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7日,新華社授權發(fā)布了《中共中央關于追授鄭德榮等7名同志“全國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稱號的決定》,追授鄭德榮、鐘揚、李泉新、許帥、姜仕坤、張進、張超等七名同志為全國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我局黨委及時組織全體黨員學習。下面是由小編帶來的有關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先進事跡學習心得5篇,以方便大家借鑒學習。
二、學習他們探索創(chuàng)新的精神,鄭德榮他們把創(chuàng)新作為學術研究的不懈追求,潛心探索、精益求精。創(chuàng)新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是人類進步的力量,我們只有學習鄭德榮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不斷探索工作新方式、創(chuàng)新新方法,增強履職能力,我們的工作才會有質(zhì)的飛躍。
三、學習他們不忘初心、對事業(yè)無限忠誠的情懷,體現(xiàn)了甘當人梯、淡泊名利、生命不息、奮斗不止,體現(xiàn)了老黨員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本職工作的無比熱愛和高水平境界的不懈追求。不管從事什么職業(yè),在什么工作崗位,只要我們恪盡職守,對工作滿腔熱忱,勤于工作、甘于奉獻,能長年累月、持之以恒地做好崗位上的每一件事,就是合格黨員,成為真正的先鋒模范。
鄭德榮等7名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是新時代的先進,是共產(chǎn)黨員的楷模,是我們的榜樣,也是一面旗子,鼓舞著我們向他們學習。我們要認真學習鄭德榮同志他們的崇高精神,同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結合起來,以求真務實、埋頭苦干的精神,以善作善成、勇闖一流的作風,改革創(chuàng)新,銳意進取,為決勝全面小康、建設幸福美好社會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立足崗位,做好本職工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七位同志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编嵉聵s等七位同志來自不同行業(yè)、不同的工作崗位,但他們都在各自的崗位上做出了出色的成績,不管從事什么職業(yè),在什么工作崗位,只要我們恪盡職守,勤于工作、甘于奉獻,能長年累月、持之以恒地做好崗位上的每一件事,就是合格黨員,就有可能從眾人中脫穎而出,成為真正的先鋒模范。心系群眾,踐行為民服務。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七位同志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在為民服務面前,打動人心的不是空談理論,而是以身作則,堅守道德操守,始終保持共產(chǎn)黨人的政治本色,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帶頭弘揚清風正氣。時刻把群眾利益看在眼里,放在心上,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解難事,才能贏得群眾的信賴與擁戴,才能為干好各項工作夯實基礎,才能使黨的事業(yè)一直向前。
“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弊鳛橐幻凹t色理論家”,他一生堅持在馬言馬、忠誠信奉和踐行馬克思主義。九十歲時,他將研究方向拓展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用行動踐行“信仰一旦樹立了就要一直堅持下去,我一定站在真理這一邊!”的承諾。
在每屆學生的第一堂課上,鄭德榮不是急于講授專業(yè)知識,而是進行寓意深刻、論說精辟、以理服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學生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并在之后的教學中更加深入地加以推進;畢業(yè)前的最后一課,他還要再三叮囑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愛崗敬業(yè)。
我們難以想象一個失去堅定信仰的社會會變成什么樣子,我們也難以想象沒有一個堅定信仰的媒體又會走向何方?習近平總書記說:“一個政黨,如一個人一樣,最寶貴的是歷盡滄桑,還懷有一顆赤子之心。”鄭德榮同志的“四個一生”是對理想信念力量的生動詮釋,體現(xiàn)了一名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彰顯了一名共產(chǎn)黨人對信仰的執(zhí)著追求和對黨的無限忠誠,為我們樹起了一面旗幟。作為黨的喉舌,我們一定要高舉理想的旗幟,讓無愧于人民,無愧于國家的信仰之旗在空中飄揚!
鄭德榮等7名同志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模范踐行者,是新時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的光輝典范,是新時代黨員干部信念堅定、許黨報國、為民造福的杰出楷模。黨中央號召,廣大黨員、干部向他們學習。要像他們那樣堅定“四個自信”,始終堅持“革命理想高于天”,自覺做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要像他們那樣對黨絕對忠誠,始終愛黨、信黨、護黨、為黨,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要像他們那樣勇于擔當作為,始終堅持實踐實干實效,銳意進取、攻堅克難,平常時刻看得出來、關鍵時刻沖得上去。要像他們那樣踐行根本宗旨,始終堅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緊緊依靠人民,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全心全意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要像他們那樣堅守道德操守,始終保持共產(chǎn)黨人的政治本色,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帶頭弘揚清風正氣,自覺踐行共產(chǎn)黨人價值觀。
筆者認為要學習這7名英雄人物,要大力倡導、發(fā)揚他們這種傾盡一生,奉獻給國家奉獻給全國人民的偉大精神。我們要向他們看齊,以榜樣的力量振奮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黨的偉大事業(yè)不懈奮斗。理想之光不滅,信念之光不滅。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共產(chǎn)黨員前赴后繼、不忘初心,中國共產(chǎn)黨才能從最初主義紛呈、政黨林立的局面中脫穎而出。
花甲之年的鄭老在人生的后半程一次又一次勇攀學術高峰,走進東北師范大學zd學院,并給自己立下“宏愿”:“我退下來后,要用10年時間,也就是到我70歲的時候,培養(yǎng)出10個博士,出版10部專著?!睆椫敢粨]間,30多年過去了,90歲的鄭老已超額完成了這些當年看似不可能的“規(guī)劃”,培養(yǎng)博士生的數(shù)量是計劃數(shù)的5倍,出版專著的數(shù)量是計劃數(shù)的4倍,此外還發(fā)表了200余篇學術論文。
鄭老曾說:“立志要把自己的一生獻給黨和國家。”他做到了!他把黨史研究這份事業(yè)堅守到生命的最后一刻!2012年末,鄭老患病住院做了一次手術,87歲的他只休息了三四個月,就又回歸到學術科研工作中;2013年鄭老被確診為結腸癌,但就算如此,他依然忍著病痛每天凌晨4點多就起來為學生們備課;2018年3月,學校要準備一份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的論文,那時候鄭老剛出院,強忍著肺部的疼痛,卻堅持手寫了9頁論文;2018年4月,這時的他已經(jīng)處于癌癥末期了,癌細胞已轉移到全身,那種巨大的痛苦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但他心中卻還惦記黨的事業(yè)。那個時候的他已經(jīng)在吸氧了,但仍然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的論文提出修改意見;2018年5月1日,也就是他臨終前兩天,他還在聽取學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心得體會。
我們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人一生是短暫的,但是對理想信念的追求卻不會終止。鄭老就像一面旗幟,指引著我們前行。在他的一生中,始終閃耀著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光芒,把個人融入時代,把研究融入生命,把創(chuàng)新融入學術,鍥而不舍,馳而不息。這就是一個學者的一生,這就是一名黨員的追求,這就是一種精神的光芒!