建設的落實就是一句空話。我們培養(yǎng)的人才質量就會出問題!這是很危險的,學習張老師的事跡,很有現實意義。

作為一名鄉(xiāng)村教師,我們要學習她淡泊名利 無私奉獻 不求回報的崇高境界;學習她熱愛生活 艱苦奮斗 樂觀向上的優(yōu)良作風;學習她愛崗敬業(yè) 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高尚品德。要時時刻刻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努力工作,不辱使命,做一名人民放心的教師。

張桂梅事跡精選篇6

學校師生的付出得到了回饋。2011年,華坪女高向社會輸送第一屆畢業(yè)生,96名學生69人考取本科,綜合上線率100%。這個成績讓華坪女高在縣城站住了腳跟。

周云麗考上大學后,父親總是笑嘻嘻,做什么都有勁,“覺得再讀4年就出頭了?!备赣H讓她和姐姐背著裝滿菜和雞肉的筐子,當面感謝張桂梅。

踏上前往昆明的火車,周云麗第一次認識大山以外的世界,也體會到不同成長環(huán)境帶來的差距。

同學來自全國各地,周云麗發(fā)現他們能歌善舞,自己沒有才藝可展示。舍友問她用什么乳液護膚時,她還不知道乳液是什么東西。父親不愿女兒落于人后,聽女兒說班里同學都有電腦,他跑到縣城,花費4000元為女兒買了一臺電腦。

差距顯而易見。一位華坪女高的畢業(yè)生說,大學的口語課上,自己蹩腳英語口音一出,很多同學忍不住笑。還有人說,自己溝通力欠佳,不主動,不擅長處理人際關系。第一屆學生畢業(yè)后,張桂梅不斷收到這樣的反饋,一位浙大畢業(yè)生打電話對她傾訴,自己不如別人,英語也說不清楚。

這樣的反饋是張桂梅不曾預想的。張桂梅意識到,學校也需要與時俱進,她開始讓學生跳鬼步舞、穿黃色校服裙,讓兒童之家的孩子吃漢堡、披薩,將生活習慣改成“洋式的”,“免得出去讓人瞧不起。”

一位女孩考上大學后,向張桂梅傾訴,說自己跟同學相比又小又黑,穿得不好,說話也土氣,常受排擠,7個舍友同去宿舍樓底抬水,不許她喝,還經常留她一人掃地,不過自己沒哭過。張桂梅夸獎她好樣的,還對她說,“欺負我,就給我揍回去,別看你長得小,不怕。”

還有考入北京的學生跟她說同學來自人大附中、衡水中學,張桂梅鼓勵學生不要懼怕競爭,迎頭上。她相信華坪女高畢業(yè)的學生“后勁非常足”,不會被輕易打倒。

女孩們不可避免審視過去。一位2011級的畢業(yè)生說,自己曾有一段時間充滿沮喪,上大學后,她發(fā)現同學在高中階段就出國旅游,考上大學順理成章,而自己的高中生活被枯燥的學習生活填滿,拼盡全力只是為了擺脫農民身份。不公平感會在某些時刻冒出來,但她也因此看到奮斗的價值——大山走出來的她能通過高考同優(yōu)秀同學站在一起,這件事本身就值得欣喜。

張桂梅在教學樓外墻上貼了幾個字:剛強、慈惠、質樸。她常鼓勵學生,哪怕落榜了,也不要怕失敗,“天塌不下來”。但有畢業(yè)生結婚后回來看她,帶著孩子,又沒有工作,張桂梅會面露憂慮。

張桂梅希望,女孩們走出大山,不要再回來,也不用回母校。有當醫(yī)生的畢業(yè)生想捐工資,張桂梅沒有收,她不愿拿學生的錢。如果未來實力允許,她希望學生能把錢捐給沒錢治病的窮人,而母校和她本人都不需要報答。

張桂梅常說,女子高中是為社會培養(yǎng)人才,一個人奮斗不是為自己和父母,而是為國家和民族。如果看到有人落水,張桂梅覺得,不管自己是否自信有能力救人,都應該伸手拉一把。

她知道被人拉一把的感覺。來華坪縣任教前,她在中甸子弟學校當老師,在那里與丈夫相識、成婚,度過了一段平靜的時光。

1995年,為了給身患癌癥的丈夫治病,張桂梅花光了全部積蓄,最后給丈夫立碑的錢也沒有,又借不到錢,她在大馬路上撞車尋死,被司機破口大罵。那一刻,張桂梅體會到,“人需要幫忙時,只要有人提一把,真的感激不盡?!?/p>

張桂梅事跡精選篇7

每到假期,張桂梅帶著面包、礦泉水,坐車去山里家訪。12年來,張桂梅的家訪路長達12萬公里,最遠時要坐10個小時車。

第一屆學生家訪時,張桂梅走一家哭一家。有的人家里連衣服都買不起,寒冬里穿著一件單薄的外衣,除了物質貧窮,人的精神狀態(tài)也糟糕,男人提著一個大煙袋懶洋洋閑坐,女人穿得臟兮兮,目光呆滯地看著人。

有的村子一個大學生也沒出過,有女孩考到女高后,村里開始陸續(xù)有高中生。

每次去家訪,張桂梅盡力幫助解決問題。誰家種的水果賣不出去,她發(fā)動老師一起購買;看到很窮的人家,她把自己穿的外套、隨身帶的錢留下;有個人家只有兩個姑娘,被人欺負,土地被侵占,張桂梅幫她們打官司,“吃虧我才不干呢。”

有個女孩全市統(tǒng)考中數學只考6分,張桂梅去女孩家家訪,希望女孩的父母讓她轉學或讀職高。到那一看,整個山頭僅剩女孩一家板房,女孩的爸爸殘疾,獨自一人操勞的媽媽將搬離大山的心愿寄托在女兒身上。

家訪結束,張桂梅給這家人辦了貸款。她把女孩叫到跟前,“家庭這樣,你說咱們怎么辦?”最后女孩考上了大學。

對家庭關系不和的,張桂梅會想辦法調解。有個女孩四五年沒有跟父親說話,一次唱歌大合唱,張桂梅把父親從山里接出來,讓女孩站在父親身后唱《我的老父親》,父親聽著聽著哭了起來,父女關系改善不少。對不懂事的女孩,張桂梅會直接讓女孩對著母親跪下。

張桂梅像一個大家長。宿舍樓2層以上的門長年開著,張桂梅隨時進屋查找學生是否帶手機,看到學生日記也翻。有一次,張桂梅翻到一個女孩給一個男生寫的情書,她把女孩叫到面前,讓她停止談戀愛。女孩很生氣,說她翻日記違法。

“狗屁,這是我的地方?!睆埞鹈氛f。

去年,張桂梅翻到一個學生寫給自己的一封信,一看內容,女孩要自殺。信里說,父母常年酗酒,活著沒有意義。張桂梅害怕了,她去女孩家里訪問,發(fā)現女孩父母醉得不省人事,等了3小時,父母清醒了,張桂梅將信的內容念給他們聽,讓他們寫下再也不喝酒的保證書。不過保證書是寫了,可這個父親不喝白酒,改喝啤酒了。

張桂梅的眼睛像鷹一樣盯著女孩們。她看到有個學生3年穿一件外套,給她生活費,讓班主任格外關照。為了省錢給哥哥看病,一個學生經常不吃晚飯,獨自留在教室唱歌。張桂梅發(fā)現后很心疼,告訴她好好吃飯才能有力氣學習,考出去才能改變自己的家庭。

那時,周云麗喜歡和一個家境稍好的女生來往,周日休息時間也會約著出去玩。張桂梅看到后,把她叫到辦公室,說家里沒錢沒勢,應該投入更多時間學習。周云麗不服氣頂了一句,張桂梅氣得用手里的諾基亞手機砸她,---聲整層樓都能聽見。兩個班主任聞聲過來勸,周云麗的姐姐也來了。張桂梅看出來姐姐心疼妹妹,“如果我真把她打著了,姐姐肯定上來捶我?!?/p>

多年后,周云麗才懂得校長當時的一番苦心。讀大一時,她回校看望張桂梅,抱著校長開玩笑,“你再打我一頓?!睆脑颇蠋煼洞髮W畢業(yè)后,周云麗回到華坪女高,成為一名數學教師。

張桂梅事跡精選篇8

張桂梅,女,滿族,中共黨員,1957年6月出生,遼寧岫巖人,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院長(義務兼任)。她是改革開放中成長起來的忠誠的共產主義信仰者,她總是以自己的思想、人格、情感、行為和學識起到先鋒引領作用。以共產主義信仰為辦學教育模式,改革創(chuàng)新鍛造了麗江教育史上的奇跡,展示了銳意改革、敢打敢拼的光輝形象。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全國十大女杰”“全國精神文明十佳人物”“‘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十佳知識女性”“中國十大教育年度人”“全國百名優(yōu)秀母親”“全國最美鄉(xiāng)村教師”等稱號。

還有什么傳奇人物比62歲的張桂梅更落魄嗎?

為了省錢,她多年不吃肉,直到后來“吃點肉就會嘔吐,就會難受”。

她去籌款時,被人放狗咬過,腳上鮮血直流;街頭募捐,別人懷疑她是騙子、朝她臉上吐口水。

她家中沒多少家當,最醒目的是40多項榮譽的獲獎證書: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全國十大女杰、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最美鄉(xiāng)村教師、全國三八紅旗手……

張桂梅沒有孩子,但有1000多個孩子都叫她“媽媽”。

張桂梅事跡精選篇9

建起第一所免費女子高中

1974年10月,17歲的張桂梅跟隨姐姐從家鄉(xiāng)黑龍江來到云南,支援邊疆建設。45年來,她不是一步步走向大城市,而是一步步走向貧困山區(qū)。

1996年8月,她的丈夫去世,父母雙亡、無兒無女的張桂梅黯然神傷,她決定離開傷心之地,調入麗江市華坪縣。她放棄進入全縣條件最好的華坪一中,選擇了師資最弱、條件最差的民族中學任教,承擔起4個畢業(yè)班的教學任務。

一年后,不幸再次降臨。1997年4月,她查出患有子宮肌瘤,且肌瘤已經有5個月胎兒那么大,需要立即住院治療。

張桂梅忍著疼痛繼續(xù)站在講臺上,她不愿意因為自己而影響學生們中考。直到7月中考結束,她才住進醫(yī)院。打開她的腹腔,醫(yī)生們倒吸了口冷氣:腹腔內的器官全都移了位,腸子已經粘連在后壁上了,取出的腫瘤有兩公斤多。

2001年,張桂梅兼任新建的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的院長。第一天,兒童之家收了36個孩子,最小的兩歲,最大的12歲。此后,張桂梅除了上課,還要一把屎一把尿地照顧這些幼小的孤兒。

兒童之家的工作,讓她萌生了創(chuàng)辦一所學校、讓貧困山區(qū)女孩免費接受高中教育的想法。經她到處游說,這一善舉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華坪縣委、政府協調出土地,省、市黨委政府劃撥了100萬元的辦學經費。

2008年8月,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級中學在華坪建成。11年來,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連續(xù)10年高考綜合上線率100%,1645名貧困女孩從這里走進大學。

張桂梅事跡精選篇10

12萬公里家訪路

女子高中成立之初的困難,是張桂梅始料不及的。山區(qū)條件艱苦,再加上張桂梅對工作要求嚴格,很多年輕教師難以適應。建校才半年,17名教師中有9名辭職,教學工作近乎癱瘓。

焦慮、沮喪的情緒包圍了張桂梅。在留下來的8名教師中,有6名是共產黨員。張桂梅把6名黨員教師集中起來,重溫了入黨誓詞,誦讀了《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等篇章。有的教師眼里泛起淚花,他們被張桂梅的無私打動,他們要和張桂梅一起,把女子高中辦好,把大山里的女孩送入大學。

留住了教師,還要留住學生。家訪成了張桂梅最重要的工作。很多學生的家在偏遠山區(qū),有的地方只能靠步行到達,但張桂梅要求自己“要親自到每一個學生的家里去看看”。

與張桂梅多次同去的華坪縣電視臺記者王秀麗,對家訪的路心有余悸。“在路上,我害怕得腿發(fā)抖,甚至覺得鞋底會被腳趾抓穿。在一些路段停車休息時,我連車都不敢下,害怕自己會不小心跌下山崖。”

張桂梅也害怕。一次,她坐鄉(xiāng)政府工作人員的摩托車上山,“不敢低頭,摩托車稍微歪一點,就會跌下懸崖粉身碎骨”。11年來,張桂梅在大山里走了近12萬公里,對1345名學生進行了家訪。家訪途中,她摔斷過肋骨、發(fā)過高燒、迷過路,還曾因身體虛弱暈倒在路上。

為了把兒童之家和女子高中順利辦下去,張桂梅不得不四處籌款,但這條路同樣艱難。

一次,張桂梅到昆明某企業(yè)尋求幫助,未等她把話說完,企業(yè)領導就叫保安趕她走。張桂梅不走,保安就放狗出來追咬,小腦萎縮的她不能很好地保持平衡,衣服被狗撕破,腳上鮮血直流。無助的張桂梅坐在地上放聲大哭。

還有一次,她在街頭募捐,被人認為是騙子,有人還朝她臉上吐口水。離開人群后,疲憊、傷心、無助的她坐在街頭靠著墻睡了過去,醒來時已是萬家燈火。

后來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邀請她到北京錄制了一期節(jié)目,這期節(jié)目為她募到了100多萬元。

然而,沒人知道,她才到北京就接到哥哥病危的電話,哥哥想在彌留之際見見離家?guī)资甑拿妹谩埞鹈匪记跋牒?,最終決定去錄制節(jié)目。她怕錯過時間人家就不讓她上節(jié)目了,她怕不上節(jié)目就會失去籌款的機會。等她錄完節(jié)目,哥哥已經過世。

張桂梅事跡精選篇11

“我一直就在她們身邊”

無論在民族中學還是后來的女子高中,教學質量一直是張桂梅最看重的事。

在民族中學時,曾經有一個班令老師們頭疼,張桂梅卻主動要求擔任班主任。她進山找回那些不讀書的學生,為看住那些晚上總想跑出去的學生,她把行李搬進男生宿舍,和32名男生住在一起。男生們漸漸接受了張桂梅,感覺“就像在家里,和媽媽住在一起”。但是,男生們不知道,他們粗重的鼾聲、夢話和腳臭,常常讓張桂梅睡不好覺。她甚至從下午開始就不敢喝水,擔心晚上起夜時學生趁機溜出去。

在女子高中,張桂梅在宿舍里鋪了兩張床,一張自己睡,一張留給需要特別關心的學生。為了隨時關照學生,她睡覺不脫衣服。有個和張桂梅住在一起的學生,始終不肯和她多說話。這期間,張桂梅在食堂打飯時,摔了一跤,肋骨斷了三根。她沒有住院就又回了學校。每天早晨仍然5點起床,但要靠學生抱起來;夜里很晚睡下,還要忍著疼痛和學生聊會兒天。3個月后,這名學生抱著張老師大哭起來,說一定不會辜負張老師。

如今,張桂梅的右腹部、右臂上能摸到腫塊,頭上還有骨瘤,她的肺出現了問題,嘴唇經常沒有知覺,但她仍然每天拿著小喇叭喊起床,喊吃飯,喊跑步,喊睡覺……“我要讓孩子們知道,我一直就在她們身邊。”張桂梅說。

為給學生解饞,張桂梅每個月輪流帶著學生出去“加餐”。直到有一次,張桂梅去付賬時,學生發(fā)現她翻遍了所有的包才湊足了錢。學生們這才知道,張老師每頓飯只舍得吃兩角錢一份的小菜,每天的生活費僅3元。

她至今還在用一部老式諾基亞,手機里存著學生和家長的電話,“聽說智能手機容易壞,怕換手機后這些電話號碼會丟失”。

她的衣服很土,有些是別人買給她的。她去參加黨的__前,華坪縣委給她7000元置裝費,讓她買套西服去北京開會。她卻用這筆錢為學校買了臺電腦。

她把獲得的3萬多元獎金,捐給了災區(qū);5000元的勞模獎金,一次性交了黨費;30萬元的“興滇人才獎”獎金,捐給了華坪縣丁王民族小學;昆明市總工會千叮嚀萬囑咐撥給她治病的兩萬元,她也捐了;她甚至還想預支自己的喪葬費,把這些錢用在山區(qū)孩子們身上。

她把自己的__黨代表證、五一勞動獎章、奧運火炬和畢生的榮譽證書,全部捐給了縣檔案館。她說:“我的一切都是黨和人民給的,我奉獻給黨和人民的還遠遠不夠。”

張桂梅事跡精選篇12

“我有一個夢想”

2001年,張桂梅在華坪民中任教,兼任縣兒童福利院“兒童之家”院長。福利院收了36個孩子,最小的2歲,最大的12歲。張桂梅成為了他們的“媽媽”,為保證他們的吃穿行住,四處奔波。

她利用寒暑假到處籌集資金,有人可憐她,給她一點錢。很多人認為她是騙子,驅趕她,甚至放狗咬她,撕破了她的褲腿。她也不泄氣,累了就在路邊歇會兒,渴了就討一口水喝。但幾年下來,她只籌到一兩萬塊錢。

與此同時,她慢慢發(fā)現,福利院孤兒們的不幸大多與母親遭受的苦難有關,有殺死家暴丈夫而獲刑的母親;有因為重男輕女陋習導致分娩死亡的母親;有與丈夫感情不和離家出走的母親。

她產生了辦免費女高的想法。時任縣教育局副局長楊文華記得,2004年9月,他陪同張桂梅去北京錄制央視教育頻道的節(jié)目。在路上,張桂梅跟他提起想辦免費女子高中,楊文華當場提出了反對,“什么年代了,你還建女高?”

楊文華勸張桂梅,建女子高中需要不少資金投入,比如至少需要生物、物理、化學三個實驗室。

張桂梅當時心里盤算:兩萬建一個實驗室,五六十萬建一所免費高中。

“她太天真了,五六十萬建一個實驗室都不夠?!睏钗娜A說。即便如此,他們從北京回來后,華坪縣政府還是對此組織了討論,但無人支持張桂梅。

2023年,張桂梅成為黨的---代表。去北京前夕,華坪縣委見她沒有一件像樣的衣服,給了她幾千塊錢,讓她去買一套新衣服。張桂梅舍不得花錢買衣服,她把這筆錢攢下來,打算用在孩子身上。

她上北京時就穿著平常的衣服,有記者把她叫到一邊,讓她摸一摸自己的褲子,她才發(fā)現,褲子上破了兩個洞。那一夜,記者跟她聊到深夜,談論她關于創(chuàng)辦免費女高的夢想。

不久,張桂梅的訪談報道《我有一個夢想》廣泛傳播,引起了各級領導的重視。那時候,華坪縣有兩所高中,一所公辦高中,一所民辦高中。2023年4月,華坪第三所高中,麗江華坪女子高中(簡稱華坪女高)正式建校,云南省、麗江市、華坪縣政府先后投入了近6000萬元。

這年,楊文華任華坪縣教育局局長,他記得女高建設初期遇到各種問題,張桂梅很操心。教室開裂了,學校的維修等,她都第一時間趕到。

后來,楊文華告訴張桂梅:“你集中精力抓教育教學,其他的我們去管。”

當年秋天,95個女孩報名華坪女高,除個別上了高中分數線外,其他都在分數線以下,她們全部來自大山。

2023年9月1日,華坪女高正式開學了。周云麗是首批入學的學生,在她印象中,開學那天下著小雨,教室樓外一片凌亂,學校還在緊張建設中。張桂梅守在門口,看著女學生們三五成群,拖拖拉拉地走動,生氣地說:“你們做事情太慢,高中不是這樣讀的?!?/p>

投奔女校的人

周云麗1歲時,母親就過世了,她和姐姐周云翠由父親拉扯大。

父親有殘疾,經常早出晚歸,家里的收入主要靠他種西瓜、芒果,養(yǎng)豬,以及幫別人除草。一家人生活拮據,在居住的那間土木結構的老屋子里,唯一值錢的就是一臺彩電。

大約七八歲起,姐妹倆開始做家務,后來又幫忙干農活,去集鎮(zhèn)上賣菜。

因為家里沒有兒子,又是單親家庭,他們家在村里沒少受人欺負。父親希望她們能走出大山,砸鍋賣鐵也要供她們讀書。2023年,姐妹倆同時初中畢業(yè)。家里沒有錢,父親到處籌錢,很是憂愁。周云麗眼見父親站在豬圈門口、院壩邊上、關毛驢的地方,一根煙接著一根抽,一語不發(fā)。

中考前夕,周云麗聽初中班主任說,隔壁在建一所免費女子高中,由華坪民中的一位教師過去管理。那里不用交學費,只要花一些生活費,那時候,一般高中每學期一千多元學費,另外還有學雜、住宿費等。周云麗聽后興奮地跑去看,一棟嶄新的教學樓拔地而起。

后來,姐妹倆都報了華坪女高。

那一年,張桂梅到云南師范大學做宣講,提出阻斷女子世代貧困的辦學理念,吸引了當年的畢業(yè)生張紅瓊。出生于農村的她,家里有七姐妹,作為唯一的大學生,她對此深有感觸。

張紅瓊畢業(yè)后,跟著張桂梅來到華坪縣,成為華坪女高的一名數學老師。

她記得,2023年8月8日,他們幾個教師去學校,地上全是水泥,教室里落滿灰塵,亂糟糟一片。張桂梅帶著他們搞衛(wèi)生,打掃教室,把“兒童之家”的床扛過來,之后安裝、鋪床鋪,并把學生的名字貼好,干了整整十天。

事實上,剛開學時,華坪女高只有一棟教學樓,沒有廁所、食堂,圍墻。楊文華回憶,當時那里很糟糕,根本不像一所學校,男老師住在樓梯間,女學生坐在教室角落。

很快,張桂梅發(fā)現,招來的學生底子差,每次考試縣里排名,華坪女高總是墊底。她很著急,去外地學習教學方法,試圖讓學生自主討論,但結果更糟糕?!坝械膶W生,老師跟她講了八遍,她還是不會做,坐在那里哭?!?/p>

張桂梅壓力非常大,她去麗江市找領導,說她們的學生不排名次,市里的`領導也同意了。但她轉念一想,學生成績上不去,來學校白吃白喝三年,又有什么意義?

沒過多久,當時學校的17位教師走了9個。

張桂梅沒有辦法,到教育局找楊文華。楊文華安慰她說,如果實在干不下去了,就把學生并到華坪一中。事實上,早在華坪女高創(chuàng)辦以前,他就曾建議在華坪一中辦一個“桂梅班”,但張桂梅沒同意。

她不愿意放棄,相信老師苦教,學生苦學,總會改變這種現狀。別人早上六點起床,她們五點多起床;別人晚上十點睡覺,她們有學生十二點還在走廊看書。高中三年,她們每個暑寒假都補課,最多放半個月的假。農村的孩子不怕吃苦,肯下功夫,慢慢的,學生成績出現好轉。

延續(xù)到現在,華坪女高的學生每天早上5點半起床、洗漱,一直要到晚上12點20,她們才熄燈睡覺。

7月13日中午,張桂梅拿著小喇叭,端坐在食堂的凳子上,手機里放起了紅色歌曲。很快,一群女學生沖了進來,她們“噼里啪啦”吃完飯,又跑回了教室。幾百個學生在10分鐘內像一陣風,來了又走。

婉拒捐款

學生的成績沒有起色,教師張紅瓊也曾動搖過。有一天晚上,她準備向張桂梅辭職。走到門口,她把頭貼在墻上往里面一看:張桂梅正在吃藥,桌上擺滿了藥瓶子。吃完藥,她又往身上、脖子上貼藥膏。看到這一幕,張紅瓊很受觸動,決定安心留下來教書。

黃付燕是2023屆學生,她記得,張桂梅身體不好,經常跑醫(yī)院,但每天都回學校,用小喇叭叫她們起床、吃飯、睡覺。那時候的學生,敏感、內向,害怕跟人交流,但她們懂得感恩,想上大學,不怕吃苦。

2023年夏天,華坪女高第一屆學生高考,綜合上線率100%,一本上線率4.26%。這個成績超出了預期。

周云麗姐妹,一個考上了云南師范大學,一個考入德宏師范學院。那年夏天,得知女兒們都考上大學后,辛苦了半輩子的父親終于眉頭舒展開了,高高興興地背著雞、鴨,蔬菜去感謝張桂梅。

2023年秋天,黃付燕從內蒙古師范大學畢業(yè),進了杭州一家公司。第一個月,她領到了3500塊錢工資。她很高興,回家給父母買了些衣服,又捐了1500塊錢給華坪女高。

黃付燕記得,張桂梅很高興地接受了捐款,還給她開了一張收據。那張收據她一直保留著。

第二年,黃付燕帶著男友回母校,準備了2000塊錢捐給女高。張桂梅得知她在上海沒有正式工作,婉拒了她的捐款。2023年,黃付燕第三次回華坪女高,她那時沒有上班,帶著丈夫,手里抱著出生不久的小孩,準備了3000塊錢捐給女高。張桂梅老師再一次拒絕了她的捐款。

黃付燕很難受,覺得愧對學校和張老師,走出校門后,她哭了。

之后,張桂梅拒絕畢業(yè)生回校看她,甚至經常謊稱自己不在學校。她不希望學生背負回報學校的壓力,“她們從大山走出來不容易”。

2023年5月,黃付燕考上了貴州的特崗教師,成為了一名小學數學老師。

黃付燕說,不像其他學校的學生,所有東西都是父母給的。“我們華坪女高的學生,吃穿住學都是社會上捐贈的,更多是政府捐贈的?!?/p>

十萬里家訪路

周云麗曾差點被張桂梅打。

一個周末,她跟同學相約一起外出,張桂梅不讓她出去。那時候,張桂梅剛去了她家走訪,見到了她殘疾的父親和年邁的奶奶。張桂梅覺得,學生應該抓緊時間學習,不該隨便跟著去玩。

周云麗堅持要出去,張桂梅氣壞了,拿起老人機砸過去,沒有砸中。她又想要摔凳子,被兩名班主任拉住了。張桂梅記得,周云翠當時也跑了進來,一副要保護妹妹的架勢。

張桂梅覺得,家訪能了解一個孩子,激發(fā)她們的學習動力。12年來,她去過每一個學生家里,走了十幾萬公里的崎嶇小路??粗齻兊募彝デ闆r,張桂梅經常恨鐵不成鋼,罵她們,甚至用書本摔她們。

一開始,姑娘們很害怕,覺得她兇,后來也知道是為了她們好,慢慢心存感激。

王秀麗曾多次陪同張桂梅去家訪。一開始,她不理解,覺得開一次家長會就可以了,為啥一定要跑老遠去家訪。她去了后才發(fā)現,很多家長不會講普通話,山路崎嶇,交通不便。

有一次,他們去一傈僳族學生家家訪。山路不好走,王秀麗一路走一路抱怨,張桂梅一句話也沒有說。他們到學生家時,天都快要黑了。張桂梅坐在屋子里,跟父母聊了一會兒,很快又往回走。走了一段路,王秀麗發(fā)現她的外套不見了。她問“張老師,你衣服哪兒去了?”張桂梅淡淡地說,“給孩子媽媽了。”

張桂梅說,第一屆學生家長看到老師去家訪,都感激流涕。但也有幾個例外。有一次,一個學生讀著讀著,突然回老家不來了。張桂梅跑去學生家一看,弟弟在那里做作業(yè),姐姐在那里干農活。媽媽不停地說,女兒不該去上學,應該去外面打工。

張桂梅問:“都不收學費了,為什么不讓她上學?”媽媽說:“考上大學也供不起,不如現在就出去打工。”“姑娘這么小,可以去干嘛?”對方回復她說:“她可以去餐館幫人洗碗啊。”

一些這種家庭的孩子,最終被她帶回了學校,但也有個別最后輟學了。

華坪女高免學雜費、住宿費,校服費等,個別家庭條件不好的學生,還可以申請生活補助。7月16日,高一的李嘉明申請生活補助,班主任將此事告訴了張桂梅。

幾年前,李嘉明的父母離異,她被判給了父親。在她的記憶中,父親常年酗酒,少有清醒的時候。初二的一個夜晚,父親喝醉了,罵她是害人精,害得他家破人亡,還半夜把她趕出了家門。

此后,李嘉明便很少回家。母親幫她在鎮(zhèn)上租了一間屋子,每個月給她生活費,偶爾也去學校、出租屋看她。但時間一久,繼父又對此有意見。

回到學校,張桂梅讓李嘉明把租的房子退了,放假就住到“兒童之家”,生活費由華坪女高出。

忙著忙著就老了

華坪女高位于縣城東側的獅子山腳下,這里曾是華坪民中的廁所,每到盛夏,金黃色的芒果掛滿枝頭。2023年,它完成基礎設施的建設,占地76畝,有校舍6棟,累計投資9千多萬元。

張桂梅節(jié)省到吝嗇的地步,為學校師生以及教育系統(tǒng)的人所周知。她常年穿著破舊的衣服,十幾年吃素,甚至生病了也不愿意去醫(yī)院。但她把自己多年的獎金,社會對她個人的捐贈等100多萬元,全部投入了華坪女高。

據華坪縣宣傳部給的資料顯示:華坪女高為貧困學生減免住宿費、學雜費等,累計1335.06萬元。

這些錢,全部是學校募捐而來,有各級政府給的辦公經費,企事業(yè)單位給的捐贈,還有個人給的捐款。即便如此,華坪女高的支出依舊是一筆沉重的負擔,張桂梅擔心這種模式難以為繼。

華坪縣教育局黨委書記胥國華此前曾負責華坪女高的基礎設施建設,他說,華坪女高最初按18個教學班,900人的辦學規(guī)模設計。后來因為學校的資金有限,每年只招收100到160人,最多的時候,學校一共五六百學生。

因為免學雜費和高升學率,自第一屆學生高中畢業(yè)后,報名華坪女高的學生越來越多。張桂梅說,她招女學生的標準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看是不是農村戶口,一個是看她的中考成績。

這兩年,張桂梅身體越來越差,疾病纏身,高血壓、支氣管炎、骨瘤……體重從一百三十多斤掉到了九十多斤,她甚至站不起來,干癟的四肢在衣服里面晃。

“兒童之家”福利院的張惠華記得,2023年初,張桂梅病危。他匆匆跑進醫(yī)院,看到張桂梅吸著氧,眼睛閉著,處于半昏迷狀態(tài)。張惠華嚇壞了,大叫“媽媽,媽媽……”張桂梅醒過來,一臉疲倦,但她說自己沒事。

那一次,華坪縣縣長來看望她,張桂梅拉著縣長的手說:“我情況不太好,能不能讓民政部門把喪葬費提前給我,我想看著這筆錢用在孩子們身上?!?/p>

張惠華希望她保重身體,多休息,但張桂梅不聽,只要身體稍微好一點,她一溜煙又跑去了學校。

張桂梅覺得自己時間不多了,“能做一點是一點,能幫一個是一個”。目前,她最大的夢想是,女高有學生能考上清華北大。2023年,華坪女高有159名女孩參加高考,在張桂梅眼里,這是建校以來學生基礎最好的一屆。受到疫情的影響,一些學生沒有手機,一些家里沒有信號。令人欣慰的是,2023屆華坪女高的一本上線率達44%。

張桂梅又送走了一屆畢業(yè)生,63歲的她步履蹣跚,面如蠟色。7月13日,有人想跟她合張影,她說,“美顏一下,我有點丑。”

張桂梅事跡精選篇13

63歲,20多種疾病,扎根滇西貧困山區(qū)教育一線40余年,12年把1804名貧困山區(qū)女孩帶出大山、送進大學……張桂梅創(chuàng)造了很多值得稱道的數字。每一個數字背后,都是她在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用愛心點亮貧寒學子人生之路,以教育斬斷貧困代際傳遞。

張桂梅認識到,斬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可以從提高婦女素質入手。所以她堅定地創(chuàng)辦了一所面向貧困家庭女生的免費高中,讓女孩接受教育,進而改變當地貧窮落后的面貌。張桂梅沒有兒女,卻有著深沉的母愛。不計回報、傾其所有,甚至不顧生死的付出,這些都是因為共產黨員的信仰?!叭绻f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yè)”。張桂梅用數十年如一日的行動與堅守,成為了人們學習的榜樣。

“紅梅花兒開,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萬朵,香飄云天外……”《紅梅贊》是張桂梅最喜歡唱的歌,也是華坪女高學生們耳熟能詳的曲目。張桂梅提出了“革命傳統(tǒng)立校,紅色文化育人”的教學理念,堅持用紅色文化引領教育、培養(yǎng)學生不畏艱辛、吃苦耐勞的品格,引導學生銘記黨恩、回報社會。當華坪女高的學生們走出大山、走進大學、走入社會,當她們遇到困難和挫折,這種紅色文化的熏陶,仍能激勵她們不畏艱難、繼續(xù)前行。張桂梅所做的不僅在于傳授知識,更在于立德樹人,引領她們自立自強改變命運,讓每一個人都能成為大寫的、站立的人,成為一朵朵傲然綻放的紅梅。

最讓張桂梅欣慰的是,那些從大山里走出的女孩們在大學畢業(yè)后,很多又選擇回到大山,選擇最艱苦的崗位、到了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張桂梅堅守的最大意義正在于此,培養(yǎng)更多對家鄉(xiāng)、社會、國家、民族有用的人,讓愛心、奉獻之心匯聚成河,讓責任和使命代代相傳。這也正是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動力所在。

張桂梅事跡精選篇14

安徽省和縣卜陳村退休教師葉連平出生于1928年,自幼跟隨做外交工作的父親,學會了流利的英語。1978年,葉連平在烏江卜陳村當起了鄉(xiāng)村教師。鄉(xiāng)親們的淳樸善良和孩子們求知的眼神,讓葉連平對這片土地產生了眷戀。那些年,葉連平多次放棄進城、回家鄉(xiāng)工作的機會,在這所農村學校,一直干到1991年退休。卜陳村的青壯年大多在外打工,留下孩子跟著爺爺奶奶生活,放學后亂跑,也經常出危險??吹竭@些情況,退休后的葉連平把附近一些孩子招呼到家里,免費進行輔導。對于那些父母不在身邊或者失去父母的孩子,葉連平會讓他們干脆住到家里。每個月3000多元的退休金,他幾乎都花在孩子們身上。

20__年,當地政府出資,把葉連平家對面的兩間倉庫改造成教室和圖書室,正式成立“留守未成年人之家”。20__年開始,葉連平拿出部分退休金,在地方政府的幫助下,設立"葉連平獎學金”。自成立以來,葉連平的'"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已經培養(yǎng)1000多個孩子,“葉連平獎學金”發(fā)放10多萬元,先后獎勵資助130多名留守兒童。面對紛至沓來的榮譽,葉連平并不在意,他說他更在意的是時間,他要把余生的每一分鐘都留給孩子們。近年來,葉連平先后獲得“全國德育教育先進個人”“中國好人”等榮譽稱號。

張桂梅事跡精選篇15

張桂梅扎根云南貧困山區(qū)40多年,推動創(chuàng)建了中國第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從20__年創(chuàng)建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以來,已幫助1600多位女孩圓夢大學校園。而這一次的熱搜,卻是爭議頗多。事情是一個華坪女高的學生,在畢業(yè)幾年后,帶著老公和孩子回到學校,拿了很多錢說要捐款。結果張桂梅校長生氣地說“滾出去”,女學生問張校長,是不是你嫌棄我沒能力?張桂梅直接說:“是,家庭那么困難,我們把你供到現在,你反而當起了全職太太,指望男的養(yǎng)你???女人必須要靠自己!”

有些人就急哄哄地開始說了,她這是思想太過局限,一棍子把全職主婦打死,甚至有搞起男女對立之嫌。但在評論前,要先看看她所付出的努力和立場。這個一身是病的女人,曾在記者問她:“為了建華坪女高,您付出了什么”時,斬釘截鐵地回答:“我付出的幾乎是生命”。要知道,在華坪女高里上學的都是什么人,那是大山里的女孩,可能原本在十幾歲的時候就要被父母嫁出去,張校長扛著重病把命都搭上了,就為了這些女孩能有更獨立更精彩的人生。她哪是教師啊,簡直就是操著一顆老母親的心,她害怕的是什么?是如果哪一天女生的老公變心了,要離婚了,那個女生根本沒有資本抗爭,而且等她年齡再大一些,重返社會職場肯定更困難。你問問哪個HR愿意招在家待了好幾年的全職太太?

原本把自己的人生全壓在另一個人身上就是很愚蠢的事情,這世上,最可靠的永遠是自己。且更不用說,她教出來的那些女孩子,原生家庭并不好,往后要是離婚了,不僅自己沒有經濟實力支撐,娘家也無法給她依靠。她對學生們很嚴格,不僅是因為她知道女性的處境,更因為她的學生都是大山里的女孩,她們要改變,需要付出更多。大山里的教育資源本來就不多,許多人家寧愿砸鍋賣鐵供成績不好的兒子讀書,也不愿意花錢供成績優(yōu)秀的女兒讀書。女孩們除了讀書,還得做家務、干農活、帶弟弟。

454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